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matic进军中东市场,联手Network
中东电商的沙粒与金矿:Shopmatic与Network的意外联姻
中东的沙漠里 除了石油,最近还长出了电商的绿洲。阿联酋迪拜的黄金市场里 传统金匠一边用老手艺敲打金饰,一边刷着手机看直播带货;沙特利雅得的年轻妈妈,在Instagram上点开一家卖椰枣的小店,直接完成从浏览到支付的闭环。这些场景背后是中东电商市场从“奢侈品”向“日用品”下沉的躁动。而就在这种躁动中, 新加坡的电商方案商Shopmatic,突然宣布和中东支付巨头Network International牵手,要给这片绿洲送一套“数字商脉”系统。
两个“老江湖”的算盘
Shopmatic这个名字,在东南亚和印度的中小企业圈里不算陌生。2014年成立时它就想解决一个痛点:小老板们想做电商,但既不懂技术,也没钱请团队。于是他们搞了个“轻量化开店引擎”,让街角的花店、卖传统香料的小商贩,都能用手机拖拖拽拽搭个网店。2021年, 他们在印度帮一家卖手工地毯的店主把线上销售额做到了月均12万美元,转化率比线下高27%——这个数据后来成了他们拓展市场的底气。

Network International则更像是中东电商的“隐形守门人”。作为阿联酋最大的收单机构,它手里攥着中东和非洲55个国家的7万多家商户,200家金融机构的支付通道。你在迪拜的免税店刷信用卡,在沙特买手机用Apple Pay,背后可能都是Network在处理交易。但这些年,他们发现光有支付通道不够了——越来越多商户开始喊:“钱收了货怎么卖出去?”2023年7月, Network突然推出个叫Go-Online的平台,说要帮中小企业开网店,当时业内都觉得这步棋有点险,毕竟他们从来没碰过电商运营。
Go-Online的“魔法模板”
这次合作的核心,是一个叫Go-Online的平台。Network在声明里说 这个平台能帮阿联酋商家“几分钟内开网店”,还提供了60多个“现成设计模板”。听起来像是个模板建站工具,但细看会发现些门道:这些模板不是随便套用的,而是根据中东本地习惯调整过的。比如“斋月促销模板”, 自动倒计时、闪现折扣标签、支持分期付款;“家庭主妇最爱”模板,把商品图片做成拼图式布局,附上阿拉伯语使用视频。
更关键的是支付环节。Shopmatic之前在东南亚积累的“多币种结算”经验,嫁接到了Network的本地支付网关上。阿联酋商家开网店, 不用再对接PayPal、Visa这些国际通道,直接用Network的“本地钱包+信用卡+货到付款”组合,连沙特、科威特的跨境支付都包了。有个细节很有意思:Go-Online的支付页面会自动识别用户所在地, 沙特用户打开时支付方式会优先显示Mada卡,而不是默认Visa——这种“沙粒化适配”,比那些全球通用的模板更懂本地人。
62%在线购物者背后的“真假需求”
为什么Shopmatic和Network都盯上了中东?Frost & Sullivan的数据说 阿联酋电商价值接近100亿美元,62%的人口在线购物。但数字背后藏着更复杂的东西:这62%里有多少是“真刚需”,多少是“尝鲜族”?
2023年斋月期间, 中东电商平台Noon做过个调研:有43%的在线购物者承认,买的东西“80%是冲动消费”,比如看到直播里卖的手工香皂,顺手下单,后来啊收到后发现家里已经有三块。这说明中东用户的“忠诚度”还没完全建立, 这对Shopmatic来说既是机会也是风险——机会是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差异化产品抓住“冲动消费”,风险是如果供应链跟不上,很容易被用户抛弃。
另一个被忽略的细节是“退货率”。中东电商的退货率平均比全球高15%,主要主要原因是“货到付款”太多,用户试了不喜欢直接拒收。Network在合作中提出了个“预付折扣”方案:用户选择在线支付,立减5%运费。这个小小的改动, 在阿联酋试点时让退货率降了8%——对中小企业少一笔退货损失,可能就是多一个月的房租。
巨头阴影下的“小步快跑”
中东电商市场早就不是蓝海了。亚马逊2017年就收购了Souq.com, 改名Amazon.ae;阿里旗下的Lazada2022年在沙特推出“当日达”服务;Temu去年上线以色列站点,用“极致低价”抢市场。这些巨头手握流量和资本,中小企业进去基本就是“陪跑”。
Shopmatic和Network的打法很不一样:他们不跟巨头拼流量,而是拼“再说说一公里”的渗透。比如在阿联酋沙迦的传统市场, Network有200多个线下服务点,中小企业主开网店后可以在这些服务点取货、发货,甚至让工作人员帮忙操作客服系统。Shopmatic则推出了“1小时开店培训”, 用阿拉伯语讲怎么上传商品、设置折扣,连60多岁的布料店主都能学会——这种“线下+线上”的捆绑服务,是巨头们懒得做的,但对中小企业来说却很实用。
当然争议也不少。有业内人质疑:Shopmatic在东南亚的经验能直接复制到中东吗?比如沙特女性网购时 更倾向于女性客服,但Shopmatic的客服团队里阿拉伯语女性员工占比只有30%,这会不会成为“文化壁垒”?Network的回应是 他们正在和沙特本地的女性创业组织合作,培训“女性店主专属客服”,这个细节说明他们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在啃“本土化”这块硬骨头。
中小企业主的“第一单”焦虑
对中东中小企业 开网店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是“不知道从哪开始”。迪拜有个卖香料的小店老板, 2022年尝试自己开网店,花了3个月时间,后来啊只卖出5单,每单利润还不够付平台年费。后来用了Go-Online的“斋月模板”, 把香料做成“家庭礼盒”,附赠食谱视频,再加上Network的“分期免息”支付,2023年斋月期间卖了120单,利润翻了4倍。
这个案例不是个例。Shopmatic在合作发布会上公布了个数据:使用Go-Online的阿联酋商家, 前3个月的订单量平均是自主建站商家的2.3倍,客单价高18%。这个数字背后 其实是“信任转移”——Network的支付品牌给商家背书,用户看到“Network Secure”的标识,更愿意付款;而Shopmatic的模板降低了“决策成本”,商家不用纠结“首页放什么图”,直接选本地热销款模板就能上线。
未来的“变数与变量”
这次合作能走多远, 还要看两个变量:一是本地化速度,二是政策风向。中东各国对电商的监管差异很大, 比如阿联酋允许外资100%控股,但沙特要求电商平台必须有本地合作伙伴;埃及最近对进口电商商品征收30%关税,直接影响跨境卖家的利润。Shopmatic和Network如果想在整个中东铺开, 必须针对不同国家的政策调整策略,比如在沙特找本地零售商合作,在埃及建立海外仓。
另一个变量是用户习惯的变化。现在中东年轻人刷TikTok的时间比刷Instagram还长, Shopmatic已经在和Network讨论“短视频电商”模块,计划让商家直接把TikTok直播的商品同步到网店,用Network的支付完成闭环。这种“社交+电商”的融合, 可能是他们对抗巨头的另一个筹码——毕竟中小商家没钱投广告,但会讲故事,拍点家庭作坊的制作视频,比硬广更打动人。
中东的电商故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Shopmatic和Network的这次联手, 与其说是一次商业扩张,不如说是两个“补位者”的抱团——Shopmatic缺本地支付和渠道,Network缺电商运营经验,他们把各自的短板补上,去碰那些巨头看不上的“小生意”。但谁知道呢,沙漠里的绿洲,往往是从一粒沙子开始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