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儿童KOL背后的品牌是哪些?

儿童KOL:从流量符号到品牌磁石

打开手机, 总能刷到几个小孩对着镜头拆玩具、做手工,或者分享日常穿搭。这些孩子粉丝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他们就是当下社交平台最火热的儿童KOL。有人觉得他们不过是“流量密码”,有人却认为他们是品牌抢占年轻市场的关键。那么这些看似稚嫩的小面孔背后到底藏着哪些品牌?他们又是如何通过孩子撬动消费市场的?

当孩子成为购买决策的“隐形推手”

2016年, YouTube上出现一个叫Ryan Kaji的8岁男孩,他拆玩具的视频突然火了。几个月后粉丝数突破百万,接着是千万级。孩之宝、沃尔玛这些玩具巨头很快找上门,寄来最新款的玩具让他拆。有意思的是视频里孩子说“这个玩具好好玩”,评论区里立刻有家长问“哪里能买”。这就是儿童KOL的魔力——他们直接触达孩子,间接影响家长的钱包。

儿童KOL和他们背后的品牌们
儿童KOL和他们背后的品牌们

《商业女性》杂志2022年的数据显示, Z世代用户影响了48%的儿童产品购买,36%的家庭产品购买。也就是说孩子的一句话,可能比广告轰炸更管用。品牌方当然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才会前赴后继地扎堆儿童KOL。这不是跟风,是看中了孩子背后的“消费引力”。

玩具巨头们押注的“拆箱经济学”

Ryan K成名后他的频道几乎成了玩具品牌的“新品试金石”。2021年,美泰跟他合作推出Ryan专属款变形金刚,上线首月销量突破200万件,比普通款高出45%。乐高也找他合作过“城市系列”积木,视频发布后相关套装在亚马逊的搜索量激增300%。这些数据背后 是品牌对“拆箱场景”的精准拿捏——孩子拆玩具时的惊喜表情,家长看着孩子开心的满足感,直接转化成购买冲动。

不只是国外品牌,国内的玩具厂商也在跟进。2023年, 奥飞娱乐旗下“巴啦啦小魔仙”系列邀请抖音儿童KOL“糖糖的小世界”做拆箱视频,合作后该系列在抖音电商的销量提升62%,复购率比传统广告投放高出28%。玩具行业的人说以前靠广告砸渠道,现在得靠儿童KOL“种草”,这变化,比想象中来得快。

从零食到童装:快消品牌的儿童KOL矩阵

玩具只是开始,儿童KOL的影响力早就渗透到快消各个领域。2020年, 伊利QQ星儿童奶粉找来母婴KOL“小舒妈妈”,定制“宝宝喝奶vlog”,内容里没硬推产品,只记录孩子喝奶后的开心状态。后来啊,这款奶粉在平台的搜索量增长1.8倍,转化率提升41%。品牌方后来复盘发现,家长对“真实场景”的信任度远高于生硬广告。

童装品牌更依赖儿童KOL。Mini Mioche这个加拿大童装品牌,靠Instagram上的小博主Everleigh Rose Soutas翻了身。2019年,Everleigh穿上他们家的碎花裙拍照,粉丝直接问链接,品牌当月销量暴涨200%。国内品牌“巴拉巴拉”也学这招, 2022年邀请抖音儿童KOL“朵朵的日常”穿新款上学,视频播放量破5000万,相关童装成为平台爆款。

连零食都来凑热闹。2023年, 小鹿蓝蓝邀请儿童KOL“米小圈”做“零食测评”,视频里孩子边吃边说“这个海苔比超市的还香”,评论区立刻炸锅。品牌透露,合作后新品试吃装申请量是平时的5倍,正式上线后3天销量破10万箱。快消品牌现在都爱搞“儿童KOL矩阵”,一个主攻流量,一个主攻转化,搭配着来。

科技企业的“用户前移”战略:儿童KOL的数字化渗透

你以为科技企业对儿童KOL不感兴趣?恰恰相反,他们早就开始布局了。2021年,苹果在南非找来5岁的小网红Kairo Forbes,拍她用iPad画画、上课的视频。Kairo是当地明星的孩子, Instagram粉丝百万,视频发布后iPad儿童版在南非的销量增长38%。苹果的人说这不是卖产品,是培养“数字原生代用户”——从小用苹果的孩子,长大了还会换其他品牌?

国内科技企业更激进。2023年, 小米推出儿童手表,找来抖音儿童KOL“安安的小世界”做“上学第一天”vlog,手表里的定位功能、语音助手成了亮点。视频播放量8000万,手表预约量突破50万。华为也不甘示弱, 同年跟儿童KOL“乐乐的玩具屋”合作,展示手表的“学习模式”,家长评论“孩子戴了手表主动写作业”。科技企业看中的是“用户前移”——通过儿童KOL,让孩子从小熟悉自家产品,锁定未来的消费主力。

争议与反思:儿童KOL营销的双刃剑

儿童KOL火了争议也来了。有人批评这是“消费主义向儿童渗透”,让孩子过早卷入商业世界。2022年, 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儿童KOL视频中的植入广告过多,35%的孩子看完视频会缠着家长买同款。国内也有类似声音,2023年,某儿童KOL在视频里频繁推荐高价玩具,被家长质疑“教孩子攀比”。

品牌方也有自己的难处。2021年,某玩具品牌找儿童KOL合作,后来啊视频里孩子拆玩具时受伤,品牌被骂“漠视平安”,销量腰斩。还有品牌遇到“翻车”,KOL私下行为不端,牵连品牌口碑。所以现在品牌选儿童KOL,不光看流量,更要看“人设是否健康”“内容是否正向”。比如“糖糖的小世界”坚持只推荐适龄玩具,“米小圈”做零食测评时总强调“适量食用”,反而让家长更信任。

未来趋势:品牌如何与儿童KOL共舞

儿童KOL营销还在进化,品牌得跟上节奏。2023年,抖音推出“儿童KOL内容规范”,要求视频必须标注“广告”,不能诱导过度消费。这对品牌来说是好事,筛选掉了一批只顾流量的KOL,留下真正做内容的。未来 品牌会更注重“内容种草+场景转化”,比如儿童KOL做“开学vlog”,自然植入文具、书包,家长看完直接下单,比硬广效果好得多。

还有品牌开始尝试“共创模式”。2022年, 乐高跟儿童KOL“Ethan Gamer”合作,让粉丝投票设计新套装,Ethan在视频里展示投票过程,到头来推出的套装销量比普通款高60%。这种“孩子参与设计”的模式,既满足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又让产品更贴近市场需求。未来儿童KOL可能不只是品牌的“代言人”,更是“产品共创伙伴”。

说到底,儿童KOL背后的品牌,看中的从来不是孩子的流量,而是“信任感”。孩子不会说谎,他们的喜欢最真实这种真实能跨越广告的壁垒,直接打动家长。但品牌得记住流量会过时信任才能长久。那些真正关心孩子成长、传递正向价值的儿童KOL,才能和品牌一起,走得更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