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马逊上,未来五年内
72%的美国品牌为何扎堆亚马逊, 未来五年这里藏着什么秘密
54%的美国品牌已经在这里卖货了而未来五年这个数字会冲到72%,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Feedvisor那帮搞研究的人用数据砸出来的。有人觉得亚马逊是块肥肉, 谁扑上去都能啃两口,但真跳进去的人才知道,这里的规则比你想的复杂得多,机会和陷阱几乎一样多。
新客像磁铁, 亚马逊凭什么吸走一半品牌
97%在亚马逊卖货的品牌说来这里最大的好处是能捞到新客户,连那些还没进来的品牌里84%的人都眼巴巴盯着这个点嗯。Feedvisor的数据更狠, 近90%的美国消费者买东西前都会溜达到亚马逊上转一圈,其中50%的人直接在这里开始搜东西,说白了现在不在这儿摆摊,相当于主动放弃了一半的潜在买家。有个做户外装备的卖家跟我聊过 2022年他们把产品挂上亚马逊后发现28%的订单居然是之前没买过他们家的新人,这比例吓了他一跳,比在独立站上引流成本低得多。

44%的品牌一半销量靠亚马逊, 有人欢喜有人愁
更扎心的是在亚马逊上混的品牌里44%的人一半以上的电商销售额都指望着这个平台,32%的品牌更是七成以上的收入来自这里。这说明什么?亚马逊已经成了很多品牌的命脉, 但也意味着,一旦平台规则变脸,或者账号出点幺蛾子,他们的现金流可能直接断掉。反过来看,那些还没完全依赖亚马逊的品牌,其实还有机会,但再犹豫下去,可能连汤都喝不到了。2023年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品牌, 刚开始只把亚马逊当辅助渠道,后来啊后来发现这里的转化率比独立站高3倍,直接把70%的产能都倾斜过来了你说香不香?
81%的品牌想挤进第三方, 但亚马逊的坑你没想过
81%的品牌现在都想把亚马逊的第三方渠道盘活,61%的人甚至琢磨着和亚马逊深度绑定,主要图的就是受众广,接下来才是能多说了算定价权和库存控制。但问题来了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生态,真的那么好混吗?2023年Q3,亚马逊封掉了超过10万个违规账号,其中不少是品牌方自己操作不当踩了红线。有个做电子产品的朋友,主要原因是刷单被永久关店,几百万库存直接砸手里到现在还没缓过劲来。所以想进来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合规肌肉”练得怎么样。
66%的品牌被亚马逊自营逼到墙角, 这仗怎么打
亚马逊自己搞品牌那套,现在搞得风生水起,预估到2022年自营品牌销售额能干到250亿美元,这数字背后是66%在亚马逊卖货的品牌被自家产品挤压得喘不过气。有个做家居清洁的卖家跟我说 他们的一款爆款清洁剂,去年卖得还行,后来啊今年亚马逊上架了自营的同款,价格直接压低20%,还抢占了黄金购物车,他们的销量一夜之间掉了40%。这不是个例, 很多品牌都面临“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困境,但总有人能找到出路,比如有个做宠物零食的品牌,硬是通过差异化配方和独立包装,在亚马逊自营的围剿下杀出一条血路,2023年逆势增长了25%。
广告成救命稻草, 97%的品牌投了都说值
亚马逊的广告收入现在杀进了全球前三,2023年预计能到380亿美元,品牌们也看明白了这里的门道。82%的品牌把广告和品牌推广列进亚马逊销售的必选项, 57%已经真金白银投了广告,其中97%的人觉得“这钱花得不冤”。更关键的是 广告在拉新客上比定价还管用——30%的品牌说广告是他们获取新客户最有效的手段,仅次于有竞争力的定价。有个做美妆工具的小品牌, 2023年初在亚马逊上投了精准广告,专门针对“新手化妆”这个关键词,后来啊新客户占比从15%飙到了35%,转化率直接翻了一倍多。
30%的新客来自广告,但烧钱有技巧
但广告也不是随便烧就有效果的。2023年有个做服装的品牌, 盲目追求曝光量,大把投自动广告,后来啊点击量上去了转化率却惨不忍睹,钱全打了水漂。后来他们换了策略, 只投手动精准匹配,重点推高转化率的关键词,一边优化A+页面和视频素材,虽然广告花费少了30%,但订单量反而增长了20%。这说明,在亚马逊上做广告,光有预算不够,得懂“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FBA不是万能药, 库存管理才是生死线
说到亚马逊,绕不开FBA,但经济使用FBA可不是简单地把货扔过去就行。2023年亚马逊的仓储费涨了两次很多卖家主要原因是库存积压,光仓储费就吃掉了一大半利润。有个做家居装饰的品牌, 去年备了10万件货准备旺季冲销量,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误,货到的时候旺季都过了再说说只能打折清仓,亏了上百万。反观那些玩转“小批量多频次”发货的卖家,库存周转率提高了50%,仓储成本直接砍半。所以FBA的“经济”二字,藏在里不是堆货越多越好。
和“大卖”互动能提升单量, 但别被套路了
亚马逊卖家圈里一直流传一句话:“和同行交流,能少走半年弯路。” 确实 有些大卖愿意分享经验,比如2023年有个做3C配件的头部卖家,在行业群里公开了自己的广告优化公式,很多小卖家跟着学,转化率提升了15%-20%。但也要小心,有些“大卖”是专门来割韭菜的,卖所谓的“秘籍课程”,内容全是网上能搜到的干货。想真正学到东西, 得看对方有没有实打实的店铺数据,敢不敢晒后台截图,别被那些“月销百万”的口号忽悠瘸了。
未来五年, 亚马逊的机会藏在“差异化”里
72%的品牌要进来意味着竞争会白热化,但机会也藏在里面。单纯靠低价和跟卖已经走不通了得找到差异化切口。比如有个做环保餐具的品牌, 主打“可降解材料”,在亚马逊上专门做了“环保”标签,虽然价格比同类高30%,但反而吸引了一批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2023年复购率达到了4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5%。未来五年,能讲好品牌故事、抓住细分需求的卖家,才能在亚马逊的汪洋里站稳脚跟。
数据实时决策, 别再用“拍脑袋”做生意
亚马逊的规则变得比天气还快,今天有效的打法,明天可能就失效了。Feedvisor的CEO说品牌需要“实时决策能力”,这话一点没错。2023年有个做健身器材的品牌, 用工具实时监控竞品价格和库存,发现某款竞品突然断货,立刻把自家产品价格微调,一边加大广告投放,三天内多卖了2000多件。这要是靠人工盯盘,根本不可能反应这么快。未来五年,不会用数据工具的卖家,可能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72%的入场率背后 是“适者生存”的游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