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韩国消费者网购前,是不是更倾向于先去实体店逛逛再决定购买

75%的韩国人网购前必逛实体店?数据背后藏着“反直觉”的消费逻辑

你敢信?2024年了还有韩国人网购前先跑去实体店摸摸实物。别急着摇头, 数据直接甩脸上:DMC Media 2023年报告显示,过去6个月有购物经历的韩国人中,73.2%会在线下商店获取产品信息,这个比例仅次于移动购物的81%。更扎心的是 近75%的消费者承认,网购前总喜欢在实体店里“走走看看”——这跟咱们以为的“线下试货转头就网购”完全是两个剧本。

从明洞到现代百货:实体店里的“隐形种草机”怎么运作的

2021年4月, 明洞某卖场的采访视频里一位26岁的上班族李敏智举着刚买的包包说:“我必须去专柜看皮质、试背感,网上模特拍得再好看也跟自己上身不一样。”这几乎是韩国女性的共识——她们逛实体店,不是“比价前站”,是“决策必经站”。现代百货汝矣岛店2023年成了“网红打卡地”, 就主要原因是它把“逛吃买玩”打包成体验:二楼试妆区有专业化妆师现场教学,三楼美食广场能买到刚出炉的可颂,顶楼还有限时展览。这种“沉浸式逛法”让消费者停留时间平均延长1.5小时回头客比普通门店高出40%。

近75%的韩国消费者在网购前 喜欢在实体店内走走看看
近75%的韩国消费者在网购前 喜欢在实体店内走走看看

说白了韩国人逛实体店,真不是为了“占便宜”,是图个“踏实”。买衣服要看针脚,买化妆品要闻香味,买电子产品要试手感——这些“感官体验”线上给不了。2022年首尔某家电卖场做过实验:把两款参数相同的洗衣机摆在一起, 一款有实体机可操作,另一款只有视频展示。后来啊,能操作的型号销量是视频款的2.3倍,哪怕它贵了5万韩元。

工作日午休刷手机?韩国人网购的时间戳打脸了“常识”

总有人说“韩国人网购肯定在午休或者深夜吧”?错得离谱。DMC Media的数据狠狠打了脸:网购活动在下午6点到9点达到峰值46.9%, 但上午9点到下午6点的工作时间,占比也有35.7%,其中下午2点到4点的午休时段,反而只占12.3%。更绝的是 2023年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周三下午3点——正是韩国人开“周三例会”的时间,订单量突然飙升19%,后来才发现是上班族摸鱼刷手机下单。

这说明啥?韩国人网购根本没“固定时间”,有空闲就刷,看得顺眼就买。但奇怪的是他们刷手机的时候,脑子里想的还是“线下见过的东西”。2023年11月, 某运动品牌在首尔大学附近开了个“快闪体验店”,学生可以试穿最新款跑鞋,扫码就能线上下单,后来啊那周的线上订单里72%都来自体验店附近5公里的用户——他们不是“冲动消费”,是“线下种草后线上复购”。

价格不是唯一:韩国人下单前的“三重关卡”怎么过

你以为韩国人网购只看价格?太天真。数据显示,他们最关注的是价格,但产品质量紧随其后优惠券反而只占9.4%。2023年9月,某护肤品牌在韩国搞活动:线上买面霜送小样,线下专柜买可以免费做皮肤检测。后来啊线下销量比线上高了18%,消费者说:“小样再多,不如知道这款适不适合我。”

还有更狠的。2022年LG电子在首尔旗舰店推“30天无理由退换”,但要求是“必须先到店体验”。后来啊这个政策让门店客流量涨了35%, 线上订单的退货率从12%降到5%——消费者亲自摸过才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哪会随便下单。

社交广告VS购物门户:韩国人为什么不爱被“硬推”

别以为在Instagram、Facebook上猛投广告就能打动韩国人。DMC Media的报告显示, 只有50.7%的消费者会点社交平台上的购物广告,比购物门户网站的69.1%低了近20个百分点。2023年5月, 某快时尚品牌在Ins上找网红推新品,点赞量10万+,但实际转化率只有3.2%;反倒是它在明洞开的小店,门口摆了个“网红同款试穿区”,每天能卖出200多件。

韩国人吃“软不吃硬”。他们更信“自己逛出来的感觉”,而不是“广告推过来的东西”。2024年1月,某咖啡品牌在弘大开了家“概念店”,没有招牌,全靠顾客打卡发社媒传播。后来啊两周内火遍韩国,线上订单量暴涨60%——这种“自己发现的好东西”,比广告管用100倍。

线下体验怎么留住回头客?DMC Media的“忠诚度公式”

DMC Media的研究团队早就看透了:线下店不是“淘汰品”,是“忠诚度孵化器”。他们给商家出了个公式:“特别活动+感官体验+即时反馈=复购率提升”。2023年10月, 某美妆品牌在江南区开了家“智能体验店”,顾客可以测肤质、定制粉底色号,还能当场打印“专属护肤方案”。后来啊回头客比例从28%涨到45%,客单价提升了22%。

更绝的是“线下线上联动”。2024年2月, 某运动品牌在釜山搞活动:周末去实体店参加“跑步训练营”,就能领一张“线上专属优惠券”。后来啊那周的线上销量比平时高了40%, 而且用优惠券的顾客,复购率比普通顾客高18%——说白了韩国人需要“线下确认平安感”,再“线上享受便捷感”。

中国卖家入局:抓住韩国人的“线下先试”红利

想在韩国市场分一杯羹?别光想着开网店。2023年深圳某跨境电商品牌在仁川开了个“体验中心”,面积不大,但把爆款都摆出来让顾客试用。消费者可以扫码看中文测评,现场下单还能免运费。后来啊半年内,线上订单量涨了65%,其中85%的顾客都先来店里摸过货。

还有更聪明的做法。2024年3月, 某家居品牌跟韩国连锁超市Homeplus合作,在超市里设“迷你体验区”,顾客买完菜可以顺便坐一下网红沙发、摸一下靠垫。后来啊这个区域能带来30%的连带消费, 线上订单里“超市体验区”来源的占比高达42%——韩国人逛超市是刚需,把体验店开在他们必经的路上,想不火都难。

说白了韩国消费者网购前逛实体店,不是“落后”,是“精明”。他们要的是“眼见为实”的平安感,“体验至上”的满足感,还有“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便捷感。想在这个市场站稳脚跟, 就得把线下店从“卖货的地方”变成“懂人的地方”——让消费者觉得“你懂我需要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