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阿里巴巴支持的eWTP基金是否投资了越南零售连锁企业Homefarm

2017年, 马云站在越南的电子支付论坛上,声音穿透会场的嘈杂,为台下观众描绘了一个无现金的未来。银行需要社会,但社会更需要数字化的透明,他说这话时眼神里藏着对东南亚市场的渴望。没人想到, 短短几年后他口中那个“数字化的未来”会以eWTP基金的形式,真真切切砸进越南的零售土壤里——比如那家叫Homefarm的连锁企业。

马云的预言:eWTP在越南的第一步棋

2017年的越南,街头摩托车的轰鸣声里夹杂着现金交易的叮当声。支付宝还没完全渗透,但马云已经嗅到了机会。他说的“无现金社会”,对越南人来说像天方夜谭,可对阿里这是生态扩张的入场券。eWTP——电子世界贸易平台, 这个被马云挂在嘴边的概念,本质是要绕开传统贸易的壁垒,让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直接接入全球市场。两年后的2018年, eWTP技术创新基金应运而生,6亿美元启动金,阿里和蚂蚁集团当基石投资者,目标直指东南亚、南亚的新兴市场。越南,成了第一个落子的棋盘。

阿里巴巴支持的eWTP基金投资越南零售连锁企业Homefarm
阿里巴巴支持的eWTP基金投资越南零售连锁企业Homefarm

eWTP基金:阿里的“全球化特种部队”

6亿美元不是钱,是“生态门票”

eWTP基金和其他基金不一样。它不单纯追求财务回报,更像是阿里派出去的“生态先遣队”。2018年成立时 阿里就明确说了:要跳出自己已有的电商、支付体系,去投那些能“搭建数字基础设施”的企业。这笔6亿美元的钱, 更像是一张张“生态门票”——被投的企业,不仅能拿到钱,还能接住阿里的技术、供应链、支付工具。比如越南的Ficus Asia, 2023年拿到eWTP 5000万美元投资,业务覆盖零售、物流、科技,表面是零售公司,实则在帮阿里搭建越南的“毛细血管”网络。

从“卖货”到“建场”:eWTP的底层逻辑

阿里在东南亚的布局,早就不是“开个淘宝”那么简单。 Lazada、Alipay+、物流菜鸟,这些是“显性战场”;eWTP基金,则是“隐性战场”。它投的每个项目,都在为阿里的生态铺路。比如教育科技公司Educa Corporation, 2024年初拿到eWTP投资,表面看和零售没关系,可越南的年轻人口占比60%,教育市场的数字化,迟早会反哺消费市场。eWTP要做的, 是在越南建一个“数字场子”,未来无论是电商、支付、物流,还是零售,都能在这个场子里玩起来。

Homefarm:被eWTP“盯上”的越南零售样本

150家店到1000家店:一个“疯狂”的目标

Homefarm的故事,要从它的CEO Tran Van Truong说起。这位越南企业家2015年创立Homefarm时 看准了一个痛点:越南人对进口肉类、海鲜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市面上的商品要么贵得离谱,要么假货横行。于是他开了一家小店,专门卖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直采的牛肉、鲑鱼,还有越南人爱喝的炖汤料。

没想到,生意好到爆炸。到2024年,Homefarm已经开了150家店,覆盖越南河内、胡志明市等主要城市。Truong更放话:2025年要干到1000家店。这个目标听着像吹牛, 但eWTP基金真就投了——2024年5月,《Android Police》和《DealStreetAsia》一边爆出:eWTP技术创新基金向Homefarm投资超100万美元,金额没完全披露,但“战略投资”的意味很明显。

Homefarm的“差异化密码”:进口商品+本地胃

Homefarm凭什么能让eWTP下注?它的模式其实很“拧巴”——既卖进口高端货,又懂越南人的胃。比如它卖的冷冻牛肉, 标着“澳洲谷饲”,但旁边一定摆着越南人炖牛肉必用的柠檬草、南姜;卖美国鲑鱼,一边提供“越南式刺身”的调料包。这种“国际化选品+本地化运营”的策略,让它在越南零售圈杀出了一条血路。2023年, Homefarm的用户复购率做到了45%,比本土零售连锁高出15个百分点;单店日均销售额超过1亿越南盾,在胡志明市核心商圈,这个数字能冲到2亿。数据不会说谎,eWTP看上的,正是这种“既能赚中产阶级的钱,又能抓住下沉市场”的能力。

eWTP的越南版图:不止Homefarm一张牌

Ficus Asia:5000万美元押注“零售三角”

Homefarm只是eWTP越南布局的一环。2023年, eWTP向越南零售、物流、科技公司Ficus Asia注入了5000万美元,这是它在越南最大的一笔单笔投资。Ficus的业务很杂:既做便利店运营,又搞仓储物流,还开发零售SaaS系统。表面看像“不务正业”,实则是在编织一张“零售网”——便利店是触点,物流是动脉,SaaS是大脑。eWTP投它,等于间接控制了越南零售的“基础设施”。比如Ficus的物流系统, 能帮Homefarm把澳洲牛肉从胡志明市送到河内的小店,时效从72小时压缩到48小时成本降低12%。这种协同效应,是eWTP基金的核心竞争力。

教育+保险:eWTP的“非零售暗棋”

eWTP在越南的投资,早就不局限于零售了。2024年3月, K12学习平台Edupia宣布完成1400万美元A轮融资,领投的是新加坡Jungle Ventures,跟投方里就有eWTP基金。Edupia做的是越南K12在线辅导,2023年用户量突破了200万,付费率18%。eWTP投教育,是为了抓住越南的“未来消费者”——现在的小学生,十年后就是主力消费群体。

同年5月, 阿里支持的Bace Capital还投资了越南保险科技创企Papaya,2023年Papaya的在线保险销售额增长了200%,靠的是“手机碎屏险”“新冠隔离险”这些碎片化产品。eWTP的棋, 下得比谁都远:零售是现在教育是未来保险是保障,三张牌打完,整个越南市场的消费链条,它都能插上一脚。

争议与质疑:eWTP的越南投资真的稳吗?

“千店目标”:Homefarm的“大跃进”风险

Homefarm的“2025年1000家店”目标, 听着像打了鸡血,但风险也不小。越南商业地产的租金,这几年涨得比房价还猛。2023年胡志明市核心商圈的商铺租金, 同比上涨了20%,Homefarm要开1000家店,光是租金一年就得烧掉多少钱?更麻烦的是供应链。现在它卖的美国牛肉、澳洲鲑鱼,都靠空运,成本高得吓人。要是规模扩大到1000家店,海运成本怎么降?越南本地的冷链物流又不完善,2023年越南冷链渗透率才25%,比泰国低15个百分点。一旦供应链跟不上,1000家店可能变成1000个“窟窿”。

本土玩家的“反击”:WinCommerce的“下沉绞杀”

Homefarm在越南市场,不是没有对手。本土零售连锁WinCommerce, 2023年新开了50家店,总数超过300家,而且80%都在越南的二三线城市。WinCommerce的打法很“土”:但有效——商品价格比Homefarm低30%, 门店开在菜市场旁边,卖的都是越南人日常吃的猪肉、蔬菜、调味品。2023年WinCommerce的营收突破了10亿美元, 净利润率8%,比Homefarm高出3个百分点。

更麻烦的是 WinCommerce背后有越南最大的国有集团Vingroup支持,资金、资源都不是Homefarm能比的。eWTP投Homefarm,能不能扛住WinCommerce的“下沉绞杀”,这是个未知数。

eWTP的“水土不服”:阿里模式在越南的“折扣”

阿里的模式在越南,一直有点“水土不服”。 Lazada做了这么多年, 市场份额还是干不过Shopee;Alipay+在越南的渗透率,2023年才15%,比马来西亚低20个百分点。eWTP基金的投资,会不会重蹈覆辙?比如Homefarm,虽然接了eWTP的钱,但阿里的电商资源能不能用得上? Lazada的越南站,生鲜品类占比不到10%,根本带不动Homefarm的牛肉、鲑鱼。支付方面 越南人还是更喜欢用ZaloPay、MoMo,Alipay+想打入,难度不比当年支付宝进日本小。eWTP的“生态赋能”,在越南可能要打个“折扣”。

破局之道:Homefarm的“下一站”怎么走?

供应链“本土化”:从“澳洲牛肉”到“湄公河猪肉”

Homefarm想解决供应链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本土化”。比如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猪肉,品质不比澳洲差,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一。2023年, 泰国某零售连锁企业CP All就是这么干的——本土化采购后物流成本降低了18%,毛利率提升了5个百分点。Homefarm可以学,跟越南本地农场签直采协议,建自己的冷链仓库。2024年初, 越南政府出台了《农业数字化转型规划》,支持本土农场升级设备,Homefarm现在入场,正好能搭政策便车。

支付工具“深度绑定”:Alipay+的“跨境牌”

Homefarm的优势, 其实是“跨境”——卖的是进口商品,客户里有不少在越南生活的中国人、韩国人。这部分人群,对Alipay+的接受度很高。2024年春节, 胡志明市的Homefarm门店,用Alipay+支付的订单占比达到了35%,比普通支付方式高出20个百分点。Homefarm可以和eWTP谈, 把Alipay+接入所有门店,再推出“跨境会员体系”——中国游客在Homefarm买牛肉,可以用人民币支付,积分还能兑换国内淘宝的优惠券。这样既能吸引跨境客群,又能帮Alipay+在越南渗透,一举两得。

数字化运营“提效”:阿里云的“降本大招”

1000家店的扩张,最怕的就是“管理失控”。Homefarm可以学国内连锁零售企业,用阿里云的零售SaaS系统。2023年,某中国连锁超市用了类似系统后库存周转率提升了40%,缺货率从15%降到5%。具体到Homefarm, 系统能实时监控每个门店的牛肉销量、库存情况,自动触发补货指令;还能分析顾客消费数据,比如发现河内门店的炖汤料卖得最好,就多备货,少进澳洲鲑鱼。数字化做好了1000家店就不是“大跃进”,而是“精准扩张”。

eWTP基金投越南Homefarm, 表面看是笔商业投资,实则是阿里在东南亚的“生态实验”。马云2017年的预言, 正在变成现实——越南的无现金社会还没完全到来但数字化的零售生态,已经从Homefarm的150家店里慢慢长出来了。这场实验能不能成功, 取决于Homefarm能不能扛住本土竞争,取决于eWTP的“生态赋能”能不能真正落地。但不管后来啊如何, eWTP在越南的每一步,都在给其他新兴市场上课:全球化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用生态的土壤,种出适合本地的果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