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越南政府是否将电子商务税起征时间点推迟至2022年实施

越南电商的“野蛮生长”与突然的征税计划

越南电商这几年简直像坐了火箭。2020年市场规模118亿美元,东南亚就它一个在疫情里涨了超10%。到了2025年,越南电子商务协会预计能冲到5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9%。数据看着美,但财政部坐不住了。2021年初突然放出风声,说要搞电商税,年收入超1亿越南盾的卖家,得交1.5%的税。原计划8月1日实施,后来啊整个圈子里炸开了锅。

1%的税费引发的“蝴蝶效应”

别小看这1.5%,对越南小卖家来说可能就是“压死骆驼的再说说一根稻草”。越南电商平台每天平均350万笔交易, 其中大部分是个人卖家,卖个手工品、农产品,一年收入刚过1亿盾的比比皆是。突然要交税, 有人算了一笔账:卖1000万盾的货,就得交15万盾税,再刨去平台佣金、物流费,利润直接缩水10%以上。更麻烦的是卖家根本没渠道懂税务怎么申报,连发票怎么开都不清楚。

越南政府将电子商务税起征时间点延至2022年
越南政府将电子商务税起征时间点延至2022年

平台集体“反水”:谁该为税收买单?

电商平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越南电子商务协会直接放话:“我们只是牵线的,凭什么收税?”平台说得很直白:让他们代征代缴,得招会计团队、开发税务系统,成本至少增加20%。以Shopee为例, 越南站卖家超百万,按每个卖家年均处理500笔交易算,光系统开发就得砸几亿盾,这还没算人力。更头疼的是跨境卖家,涉及不同国家的税务政策,平台根本没能力兼顾。

350万笔交易背后的成本账

平台不是在“甩锅”。越南本土电商Tiki做过内部测算, 如果强制代征,每单交易成本会增加约0.1%,一年下来就是上十亿盾的额外支出。这笔钱到头来会转嫁到卖家身上,要么提高佣金,要么向卖家收费,后来啊还是卖家买单。而且越南税务系统复杂,不同省份的税率可能有差异,平台要是算错了背锅的还是他们。所以Tiki、Lazada这些平台统一口径:“我们不征,让卖家自己去税务局。”

疫情下的妥协:推迟真的是“缓兵之计”?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第四波疫情来了。2021年7月,越南感染人数飙到10.5万,胡志明市占了大头,医院挤满人,店铺关门,物流停摆。这时候财政部部长Ho Duc Phoc在7月25日突然松口,提议把征税推迟到2022年1月1日。理由冠冕堂皇:“支持企业复苏。”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胡志明市的10万感染者与财政部的“变通”

越南政府当时确实在“救火”。2022年1月28日他们干脆发了新文件,根据国会第43/2022/QH15号决议,搞免税减税。比如环保税,每年才收1.2万亿越南盾,还不如电商税潜力大。但财政部不敢硬来疫情下企业倒闭的多了税源本来就少了这时候再征税,怕激起民怨。所以推迟成了“最优解”,既给了平台和卖家缓冲期,又保住了自己的“仁政”形象。

推迟到2022:卖家该“躺平”还是“备战”?

对越南卖家推迟是好事,但别高兴太早。2022年1月1日不是“免死金牌”,该来的迟早会来。有经验的卖家已经开始准备了。河内做服装批发的阮氏梅说:“我找了个代理记账公司, 专门处理电商税务,虽然一年要交2000万盾服务费,但比自己瞎折腾强。”她去年试过自己报税,主要原因是不懂进项抵扣,多交了300万盾,现在想想肉疼。

从“被动合规”到“主动税务筹划”

跨境电商卖家更得未雨绸缪。中国深圳的卖家李伟在Shopee越南店卖3C产品,年收入早就超过1亿盾。他专门注册了一家公司,把业务和财务分开核算,这样能合理避税。他说:“越南税法对跨境电商有优惠,比如离岸免税,但得满足条件,比如货物不入境、交易通过第三方支付。这些政策得提前布局,等税来了再想就晚了。”据他观察,2022年推迟后身边主动咨询税务的卖家多了30%,大家都开始“补课”了。

东南亚电商税“多米诺”:越南会否成为下一个?

越南不是第一个搞电商税的东南亚国家。印尼2018年就开始征,税率1.5%,但施行得一塌糊涂。印尼电子商务协会主席比玛抱怨:“平台不配合,卖家不申报,税收连预期的10%都不到。”越南要是照搬印尼的路子,估计也会“雷声大雨点小”。但越南政府明摆着不想放弃这块肥肉, 数字经济税收潜力太大了2022年越南互联网经济预计增长28%,不征税太可惜。

印尼的“前车之鉴”与越南的“后发优势”

不过越南也有“后发优势”。他们可以学新加坡,搞“简化税务申报”。新加坡要求电商平台提供卖家数据,但卖家自己报税,税率更低。越南财政部官员私下透露过 可能在2022年实施后推出“小卖家豁免”政策,年收入低于5000万盾的免税。这样既能增加税收,又不会打击小微卖家。关键看施行力度,要是像印尼那样“一刀切”,再说说可能适得其反。

税收与发展的“平衡术”

越南电商税推迟到2022年, 看似是让步,实则是各方博弈的后来啊。平台要成本,卖家要利润,政府要税收,还得兼顾疫情下的经济复苏。这场“拉锯战”没有赢家,只有谁能更好地“平衡”。对卖家与其抱怨政策多变,不如提前布局,懂税、避税、合规,才能在越南这个“淘金热”里站稳脚跟。毕竟市场永远在变,唯有不变的是适应变化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