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黑五网一,出口电商卖家如何把握哪些关键趋势
移动端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黑五网一的流量战场,移动端早就是主阵地了。别再纠结要不要做移动端,问题是怎么做才能抢到这波红利。Shopify 2018年的数据很扎心:美国假日销售里移动端贡献了39%,但全球这个数字是66%。为啥美国差这么多?说白了以前大家家里台式机多,移动网络也没现在快。可2019年之后这差距肉眼可见在缩小——台式机落灰了5G起来了消费者掏手机下单比开电脑还顺手。
中小卖家别一听“移动端优化”就觉得得砸钱做APP,其实没那么复杂。有个卖蓝牙耳目的独立站老板告诉我, 他们去年就干了三件事:把首页加载速度从3秒压到1.5秒,把“加入购物车”按钮从灰色改成亮橙色,把商品详情页的图片压缩到500K以内。后来啊呢?移动端转化率直接从18%干到了23%,黑五那周移动端订单占比冲到55%。你看,细节比堆钱重要多了。

从39%到66%, 全球移动购物的差距藏在哪
Adobe Analytics 2019年预测,美国假日电商销售里移动端占比能摸到52%。这个数字不是凭空来的,是消费者习惯变出来的。以前美国人逛亚马逊喜欢在电脑上比价,现在呢?排队结账时刷手机下单,等地铁时浏览商品,甚至看电视时顺便买点零食。场景变了卖家的阵地也得跟着挪。
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跟我吐槽, 他们2018年没重视移动端,后来啊黑五流量来了转化率低得吓人。后来他们发现,移动端商品详情页的“规格参数”字太小,手机上看得眼花,用户直接划走了。改版后把参数改成图文结合,加个“放大镜”功能,移动端转化率直接从15%飙到26%。所以说移动端不是换个模板就行,得真站在消费者角度想:用手机时最烦什么?加载慢?字小?按钮难点?把这些痛点解决了流量就能变成订单。
语音购物别再当“听个响”
你以为语音购物只是问问天气、定个闹钟?2018年,全球语音商务销售额已经21亿美元了亚马逊说Alexa的购物量比前一年翻了两倍多。Adobe预测2019年黑五,语音购物能占到总销售额的3%。3%看着不多,但乘以黑五千亿的盘子,也是百亿级别的生意。
卖3C和家居的卖家得重点盯住这块。有个卖需求,成交反而更快。
21亿到36亿,语音购物的增长密码在哪
语音购物为啥突然火了?主要原因是懒人越来越多。消费者不想打字,不想翻页面张嘴就能下单,这体验谁不爱?但卖家别盲目跟风,得看品类。服装美妆这类需要看细节的, 语音购物就差点意思;但快消品、家居用品、电子产品,只要用户需求明确,语音转化率其实很高。
有个做厨房小电器的卖家, 2019年在Google Assistant上推“帮我找迷你榨汁机”功能,后来啊发现语音用户里70%是25-35岁的女性,她们最关心“好不好洗”“容量多大”。于是他们在语音回复里重点强调“可拆卸清洗”“300ml容量”,黑五期间语音订单占比从2%提到了4.5%。你看,语音购物不是“说句话就行”,得研究用户问什么想什么把他们的需求直接打包送到嘴边。
免费 shipping 和点击提货, 消费者要的“平安感”
黑五网一期间,消费者最怕什么?怕运费贵,怕收货慢。Comscore的数据显示, 2018年81%的在线零售订单都提供免费送货,90%的台式机订单更是标配。免费 shipping 早就不是促销噱头,而是消费者的“基础需求”——不送?那我点下一个。
有个卖户外服装的独立站,2018年黑五前纠结要不要免运费,怕利润吃紧。后来他们算了笔账:设置满59美元免费送后 订单量从每天200单冲到350单,客单价从48美元提到62美元,虽然每单少赚5块运费,但总利润反而多了20%。2019年他们直接把门槛降到49美元, 黑五期间免费送货订单占了83%,复购率也比非免运费订单高12%。免费 shipping 不是“亏本买卖”,是用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的杠杆。
再说说一分钟购物, 点击提货比快递快三天
圣诞前那几天消费者最慌的就是“礼物能不能准时到”。这时候,“点击提货”就成了救命稻草。沃尔玛2018年黑五的数据,点击提货订单量同比涨了42%,为啥?主要原因是不用等快递,下单两小时就能拎走,对于再说说一分钟才想起买礼物的人这体验太香了。
有个做玩具的卖家,2019年在美国开了50家门店,全部开通点击提货。后来啊12月20-24日 每天提货订单都超过500单,甚至有用户上午10点下单,中午12点就来取,当天下午就送给朋友。更绝的是提货时用户顺便又买了点小配件,连带率比普通订单高30%。点击提货不仅解决了“时效焦虑”,还创造了线下二次销售的机会,这波操作,卖家不赚都难。
黑五网一战线拉长, 提前布局才是王道
以前黑五网一就那两天现在完全不一样。某独立站调研显示, 54%的购物者计划提前一个月开始关注黑五优惠,有28%的人甚至感恩节前就把商品加购了。销售周期变长, 卖家的节奏也得跟着调整——别再指望11月25日那天突然爆单,提前10天、20天就该预热了。
有个卖运动鞋的跨境团队, 2019年11月15日就开始推“早鸟折扣”,提前收藏商品的用户能领8折券。后来啊黑五前一周,订单量就比平时翻了3倍,提前购销量占了总销量的25%。更关键的是提前锁定的用户,黑五当天的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18%。这说明什么?黑五网一的竞争,早就从“当天抢流量”变成了“提前养用户”。
库存备货不是赌运气, 数据模型比经验靠谱
旺季爆仓谁都想要,但爆完卖不动,库存压垮仓库,就得不偿失了。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 2018年凭经验备了平时3倍的货,后来啊黑五销量没达到预期,仓库积压了200万库存,光仓储费就亏了30万。2019年他们学乖了 用Excel做了个数据模型,结合近3年的黑五销售曲线、用户搜索热度、竞争对手库存,再说说只备了2.2倍的货,后来啊销量超了15%,库存周转率还提升了20%。
数据模型怎么搭?其实不难。把过去3年的黑五订单按日期拆开, 看哪几天销量冲得最高;把商品按“搜索量-转化率”分成ABCD类,A类货多备,D类少备;再关注下社交媒体上的热点,比如2019年“空气炸锅”突然火,就得赶紧补货。备货这事儿,别拍脑袋,让数据说话,才不会在旺季翻车。
亚马逊不是唯一选择, 多平台布局才平安
都说黑五网一亚马逊是巨头,FTI咨询的数据显示,2018年亚马逊占了美国在线销售的41%,其中自营14.7%,第三方卖家25.9%。但卖家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沃尔玛、eBay、独立站,每个平台的用户群不一样,玩法也不一样。
有个卖3C配件的卖家, 2018年70%订单来自亚马逊,后来啊黑五那天平台系统崩溃,一天损失了20万订单。2019年他们把流量分到沃尔玛和独立站各20%,后来啊亚马逊虽然只占50%,但总销量反而多了35%。更重要的是独立站的用户复购率比亚马逊高25%,私域流量越做越稳。多平台不是“分散精力”,是给销量上双保险,避免被平台规则卡脖子。
第三方卖家 vs 自营, 中小卖家怎么选
亚马逊上,自营和第三方卖家的竞争早就白热化了。但中小卖家别眼红自营的流量优势,第三方卖家也有自己的活法。有个做宠物用品的卖家, 专门选亚马逊上“自营缺货”的品类,用“24小时发货”的优势抢流量,后来啊黑五期间第三方订单占比冲到68%,利润比自营还高10%。为啥?自营虽然流量大,但选品死板、库存更新慢;第三方卖家灵活,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反而能在缝隙里找到机会。
不管做哪个平台,记住一点:黑五网一不是“清库存”的时候,是“冲爆款”的时候。把资源集中到3-5个高转化率的产品上,把主图、详情页、评价都优化到位,比摊大饼式铺货靠谱得多。有数据说黑五期间,20%的爆款能带来80%的销量,这波利润,必须死死抓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