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新送货服务能否挑战亚马逊,颠覆电商物流格局
零售巨头的物流暗战:沃尔玛的新送货服务到底能走多远
电商物流这盘棋,沃尔玛和亚马逊下得从来不是一种玩法。亚马逊用Prime会员和无人机配送画了张饼,沃尔玛却抱着自家门店和店员琢磨怎么把再说说一公里成本压下去呃。最近沃尔玛的Spark Delivery项目闹得挺热闹, 众包配送、店员直送、无人机测试一套组合拳打出来有人觉得这是要颠覆亚马逊的节奏,也有人觉得不过是零售巨头的常规操作——毕竟这场物流战争的核心从来不是谁的服务更快,而是谁能把“送东西”这件事变成赚钱的生意。
沃尔玛的“再说说一公里”焦虑:115亿电商业务背后的物流难题
115亿美元, 这是沃尔玛美国电商业务的规模,听起来不少,但放在亚马逊面前还是显得单薄。亚马逊2022年全球电商营收超过5000亿美元,光是物流投入就花了800多亿。沃尔玛想追, 得先解决零售业最头疼的“再说说一英里”问题——把商品从仓库送到消费者手上,这一段能占到总物流成本的40%。

沃尔玛的办法很“接地气”:用自家店员。今年早些时候, 沃尔玛宣布让完成9小时轮班的店员顺路把在线订单送到顾客家里不用额外雇人,也不用专门跑一趟。听起来像是省钱妙招,实际操作起来却没那么简单。店员下班时间不一,配送范围有限,遇到高峰期订单一多,难免顾此失彼。2021年沃尔玛在丹佛试水店员直送时 就有顾客投诉配送时间从承诺的2小时拖到了5小时商品还放错了门口。
另一边,沃尔玛和Uber、Lyft的合作也草草收场。打车服务送人还行,送包裹总让人不放心——司机可能把生鲜食品颠成汤,也可能把快递箱忘在车上。沃尔玛后来转向Doordash和Postmates, 让这些平台的兼职司机接单,倒是解决了部分运力问题,但每单配送成本得给平台分成,算下来比自建团队贵了不少。2018年沃尔玛豪言壮语要年底覆盖100个城市40%家庭, 后来啊到了2020年,真正实现杂货配送的门店还不到1500家,离2000家的目标差了一大截。
Spark Delivery:众包配送能成为沃尔玛的“秘密武器”吗
今年春天 沃尔玛在纳什维尔和新奥尔良悄悄上线了Spark Delivery,这名字听着像电动车,其实是个众包配送平台。简单说 就是找独立司机帮忙送货,由一家叫Delivery drivers Inc的公司负责管理招聘、背景调查和支付。听起来和亚马逊的Flex服务有点像,但沃尔玛玩了个花样:把“店内拣货”和“配送”打包在一起。司机先去沃尔玛门店取货,直接送到顾客家,中间不用经中转站,按道理讲能节省不少时间。
众包配送这事儿,优步外卖和DoorDash早就玩烂了但用在零售物流上还是头一遭。沃尔玛算过一笔账:传统配送模式下一单杂货的平均成本是8-10美元,用众包能降到5-6美元。便宜是便宜,但风险也不小。独立司机流动性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万一有个司机把冷冻食品在太阳底下晒了半天顾客下次就不敢再用了。2022年亚马逊Flex就主要原因是司机频繁罢工、 配送延迟,被用户投诉了上万次沃尔玛能不能避免这些坑,还得打个问号。
更麻烦的是竞争。亚马逊的众包服务Flex已经覆盖了全美7000多个城市,司机基数比沃尔玛大得多。沃尔玛想吸引司机,只能靠更高的接单单价,但这又会侵蚀好不容易省下来的成本。在达拉斯试运营时 沃尔玛给司机的每单补贴比Flex高2美元,后来啊还是有不少司机抱怨“订单太少,跑一天挣不到钱”。
亚马逊的“护城河”:Prime会员体系不是谁都能啃的硬骨头
说到底, 物流服务的竞争,本质上是用户粘性的竞争。亚马逊的Prime会员体系就像个无底洞, 用户掏119美元年费,换来的是免费两天送货、Prime Video视频、Prime Music音乐……算下来每天才三毛钱,谁都不想轻易放弃。沃尔玛去年推出Walmart Plus, 年费98美元,比Prime便宜21块,但福利少得可怜——免费送货门槛高,视频音乐资源不如亚马逊,连自家山姆会员店的折扣都不给,用户自然不买账。
亚马逊的物流网络也是沃尔玛短期内赶不上的。亚马逊在美国有110个 fulfillment center, 平均每个配送中心能覆盖周围25英内的用户,下单后24小时内就能到货。沃尔玛虽然门店多, 但真正能当履约中心用的只有1800家,而且很多店面积小,库存有限,只能卖卖生鲜和日用品,遇到家电、家具这类大件,还得从中心仓库调货,时间拖个三五天是常事。
无人机配送更是亚马逊的“王牌”。2013年亚马逊就宣布要搞Prime Air, 2022年终于获得FAA批准,在加州和德克萨斯州测试室外无人机送货。亚马逊的无人机能载重5磅,飞行半径10英里从下单到送达只要30分钟。沃尔玛2021年也向FAA申请了无人机测试许可, 主要用来干门店库存管理和短距离送货,但到现在还没看到实际案例。技术积累这东西, 不是砸钱就能速成的,亚马逊在无人机上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00亿,沃尔玛想追,至少得再等五年。
杂货电商的“蓝海”:沃尔玛能不能靠生鲜打败亚马逊
虽然整体物流不如亚马逊,但沃尔玛有个亚马逊没有的优势——生鲜杂货。美国杂货市场规模1000亿美元,其中20%的消费者在网上买杂货,9%的人每月至少下单一次。生鲜电商的配送难度比普通商品大得多, 对时效、温控要求极高,亚马逊的Fresh服务一直没做起来反倒是沃尔玛靠着4600家超市,把杂货配送做到了1800个门店。
2022年感恩节期间, 沃尔玛搞了个“杂货1小时达”活动,用户下单后由店员直接从货架取货,30分钟内送达。在休斯顿试点时订单转化率比普通配送高了35%,客单价也增加了20美元。生鲜这东西, 用户还是更相信沃尔玛——毕竟做了几十年的超市,肉新鲜不新鲜、菜有没有虫子,店员比仓库打包员清楚多了。
但生鲜配送的利润薄得跟纸一样。一单杂货的平均客单价是50美元,配送成本就得10块,算上损耗、人力,基本不赚钱。亚马逊2022年在生鲜业务上亏了20亿,沃尔玛也没好到哪去。2023年沃尔玛宣布提高杂货配送门槛, 订单满35美元才免运费,之前是满30美元,用户抱怨声一片,但没办法,不赚钱的生意,谁也撑不了太久。
物流格局的“变数”:无人机和自动驾驶会是颠覆者吗
说到底, 沃尔玛和亚马逊的物流战争,再说说还得看谁能在“再说说一公里”上找到更便宜、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无人机和自动驾驶可能是唯一的变数。FAA正在制定无人机商用新规,预计2024年底会出台,到时候长距离、自动化飞行就能合法化。亚马逊已经储备了10万多架无人机,一旦政策放开,就能快速铺开。沃尔玛虽然起步晚,但胜在门店多,每个门店都能当无人机起降点,覆盖密度可能比亚马逊还高。
自动驾驶卡车也是个潜力股。沃尔玛2022年和TuSimple合作, 测试从德州到加州的无人驾驶货运线路,一趟能省2000美元油费和司机工资。如果自动驾驶卡车能普及, 沃尔玛就能把从中心仓库到门店的运输成本降30%,省下来的钱就能补贴再说说一公里配送。
但这些技术都太遥远了。普通人用上无人机送货,至少还得5年;自动驾驶卡车要跑遍全美,没有10年下不来。在这之前,沃尔玛和亚马逊还得拼门店、拼会员、拼成本。这场物流战争,没有谁是绝对的赢家,只有谁能比对手活得久一点。
现实很骨感:沃尔玛的新服务到底能不能颠覆格局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沃尔玛的新送货服务能挑战亚马逊,颠覆电商物流格局吗?答案是:能,但有限度。沃尔玛的优势在于线下——4600家超市、200万员工、生鲜供应链,这些都是亚马逊短期内复制不了的。但亚马逊的优势在于线上——技术、会员、物流网络,沃尔玛想追上,得花大价钱、长时间。
Spark Delivery和店员直送能帮沃尔玛省点配送成本, 但想靠这个撼动亚马逊的Prime体系,不太现实。亚马逊的用户粘性太强, 沃尔玛的Walmart Plus就算降到50块钱一年,也很难把亚马逊的1.5亿会员挖过来。至于无人机和自动驾驶,那是五年后的事了现在说颠覆还为时过早。
电商物流格局不会被颠覆,但会被重塑。沃尔玛会慢慢追上来亚马逊会继续领跑,两者之间的差距会缩小,但谁也吃不掉谁。未来的物流市场, 可能是“双雄并立”——亚马逊主导3C家电、图书这些标品,沃尔玛盘踞生鲜、日用品这些非标品。至于那些想靠新服务弯道超车的玩家,大概率会成为这场战争的炮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