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计划推出在线购物功能

短视频平台的电商野望:TikTok的购物功能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短视频平台和电商的联姻早就不是新鲜事, 但TikTok这次的动作,明摆着带着点“后来者居上”的狠劲。知情人士的消息说 TikTok今年打算把在线购物功能做深,让网红们随手分享个产品链接就能赚佣金,还要搞个手机版的电视购物频道。这哪是加功能啊,分明是要把“刷视频”和“买东西”彻底焊死。有意思的是 2020年底沃尔玛刚跟TikTok试水过直播购物,那时候就有人猜:字节这是不是不满足于当“网红孵化器”,非要当“卖货渠道”?现在看来猜对了。

从内容到交易:TikTok的电商野心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别以为TikTok是突然想起要做电商的。早在2020年8月, 它就跟Shopify签了全球合作协议,让商家能直接从TikTok跳转到自己的独立站。那时候懂行的人就明白,这是在给“内容转交易”铺路。毕竟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太大了用户刷着刷着就停不下来要是能把这股流量直接变成订单,谁不眼红?2020年11月, 沃尔玛和TikTok搞了个“黑五直播专场”,单场观看量冲到500万,转化率3.2%——这数字在直播电商里不算顶尖,但胜在“年轻用户买单”的比例高。

消息称TikTok拟推在线购物工具 与FB在电商领域对决
消息称TikTok拟推在线购物工具 与FB在电商领域对决

18到24岁的群体, 在传统电商平台可能只占三成,但在TikTok的购物场景里能占到六成以上。这就是TikTok的底气:它手里攥着的,是其他平台抢不到的“未来消费力”。

其实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现在?2021年Facebook和Instagram已经把购物频道玩明白了 主站和App里都能直接下单,商家还能开个“Facebook Shop”。TikTok这时候杀进来是不是有点晚?但换个角度看,晚也有晚的好处。用户早就被传统电商的“满减套路”“弹窗广告”搞烦了 TikTok的“内容种草+即时下单”模式,反而显得新鲜。你看那些网红测评视频, 用户刷到喜欢的产品,点个链接就能买,中间没有购物车、没有比价页面就凭“我觉得这东西好用”,这种冲动消费,才是短视频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在线购物功能长啥样?创作者能躺着赚钱吗?

知情人士透露,TikTok的在线购物工具说白了就是“联盟营销2.0”。热门创作者分享产品链接,用户点击购买后创作者能自动拿佣金,不管这链接是不是品牌找他推广的。听起来很美好,对吧?但“自动”俩字背后藏着不少猫腻。2021年就有广告公司高管吐槽:“这是老式联盟营销的翻版, 创作者可能随便推个东西就赚佣金,要是产品质量不行,再说说砸的是TikTok的招牌。

”这话不假。2022年初, 某美妆网红在TikTok推广一款“平价口红”,号称“跟大牌同厂”,后来啊用户收到货发现质地粗糙,过敏事件频发,再说说TikTok不得不下架相关链接,还赔了十几万公关费。这说明“自动佣金”模式要是监管跟不上,迟早会变成“劣币驱逐良币”。

但对中小创作者这确实是块肥肉。2021年7月, 一个叫@Luna的美妆博主,靠一条“30元搞定夏日妆容”的视频,带了5个平价彩妆链接,单月佣金赚了12万。她后来采访里说:“以前接广告要谈价格、 拍视频、剪片,现在刷到好东西顺手分享就行,粉丝买了我就有钱,比打工强多了。”不过这种“躺赚”能持续多久?2022年Q3的数据显示, TikTok上佣金超过10万的头部创作者,占比不到5%,大部分人每月就赚几千块,跟“暴富”差得远。而且因为越来越多创作者加入,佣金单价肯定会往下掉,到时候还能不能“躺”?得打个问号。

Facebook的阴影下:TikTok电商能复制Instagram的成功吗?

说到短视频电商,绕不开Facebook。2020年5月, Instagram就在部分国家上线了购物功能,商家能在视频下方挂商品标签,用户点进去就能看价格、下单。到2021年, Instagram购物带来的GMV已经占到Facebook电商总收入的40%,成了集团的“现金牛”。TikTok现在学这个路径,是不是能复制成功?

这说明,TikTok的电商功能必须“够轻够快”,不然用户根本不买账。

还真不一定。Instagram的用户群体和TikTok就不一样——Instagram上30到45岁的用户占一半, 这些人购物决策更理性,愿意花时间看详情页;而TikTok 60%的用户是Z世代,他们买东西凭“感觉”,要是购物流程复杂两步,可能直接就划走了。2021年TikTok测试过一个“点击视频内商品标签跳转第三方平台”的功能, 后来啊跳出率高达70%,比Instagram高了20个百分点。

还有个致命问题:Facebook有WhatsApp和Messenger, 能打通社交关系链,用户买东西后能分享给朋友,形成“裂变”;TikTok呢?虽然有私信功能,但社交属性远不如Facebook。2022年年初,TikTok试过在购物功能里加“好友拼团”,后来啊参与度惨淡,三个月后就停了。毕竟在TikTok,大家是来看视频的,不是来聊天的。社交链的缺失,让TikTok的电商生态始终缺了关键一环。

品牌方的心思:在TikTok开店到底划不划算?

对品牌 TikTok的诱惑太大了——那是一群“未来消费主力”,而且他们的消费习惯正在被短视频重塑。2021年, 运动品牌New Balance在TikTok找了个百万粉丝的健身博主推新款跑鞋,视频播放量8000万,后来啊鞋子上线3天就卖了20万双,比上一季度同款产品销量翻了三倍。品牌方发现没那么美好:New Balance给博主的坑位费加佣金,花了150万,再加上视频制作、投放费用,总成本接近300万,净利率其实只有8%,比传统电商低了1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TikTok卖货,流量成本高得吓人,头部博主的报价一年涨了三倍,中小品牌根本玩不起。

更麻烦的是转化率。2022年Q4的数据显示, TikTok购物的平均转化率是1.8%,而亚马逊是3.5%,淘宝是4.2%。差距在哪?用户信任度。在传统电商平台, 用户看中商品会点进详情页看评价、问客服;但在TikTok,很多人是“刷到就买”,买完发现货不对板,差评直接砸向品牌。2022年有个叫“小众设计首饰”的品牌, 在TikTok靠网红视频爆单,后来啊主要原因是产能跟不上,大量订单延迟发货,店铺评分从4.9掉到3.2,后来再也没缓过来。所以说 品牌在TikTok开店,光有流量不够,还得有“接得住流量”的供应链和售后不然就是“火一把就死”。

创作者的狂欢还是陷阱?佣金模式能走多远?

对创作者TikTok的购物功能像块大蛋糕,但吃起来可能有点硌牙。2021年,时尚博主@Alexa发现,自己推广的一款网红连衣裙,虽然销量不错,但退货率高达25%。用户收到货发现“图片显瘦,上身显胖”,纷纷退货,佣金被扣了不少,还惹了一身骂。她后来在视频里吐槽:“以后推衣服得先自己上身试,不然粉丝骂你‘骗流量’,比没赚到钱还难受。”这说明,创作者为了赚佣金,可能不得不承担“产品质量风险”,一旦翻车,口碑比佣金重要得多。

还有更现实的:TikTok的佣金规则太模糊了。知情人士说 不同品类的佣金率不一样,美妆服饰是5%到15%,数码产品能到20%,但具体怎么算,平台说了算。2022年有个科技博主推蓝牙耳机, 显示佣金是15%,后来啊结算时变成了10%,问客服,对方说“活动期间调整了费率”。这种“黑箱操作”,让创作者很没平安感。更别提还有“刷单”乱象——有些创作者为了冲销量, 找水军刷单,后来啊被平台检测到,直接封号,佣金一分拿不到。2022年全年,TikTok因“虚假交易”封禁的创作者账号超过12万个,其中不少是头部达人。所以说佣金模式听着美好,但要是规则不透明、监管不到位,再说说可能变成“创作者为平台打工”的陷阱。

藏在购物功能背后的“坑”:用户隐私和物流怎么破?

TikTok推购物功能,最让人担心的还是用户隐私。知情人士提到,TikTok打算改进广告定位工具,包括“用户跟踪”。这可不是小事。2021年, 苹果更新隐私政策,允许用户选择“不让App跟踪”,后来啊TikTok的广告收入一下子掉了15%。现在它又要加强用户跟踪,用户会愿意吗?202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 68%的TikTok用户不知道自己的购物行为会被平台收集,75%的人表示“如果知道会被跟踪,会减少购物”。这说明,TikTok在“赚钱”和“保护隐私”之间,走钢丝走得很凶险。万一哪天被曝出“滥用用户数据”,别说电商功能了整个平台都可能被抵制。

物流和支付也是大难题。TikTok的电商业务主要靠第三方平台,用户下单后要跳转到这些平台去支付、收货,体验割裂得很厉害。2021年, TikTok在东南亚试过“内嵌支付功能”,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当地支付牌照没拿全,被罚款2000万美元。而且跨境物流的时效太差了美国用户下单中国商品,平均要15天才能到,早就没新鲜感了。比一比的话,亚马逊的“次日达”、淘宝的“次日达”,早就把用户宠坏了。TikTok要是想做好电商, 要么自己建仓储物流,要么跟本地物流巨头深度合作,但这两条路都烧钱烧得厉害,不是一朝一夕能搞定的。

未来不是直播带货:TikTok的终极棋局是什么?

说真的,TikTok的电商野心,可能比我们想的更大。它现在推的在线购物功能、直播带货,都只是“前菜”。知情人士透露, TikTok还在规划“手机版电视购物频道”——用户刷视频时看到喜欢的商品,不用跳转,直接在App里就能像看购物频道一样下单,而且有“实时库存”“限时秒杀”这些传统电视购物的元素。2022年11月, TikTok在印度尼西亚悄悄测试了这个功能,单月GMV突破了5000万人民币,转化率比普通购物视频高了2倍。这说明,TikTok想把“短视频”和“电视购物”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沉浸式购物体验”。

更长远看,TikTok可能在布局“AI推荐购物”。你刷视频时 AI用户的“表情反应”来判断购买意愿。要是这个技术落地,那TikTok的电商生态就真的无敌了——它比你还懂你想买什么。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读心术”式的推荐,会不会让人觉得 creepy?用户愿不愿意为了“精准推荐”,牺牲自己的隐私?这又是TikTok要面对的难题。

不管怎么说 TikTok推在线购物功能,不是简单的“加业务”,而是想把整个短视频生态改过成“商业生态”。它想做的,是让用户在TikTok里完成“内容消费-情感共鸣-购买决策-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这条路不好走,有Facebook的阴影在前,有用户隐私的红线在侧,有供应链的难题在后。但TikTok手里握着全球最年轻、最活跃的用户群体,这让它有底气去试错。至于再说说能不能成, 得看它能不能在“赚钱”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能不能把“流量”真正变成“留量”。毕竟短视频电商的战场,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