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电商清关为何如此艰难,幕后是否仅两家公司操控

印尼电商包裹的"通关迷局":谁在掌控你的货物生死线?

跨境电商卖家最怕什么?不是物流延误,不是平台罚款,而是货物到了印尼港口,突然被卡在清关环节。包裹一卡就是半个月,客户天天催,货款压着回不来再说说要么赔钱要么丢客户。更让人憋屈的是听说整个印尼的电商小包清关,几乎被两家公司捏得死死的——这事儿是真的?还是有人在贩卖焦虑?

政策变局:2017年那场"突然刹车"的进口改革

2017年4月, 印尼财政部长Sri Mulyani突然甩出一记重拳:废除沿用多年的"红灯期""绿灯期"模糊征税模式,重新制定进口货件新规。在此之前, 跨境电商的散装小包就像在赌场开盲盒,海关心情好就放行,心情差就扣货,税怎么收全看工作人员心情。

印尼电商清关难于上青天  幕后却只有两家公司?
印尼电商清关难于上青天 幕后却只有两家公司?

新规看起来很美好:货值100美金以下免税, 超过100美金的明确7.5%单一关税,还能选托运收据清关或者PIBK/PIB进口申报。乱收关税的现象确实少了货值高的商品也有了收费依据。跨境电商卖家当时都松了口气,以为春天要来了。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政策的另一面悄悄抬高了门槛。清关公司需要满足更复杂的合规要求, 比如必须对接海关电子系统,要有专门的申报人员,仓库还得符合印尼海关的监管标准。这些听起来不复杂,但在印尼办事的人都知道:规则越是明确,暗处的"特殊渠道"就越值钱。

双寡头崛起:GTLN和CTA如何吃下整个市场?

2015年,Shopee在印尼上线;2016年,阿里重金押注Lazada。两大电商平台疯狂扩张,背后是数以万计的跨境电商包裹涌入印尼。这时候,两家本土物流公司——GTLN和CTA——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突然杀了出来。

为什么偏偏是它们?主要原因是在印尼注册清关公司,难度堪比在雅加达市中心买地。你得摸清海关的"潜规则",得有能和海关高层说上话的关系,还得有足够的资金垫付关税。这些条件筛掉了90%的竞争者,而GTLN和CTA恰好占全了所有优势。

2017年,GTLN在雅加达西区的仓库开始24小时运转,包裹堆得像小山。CTA也不甘示弱,在泗水港附近圈下大片地,专门处理空运来的小包。它们手握清关资质,电商平台自然会把包裹往它们那里送。Shopee和Lazada默认只和这两家合作,其他清关公司连门都摸不着。

垄断的代价:每公斤4.5美金, 比国际均价高50%

国际上,电商小包清关费用通常不超过3美金/公斤。但在印尼,GTLN和CTA直接把价格定在4.5-5美金/公斤。卖家没得选,要么交钱,要么等死。每天数万件包裹飞往印尼,按平均每公斤0.5美金差价算,两家公司每天净赚数十万美金——这比抢银行还稳。

更气人的是钱交了还不一定有好脸色。如果货物不多, 清关优先级直接往后排;旺季的时候,包裹能在仓库躺半个月;有些代理商甚至明确表示:"丢件破损我们不负责,你自己找航空公司。"广州某跨境电商卖家2022年遇到过一次:500件美妆包裹被CTA仓库弄丢, 对方只赔了200美金,货值3万美金。

第三方的挣扎:那些想"插一脚"的清关公司

难道就没有其他清关公司想分一杯羹?有,但基本都被拍死在沙滩上。比如Traspatindo, 2017年曾尝试用低价抢市场,后来啊一周内走私两千多公斤货物被海关当场抓获,直接吊销执照。广州赛拉国际货运代理2021年想推"雅加达双清专线", 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对接不了海关电子系统,申报时总出问题,半年就亏了200万人民币。

还有一些小公司走"灰色地带",承诺"包通关、不查税",但风险全让卖家担。2023年, 深圳某卖家找了家不知名清关公司,号称"特殊渠道能清高货值手机",后来啊货被海关扣了卖家被罚了货款30%的罚款,公司直接跑路。

政策松动?2023年那场"雷声大雨点小"的资质改革

2023年7月, 印尼海关总署突然放出消息:要降低清关公司注册门槛,允许外资持股比例提高至51%。跨境电商圈炸了锅,以为垄断要被打破了。后来啊等了半年, 具体实施细则还没出台,GTLN和CTA反而抢先一步,和几家本土小公司签了"合作协议"——名义上是合作,实则是控制小公司的清关系统,变相扩大版图。

更讽刺的是 2023年10月,印尼海关又要求所有清关公司必须安装新的GPS监控系统,包裹从入库到出库全程定位。这套系统成本不低, 小公司根本掏不起钱,再说说只能给GTLN和CTA打工,帮它们处理 overflow 的包裹。

卖家的求生指南:在双寡头夹缝中找活路

既然垄断短期内破不掉,卖家只能想办法自保。2022年, 杭州某大卖家做了个实验:把1000件包裹分成5批,分别找5个不同的代理商,后来啊4批被卡,只有一批是GTLN清关的——结论是:旺季时宁可多花钱也要选头部公司。

还有卖家想出"拆包大法":把高货值商品拆成多个低货值包裹, 比如300美金的手机拆成4个75美金以下的包裹,虽然麻烦点,但清关时间从7天缩短到2天。广州某服装店2023年用这招,旺季退货率从15%降到5%。

最狠的是自建清关团队。深圳某3C卖家2021年花了500万在雅加达注册清关公司, 招了10个本地员工,虽然成本是外包的3倍,但时效提升40%,旺季再也没延误过。不过这招只适合年销售额千万美金以上的大卖家,小玩家玩不起。

未来会怎样?垄断可能持续,但总有变数

GTLN和CTA的垄断还会持续多久?看趋势,至少未来2-3年难有变化。印尼海关2024年1月又出台了新规, 要求清关公司必须通过ISO 37001反贿赂认证,这又把一批小公司挡在门外。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2024年3月,印尼交通部突然宣布要开放泗水港、棉兰港的跨境电商清关试点,允许新的物流公司入驻。如果试点成功,或许能打破雅加达地区的垄断。还有TikTok Shop在印尼的崛起, 2023年占了印尼电商市场的15%,它们会不会扶持自己的清关伙伴?这谁也说不准。

跨境电商卖家的印尼清关之路,就像在走钢丝。一边是双寡头的高收费和低效率,另一边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和灰色地带的风险。但办法总比困难多, 那些能在夹缝中找到活路的卖家,往往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敢试错的本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