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APP新增网店购物版块
Facebook这次的动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主应用里突然多出来的“购物”入口,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激起的涟漪可不小。毕竟社交平台和电商,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领域,现在被硬生生绑在了一起。用户一边刷着朋友动态,一边顺手就能下单买东西,这种体验到底是便捷还是打扰?这个问题,估计连扎克伯格自己都没完全想明白。
疫情催生的“社交购物”新风口
2020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彻底 了全球零售业的剧本。商场冷冷清清,线上商城却忙得不可开交。人们被困在家里购物需求一点没少,只是换了个地方。亚马逊、沃尔玛这些老牌玩家火速反应,线上线下一起发力,配送速度卷到了飞起,上午下单下午到货成了标配。就连平时只送外卖的跑腿平台, 也一头扎进电商市场,靠着海量骑手搞起了“小时达”,生生从巨头嘴里抢下不少肉。

就在这片混战里Facebook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用户每天花在它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刷动态、看视频、聊家常,这些场景里藏着多少购物冲动?扎克伯格明摆着动了心——与其让用户跑到别的平台花钱,不如把商场开到自家门口。于是 Facebook Shop就这么横空出世了打着“疫情下抓住电商红利”的旗号,动作快得让人有点意外。
当社交遇上电商,用户买不买账?
说到这里不免让人想起个老问题:社交平台到底适不适合卖东西?传统电商是“人找货”,用户带着明确目的去搜索;社交电商却是“货找人”,靠着算法和关系链硬塞给你。用户刷Facebook是为了放松、 社交,突然冒出一堆商品推荐,会不会像饭局上被强行推销保险一样让人反感?
还真有数据支撑这种担忧。2020年第三季度, 某市场调研机构对2000名Facebook用户做了调查,后来啊65%的人明确表示“不会在社交平台买超过50美元的东西”。理由也很实在:总觉得没逛过实体店不放心, 支付流程太麻烦,最关键的是——刷朋友圈时看到广告已经够烦了再塞个购物入口,不是逼人卸载吗?
不过转机也不是没有。同一份调查里低价日用品和虚拟商品的接受度明显高很多,比如游戏点卡、零食、小饰品。这说明用户不是不买,而是得看“买什么”“怎么买”。Facebook要是能摸清这个分寸,说不定真能从巨头嘴里分杯羹。
Facebook Shop:不只是加个入口那么简单
Facebook这次上线的新版块,名字直白得有点可爱——就叫“Facebook Shop”。打开APP,首页导航栏多了个购物车图标,点进去就能逛各种商家商品。乍一看跟普通电商平台没区别,但仔细琢磨,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以前商家也能在主页挂商品链接, 但那跟在朋友圈发广告差不多,用户划过去就划过去了根本没心思细看。现在不一样了 专门的购物版块相当于把分散的店铺聚集成一个“线上商城”,用户可以按品类、品牌、价格筛选,还能直接收藏、加购,体验和传统电商越来越像。
商家工具:从“能卖”到“会卖”的升级
对商家 光有个入口还不够,Facebook这次配套的工具才是重头戏。新推出的网店设计布局, 能让小商家不用懂代码就能搭出像模像样的店铺首页;实时预览功能改了多少运营人的命——以前改个商品详情图得等半天审核,现在刷新一下就能看到效果,效率直接翻倍。
更绝的是“自动创建商店”功能。很多小商家连产品目录都整理不清楚, Facebook直接帮你把后台商品信息同步到店铺,连主图、描述都自动优化,简直是“懒人福音”。商务管理器里新增的数据看板, 更是把流量来源、转化率、用户画像扒得清清楚楚,商家不用再对着后台报表抓瞎了。
这些功能不是空谈,早有商家尝到了甜头。2020年7月, 美国小众服装品牌“Retro Bloom”入驻Facebook Shop,刚上线时销量惨淡,运营团队用新版块的“用户行为分析”工具发现,消费者在“尺码选择”页面流失率高达70%。调整后加了详细的尺码指南和试穿视频,当月销量直接飙涨40%。这个案例后来被《华尔街日报》报道,成了Facebook商家工具的经典案例。
Instagram直播购物:扎克伯格的“小心机”
别忘了Facebook还有个亲儿子——Instagram。早在2020年5月,Instagram就悄悄上线了“购物标签”,用户看图片时直接点击商品就能买。到了6月,直播带货功能也来了商家边展示产品边讲解,观众实时下单,跟国内直播带货一个套路。
扎克伯格对Instagram的重视程度明显更高。在一次内部会议上, 他特意提到:“Instagram的用户画像和消费能力,是Facebook最优质的电商土壤。”这话不假。Instagram上25-34岁的用户占比超过35%,这群人正是消费主力,而且对“种草”接受度极高。
从测试到全量, 商家抢着“吃螃蟹”
Instagram直播购物从18个月前就开始小范围测试,首批合作商家都是像Glossier、Away这种自带流量的网红品牌。2020年8月, 美妆品牌Glossier做了一场直播,主播现场试色新口红,2小时销售额突破20万美元,平均每分钟卖出15支,这个数据把传统电商团队羡慕坏了。
为了让商家更敢玩,Facebook在2020年底宣布:Instagram结账功能全年免佣金。要知道,平时电商平台抽成2%-5%,这对利润本就微薄的小商家吸引力可不是一般大。到2020年12月,全美超过30万家商家开通了Instagram购物功能,比年初增长了3倍。
不过问题也不少。有商家反映,直播时总遇到“只看不买”的围观群众,转化率比预期低了不少。Facebook的产品团队后来调整了算法,把“观看时长”和“加购行为”纳入推荐权重,情况才好转些。这说明,社交电商不是把传统电商搬过来就行,得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电商巨头围剿, Facebook的“突围”之路
Facebook想分电商一杯羹,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亚马逊、 沃尔玛这些巨头,手里握着供应链、物流、用户信任度三张王牌,Facebook有的只是流量和社交关系。硬碰硬肯定吃亏,得找到自己的“护城河”。
亚马逊的Prime会员服务, 让用户习惯了“次日达”甚至“当日达”;沃尔玛利用线下门店优势,搞“线上下单、门店自提”,把物流成本压到了极限。Facebook呢?它不生产商品,不管理仓库,甚至连快递员都没有,拿什么比拼配送速度?
社交关系链:唯一的“杀手锏”?
Facebook唯一能打的,可能就是那套社交关系链。你在亚马逊买东西, 看到的是冷冰冰的商品推荐;但在Facebook,朋友点赞过的商品、家人买过的东西,可信度完全不同。这种“熟人推荐”的模式,或许能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2020年9月, Facebook上线了“好友购物清单”功能,用户可以看到好友收藏或购买过的商品。数据很快显示,带有好友标识的商品,点击率比普通商品高27%,转化率提升了1.8个百分点。虽然比亚马逊3.5%的平均转化率还差一大截,但已经是个不错的开始了。
物流短板也不是没救。Facebook选择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比如美国的UPS、欧洲的DHL,商家可以自主选择配送方式。对中小商家不用自建物流体系就能发货,吸引力还是挺大的。只是这种模式下Facebook对物流体验的控制力太弱,一旦出现配送延迟,用户只会怪到平台头上。
商家:是香饽饽还是烫手山芋?
对商家而言,Facebook Shop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得看怎么用。大品牌有预算搞内容营销、请网红带货,小商家可能连商品图片都拍不好,更别提运营了。
2020年10月, 美国家居用品卖家“HomeStyle”入驻Facebook Shop,初期直接把淘宝店铺的商品搬运过来图片模糊、描述简单,第一个月销量只涨了5%。运营团队急得团团转,后来学着做短视频:展示商品在厨房、客厅的使用场景,主播用轻松的语气讲解功能。调整策略后次月销量直接翻了6倍多。这个案例后来被《跨境电商周刊》收录,成了“社交化内容运营”的教材。
免费入驻背后的“隐性成本”
Facebook暂停佣金到2020年底, 确实让商家省了一笔钱,但运营成本一点没少。做社交电商,内容是王道,短视频、直播、图文笔记,样样都得会。小商家要么自己学,要么花钱请人,这笔投入可不低。
更麻烦的是流量获取。Facebook的算法推荐机制越来越严格, 自然流量越来越少,商家想被用户看到,要么投广告,要么搞活动。有商家算过一笔账:在Facebook卖一件商品,广告费、内容制作费加起来利润比在亚马逊还低。但话说回来亚马逊的入驻费、仓储费、广告费更高,Facebook至少门槛低了不少。
2020年11月, Facebook面向中小商家推出了“电商扶持计划”,提供免费的内容制作培训和流量券。据官方数据,参与计划的商家,三个月内平均销售额提升了35%。这说明,只要商家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Facebook确实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社交电商的未来:是蓝海还是红海?
Facebook大举进军电商,到底是踩中了风口,还是步子迈太大了?这个问题,现在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社交电商正在改变传统的零售逻辑, 用户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参与者”和“传播者”。
想象一下 未来你在Facebook看到朋友买了件好看的衣服,点进去就能直接下单,还能分享到自己的动态,邀请好友一起拼单。这种“边逛边买边分享”的体验,传统电商很难复制。但前提是Facebook得解决用户信任、数据隐私、物流体验这些老大难问题。
扎克伯格的“野心”与“现实”
扎克伯格早就说过:“Facebook的目标是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的平台。”电商明摆着是他眼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在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他直言不讳地表示:“社交电商不是短期项目,我们需要5-10年培育。”这话听着像是在给投资者打防范针,但也透露出他的决心——哪怕烧钱,也要把电商生态做起来。
现实却很骨感。2020年,Facebook电商业务收入仅占总营收的3%,和广告业务比简直九牛一毛。更重要的是用户对社交电商的接受度还没完全打开,很多人还是习惯去亚马逊、淘宝购物。Facebook要做的,不仅是改变用户的购物习惯,还要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未来会怎样?或许就像当年微信从聊天工具变成支付工具一样,Facebook也可能从社交平台变成购物平台。但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亚马逊的阴影、用户的不信任、自身的短板,每一步都是坎。扎克伯格这次赌上的,可不只是钱,还有Facebook的未来。
当你谁也骗不了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