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度实体零售巨头Future Group为何再次注资电商

印度零售圈最近炸开一个消息:那个卖BigBazaar超市的Future Group,又往电商领域撒钱了。这次他们盯上了时尚电商平台Koovs,直接拿下四分之一以上的股份。外界一片哗然——这家靠实体店起家的巨头,怎么突然对电商上瘾了?要知道, Future Group可是印度实体零售的“扛把子”,手握近60个品牌,近2000家零售店铺,BigBazaar、HyperCity这些名字在印度街头巷尾几乎无人不晓。可如今他们却像是突然换了赛道,一头扎进电商的“红海”里。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表面看是跟风转型,细琢磨里头藏着不少门道。

实体零售的“寒冬”与电商的“暖流”

门店的“流量焦虑”

Future Group的创始人Kishore Biyani, 被称作印度现代零售的“教父”,他带着BigBazaar从零做起,把大卖场模式做到了印度85个城市。可这两年,他脸上多了几分愁容。实体零售的日子不好过了——电商的崛起像一阵飓风,刮得传统零售站都站不稳。年轻消费者逛商场的时间少了 刷手机下单的时间多了;实体店要承担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电商平台却能在价格上“卷”到飞起。Future Group的财报显示, 虽然2010财年销售额就突破了1万亿卢比,但增速明显放缓,门店坪效甚至开始下滑。这种“流量焦虑”不是Future Group一家的问题,整个印度实体零售圈都在找“解药”。

印度实体零售巨头Future Group
注资电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印度实体零售巨头Future Group 注资电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的“脚投票”

更让Biyani头疼的是消费者的变化。印度有超过6亿年轻人,他们成长对“便捷”“低价”“选择多”的追求近乎苛刻。数据显示, 印度电商用户规模已经突破2亿,年轻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频次是实体店的3倍,平均客单价却比线下低20%。他们愿意为了一个9.9美元的T恤等3天快递,却很少愿意顶着35度的高温去商场抢购。Future Group的BigBazaar虽然商品琳琅满目, 但消费者打开手机就能在亚马逊、Flipkart上比价,甚至能买到海外品牌。这种“对比”让实体零售的优势荡然无存——Biyani不得不承认, 消费者的“脚”已经用投票告诉了他答案:要么跟上,要么被淘汰。

注资电商, 不是“跟风”是“自救”

线上线下融合的“必选项”

Future Group这次注资Koovs,表面看是“跨界”,实则是一场“自救”。Koovs虽然名气不如亚马逊、 Flipkart,但在时尚电商领域有自己的一套——擅长快时尚,供应链反应速度快,年轻用户粘性高。Future Group看中的正是Koovs的“线上基因”:他们的技术平台能快速上新, 社交媒体玩得溜,能精准抓住Z世代消费者。

Biyani在采访里直言:“消费者已经不分线上线下 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我们的东西。

Koovs董事长Lord Waheed Alli说 Future Lifestyle的零售品牌实力加上Koovs的线上平台,是“无与伦比组合”。这话不假——Future Group有Big Bazaar的供应链、 自有品牌、线下门店流量,Koovs有电商运营经验、年轻用户群体,两者一结合,正好能实现“线下体验+线上转化”的闭环。

亚马逊的“助攻”

有意思的是 Future Group的电商转型,还得到了“老对手”亚马逊的“助攻”。2020年初, 亚马逊宣布收购Future Retail旗下子公司Future Coupons 49%的股权,投资金额高达6亿美元,估值一度达到60亿美元。这笔交易让外界看不懂:亚马逊和Future Retail不是竞争对手吗?

这种“竞合”关系,在印度零售市场已经成了常态——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蛋糕”。

怎么还抱上了大腿?真相其实很简单——亚马逊想借Future Retail的线下网络, 在印度下沉市场扎根;而Future Retail则需要亚马逊的电商流量、技术支持和全球供应链。2020年1月, Future Group的“共和国日大促”直接搬到了亚马逊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打折,后来啊订单量暴增37%。这次合作让Biyani尝到了甜头:有了亚马逊的流量入口, Future Group的自有品牌能快速触达更多消费者,而亚马逊则通过线下门店解决了“再说说一公里”配送难题。

竞争对手的“紧箍咒”

信实工业的“降维打击”

Future Group急着转型电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竞争对手的“紧箍咒”越收越紧。印度首富穆凯什·安巴尼的信实工业,早就盯上了零售市场。2020年,信实推出了电商平台JioMart,直接用“低价+本地化”策略抢市场。JioMart背靠信实的电信业务, 用“充话费送优惠券”的方式导流,还和本地杂货店合作,实现“1小时达”。

上线仅半年,JioMart的月活用户就突破1000万,GMV达到2亿美元。这对Future Group来说简直是降维打击——他们的线下门店主要集中在城市,而JioMart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印度的乡镇市场。更可怕的是 信实有钱、有用户、有供应链,Biyani公开表示:“信实的模式我们学不来但我们必须想办法应对。

沃尔玛与Flipkart的“组合拳”

另一个让Future Group睡不着觉的,是沃尔玛与Flipkart的“组合拳”。2018年,沃尔玛以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成了印度电商市场的“老二”。Flipkart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强大的品牌认知度,还有沃尔玛全球供应链的支持。2021年,Flipkart的“大促销日”订单量达到1.5亿单,GMV突破50亿美元。

比一比的话, Future Group的电商平台Futurebazaar.com虽然早在2009年就上线了但市场份额不到1%,技术落后、物流体验差,根本没法和Flipkart抗衡。Biyani承认:“沃尔玛和Flipkart的联手,让印度零售市场的竞争从‘红海’变成了‘血海’。”不转型电商,Future Group连“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投资背后的“真实算盘”

SaaS解决方案的“隐形战场”

Future Group注资电商, 打的不仅是“明牌”,还有“暗棋”。他们悄悄投资了电商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Anchanto, 这家公司能帮卖家连接70多个电商渠道,提供仓储管理、订单处理、跨境物流服务。数据显示, 使用Anchanto解决方案的电商卖家,在过去12个月处理了超过1200万份订单,商品总价值超过2.58亿美元。

这就是未来的零售生态。

Future Group看中的正是Anchanto的“连接能力”——通过这个平台, Future Group的自有品牌商可以轻松入驻各大电商平台,不用自己建团队、对接系统;一边,Anchanto还能帮Future Group整合线下商超的库存,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Biyani说:“我们不仅要自己卖货,还要帮中小商家卖货。

自有品牌的“线上突围”

Future Group还通过收购补齐电商的“短板”。2016年, 他们收购了Rocket Internet支持的家具电商FabFurnish,切入家居电商领域;2021年,又收购了Snapdeal的物流部门Vulcan Express,拿到了覆盖印度200多个城市的仓储配送网络。FabFurnish的加入,让Future Group在家居品类有了线上经验;Vulcan Express则解决了电商最大的痛点——物流。

2022年, Future Group自有品牌的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了65%,成了新的增长点。

以前, Future Group的线下配送只覆盖门店周边,现在通过Vulcan Express,他们能把商品送到印度偏远乡村,配送时效从7天缩短到3天。更重要的是 这些收购让Future Group的自有品牌有了“线上出口”——比如Big Bazaar的“HomeTown”家居系列,以前只能在实体店买,现在通过FabFurnish的线上平台,卖到了二三线城市。

转型之路的“坑”与“希望”

线上线下“两张皮”的难题

不过 Future Group的电商转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最大的难题是“线上线下两张皮”——线下门店有自己的管理体系、 供应链逻辑,线上电商又需要独立的运营团队、技术支持。比如 Big Bazaar的库存和Futurebazaar.com的库存不互通,经常出现线下缺货、线上积压的情况;线下店员不懂线上运营,线上客服不熟悉线下商品,用户体验差了一大截。

Biyani自己也承认:“我们走了很多弯路, 比如一开始以为把商品搬到网上就行了后来才发现,电商的逻辑和线下完全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Future Group在2022年成立了“数字化转型部”,把线上线下团队合并,统一库存管理和用户数据,还从亚马逊、Flipkart挖来了一批电商人才。目前,这个部门已经让线上线下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但距离真正的“融合”还有距离。

下沉市场的“新蓝海”

尽管有困难,但Future Group并没有停下脚步。他们把目光瞄准了下沉市场——印度二三线城市和乡镇。这里人口占全国的70%,电商渗透率却不到10%,潜力巨大。Future Group的优势就在这里:他们早在2010年就在印度85个城市和60个村镇拥有1500万平方英尺的零售物业,覆盖了大量的“毛细血管”。

2023年, Future Group下沉市场的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了120%,成了他们电商业务的“基本盘”。

现在 他们把这些线下门店改过成了“前置仓”——消费者线上下单后商品从最近的门店发货,实现“当日达”。比如在班加罗尔郊区的一家Big Bazaar, 店员一边承担着“理货员”和“打包员”的角色,每天要处理超过100个线上订单。这种“店仓一体”的模式, 让Future Group的物流成本比纯电商低了15%,也增强了下沉市场的用户粘性。

Future Group的电商之路,究竟是破局还是豪赌?没人能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实体零售巨头们已经没有“等下去”的资本了。Biyani在最近的一次内部讲话中说:“以前我们卖的是商品, 现在卖的是体验;以前拼的是门店数量,现在拼的是用户数据。不跟着变,就只能被变淘汰。”这话或许道出了所有传统零售人的心声——在印度这个充满活力的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