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Instagram对美国用户开放产品品牌标记功能了吗

普通用户突然能标记商品,Instagram到底想干嘛?

刷Instagram时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朋友发了一张新买的运动鞋照片,图片角落多了一个小标签,点进去居然能直接跳转到购买页面?没错,这不是你眼花了。2022年3月底, Instagram突然宣布,那个以前只有认证博主和企业才能用的“产品标记功能”,现在美国用户随便用了。消息一出,不少人懵了——我发个日常也能给商品打广告?这操作背后Instagram打的什么算盘?

从“博主专属”到“全民可用”,功能开放到底多突然?

说真的,这功能开放得有点“不讲武德”。早在2016年, Instagram就试水过产品标记,但那时候只给大品牌和头部 influencers 用。你想啊,普通人发个自拍、晒顿饭,哪能随便贴商品链接?后来啊2022年3月22日 Instagram官方突然发话:从现在开始,所有美国用户,只要账号是公开的,都能在帖子、视频里标记商品。操作也简单,选好图片后点底部那个“产品”选项,搜品牌名,商品就贴上去了。有人实测,连刚买的咖啡、路边摊的甜点都能标,只要商家在Instagram上有店铺。

「Instagram」对美国用户全面开放在帖子中标记产品和品牌功能
「Instagram」对美国用户全面开放在帖子中标记产品和品牌功能

这波操作把不少人整不会了。社交媒体分析师Sarah在推特吐槽:“以前标记商品是博主的‘特权’, 现在变成全民‘种草工具’,Instagram这是要把社交和电商彻底绑死?”确实 数据显示,Instagram平均每周有160万用户会标记至少一个商品,这次开放后这个数字怕是要翻几倍。

普通用户:我是来分享生活的, 不是来当“带货员”的

对普通用户这功能像把双刃剑。有人觉得挺方便——买了好东西想安利给朋友,直接标个链接,对方不用再问“链接呢”,点一下就行。比如纽约的上班族Lily, 2022年4月发了一张她新买的香薰蜡烛照片,标记了品牌链接,没想到评论区炸了20多个朋友直接通过她的链接下单,蜡烛品牌还私信她送了优惠券。“本来只是想分享,没想到顺便帮了朋友,还得了实惠。”Lily说。

但也有人觉得被“绑架”了。旧金山的自由职业者Mike就特别反感:“我发张露营照片, 背景里的背包、帐篷都能被标记,这还是我分享生活的地方吗?感觉每张照片都可能变成广告牌。”更让他糟心的是有时候根本不想标记,但Instagram总在提醒“试试产品标签”,烦不胜烦。这种“被迫营业”的感觉,不少用户都有共鸣——社交媒体的初衷是连接,现在却越来越像“橱窗”。

还有个问题:用户标记的商品,品牌能随便用吗?答案是能。Instagram规定, 只要用户标记了品牌,品牌方就能在“品牌内容管理”里看到,甚至可以转发到自己的官方账号。2022年5月, 洛杉矶的小众服装品牌“Minimalist”就收集了用户标记的穿搭照片,转发后店铺访问量暴涨了27%。但对用户 这可能意味着“未经同意的二次传播”——我发张自拍照,后来啊品牌拿去当宣传图,心里能舒服吗?

品牌方:免费流量来了 但“坑”也不少

对品牌这功能简直是“天上掉馅饼”。以前想获得用户生成内容,要么花钱请博主,要么搞抽奖活动,现在用户自发标记,品牌就能白捡流量。数据显示,Instagram上被用户标记过的商品,平均点击率比普通广告高18%,转化率提升12%。2022年第一季度, 美国手工珠宝品牌“Artisan Collective”主要原因是用户频繁标记他们的耳环,店铺粉丝增长量直接翻倍,销售额环比增加了35%。

但品牌也不是全无烦恼。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控制标记内容”。用户发吐槽帖也可能标记商品, 比如2022年4月,快餐品牌“Burger Hub”就被用户在吐槽“汉堡太干”的帖子里标记了商品链接,评论区直接变成大型“翻车现场”,品牌方只能赶紧删链接、道歉,但负面影响已经造成。更麻烦的是 Instagram目前没给品牌“禁止用户标记”的选项,只能等用户自己删,或者通过“品牌内容管理”申请移除,流程慢得让人抓狂。

中小品牌更头疼。他们资源有限,根本没精力天天监控用户标记的内容。纽约的有机食品品牌“Green Plate”创始人Emily就抱怨:“我们团队3个人, 每天要处理上百条用户标记,有好几条是负面内容,根本顾不过来。大品牌有团队专门管这个,我们只能硬扛。”更扎心的是 有些竞品还会故意“碰瓷”,在用户的吐槽帖里标记自家商品,抢流量,这种骚操作让品牌防不胜防。

品牌如何“借力打力”?这些策略你得知道

虽然问题多,但聪明品牌已经开始玩转这个功能了。比如主动引导用户标记。2022年6月, 运动品牌“Urban Run”发起“标记你的运动装备”活动,用户发跑步照片标记商品,每周抽10人送价值200美元的装备。后来啊活动第一周,用户标记量突破5万条,品牌官方账号转发的内容带来3000多单直接转化。这种“有引导的UGC”,既避免了负面内容,又放大了传播效果。

还有品牌玩起了“标记权限管理”。Instagram允许品牌设置“谁可以标记我的产品”, 比如只允许关注过品牌的用户标记,或者只允许粉丝量超过1000的账号标记。2022年5月, 美妆品牌“Glow Studio”就设置了“仅粉丝可标记”,后来啊负面内容少了60%,主要原因是普通用户不关注品牌根本没法标记,而粉丝大多是真爱粉,很少吐槽。

更绝的是结合Reels做互动。2022年7月, 家居品牌“Cozy Home”推出“标记你家的Cozy角落”挑战,用户用Reels展示自己用品牌产品布置的家,并标记商品。这类视频主要原因是视觉冲击力强, 平均播放量是普通帖子的3倍,品牌还通过视频下方的小黄车直接卖货,转化率高达8%。看来把“产品标记”和“短视频”结合,才是品牌破局的关键。

Instagram的野心:不止是社交平台, 更要当“购物App”

说到底,Instagram开放产品标记,不是“顺手而为”,而是“蓄谋已久”。母公司Meta早就把电商当成重点, 2021年就上线了“Instagram Shop”,想在App里直接完成“看-买”闭环。但用户不买账——2021年数据显示, Instagram Shop的月活用户只有5000万,远低于Facebook的29亿。为啥?主要原因是普通用户逛Instagram是为了“看八卦”“刷美图”, 不是为了“购物”,商家想卖货,还得靠投广告。

现在开放产品标记, Instagram想走“曲线救国”的路:让用户自己“种草”,品牌“收割”。用户标记商品本质是“免费广告”,而且来自真实用户,比官方广告更有说服力。数据显示,82%的消费者更相信普通用户的推荐,而不是品牌自夸。Instagram这一招, 相当于让所有用户都成了“野生带货博主”,平台不用花一分钱广告费,就能把电商做起来。

但这条路不好走。用户反感“广告化”,品牌怕“翻车”,Instagram得在“社交”和“电商”之间找平衡。2022年第二季度,Instagram的电商功能使用率确实提升了35%,但用户活跃度却下降了2%。看来过度强调购物,可能会让用户失去“刷Instagram的乐趣”。Meta CEO扎克伯格在2022年Q2财报会议上说:“我们会慢慢来确保电商功能‘润物细无声’。”但用户买不买账,还得看实际表现。

未来会怎样?产品标记可能走向“全球”和“个性化”

Instagram明确说了 2022年只是在美国试点,未来几个月会开放给全球用户。这意味着,中国用户很快也能在帖子里标记商品——当然前提是商品品牌在Instagram有店铺。但问题来了 国内品牌比如淘宝、京东的商家,想在Instagram上卖货,还得解决支付、物流、合规等一系列问题,不是简单开放功能就能搞定的。

更值得期待的是“

对品牌适应变化才是关键。未来Instagram可能会推出更多“标记相关工具”,比如标记数据分析、用户画像匹配等。提前布局的品牌,比如现在就开始收集用户标记内容、优化标记流程的,到时候就能抢占先机。毕竟Instagram的电商之路,才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