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YouTube推出频道会员和电商变现功能

从广告分成到会员经济 YouTube给内容创作者的新出路

做YouTube的创作者谁没为广告分成发过愁呢 某天突然发现自己的视频被"非货币化"了 理由可能是"内容敏感"或者"广告主不友好" 这种不确定性让不少创作者的收入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 2023年YouTube终于憋了个大招 频道会员功能和电商变现工具双管齐下 想把创作者的"钱袋子"彻底扎牢 可这新功能真能成为救命稻草吗 还是说只是平台换了个方式薅羊毛

频道会员不是新鲜事 但这次YouTube玩出了新花样

其实YouTube搞会员早就不是头一回了 2015年游戏主播们就能通过粉丝赞助赚点零花钱 那时候粉丝每月花4.99美元 能获得定制徽章和表情符号 2017年9月这功能 到全游戏平台 算是试水成功 但当时很多人没把这当回事 毕竟游戏主播变现渠道多 这点收入不过是锦上添花

内容创作者争夺激烈,YouTube上线频道会员功能、加强电商变现
内容创作者争夺激烈,YouTube上线频道会员功能、加强电商变现

直到去年YouTube把"赞助"改头换面成了"频道会员"门槛也放到了10万订阅量 一下子让更多普通创作者看到了希望 英国航空博主Big Jet TV的案例就很典型 自去年12月推出会员后 付费人数从1700人飙到4000人翻了一倍多 这可不是小数字 按每人每月4.99美元算 月收入直接过万 什么概念 比很多小公司的月利润还高

但会员真那么好当吗 有创作者吐槽说为了留住会员 不得不把原本免费的内容锁起来 后来啊粉丝怨声载道 "我做了五年科普视频 突然说要会员才能看最新一期 订阅量直接掉了三成" 这就是矛盾点 会员制是把双刃剑 做好了是稳定收入 做砸了就是自断生路

电商变现从"橱窗"到"轮播" YouTube终于懂了卖货

比起会员功能 电商变现才是YouTube的"迟来"之举 2018年6月21日 YouTube终于给1万以上订阅的频道开了轮播版块 最早只能卖T恤 合作商是Teespring 现在已经 到Crowdmade、Fanjoy等十几个平台 这让很多跨境电商卖家看到了机会

深圳的跨境电商从业者Linda就尝到了甜头 她做户外用品测评频道 轮播版块上线后 自营的登山杖销量翻了三倍 "之前粉丝总问哪里能买 我只能发链接 转化率不到5% 现在直接在视频里挂商品 看到就能买 转化率冲到18%" 数据不会说谎 这就是电商变现的魅力

但YouTube的电商功能也有硬伤 比如不支持直接跳转到独立站 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合作 这对想做品牌私域的卖家来说不太友好 更别说物流和售后还得自己搞定 比起TikTok Shop的闭环生态 YouTube的电商工具还显得有点"半成品"

7/3分成真的公平吗 创作者和平台的博弈

不管会员还是电商 都绕不开一个敏感问题——分成比例 YouTube明确表示自己拿70% 创作者得30% 这个比例让很多人炸了 "Facebook的订阅功能只抽30% TikTok电商分成更低 凭什么YouTube要拿大头" 这不是没道理 毕竟YouTube的带宽和服务器成本确实高 但平台赚得盆满钵满的一边 创作者的实际收益真的对得起付出吗

数据不会骗人 根据YouTube官方数据 收入在五位数的内容创作者数量一年上涨35% 六位数的涨40% 看起来很美好 可仔细想想 这些头部创作者本来就自带流量 新功能对他们来说不过是锦上添花 中小创作者呢? 大部分人连门槛都够不着 更别说分蛋糕了 这就像高考 当名额有限时 只有顶尖学生能受益 普通学生只能干瞪眼

更让人无奈的是审核规则的不确定性 有个做美食的创作者视频里用了把菜刀 被判定为"暴力内容" 直接非货币化 申诉了半个月才恢复 这种"薛定谔的审核"让创作者时刻提心吊胆 毕竟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内容100%合规

抢人大战升级 YouTube、 TikTok、Facebook各出奇招

其实YouTube推出这些新功能 背后是平台间越来越激烈的"抢人大战" TikTok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创作者基金 还打通了电商闭环 Facebook的订阅功能允许组群收月费上限30美元 这些平台都在用不同方式留住创作者 毕竟内容是平台的根基 没了好内容 用户就会流失

MotorTrend Group的全球总裁Alex Wellen就曾公开表示 希望YouTube能开展频道会员业务 他们在YouTube上有超过600万受众 如果能直接变现 对品牌来说是巨大诱惑 这说明创作者已经成了平台的"香饽饽" 平台们不得不放下身段 给创作者更多甜头

但问题来了 平台给的福利真的可持续吗? 当所有平台都在拼谁给得多 再说说可能导致创作者"薅羊毛"心态 只看分成高低 忽视内容质量 这种恶性循环到头来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

新功能不是万能药 内容质量才是王道

说到底 再好的变现工具也救不了内容差的作品 有个做美妆的创作者粉丝量50万 推出会员后付费率不到2% 反观另一个做手工教程的创作者 粉丝量只有20万 付费率却高达15% 差距就在内容质量 前者视频同质化严重 后者每个教程都干货满满 甚至独家配方 粉丝自然愿意付费

YouTube也意识到了这点 所以推出了"Learning Playlist"功能 把内容分成有顺序的章节 隐藏视频推荐 让教学频道观众能专心看完 这说明平台开始重视内容深度 而不是单纯的流量游戏 对创作者来说 这是个好信号与其花心思钻空子 不如踏踏实实做好内容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 粉丝粘性比会员数量更重要 英国有个宠物频道粉丝量10万 付费会员2000人 另一个粉丝量5万的频道 付费会员1500人 后者的付费率明显更高 说明粉丝质量比数量关键 这提醒创作者与其盲目涨粉 不如精准筛选核心粉丝

未来趋势:从单一变现到多元化收入矩阵

长远来看 YouTube的这些新功能只是开始 未来创作者的收入会越来越多元化 比如结合AR/VR技术推出虚拟会员专属体验 或者个性化商品 甚至可能打通NFT数字资产收藏 这些现在听起来像天方夜谭 但谁能说五年后不会实现呢

跨境电商卖家也能从中找到机会 比如在视频里展示产品使用场景 配合轮播版块直接转化 数据显示 这种"场景化带货"的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40% 还有些卖家通过YouTube内容积累粉丝 再引流到独立店 形成内容-私域-转化的闭环 这种模式现在越来越成熟

但不管怎么变 有个核心原则不会变 那就是创作者和平台的关系应该是共生 而不是博弈 平台需要优质内容 用户需要有价值的信息 创作者需要合理回报 只有三方共赢 这种生态才能长久 YouTube的新功能能不能做到这点 还得时间检验

对普通创作者来说 与其盲目追逐新功能 不如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内容有没有独特价值 我的核心粉丝是谁 我的变现模式可持续吗 想清楚这些问题 再结合平台工具 才能在内容经济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毕竟工具会过时 但优质内容永远稀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