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十购物APP中,你知道哪些具体排名
美国人的手机里到底装了多少个购物APP?这个问题怕是连硅谷的产品经理都答不上来那个。打开应用商店一搜,从卖衣服的到卖家具的,从全新商品到二手闲置,简直是神仙打架。但要说哪些APP真正占据用户手机的主屏幕,那可得好好扒一扒数据。毕竟对跨境电商卖家用户量多不代表转化率高,平台规则严也不一定没机会。今天就掰开揉碎了聊聊,那些藏在榜单背后的APP江湖。
综合电商:巨头的游戏规则变了
亚马逊常年霸着购物APP排行榜第一,这事儿地球人都知道。但2020年Apptopia的报告里有个细节挺有意思:亚马逊APP的下载量虽然第一,但用户打开后的停留时间却比前一年下降了3%。是不是说明用户买完就走,对平台没啥感情?反倒是沃尔玛的APP,用户平均每次打开能逛15分钟,比亚马逊多了整整5分钟。这背后其实藏着两个平台的打法差异——亚马逊像个冷冰冰的超级市场, 货架上的商品永远堆得满满当当,但想找个店员问问尺码?

难。沃尔玛就不一样了 它把线下超市的优势搬到了线上,"线上下单,2小时达"的服务让那些懒得出门的美国人直呼真香。2021年黑五期间, 沃尔玛APP的订单量同比暴涨了87%,其中生鲜类商品占比超过四成,看来美国人买生菜沙拉也开始图方便了。
Target的APP玩法更绝。2012年刚上线那会儿, 它还只是个发发优惠券的工具,后来突然开窍——把线下门店的库存数据和APP打通了。你在APP上看到的商品,基本都能在附近的店里拿到,甚至能直接查到货在仓库的哪个货架。2023年二季度财报显示, Target的"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服务贡献了总销售额的35%,有个案例特别典型:一个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妈妈,早上在APP上给孩子买生日礼物,中午午休时顺路去门店取,下午礼物就送到孩子学校了。这种无缝衔接的体验, 让Target的用户复购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难怪它能稳坐第三把交椅。
二手交易:C2C平台的流量密码
OfferUp和5miles这两个名字, 可能做跨境电商的卖家不太熟,但在美国年轻人里它们堪比闲鱼+转转的结合体。OfferUp成立于2011年,总部在西雅图,主打本地二手交易。有意思的是 它的用户画像和亚马逊完全不同——70%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些人买手机不看参数,只看能不能砍价。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OfferUp上平均每笔交易的价格是38美元,而亚马逊是89美元。
2022年, OfferUp把"视频验货"功能做成了标配,买家收到货前可以和卖家视频通话,当场拆箱看瑕疵。这个功能上线后纠纷率直接下降了40%,用户量也跟着冲进了前十。不过话说回来 OfferUp的客服慢得能让人急死,有次我朋友卖个二手相机,遇到骗子投诉,平台愣是拖了7天才处理,再说说货款也没要回来真是让人血压飙升。
5miles的野心更大,它想做个"全球版闲鱼"。2016年刚进入美国市场时 它主打华人群体,后来发现美国本土的白人也爱买便宜货,就开始主打"无佣金"模式——卖家上架商品不收钱,成交了才抽5%的佣金。2021年, 5miles和一家叫"ParcelPath"的物流公司合作,推出"5美元全美包邮"服务,这下直接把客单价拉到了50美元以下。有个深圳做3C产品的卖家告诉我, 他特别喜欢推低价商品,你卖个新款iPhone,可能还没那些9成旧的iPhone流量高,卖家得学会"低价引流+高价盈利"的组合拳。
垂直领域:小众APP的大生意
Chewy这个名字, 听起来像个宠物零食品牌,其实吧它是美国最大的在线宠物用品零售商。2011年成立,2017年5月被宠物连锁巨头PetSmart收购后才算真正站稳脚跟。它有个"宠物顾问"服务, 24小时在线解答养宠问题,我家邻居的柯基上次皮肤过敏,就是Chewy的顾问建议换狗粮,后来啊直接在APP下单了3袋,花掉280美元。更绝的是它的"宠物过世关怀"服务——如果你的宠物走了 Chewy会寄去悼念卡和一包纪念零食,还送30美元优惠券。这种情感牌打得,用户能不忠诚?2023年财报显示, Chewy的活跃客户年平均净销售额是334美元,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5倍,难怪它能挤进购物APP前十。
Wayfair做家居电商的,可能比亚马逊还早。2002年成立时它还不叫Wayfair,叫"CSN Stores",卖的东西从床垫到吊灯啥都有。2014年改名后它突然专注做纯家居电商,现在合作的供应商有7000多家,商品种类超过1400万种。2018年, Wayfair搞了个"Way Day"促销,对标亚马逊的Prime Day,后来啊一天就卖了6.7亿美元,把创始人高兴得连夜开香槟。
但Wayfair也有烦恼——它的退货率高达35%,主要原因是买家具的人经常收到货发现尺寸不合适。后来它想了个招, 在APP里加了个"AR试摆"功能,用手机摄像头把虚拟家具放到你家客厅,看看大小合不合适。这个功能上线后退货率直接降到了22%,用户量跟着突破1500万,2023年稳居家居类APP第一。
返利与团购:省钱才是硬道理
Ibotta的名字,美国主妇们可能比亚马逊还熟。这个返利APP成立于2012年,用户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购物,都能拿到返现。它的套路很简单:你先在Ibotta上选好商品, 比如买一盒 Cheerios 麦片,然后去超市扫码购买,上传小票就能返0.5美元。别小看这几毛钱,2022年Ibotta总共返出了7.2亿美元,平均每个用户返了120美元。
最绝的是它和沃尔玛的合作——用户在沃尔玛用APP付款,能直接抵扣现金,相当于打95折。有个案例特别火:一个德州的家庭主妇, 靠着Ibotta返现,一年省下了3000美元超市开销,直接够孩子交学费了。不过Ibotta的缺点也很明显,返现周期太长,有时候得等一个月才能到账,急用钱的人等不了。
Groupon团购鼻祖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2008年成立时它靠的是"买100抵50"的餐厅券,把美国人培养成了"先团购再消费"的习惯。但现在日子不好过了 主要原因是美团、大众点评这些中国团购平台杀过来了Groupon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70%掉到了2023年的30%。它急眼了 开始转型卖旅游和体验产品,比如"99美元双人潜水体验""299美元纽约百老汇音乐剧VIP票"。
2023年黑五期间, Groupon推出"团购+返利"组合拳,用户买团购券还能再返10%,总算把用户量拉回了前十。但话说回来 Groupon的APP体验真是一言难尽,每次找券都要翻好几页,界面设计还停留在十年前,难怪年轻人都不爱用了。
看完这些APP的玩法,是不是发现美国购物APP的江湖早就不是"唯下载量论"了?亚马逊虽然用户量大,但小众APP靠垂直细分照样活得风生水起。对跨境电商卖家选平台就像谈恋爱,不是用户越多越好,得看合不合适。做标品的可以去亚马逊卷价格, 做非标品的去OfferUp找用户,卖宠物用品的必须试试Chewy的情感营销,想走量的别忘了Ibotta的返利套路。这个市场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