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为何向其印度子公司一次性增资2700亿卢比

亚马逊又往印度砸了2700亿,这盘棋到底想下多大?

最近跨境电商圈最大的瓜,莫过于亚马逊又往印度子公司砸了2700亿卢比。这数字听着挺吓人,但算上之前的投资,亚马逊在印度的总投入已经快到25000亿卢比了那个。要知道, 25000亿卢比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2100亿——这钱要是砸在国内,足够买下几个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可亚马逊偏偏全砸进了印度这个“是非之地”,图啥?是真的看好这片市场,还是被Flipkart逼得没办法?今天咱就来扒扒这背后的门道。

烧钱抢地盘:亚马逊和Flipkart的生死时速

说起印度电商市场,绕不开的就是Flipkart。这家被沃尔玛控股的公司,跟亚马逊在印度斗了快十年,愣是把市场份额打到了跟亚马逊五五开。根据Forrester 2023年第三季度的数据, Flipkart独立站的市场份额是31.9%,加上旗下的Myntra这些平台,整体能达到39.5%;亚马逊呢?31.1%。就差那么几个点, 但电商行业这玩意儿,领先就是天堂,落后就是地狱——毕竟用户习惯一旦养成,想抢回来太难。

亚马逊向印度子公司最新注资2700亿卢比
亚马逊向印度子公司最新注资2700亿卢比

问题来了亚马逊为啥突然又加注2700亿?说白了就是被Flipkart逼的。2023年大印度节促销期间, Flipkart搞了个“Big Billion Days”,直接砸了200亿卢比做营销,折扣力度大到连街头小贩都在讨论。后来啊呢?Flipkart那几天订单量暴涨了35%,亚马逊只涨了22%。这差距看得亚马逊头皮发麻——再不加大投入,印度市场迟早被Flipkart吃干抹净。

B2B和杂货:亚马逊押注的“第二战场”

2700亿卢比不是随便砸的,亚马逊早有算盘。其中65亿直接砸进了B2B批发部门, 这操作挺有意思——印度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但很多小卖家根本玩不转亚马逊的复杂规则。亚马逊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想帮这些小卖家“铺货”,把他们的商品通过亚马逊的供应链卖到全国。2023年10月, 亚马逊还跟印度本土批发商平台Udaan打了场擂台,Udaan靠“零佣金”抢中小客户,亚马逊直接祭出“72小时达”的物流服务,硬生生从对方嘴里抢了12%的市场份额。

除了B2B,杂货业务更是重点。亚马逊在印度承诺要投5亿美元做杂货电商,这可不是小数目。印度杂货市场有8500亿美元规模,但线上渗透率才2%——这跟中国15%的渗透率比,简直是蓝海。2023年9月, 亚马逊在孟买开了首家“杂货前置仓”,主打“1小时达”,后来啊开业首周订单量就突破了10万单,转化率比普通电商高了18个百分点。不过这行当不好做, BigBasket和Grofers这些老牌玩家已经占了70%的市场,亚马逊只能靠烧钱抢地盘——2023年11月,亚马逊杂货业务直接给用户补贴30%的运费,就为了把用户从线下超市抢过来。

合规的坑:亚马逊在印度交的20亿卢比学费

话说回来 在印度做生意,光有钱可不够。2023年7月,亚马逊主要原因是“隐瞒事实没有公平披露”,被印度罚了20亿卢比。这事儿的起因是亚马逊跟印度亿万富翁Murthy合资的Prione公司——这家公司本是亚马逊在印度最大的卖家之一, 后来啊被查出亚马逊通过Prione变相控制卖家,违反了印度“外资不得控制电商平台”的规定。这罚款看着不多,但背后反映的问题是:亚马逊在印度的本地化,做得还是太粗糙。

更麻烦的是印度律法对电商的限制特别多。比如“卖家不能独家入驻平台”, 亚马逊就得让第三方卖家在自家平台和别的平台都能卖;再比如“外资不能控股零售业务”,亚马逊就得找本地企业合资。这些规则把亚马逊的手脚捆得死死的,想烧钱都没地方烧。2023年5月亚马逊向印度子公司注资260亿卢比, 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应对合规问题的——请讼师、改架构、跟政府打交道,哪样不要钱?

卖家生态:25000亿投资背后的“毛细血管”

亚马逊在印度的25000亿投资, 可不是只砸在物流和营销上,更重要的是卖家生态。2023年1月, 亚马逊印度全球贸易总监Bhupen Wakankar公布了一组数据:在亚马逊的支持下印度卖家数量从2018年的20万涨到了2023年的150万,其中30%的卖家年销售额超过100万卢比。这些卖家才是亚马逊的“毛细血管”——没有他们,平台就是空架子。

举个例子, 印度卖家Rahul Jain卖手工地毯,2022年还在愁怎么把货卖到国外2023年通过亚马逊的“Global Selling”计划,把地毯卖到了美国和欧洲,年销售额直接翻了10倍。亚马逊为了扶持这些卖家, 2023年还推出了“卖家培训计划”,教他们怎么写Listing、怎么投广告、怎么处理售后。后来啊呢?2023年大印度节期间,亚马逊印度卖家的平均转化率提升了23%,比2022年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这数据背后是25000亿投资一点点堆起来的生态优势。

烧钱换市场,亚马逊的印度赌局靠谱吗?

说了这么多,核心问题还是:亚马逊这波烧钱操作,到底能不能换来印度市场?要知道,亚马逊在东南亚也烧过钱,2018年在印尼投了20亿美元,后来啊呢?市场份额被Lazada和Shopee挤压得只剩15%。印度跟东南亚不一样, 人口更多,市场更分散,但规则也更复杂——亚马逊能不能复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还真不好说。

有人可能会说亚马逊有技术优势,有物流经验,肯定能赢。但别忘了 Flipkart背后是沃尔玛,人家在零售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供应链和线下渠道比亚马逊还深。2023年双11期间, Flipkart跟印度本土电信运营商Airtel合作,搞了“话费抵扣”活动,直接拉来了500万新用户,亚马逊只能干瞪眼。这种“本土化玩法”,亚马逊还真不擅长。

节日大战:亚马逊的“钱袋子”还能撑多久?

印度节日特别多,排灯节、胡里节、开斋节……每个节日都是电商的“生死场”。2023年排灯节期间, 亚马逊和Flipkart又打了一仗:亚马逊搞“买一送一”,Flipkart就搞“满5000减1000”;亚马逊承诺“24小时达”,Flipkart就祭出“2小时闪电配送”。后来啊呢?亚马逊那几天订单量涨了40%,Flipkart涨了45——又输了一阵。

问题是这种“节日大战”烧钱太厉害。2023年排灯节,亚马逊光营销就花了150亿卢比,物流补贴花了80亿,算下来净亏了20亿。照这个速度,25000亿投资能撑几年?亚马逊印度CEO Amit Agarwal说“不惜一切代价征服印度”, 但投资者可不这么想——2023年第三季度,亚马逊全球电商业务利润下降了12%,很大一部分就是主要原因是印度市场拖了后腿。

印度这盘棋,亚马逊到底能不能下赢?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亚马逊为啥向印度子公司一次性增资2700亿?答案其实很简单:要么ALL IN,要么出局。印度电商市场增长太快了——2023年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每年增速25%,谁都想分一杯羹。亚马逊已经投了25000亿,现在退出太亏,只能继续砸钱。

但砸钱不代表能赢。Flipkart有本土优势,沃尔玛有资金支持,亚马逊想在印度胜出,还得拿出点真东西。比如2023年12月, 亚马逊在印度推出了“语音购物”功能,用户用印地语就能下单,这招挺聪明——印度能说英语的人只有10%,语音购物能覆盖更多用户。再比如跟印度本地企业合作搞“乡村电商”,把货卖到小城镇和农村,这些地方才是未来的增长点。

说到底,亚马逊在印度的赌局,比的是谁更有耐心,谁更懂本地。2700亿卢比只是开始,接下来的故事,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更精彩。 Flipkart会坐以待毙吗? 印度政府会继续加码监管吗? 亚马逊的“本土化改过”能不能成功? 这些问题,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场印度电商的终极对决中,烧钱只是入场券,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