Kooot.com女性电商平台全新上线
中东电商圈突然冒出个“她势力”
说起中东的线上购物, 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可能是noon、亚马逊这些“大块头”,但最近有个叫Kooot.com的平台悄悄火了起来——它不做男性用户喜欢的3C数码,不碰大众消费品,就盯着女性市场,还全是由女性团队操盘。这在中东电商圈算是个异数,毕竟这里90%的电商平台都是男性主导,连客服都是男的多。
创始人Luma:逛个市集就想“另起炉灶”
Kooot的创始人Luma Bourisly, 之前在阿联酋电信巨头Du管媒体传播,天天跟数字打交道。她这人挺有意思, 不是那种拿着商业计划书融资的典型创业者,反而是2017年在科威特逛Souq Al Hareem时突然开了窍。这个市集全是女性卖家和买家,卖的头巾、香料、首饰,还能坐下来喝咖啡聊天。Luma当时就觉得:“线上为啥不能有这样一个地方?让女性既能安心买东西,又能说说话。”

她观察中东电商好几年, 发现一个怪现象:女性占中东网购用户的60%,但平台上卖的东西好像没几个是“懂女人的”。比如卖长袍,尺码不准;卖护肤品,成分不符合当地气候;连客服都经常用“差不多”“应该没问题”打发人。Luma觉得这事儿不对劲,“女性花钱买东西,图的不就是被重视吗?”
中东女性购物的“隐形门槛”
你可能不知道,中东女性网购其实挺难的。传统电商平台很多没有“女性专区”, 买内衣得翻半天买化妆品怕买到假货,更别提想找个懂阿拉伯文化的设计师了。沙特用户Fatima就吐槽过:“我在某平台买过一次长袍, 袖子长到拖地,客服说‘这是欧美版型’,我说我是沙特人,人家回‘那你退货呗’,运费比衣服还贵。”
还有文化差异的问题。比如海湾国家的女性喜欢穿Abaya,但很多平台卖的都是“通用款”,颜色土气,剪裁不修身。Kooot的数据显示, 2023年Q3,平台上“定制化Abaya”的转化率比普通款高了42%,这说明女性不是不想买,是没买到合适的。
Kooot不只是卖货,是“女性自己的小天地”
那Kooot到底跟别的平台有啥不一样?它还真不止是个“卖东西的地方”。你看它的首页,没有满屏的促销弹窗,而是分了“她故事”“她分享”“她好物”几个板块。用户买完东西可以写“使用日记”, 比如“这件头巾在迪拜35度天戴一天居然不闷”,其他姐妹会评论“求链接”。这种社区感,在传统电商里很少见。
商品选品也特别“懂行”。比如护肤品, 专门找适合中东干燥气候的,成分不含酒精;服装全按当地女性身材数据剪裁,腰围、袖长都有详细分类。Kooot的采购员基本都是女性, 她们会去当地市集淘小众设计师品牌,比如巴林的一个手工首饰品牌,上了Kooot后销量翻了3倍——这是2023年10月Kooot发布的《中东女性消费趋势报告》里的数据。
一个用户故事:从“不敢买”到“敢分享”
说说阿联酋用户Noor, 她是个30岁的妈妈,以前网购总怕买错。2023年8月她在Kooot买了一套母婴用品, 收到货后客服主动问她“需不需要教你怎么用”,还拉她进了“新手妈妈群”。群里有个姐姐分享了“怎么用Abaya背带抱娃”的视频,Noor照着试了特别实用。现在她成了Kooot的“活跃用户”,每周都会分享自己的购物心得,还推荐了5个朋友来买。Kooot的团队说 像Noor这样的“种子用户”,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了28%——这个数据来自平台2023年Q4的用户调研。
行业里的人怎么说?
中东电商圈的人对Kooot的看法挺分裂的。有人觉得“niche市场太小,撑不起大平台”,noon的前高管就私下说:“女性电商?中东女性有钱,但她们也买啊,干嘛非要单独一个平台?”但也有人看好, 比如沙特风险投资公司Aljazira Ventures的合伙人认为:“中东女性消费力被低估了Kooot抓住了‘情感需求’,这比单纯卖货更有潜力。”
Kooot的应对策略也挺“硬核”。他们没有一开始就烧钱打广告, 而是跟当地的女性社群合作,比如迪拜的“妈妈烘焙群”,群里讨论什么Kooot就卖什么。2023年9月, 他们跟沙特利雅得的“女性创业者联盟”合作,卖联盟成员设计的包包,销量突破10万迪拉姆——这事儿还被《中东商业周刊》报道了。
挑战:从“小而美”到“大而全”
当然Kooot也不是没烦恼。比如物流,中东很多地方配送慢,女性买的东西怕被快递员乱拆。Kooot就专门找了女性快递员,还推出“上门试穿”服务,买衣服可以试满意再付款。这个服务在阿联酋推出后退货率降了15%——2023年11月的运营数据。
还有品类 ,Luma说2024年要加母婴品类。母婴在中东市场挺大的,但竞争也激烈,比如Amazon Baby、Babyshop都有优势。Kooot的差异化是“母婴+社区”, 比如妈妈们在群里讨论“宝宝湿疹怎么办”,Kooot就顺势卖温和的护肤品。这种“需求驱动选品”的方式,能不能打赢硬仗,还得看时间。
未来:不止是海湾国家
Luma的野心不止于此。她计划2024年进入卡塔尔、阿曼,2025年考虑埃及市场。埃及女性人口多,电商渗透率低,但消费需求大。Kooot已经在开罗找了本地团队, 研究埃及女性的穿衣风格——比如喜欢更鲜艳的颜色,Abaya喜欢带刺绣。这种“本地化深扎”,比直接复制海湾模式靠谱。
还有技术层面 Kooot在开发AI推荐系统,不是那种“买了A就推B”的机械推荐,而是,初期提升了18%,还在优化。
给其他创业者的启示
Kooot的成功, 其实给跨境电商提了个醒:别总盯着“大而全”,小众市场的“情感连接”可能更有价值。比如东南亚的“银发电商”、拉美的“母婴垂直平台”,都可以参考Kooot的“社区+电商”模式。当然也不是所有市场都适合,关键看有没有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再说一个,“本地化”不是翻译一下语言就行。Kooot的客服团队全是阿拉伯女性, 她们懂当地的风俗,知道什么时候不能打扰用户斋戒,怎么用委婉的方式沟通。这种“文化敏感度”,是跨国平台最难复制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