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跨境新平台开疆扩土不停
2018年, 新兴市场电商玩家的“破局之战”
2018年跨境电商不是“平缓前行”,而是“逆风翻盘”的一年,亚非拉、东南亚、中东的新平台像打了鸡血似的往中国卖家市场冲,它们带着新玩法、新资源,试图在红海里撕开一道口子。有人觉得这些新兴市场是“蓝海”, 有人却吐槽“物流慢、回款慢”是“无底洞”,但不管怎样,这些平台确实在用行动证明:跨境电商的蛋糕,还能切出新的形状。
Noon的“中东野心”:用“基建狂魔”的速度抢滩
中东电商平台Noon的2018年,堪称“闪电战”。据Noon中国招商负责人Liz透露, 平台这一年没闲着,阿联酋、沙特、斯里兰卡、印度、埃及,连中国的深圳和香港都设立了办公室,全球化布局快得让人眼晕。更夸张的是他们的“基建速度”——迪拜和利雅得建了中东高现代化、 自动化仓库,总面积1000万平方英尺,光阿联酋物流中心就有35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60个足球场那么大。更绝的是他们自建了末端派送团队,直接喊出“当日送达”的口号,这在物流本就混乱的中东,简直像开了挂。

Noon的目标很明确:抢中国制造品牌卖家。中东消费者对“品牌”有执念,但又想要性价比,Noon就想在中间找平衡点。但挑战也不小——中国卖家群体庞大,平台资源有限,怎么把有限的“弹药”精准投给最需要的卖家?这是Liz团队每天头疼的问题。毕竟 想在亚马逊、速卖通的“地盘”上抢人,难度不亚于在沙漠里找绿洲,但中东市场的消费潜力,又让这些冒险看起来值得。
Shopee与Tophatter:两种“解题思路”的较量
东南亚和欧美市场,再说一个两股新势力也没闲着。东南亚的Shopee, 面对的是“物流地狱”——路差、效率低、丢件率高,但Shopee跨境业务总经理刘江宏说:“过去两年,我们把跨境业务最大的投资砸在了物流上。”他们干的事很简单:在东南亚的“烂泥潭”里 挑出那些能扛得住折腾的物流服务商,给中国卖家打包“便宜又稳定”的物流方案。说白了就是用“笨办法”解决硬问题,虽然慢,但有效。
而Tophatter的玩法更“野”。这是个主打闪拍的移动平台,平均90秒就能卖出一单,像电商界的“秒杀狂欢”。大中华区总经理Helena说 他们现在在全球14个国家有超2000万消费者,美国是主战场,但今年把目光投向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欧洲——想”的主动权还给了卖家,谁能在90秒内抓住买家眼球,谁就能快速爆单。
Paytm:印度本土的“生态补课”
印度市场, Paytm的2018年像在“填坑”,但也是“打地基”。副总裁Kunal Abhishek向雨果网透露, 平台正持续打磨跨境生态体系,物流、仓储只是起点,进出口贸易的每个环节都被纳入优化范围。比如今年新增了“退仓及退货保险”, 还建了类似亚马逊FBA的海外仓——卖家把货丢过去,平台直接负责派送。这解决了印度物流“再说说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至少让卖家不用再为“货到门口被退回”急得跳脚。
Paytm的成绩也不容小觑:日销量已经冲破百万级。但Kunal Abhishek坦言,平台还有硬骨头要啃——回款慢。过去一年他们忙着优化物流, 2019年要把重心放在“让中国卖家更快拿到钱”上,据说会有“重磅利好政策”推出。再说一个, Paytm的野心不止于“跨境”,他们想成为印度本土的综合性电商平台,2019年要拿真金白银扶持高性价比的工厂卖家,还要和品牌搞独家合作。说白了就是想从“跨境通道”升级成“本土电商霸主”。
物流与支付:新平台的“生死线”, 也是卖家的“试金石”
物流:新兴市场的“魔咒”与破局
做新兴市场跨境电商,物流绝对是“命门”。有人吐槽“从中国发往非洲的包裹,比等女朋友回消息还慢”,也有人抱怨“东南亚的路修得比我的耐心还差”。但2018年, 这些新平台确实在用“笨办法”破局——Noon自建仓库和末端团队,Shopee在烂泥潭里挑物流服务商,亿赞普则依托新疆口岸的仓储、物流,构建俄语、西班牙语多语言电商平台,搞“全球购和销全球”。据雨果网了解,亿赞普在11月13日接到3000多万元的订单额,而这距离第一笔业务不足一个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30亿人口对中国商品的需求,让这些“基建派”看到了希望。
但物流的坑永远比想象的多。比如中东的“清关政策朝令夕改”,东南亚的“雨季导致仓库被淹”,非洲的“派件员骑摩托翻山越岭”。Noon的Liz说:“我们建仓库时特意选了能应对极端天气的地方,但政策风险还是防不胜防。”Shopee的刘江宏也承认:“物流稳定性的提升,是拿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没有捷径。”
支付:从“槽点”到“赋能”的进化
如果说物流是“身体”,支付就是“血液”。新兴市场的支付环境, 比物流更复杂——印度流行“货到付款”,中东偏好“信用卡本地化”,东南亚还有各种电子钱包。Paytm的Kunal Abhishek说:“过去中国卖家总抱怨回款慢,其实是我们没打通本土支付链路。”现在他们不仅对接了印度的UPI、信用卡,还推出了“退货保险”,让卖家敢卖高价货。
Tophatter的“闪拍宝”模式, 本质上也是在解决支付信任问题——90秒内完成竞拍、付款、发货,用“快”减少买家犹豫,也让资金快速流转。Helena说:“开放卖家数据,就是让他们知道钱花在哪了信任不就建立起来了?”
但垂直平台想从主流电商嘴里“夺食”,难度真不小。雨果网接触的一位深圳卖家吐槽:“亚马逊的流量和支付体系,是这些新平台短期内比不了的。”但新兴市场的消费增长速度, 又让这些冒险看起来值得——比如泰国,2016年就有200万消费者进行跨境购物,占电商消费者的四分之一,这种增量,足够让平台赌一把。
未来市场:洗牌加速, 品牌卖家成“香饽饽”
行业预测:综合平台主导,垂直领域一枝独秀
行业人士早就放话: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市场会被“洗牌”,到头来可能形成1-2家综合品类平台为主导,其他垂直领域一枝独秀的格局。这意味着,2018年冲进来的这些新平台,要么快速做大做全,要么在细分领域扎到根。
Noon的Liz很清楚:“中东消费者对品牌的追求, 不是‘便宜就行’,而是‘我要有面子’。”所以他们2019年要重点扶持中国品牌卖家。Tophatter的Helena也认为:“闪拍模式虽然刺激,但到头来还是要靠品牌沉淀。”Paytm则直接把“品牌独家合作”写进了2019年的计划——他们不想只做“卖货的”,想做“卖品牌的”。
2019大布局: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向
2018年, 新平台的主题是“抢流量、拉卖家”;2019年,它们要转向“留用户、建生态”。Tophatter说要在全球范围内“让电商更有趣”,可能是在闪拍里加社交元素?Noon的“半开放式”管理,给了卖家更多扶持空间,他们想靠“服务”留住中国卖家。Shopee则继续在物流上加码,据说要和更多本土物流企业搞深度合作。
Paytm的Kunal Abhishek说得直接:“技术投入是2019年的重点,要让移动端用户体验好到‘离不开’。”毕竟新兴市场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好用”的APP,忠诚度远比想象中高。
2018年的跨境电商新平台, 像一群闯进森林的“野蛮人”,带着砍刀、种子,硬生生在红海里开辟了新航道。物流的坑、 支付的坎、品牌的关,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验,但那些真正解决了卖家痛点、抓住了本土需求的平台,或许真能在这场“破局之战”中,活成未来的“森林之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