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19年法国电商规模是否会突破1000亿欧元

2019年的法国电商市场:一场关于1000亿欧元的豪赌与真相

说真的,谁也没想到法国电商会在2018年交出这样一份成绩单。当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店铺玻璃碎了一地, 法国人却躲在公寓里刷起了手机下单——这魔幻的一幕,让电商协会Fevad的数据显得格外刺眼:926亿欧元,13.4%的增长,移动端销量还蹭蹭涨了22%。可问题来了这样的势头,真的能让2019年冲破1000亿欧元的大关吗?有人拍着胸脯说“妥妥的”,有人却撇着嘴摇头“悬”。这场争论背后藏着消费习惯的剧变,是实体与线场的生死博弈,更是跨境电商眼巴巴盯着的一块肥肉。

数字不会说谎, 但可能说一半

2018年法国电商的926亿欧元,不是纸上谈兵的数字游戏。Fevad的报告里写得明明白白:全年订单超过15亿笔, 同比暴涨20.7%,相当于每个法国人平均在线下单2.3次。你可能会说 订单多了不代表钱多了这话没错——2018年法国消费者的网购平均订单价值只有60欧元,比2017年又掉了5欧元。这说明什么?法国人开始在网上买更便宜、更日常的东西了从以前买3C、买奢侈品,到现在连牙膏、纸巾都在线上囤。这种“高频次、 低客单价”的趋势,像一把双刃剑:却让商家的利润空间被越挤越薄。

外媒:法国电商规模将在2019年破1000亿欧元
外媒:法国电商规模将在2019年破1000亿欧元

更耐人寻味的是“黄马甲”运动的影响。2018年年底,法国实体零售业被这场抗议搅得天翻地覆,12月在线零售份额反而逆势增长8%。按Fevad的估算,这场混乱让电商少损失了6亿欧元——听着有点绕?简单说就是原本可能去实体店消费的钱,现在流到了线上。可别以为这是电商的“胜利”, 实体店的惨状只是让消费者暂时避开了线下这种“被迫迁移”的消费能持续多久?没人敢打包票。

增长动力:那些偷偷给电商市场添柴的火

为什么法国电商能一直往上冲?背后至少有三股力量在使劲。第一股是移动端。2018年移动端销量增长22%, 虽然比2017年的38%慢了不少,但基数已经起来了——现在法国人网购,每4笔就有1笔是用手机完成的。想想看,地铁上、咖啡馆里刷着手机下单的场景多常见?这种“随时随地买”的便利性,让电商渗透到了生活的缝隙里。

第二股是新玩家的涌入。2018年法国市场又冒出来21800个新电商网站,同比增长12.6%。算上之前的老家伙,现在活跃在法国的电商网站都快20万个了。这些新玩家里有做垂直细分的小而美,比如专门卖法式家居小饰品的,也有跨境电商杀进来抢地盘。竞争是激烈了 但也让市场更热闹——消费者选择多了平台的服务、物流、价格都得跟着升级,到头来受益的还是买家。

第三股,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消费者信任的建立。以前法国人对网购总有点戒心,怕被骗、怕售后差。这几年不一样了 像Fnac这样的老牌电商,把门店变成了提货点,2018年线上订单有30%是到店自提的,既解决了“再说说一公里”的配送难题,又让消费者能亲眼看看商品再决定要不要买。这种“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的模式,让电商和实体不再是敌人,反而成了CP。

争议的声音:1000亿欧元门槛前的拦路虎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对1000亿欧元乐观。有行业老炮儿直接泼冷水:“订单价值一直在降,商家都在赔本赚吆喝,这样的增长能健康吗?”这话不无道理。2018年法国电商的平均订单价值已经连降好几年,从2012年的70多欧元掉到了60欧元。消费者越来越精明,比价软件用得溜,促销季不买就亏了的观念深入人心。商家为了冲销量, 只能不断打折、满减,后来啊就是利润越来越薄,甚至有些中小卖家开始“赔本赚吆喝”,就为了能在20万个网站的混战中活下去。

物流也是个老大难问题。法国的乡下地区配送慢是出了名的,有时候下单后等一周才能收到货,退货更是麻烦。2018年有个调查显示,法国电商的退货率高达30%,比欧洲平均水平还高5个百分点。退货多了物流成本就上去了这部分钱再说说还是得消费者买单——要么是商品价格悄悄涨,要么是运费加码。你说这样的体验,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一直网购吗?

还有竞争的红海。20万个电商网站挤在法国市场,想出头有多难?大平台比如亚马逊、Cdiscount早就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卖家只能在夹缝里找机会。2018年就听说有个做手工皂的小电商, 产品其实不错,但主要原因是没钱投广告、没精力做SEO,一年下来销售额才勉强够付服务器费用。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让新玩家很难做大,老玩家也得时刻警惕被超越。

案例拆解:Fnac凭什么能在红海里喝汤

说到法国电商,绕不开Fnac这家老牌零售商。2018年Fnac的电商营业额达到了39亿欧元,稳坐法国电商市场第三把交椅。它凭什么能在这么卷的市场里分到一杯羹?答案可能藏在“融合”这两个字里。

Fnac早就不是单纯的线上商城了。它在法国各地有上百家实体店,这些店不只是卖货的地方,更是“线上订单的履约中心”。消费者在线上下单,可以选择到店自提,也可以让门店直接发货,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2018年圣诞节前, Fnac推出了“2小时达”服务,巴黎市区内的订单下单后两小时内就能送到,这种“即时零售”的玩法,让很多习惯了“快”的消费者直接圈粉。

再说一个,Fnac的会员体系也玩得很溜。它的会员卡叫“Fnac卡”,办了卡不仅能积分,还能享受独家折扣、优先购买限量商品。2018年数据显示,Fnac的会员复购率比非会员高出15%,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会员更愿意在Fnac平台反复消费,而不是今天在A家买明天在B家买。这种“锁定用户”的能力,是很多中小电商梦寐以求的。

跨境电商的机会:法国人的购物车里藏着什么秘密

对跨境电商 法国电商市场的1000亿欧元大蛋糕,闻着香,但要真吃下去,得先搞清楚法国人到底喜欢买什么。2018年的数据给了不少线索:3C产品、 家居用品、美妆个护,这些类目的增长最快,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性价比小商品,在法国年轻人里特别火。

有个深圳的跨境电商公司,2018年专门针对法国市场做了本地化运营。他们发现法国消费者很看重“细节”:产品详情页要用法语, 客服最好能用法语即时回复,支付方式要支持法国常用的银行转账和PayPal。于是他们招了几个法国留学生做客服, 把产品详情页翻译得“接地气”,还和法国本土的物流公司合作,把配送时间从原来的15天缩短到了7天。后来啊2018年法国区的GMV直接增长了50%,客单价虽然只有45欧元,但订单量翻了一倍多。这说明什么?跨境电商想在法国站住脚,光靠“便宜”不够,得懂法国人的“讲究”。

当然合规是个绕不开的坎。2019年法国的VAT新规开始实施, 要求所有跨境电商卖家必须注册法国VAT号,否则销售额直接按33.3%的高税率征收。这可难倒了不少中小卖家,有些主要原因是嫌麻烦,干脆放弃了法国市场。但危机里藏着机会——那些提前布局VAT合规的卖家,反而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减少,拿到了更多的流量和订单。2019年一季度就有数据显示,合规卖家的市场份额同比提升了8个百分点。

未来不是赌出来的,是算出来的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2019年法国电商规模会不会突破1000亿欧元?Fevad在2019年初给出了预测:会,而且可能达到1023亿欧元,增速放缓到11.5%。这个数字背后是消费习惯的持续迁移,是电商和实体的不断融合,也是跨境电商在合规中寻找新机会的过程。

1000亿欧元不是终点,而是法国电商市场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折点。当订单价值不再暴跌, 当物流效率越来越高,当中小卖家能速度比完美重要,行动比猜测靠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