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软银集团计划对印度电商Paytm

软银的印度棋局:30亿美元押注Paytm的野心与隐忧

软银集团最近在印度电商市场的动作,简直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巨石。三十亿美元,这数字够买下几个中型电商公司了目标直指Paytm Mall。要知道, 软银不是第一次在印度下注,当年对Flipkart的豪赌至今被业内津津乐道,但这次押注Paytm,跟当年可完全不是一个玩法。Paytm跟亚马逊、 Flipkart这些“国际玩家”比,有点不一样,它主打的是中小企业和本地商家,像是印度电商里的“游击队”,而软银偏偏就看上了这支队伍。

从4.45亿到30亿:软银的投资逻辑变了味?

早在2021年4月, 软银和阿里巴巴就联手给Paytm Mall塞了4.45亿美元,软银出了4亿,阿里跟投4500万。当时市场还挺看好这对“中日印铁三角”的组合,觉得能把Paytm推向更高峰。后来啊呢?钱分批到账, 印度企业注册署的文件显示,Paytm Mall实际只拿到2.2亿美元,剩下的可能还在路上。这操作,有点像相亲时先给彩礼,新娘却迟迟不过门,让人心里打鼓。

软银集团拟对印度电商Paytm Mall投资30亿美元
软银集团拟对印度电商Paytm Mall投资30亿美元

更蹊跷的是股权变化。因为钱到位,软银的股份从原来的零头蹦到11.99%,而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合并持股被压到50.8%。阿里从“大当家”变成“二股东,这位置变化太快,软银的心思已经藏不住了。要是那三十亿真砸下去,软银直接能成Paytm Mall的控股股东,阿里系怕是要彻底退出。当年一起合伙做生意,现在抢着当老大,这剧本转折,比电视剧还刺激。

Paytm的“小商家牌”:能抗住亚马逊的围剿吗?

Paytm Mall跟亚马逊、这些巨头比,优势在哪?人家根本不拼SKU,也不搞“全网最低价”那一套。Paytm的定位很清晰:帮印度本地的中小商家把生意搬到线上。想想看,印度有多少街边小店、夫妻老婆店?他们没技术、没资金,但手里有货、有客源。Paytm就做他们的“线上摊位”,提供开店、物流、支付一条龙服务,收点技术服务费和佣金。

这策略听着挺对,但实际玩起来太难了。亚马逊有全球供应链,价格战打得起;Flipkart背后是沃尔玛,物流基建甩出几条街。Paytm呢?2021年3月财报显示, 2019到2021两年亏了多少钱具体没明说但行业里都知道,印度电商烧钱是常态。Paytm想靠“小商家”突围,就像拿弹弓打坦克,不是没机会,但得找对坦克的软肋。

阿里系悄然退场:50.8%到0的股权游戏

最耐人寻味的,是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退出动作。2021年3月的财年决议里 阿里带着超过350万美元退出,蚂蚁带着180万美元退出,还特意声明“不对股东和债权人造成损害”。这话说得轻巧,350万和180万,跟当初4.45亿的投资比,简直是九牛一毛。阿里系合计持股从55%降到50.8%,现在又要彻底清零,这撤退速度,比翻书还快。

为啥急着撤?有人说是主要原因是Paytm持续亏损,阿里不想再烧钱了;也有人觉得,软银野心太大,阿里不想当“小弟”。但更深层的可能是印度市场的“去中资化”暗流涌动。2020年印度封禁上百款中国APP, 阿里系在印度的投资本来就被盯着,现在软银要全面掌控Paytm,阿里顺势退出,既避开了政治风险,又能套现一部分资金,何乐而不为?这盘棋,阿里可能是看清了软银却还想接着下。

1500家线下店:线上线下融合是救命稻草还是泡沫?

软银在声明里提到, Paytm Mall的线上线下运营模式加上Paytm的生态系统,能驱动印度1500家线下零售店参与电商。这话听着高大上,但落地起来全是坑。线下店加盟,最难管的就是“货”和“人”。线上订单来了店员愿不愿意去仓库找货?找错货、送错地址怎么办?消费者在线下买了东西,再引导到线上复购,这转化率能有多少?

参考国内的美团、拼多多,线上线下融合的核心是“数据打通”和“利益绑定”。Paytm现在有支付场景,用户基数大,但线下店的数字化程度低,很多老板连POS机都不会用。硬生生拉1500家店上线, 如果没有强大的地推团队和培训体系,再说说很可能变成“线上订单无人接,线下店照旧卖货”的尴尬局面。软银的钱,能不能烧出真正的融合效果,得打个问号。

2180亿卢比IPO:Paytm的豪赌与软银的退出通道

2021年5月, 消息人士透露Paytm计划IPO,融资2180亿卢比,想成为印度史上最大IPO。这想法很大胆,但时机有点微妙。当时Paytm的运营亏损还没止血,阿里系又要退出,这时候上市,不就是想用股民的钱填窟窿?

更关键的是软银可能是IPO的最大赢家。如果Paytm成功上市,软银手里的股份能立刻变现,赚得盆满钵满。从投资Flipkart赚400亿, 到PaytmIPO套现,软银在印度的投资逻辑越来越清晰:不追求长期控股,而是快进快出,赚一笔就走。这种“财务投资者”的打法,对Paytm的长期发展真的好吗?IPO能解决短期资金问题,但解决不了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亏损三年无解:软银的钱真的烧出壁垒了吗?

2019到2022年,Paytm Mall的运营亏损像无底洞。印度电商行业高度竞争, 亚马逊、Flipkart、Snapdeal打得不亦乐乎,Paytm作为后来者,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烧钱能买来用户,但买不来忠诚度;能补贴GMV,但补贴停了GMV可能立马掉下去。

软银的钱像海水,源源不断灌进来但Paytm这艘船漏得也不少。物流成本、获客成本、技术研发,哪一样不要钱?更麻烦的是Paytm的支付业务虽然用户多,但电商业务跟支付业务的协同效应还没完全发挥出来。消费者用Paytm支付, 但未必会在Paytm Mall购物——毕竟平台上的商品、体验跟亚马逊比,差距还很大。软银烧了三年钱,到底烧出了什么壁垒?是技术壁垒?供应链壁垒?还是用户心智壁垒?恐怕答案不太乐观。

印度电商的“三国杀”:软银、 沃尔玛、阿里的暗战

印度电商市场早就不是“一超多强”了而是软银、沃尔玛、阿里三方的暗战。沃尔玛通过控股Flipkart, 把美国的供应链经验搬到印度;阿里虽然退出Paytm,但还在印度布局其他业务;软银则像个“投资猎人”,今天投Flipkart,明天押注Paytm,哪个有潜力就扑向哪个。

有意思的是软银在印度电商的投资策略越来越“机会主义”。从支持Flipkart到转向Paytm, 不是主要原因是Paytm比Flipkart好,而是主要原因是Flipkart被沃尔玛收购后软银失去了控制权,只能另找下家。现在押注Paytm,与其说是看好它的商业模式,不如说是赌印度电商市场的“下一个风口”。但这种投机心态, 对Paytm的发展未必是好事——今天软银可以给你30亿,明天觉得没回报了随时可能撤资。

给Paytm的三个差异化建议:别再复制亚马逊的路

软银的钱给了 阿里走了IPO也计划了Paytm接下来该怎么走?与其跟着亚马逊、Flipkart的脚步跑,不如想想怎么把“小商家”这张牌打到底。比如有三个方向可以试试:

第一,深耕“区域特色”。印度每个邦的口味、需求都不一样,比如北方喜欢面食,南方爱米饭;东部对黄麻制品感兴趣,西部珠宝销量高。Paytm可以跟本地商家合作, 打造“邦级特色商城”,卖只有当地才有的东西,这样既能避开巨头们的价格战,又能形成差异化壁垒。

第二,做“小商家的数字化教练”。很多小店老板不懂线上运营, Paytm可以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教他们怎么拍商品图、怎么写文案、怎么做直播推广。甚至可以开发“傻瓜式”开店工具,拖拖拽拽就能上线店铺。把这些服务做好了商家粘性自然上来了Paytm的生态也就稳了。

第三,打通“再说说一公里”的信任链。印度物流配送是个大难题,特别是偏远地区。Paytm可以跟本地快递公司合作,推出“货到付款+验货后付款”服务,让消费者敢买,商家敢卖。一边, 建立商家信用评级系统,好评率高的商家优先展示,这样用户买得放心,平台也能筛选出优质商家,形成正向循环。

软银的30亿美元,对Paytm来说是机会,也是枷锁。机会在于能烧钱试错,枷锁在于一旦烧不出后来啊,软银随时可能抽资。Paytm想真正在印度电商站稳脚跟, 光靠软银的钱不够,得找到自己的“根”——那千千万万印度本地中小商家的需求。抓住了他们,才能在亚马逊、Flipkart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