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Lazada印尼海外仓0仓储费,国内3C家电企业如何轻松出海

中小家电企业出海,物流成本压得人喘不过气?

做3C家电的老板们肯定懂这种感觉:产品在国内卖得不错,一想到出海就头疼。物流费用像无底洞,仓储成本压得利润薄如纸,通关慢得让人抓狂,更别提还要猜东南亚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印尼作为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 电商市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扫地机器人、咖啡机、平板电视这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当地需求旺盛,可不少企业就是迈不出那一步——成本太高,风险太大。

就在企业们一筹莫展的时候, Lazada的印尼海外仓政策像及时雨一样砸了下来:0仓储费,持续到今年底;加上7月1日海关总署跨境出口B2B新政,商品发往印尼海外仓通关时间从平均两天直接压缩到“秒级”。这波操作到底能不能让中小家电企业真正轻松出海?背后有没有坑?今天咱们掰开揉碎了说。

Lazada印尼海外仓推“0仓储费”助国内3C、家电企业出海
Lazada印尼海外仓推“0仓储费”助国内3C、家电企业出海

印尼市场:3C家电的“蓝海”还是“红海”?

先别急着高兴,得搞清楚印尼市场到底值不值得冲。2023年印尼电商市场规模超过500亿美元, 其中3C家电类占比接近20%,而且增速比服装、美妆这些传统品类还快。当地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接受度很高, 特别是性价比高的扫地机器人、小型除湿机、便携式咖啡机——这些在国内卷成红海的产品,在印尼可能还是“新鲜玩意儿”。

但问题也不少。印尼岛屿众多, 物流配送本身就很麻烦,加上消费者对“快”的要求越来越高,本地发货的商品,3天能送到就算快的,要是从国内直邮,等上半个月可能订单就飞了。更头疼的是电压标准, 印尼大部分地区是220V,50Hz,和国内一样,这点倒省了适配成本,但售后网络跟不上,产品坏了找不到维修点,口碑直接崩盘。

所以你看,印尼市场就像一块肥肉,看着诱人,啃起来得有牙。Lazada的0仓储费政策,到底能不能帮企业啃下这块肉?

Lazada“0仓储费”到底香不香?拆解背后的“小心机”

直接说政策是真的,但用得不好可能反被“套路”。Lazada宣布所有国内商家商品入印尼海外仓免收仓储费, 至少持续到今年底,听起来像天上掉馅饼,但细想就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免费仓储肯定有附加条件。

先说说 这个“0仓储费”针对的是LGF海外仓,也就是菜鸟和Lazada合建的东南亚仓配网络。商品必须先从国内发到Lazada在中国的中心仓,再转运到印尼海外仓,中间的干线物流费用得商家自己掏。算下来虽然省了海外仓储费,但干线成本可能比普通海运高15%-20%。

接下来免费仓储有“保质期”。政策说持续到年底,但没说库存周转率的要求。有商家反馈, 如果商品在海外仓放超过90天不动,Lazada会收取“滞留管理费”,虽然比正常仓储费低,但也是笔额外支出。说白了政策鼓励你快进快出,别想着把海外仓当“免费仓库”囤货。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企业抢着入仓?关键还是“时效”这张牌。印尼消费者网购,最在意的不是价格,是“能不能快点到”。用海外仓的商品,下单后24-48小时内就能发货,直发的话起码15天以上。Lazada的数据显示, 使用LGF海外仓的商家,商品转化率比直发商家高出2-3倍,退货率能降低5个百分点——这可是实打实的利润提升。

“秒通关”不是吹的:B2B新政如何改变物流游戏规则

7月1日海关总署的跨境出口B2B新政,算是给Lazada的海外仓政策添了把火。以前商品发往海外仓,要按一般贸易申报,单证齐全,报关流程繁琐,平均通关时间得两天。现在简化申报,企业只需提供“两单一证”,系统自动审核,通关时间直接压缩到“秒级”。

深圳一家做智能手表的商家给我算过一笔账:以前发一批10万元的货到印尼海外仓, 报关费加物流费要花1.2万,通关等两天仓储费每天0.5元/立方米,10立方米就是5元。现在新政后 报关费降到3000元,物流费主要原因是简化流程省了2000元,通关时间直接归零,商品当天就能入库。算下来这批货的物流成本直接降了40%。

半个多月时间,已经有上百个中小商家体验了LGF模式的“秒通关”。有个卖蓝牙耳机的商家告诉我, 以前发一批货到印尼要等一周,现在从国内仓到印尼海外仓,全程只要5天效率提升不是一星半点。对于季节性产品, 比如圣诞节的装饰灯,这种效率提升意味着能抢在销售旺季前备好货,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

中小企业的“甜蜜负担”:0仓储费背后的库存挑战

政策听着美, 但真用起来不少企业栽了个跟头。去年有个做电热水壶的老板, 看到0仓储费,一次性往印尼海外仓塞了5万台货,想着“反正仓储免费,多备点总没错”。后来啊市场没预想中那么火爆, 货压了3个月才卖完,期间印尼盾对人民币贬值了5%,算上资金占用和汇率损失,反而亏了20多万。

这就是“免费”的陷阱——仓储费是省了但库存成本、资金成本、汇率风险一样不少。Lazada自己也提醒商家,海外仓备货要“小步快跑”,先试销再补货,别想着一口吃成胖子。有经验的做法是:先发1000件到海外仓测试市场反应, 卖得好再追加,卖不好及时清仓,哪怕亏点运费也比压货强。

再说一个,印尼的“节庆效应”特别明显。开斋节、圣诞节这些大促前两个月,物流会爆仓,仓储费就算免费,也可能主要原因是仓位紧张发不了货。有商家吃过亏:去年想在开斋节前冲销量, 后来啊货到海外仓时仓位满了硬是等了10天才上架,错过了最佳销售期,库存积压了一半。

从“深圳造”到“印尼卖”:ILIFE的百万月销密码

说了这么多坑,有没有真吃上肉的企业?当然有。深圳扫地机器人品牌ILIFE, 今年6月备货到印尼海外仓,月销直接破百万,成了Lazada印尼站的小家电类目TOP3。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ILIFE的团队很早就盯上印尼市场,但一直没敢大规模发力,就是怕物流成本压垮利润。今年Lazada推出0仓储费政策,他们觉得机会来了但没急着囤货,而是先做了三件事。

第一,本地化选品。印尼家庭居住面积普遍不大, 大体积扫地机器人不好卖,他们专门选了SLIM系列,机身厚度只有7.5cm,能钻到沙发底下。再说一个, 印尼多雨潮湿,除菌功能是刚需,他们给印尼定制的型号增加了紫外线杀菌模块,价格比国内款贵20%,但消费者愿意买单。

第二,小批量试销。5月初, 他们先发了2000台到Lazada印尼海外仓,配合Lazada的“春雷计划”补贴,做了个首单立减50元的活动。后来啊两周内就卖完了转化率高达4.2%,远超行业平均的1.8%。6月他们果断追加1万台,后来啊6月单月销售额就突破1.2亿印尼盾,约合560万人民币。

第三,售后前置。他们在雅加达设了维修点,海外仓的商品坏了直接本地维修,不用寄回国内。有个用户反馈扫地机器人滚刷被头发缠住了 客服2小时内上门处理,用户第二天就在社交媒体上晒了好评,直接带来了30多个新订单。

ILIFE的案例说明, 0仓储费和秒通关是“助推器”,但真正能跑起来的,还得靠本地化运营。不是把国内货搬到印尼就能卖, 得研究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甚至文化禁忌——比如印尼消费者喜欢明亮的颜色,黑色款扫地机器人在他们那儿就不好卖。

不止是0仓储:Lazada的“组合拳”怎么打?

很多企业只盯着0仓储费,其实Lazada为了扶持中小商家,搭了套“组合拳”。春雷计划里 除了运费补贴,还有新商家孵化——前3个月免佣金,免费给商家做店铺诊断,教他们怎么写印尼语的产品描述,怎么玩Lazada直播。

选品支持更实在。Lazada每周会发布印尼家电热销榜,实时更新哪些型号卖得好,哪些功能是“刚需”。比如最近数据显示, 带自动集尘功能的扫地机器人销量环比增长45%,而除湿机中,3L以下小容量款反而比5L以上的卖得好——印尼家庭居住面积小,买大容量没用。

还有个隐藏福利:LGF海外仓的商品, 在Lazada平台会有“本地发货”标签,搜索排名能往前挪。平台数据显示,带这个标签的商品,点击率比直发商品高28%,转化率能提升2个百分点。说白了平台就是用流量倾斜,鼓励商家用海外仓。

出海不是“躺赢”:这些坑千万别踩

政策再好,操作不当也是白搭。见过不少企业,以为把货发到海外仓就能高枕无忧,后来啊栽了不少跟头。下来有几个坑必须绕着走。

第一个是认证问题。印尼对3C家电有强制认证,比如SNI认证、PSE认证。有家企业卖充电宝, 没做PSE认证,货到印尼海关直接扣了罚了货款30%不说还上了黑名单,半年内都别想再发货。做家电的更要注意,电压、插头类型必须符合印尼标准,国内插头圆的两脚在印尼用不了得换成八字形。

第二个是库存周转。前面说过 海外仓不适合囤货,但有些企业为了“省运费”,一次发半年销量,后来啊市场变化快,新品上市后老款卖不动,只能打折清仓,亏得一塌糊涂。正确的做法是参考Lazada的销售预测工具,结合历史数据,按月备货,旺季前一个月再加量。

第三个是竞品内卷。中国3C家电在印尼性价比高,但本土品牌也在崛起。比如本土品牌Polytron的空调, 价格比国内品牌贵10%,但售后网点覆盖全印尼,下单后24小时安装,这对消费者来说很有吸引力。国内企业不能只拼价格,得在服务、功能上差异化,比如ILIFE的本地化售后就是卡住了本土品牌的短板。

数据说话:用LGF模式提升转化率的具体案例

空口无凭,咱们看数据。深圳一家做平板电视的商家, 去年用直发模式,平均客单价800元,月销500台,转化率1.5%,退货率8%,算下来物流成本每台120元,占售价15%。今年3月改用LGF海外仓, 客单价提到900元,月销800台,转化率3.5%,退货率降到3%,物流成本每台80元,占比不到9%。

算笔账:直发模式月营收40万,净利润8万;海外仓模式月营收72万,净利润18万。同样是卖电视,用海外仓的商家净利润多了10万,翻了1.25倍。关键海外仓的商品还能做“30天免费试用”,直发根本不敢这么玩——试用了30天货都还在海上漂呢。

还有个数据更直观:Lazada印尼站显示, 使用海外仓的家电商家,复购率比直发商家高12%。印尼消费者买过一次本地发货的扫地机器人, 觉得好、快、售后方便,下次买咖啡机、除湿机,还会优先找同一家店。这种“复购红利”,是直发模式给不了的。

写在再说说:政策红利期,企业该如何“卡位”?

Lazada印尼海外仓的0仓储费政策, 加上海关新政的“秒通关”,对中小家电企业来说确实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机会面前,不是所有人都能抓住。盲目囤货、忽视本土化、不注重服务的,再说说肯定会被市场淘汰。

想真正“轻松出海”, 得做好三件事:一是小步快跑,用试销代替赌注,先测市场再备货;二是深耕本地化,从产品功能到售后网络,都得贴合印尼消费者的需求;三是算清总成本账,别只盯着仓储费,干线物流、认证、库存成本都得考虑进去。

印尼市场的窗口期不会一直开着, 因为本土品牌崛起、物流成本上涨,现在的红利可能就持续一两年。对于想抓住印尼市场的小家电企业 现在正是时候——用LGF海外仓卡住时效,用本地化运营卡住口碑,用政策红利卡住成本,才能在这片蓝海里游得远、游得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