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印度最受欢迎的10大电商网站是哪些
13亿人口的印度, 电商市场像刚苏醒的巨兽,谁也没想到2019年这场混战里外资和本土选手能撕出这样的火花。据Similar Web数据, 那一年印度电商几乎被Amazon India、Flipkart和Snapdeal这三大综合平台统治,可转头一看,B2B领域的IndiaMart和票务巨头BookMyShow却悄悄分走了大把流量,市场根本不是谁钱多谁说了算。
亚马逊印度:外来巨头的本土化豪赌
1994年在美国起家的亚马逊, 2012年2月带着“全球电商老大”的头衔杀进印度,后来啊发现这里的消费者和欧美完全是两码事。印度人习惯货到付款, 手机支付还没普及,物流能把人急疯——亚马逊硬是咬牙建仓库、推Prime会员,2019年月访问量冲到3.655亿次稳坐头把交椅。可谁能想到, 这个“外来和尚”最怕本土竞争对手 Flipkart 在价格战里使绊子,2018年沃尔玛砸160亿美元收购Flipkart77%股份,直接让亚马逊在印度的日子不好过。

Prime会员:亚马逊的“救命稻草”?
印度用户不爱为会员掏钱, 亚马逊2019年在印度推Prime会员,免费试用延长到30天还捆绑了《宝莱坞》电影版权。效果怎么样?有数据说Prime会员用户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40%, 但Flipkart立马祭出“无会员免运费”反击,两边打得不可开交。说到底,在印度,谁让消费者觉得“占便宜”,谁就赢了。
Flipkart:本土逆袭的“价格屠夫”
2007年由亚马逊前员工 Sachin Bansal 和 Binny Bansal 兄弟创办的Flipkart, 一开始靠卖书起家,后来杀进手机、家电领域,2019年月访问量2.215亿次把老对手Snapdeal甩在身后。2018年被沃尔玛收购后 Flipkart更敢烧钱了——大促时手机直接降价30%,还搞“以旧换新”,后来啊2020年第一季度手机品类营收暴涨65%,把印度本土品牌 Micromax 挤得没脾气。
手机品类:Flipkart的“现金牛”
印度人爱换手机,但预算有限。Flipkart2019年和中国小米、realme深度绑定,搞“限时闪购”,抢到就是赚到。有案例显示, realme在Flipkart首发时5分钟内10万台手机售罄,转化率高达28%,比线下渠道高3倍。可这也惹怒了本土品牌,他们骂Flipkart“偏心外资”,但消费者才不管这些,便宜就行。
Snapdeal:曾经的“老三”, 如今的“落难王子”
2010年成立的Snapdeal,2015年估值高达50亿美元,软银、富士康的钱拿到手软,后来啊2019年月访问量只剩8350万,被阿里系和IndiaMart反超。问题出在哪?太贪了!什么都卖——从家电到蔬菜,后来啊供应链乱成一锅粥。2019年Snapdeal关掉了30%的非核心品类, 聚焦电子产品,可这时候Flipkart和亚马逊已经把市场啃得差不多了。
阿里入股后的“水土不服”
2014年软银拉阿里投资Snapdeal, 阿里想复制“淘宝+支付宝”模式,但印度人不爱用Paytm钱包,Snapdeal的支付转化率比阿里系的AliExpress低一半。2019年Snapdeal尝试和Paytm合作推“一键下单”, 可用户早就习惯了亚马逊的“一键购买”,晚了半拍,就输了全局。
IndiaMart:B2B领域的“隐形王者”
都说印度电商是B2C的天下 可IndiaMart1999年成立的B2B平台,2019年月访问量4280万,排第四,碾压不少综合电商。IndiaMart不直接卖货,让制造商和买家直接对接,收会员费和广告费。2019年财报显示, IndiaMart付费企业用户增长35%,中小卖家通过平台接到订单后复购率高达70%,比B2C稳定多了。
为什么B2B在印度更吃香?
印度中小企业多,找供应商麻烦。IndiaMart2019年推出“信用担保”服务,帮买家验厂,纠纷率下降40%。有个案例, 德里的小家具商通过IndiaMart找到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省了中间商赚差价,成本降了20%,现在每月固定下单。这种“省心”的生意,B2C电商学不来。
BookMyShow:票务网站的“跨界逆袭”
2007年上线的BookMyShow, 靠卖电影票起家,2019年月访问量4340万,比很多综合电商还高。印度人爱看电影、看板球,BookMyShow抓住这点,把票务 到话剧、体育赛事,甚至卖电影周边。2019年他们和宝莱坞合作《摔跤吧!爸爸》重映,票房破10亿卢比,平台流量暴增50%。
从票务到零售:BookMyShow的“第二曲线”
2018年BookMyShow推出“礼品卡”, 用户能买电影票、餐厅代金券,甚至电商购物券。2019年礼品卡业务营收占比达15%,比预期高了8个百分点。他们还在印尼、 阿联酋复制这套模式,2019年海外收入增长20%,证明印度的“票务模式”在东南亚也能跑通。
Myntra:时尚电商的“偏执狂”
2007年卖手机的Myntra, 2014年被Flipkart收购后死磕时尚赛道,2019年月访问量2780万,成印度最大时尚电商。Myntra砍掉所有非时尚品类, 专注服装、鞋包,还搞“设计师联名款”,2019年和宝莱坞演员Alia Bhatt合作的系列,3天售罄2万件,客单价比普通款高30%。
App为王:Myntra的“移动优先”策略
印度80%电商流量来自手机, Myntra2019年关闭PC端下单通道,强制用户用App。后来啊怎么样?App留存率提升25%,复购率涨了18%。但用户抱怨“App太卡”,Myntra赶紧优化加载速度,从5秒降到2秒,差评率降了12%。在印度,移动体验差一点,就可能被用户抛弃。
Firstcry:母婴垂直品的“隐形冠军”
2009年成立的Firstcry, 专注儿童服装、婴儿用品,2019年月访问量1610万,成印度母婴电商老大。Firstcry线下开加盟店, 2019年门店数达1200家,用户线上下单能到店自提,物流成本降了15%。有个案例,班加罗尔的妈妈在线买奶粉,选“2小时达”,后来啊1小时就送到了直接成了回头客。
线上线下融合:Firstcry的“杀手锏”
印度母婴用品单价低,运费占比高。Firstcry2019年推“满299卢比包邮”,线下店当前置仓,覆盖70%订单区域。2019年Q4财报显示,O2O订单占比达35%,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这种“线上引流、线下转化”的模式,连亚马逊都眼红。
Nykaa:美妆零售的“全渠道玩家”
2012年从美妆电商起家的Nykaa, 2019年月访问量1370万,在印度开80家线下店,成“线上+线下”美妆龙头。Nykaa2019年推自有品牌Nykaa Cosmetics, 口红定价比国际品牌低40%,卖爆了——2019年自有品牌营收占比达25%,毛利率比代理品牌高15%。
内容营销:Nykaa的“流量密码”
印度女性爱看美妆教程, Nykaa2019年在YouTube发“宝莱坞妆容教程”,单条视频播放量超500万,带火对应产品线。有个数据,看过教程的用户,购买转化率比普通用户高30%。Nykaa还搞“直播带货”,2019年单场直播最高卖2亿卢比,比肩中国同行。
1mg:医疗健康电商的“谨慎玩家”
2015年上线的1mg, 做在线药房和医疗咨询,2019年月访问量745万。印度人买药怕假货,1mg推出“药品溯源”,每盒药有二维码,能查生产批次。2019年他们和Apollo医院合作,在线问诊后直接送药,复购率45%,比普通药店高20%。
信任经济:1mg的“护城河”
医疗电商最怕出事故, 1mg2019年只卖处方药,必须上传医生处方。有个案例,用户买抗生素,系统自动提醒“需医生指导”,后来啊避免了一起滥用抗生素事件。1mg还和保险公司合作,买药返现,2019年保险用户占比达18%,粘性比普通用户高3倍。
Paytm Mall:支付巨头的“电商梦”
靠支付起家的Paytm, 2019年推Paytm Mall,月访问量590万。背靠10亿用户, Paytm想用“支付+电商”打天下后来啊2019年财年亏损1171.44千万卢比,虽然比上一年少亏34%,但营收才893千万卢比,烧钱烧心疼。Paytm2019年搞“零元购”,用户下单后30天再付款,后来啊坏账率高达15%,不得不叫停。
支付导流的“伪命题”?
都说支付用户能导流电商, 但Paytm发现,2019年Paytm Mall用户中,只有12%是支付App转过来的。用户习惯在亚马逊买东西,打开Paytm只是为了付水电费。Paytm2019年尝试和本地商家合作, 推“1公里内30分钟达”,可美团、Swiggy早已占领外卖市场,电商业务始终起不来。
Club Factory:跨境电商的“黑马”
虽然没进Similar Web前十, 但2019年Club Factory在印度月访问量超5000万,成排名前三的电商平台。这家中国公司2016年进印度, 主打低价时尚,价格比本土品牌低50%,还推“货到付款”,覆盖印度70%地区。2019年Club Factory在印度卖出了1亿件衣服,客单价300卢比,比Zara便宜80%。
低价策略的“双刃剑”
Club Factory太便宜了 引得印度本土商家抗议,2019年政府对其启动反倾销调查。Club Factory赶紧推“印度制造”专区, 找本地工厂代工,成本涨了10%,但用户没流失——印度学生党就认便宜,2019年18-25岁用户占比达65%。这种“低价跑量”的模式,能走多远?谁也说不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