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联合创始人投资的越南电商物流平台Loship是哪家
Skype创始人押注的越南物流新贵:Loship凭什么让资本疯狂
当Skype联合创始人Jaan Tallinn通过MetaPlanet Holdings向越南物流平台Loship抛出橄榄枝时整个东南亚创投圈都在侧目。这位以科技投资闻名的爱沙尼亚富豪,为何偏偏盯上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越南物流公司?要知道,MetaPlanet在东南亚的首笔投资就给了它,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Loship这家从点评平台转型的物流黑马,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资本前赴后继?
从“找店神器”到“物流闪电战”:Loship的变形记
2017年的胡志明市,街头巷尾的年轻人手机里还装着一个叫Lozi的应用。它像个贴心的本地向导, 帮用户筛选附近最地道的米粉摊、最浓的咖啡店,甚至哪家奶茶店的椰果最多——这本质是个消费点评平台。没人想到,五年后它会彻底变身,成为越南电商圈“一小时配送”的代名词。转型发生在2020年,越南电商突然爆发,Lozi团队嗅到了机会:与其帮用户找店,不如直接把货送到家。于是Loship诞生, 主打“下单后1小时内送达”,这个口号在当时听着像个笑话,越南的物流基础设施能支撑这种速度?

一小时配送是噱头还是真功夫?拆解它的“速度密码”
河内市中心的还剑湖附近, 用户下单一份越南河粉,38分钟后骑手就拎着热气腾腾的餐食出现在门口。这不是剧本,是Loship的真实配送记录。它的秘密藏在“混合配送模式”里:核心城区自建全职骑手团队, 边缘区域接入众包运力,再配合AI路线算法——比如实时监测胡志明市滨城市场的车流,配送路线。2022年雨季测试中, 当GrabFood的配送时效普遍延迟到70分钟以上时Loship靠提前预警系统,硬是把市区平均时效控制在42分钟。但质疑声从未停止:这种速度靠烧钱堆砌骑手,成本高到吓人,真的可持续吗?
资本图谱里藏着什么?投资方比Loship更耐人寻味
Loship的融资清单像本东南亚创投名人录。最早是2015年Golden Gate Ventures的种子轮, 这家越南老牌创投投过不少本地独角兽;2021年Pre-C轮融资1200万美元,领投的是蚂蚁集团旗下的BAce Capital,新鸿基投资分部跟投——注意,这是家专注地产的巨头,突然杀进物流赛道;再到2023年Jaan Tallinn的注资,距离上一轮过渡融资仅4个月。有意思的是每次融资都有新玩家入场,却不见老股东大幅减持,说明资本对它的耐心出奇地好。但反过来看,这么多机构扎堆,会不会是越南物流市场已经卷到需要“抱团取暖”?
技术狂人还是本土玩家?Loship的两张牌打得怎么样
CEOTrung Hoang Nguyen总爱在发布会上展示他们的“神经中枢”——一个实时监控全城骑手的指挥大屏, 红点闪烁间,订单像被精准投送的导弹。这背后是自研的路线优化算法,能根据天气、交通、订单密度,据说比人工调度效率高3倍。但技术之外Loship更懂越南的“人情味”。它发现河内用户喜欢在早餐时段买法棍配咖啡, 就专门优化了早餐配送专区;胡志明市的外卖高峰期集中在午间12点到1点,就提前调度骑手到商业区待命。2023年春节, 当其他平台因运力短缺瘫痪时Loship靠提前联系返乡骑手返岗,保住了85%的订单时效。这种“技术+本土化”的组合拳,确实让它在巨头夹缝中撕开了一道口子。
巨头环伺下的生死局:Loship的对手比你想象中更强大
越南物流市场从来不是温柔乡。Shopee Express背靠电商巨头, 订单量天然占优;GrabFood的配送网络覆盖全国98个省市;就连传统物流企业GHN,也在2023年砸下2亿美元升级再说说一公里。Loship的份额在2023年达到12%,看似不错,但跟Shopee的35%相比还差一大截。更致命的是它烧钱的速度惊人——2022年营销费用占营收40%,主要用于补贴骑手和用户优惠。有分析师尖锐指出:“如果融资中断,它可能活不过18个月。”但Loship团队不这么认为,他们坚信“快就是壁垒”,当用户习惯了1小时送达,谁还会愿意等3天?
Jaan Tallinn的赌局:他到底看中了越南的什么
作为Skype的联合创始人,Jaan Tallinn对“技术改变生活”有近乎偏执的信仰。他投资过不少前沿科技公司,从量子计算到AI平安,这次突然转向物流,让人意外。但仔细想想, 越南的数字经济增速全球第二,2023年电商交易额达200亿美元,而物流成本占GDP的16.8%,远高于中国的14%。这意味着什么?物流效率每提升1%,就能释放数十亿美元市场空间。Tallinn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南的再说说一公里配送,就像2005年的中国互联网,机会藏在混乱里。”他或许在赌,Loship能成为越南版的“京东物流”,用速度和技术重构整个行业。
从越南到东南亚:Loship的扩张梦能走多远
2023年下半年, Loship悄悄在印尼雅加达设立了办事处,被外界解读为出海信号。但东南亚市场的复杂程度远超想象:印尼的岛屿地形让跨岛配送成本激增, 泰国的电商巨头Lazada早已建立起成熟的物流体系,马来西亚的政策对本土企业保护更严。Loship的优势在于越南的本地化运营经验,但这种经验能复制吗?2022年,它曾在河内试点“同城急送”业务,帮用户送文件、鲜花甚至宠物,后来啊因成本过高叫停。扩张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Loship需要找到下一个“越南”,但这样的地方还藏在哪儿?
用户用脚投票:那些被速度征服的越南年轻人
23岁的河内大学生Lan有个习惯:下午没课就打开Loship点一杯冰咖啡。“送到宿舍时冰块还没化,这谁顶得住?”她的话道出了很多年轻用户的心声。2023年用户调研显示,Loship在18-25岁群体中的复购率达68%,比行业平均高20个百分点。关键在于它抓住了越南年轻人的“即时满足”心理——他们不愿等,想要就要现在要。但有个细节值得玩味:Loship的高客单价用户占比仅15%, 说明它目前主要靠低价和速度吸引大众市场,这种模式一旦补贴退潮,用户会留下吗?
盈利困境:Loship的账本上的数字在说真话
公开数据显示, Loship在2022年的营收约为8000万美元,但净亏损高达1200万美元,亏损率15%。更麻烦的是它的客单价在持续下降,从2021年的8万越南盾跌到2023年的6.5万越南盾。为了抢市场,它不得不陷入“降价-烧钱-再降价”的循环。CEOTrung Hoang Nguyen在内部信中承认:“盈利不是短期目标,但我们得在钱烧完前找到可持续的模式。”他尝试过增值服务,比如帮商家做库存管理,但进展缓慢。物流行业从来不是速度竞赛,而是成本和效率的平衡,Loship什么时候能学会慢下来?
未来战局:谁能成为越南物流的“到头来赢家”
越南物流市场的终局或许不会是赢家通吃。Shopee有订单量,Grab有场景覆盖,Loship有速度优势,三者可能会长期共存。但变化正在发生:2023年越南政府出台新规, 要求物流企业必须建立环保包装体系,这会增加中小企业的成本;一边,5G基站正在向农村覆盖,未来无人机配送可能成为现实。Loship如果能在技术储备上领先一步,比如提前布局无人机调度系统,或许能 颠覆游戏规则。但无论如何, Jaan Tallinn的押注已经让这家越南公司站在了聚光灯下它接下来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东南亚创投圈的风向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