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Levi’s 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上涨22%

提价10%却卖得更好, Levi’s的逆势增长逻辑

2022年开头的日子,对不少服饰品牌来说并不好过。供应链卡顿、 库存短缺、通胀压力像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偏偏Levi’s交出了一份22%的营收增长答卷。更让人意外的是 这家百年牛仔品牌在第一季度把产品平均售价提高了10%,后来啊消费者不仅没跑,需求还更猛了。有人可能会说这运气也太好点了吧?但细看财报里的细节,你会发现这根本不是运气,而是踩准了几个关键节点的精准操作。

提价这事儿,在零售圈向来是个高危动作。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品牌方稍有不慎就可能销量暴跌。可Levi’s的CEO Chip Bergh在财报会议里直接放话:“提价没影响需求,公司明年可能继续这么干。”这话听着狂,但数据确实硬核。第一季度里旗下最经典的501系列牛仔裤需求暴涨近50%,普通男款和女款牛仔裤增幅才24%和21%。经典款扛起了大旗,消费者愿意为它多掏钱,这波操作,堪称经典款的“逆龄生长”。

服装品牌Levi’s 2022年Q1营收同比增涨22%,DTC渠道销售额上涨35%
服装品牌Levi’s 2022年Q1营收同比增涨22%,DTC渠道销售额上涨35%

501系列:老树如何发新枝

501系列牛仔裤到底有多能打?诞生于1873年的它,今年快150岁了居然能在2022年第一季度拉动近50%的需求增长。你可能会问,现在的年轻人谁还穿这么老气的款?但数据不会说谎。Levi’s的财报显示, 501系列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复购率同比提升了18%,35岁以上客群的消费频次也增加了12%。这背后 其实是品牌把“经典”玩出了新花样——比如和街头艺术家联名推出限量款,在社交媒体上发起#My501Story话题,让消费者晒出自己的501穿搭故事。这些操作没让老款变潮,而是让“穿501”成了有态度的表达。

更绝的是Levi’s给501系列打了“差异定价”牌。基础款保持原价,但特殊工艺款、联名款直接把价格拉到200美元以上。后来啊呢?这些高价款反而成了爆款,库存周转率比普通款快30%。有人质疑这是“割韭菜”, 但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第一季度高价牛仔裤的毛利率提升了8个百分点,贡献了品牌总利润的35%。老树发新枝,靠的不是情怀,是精准拿捏了“为情怀买单”的消费心理。

DTC转型:线上线下的双轮驱动

如果说501系列是增长引擎,那DTC模式就是Levi’s的加速器。2022年第一季度, Levi’s的DTC渠道销售额同比暴涨35%,其中线上电商涨了10%,直营线下店更是飚升48%。这组数据放行业里简直是降维打击——要知道同期GAP集团的整体销售额才增长1%,线上还下滑了17%。

线下门店的逆袭,藏着Levi’s的“体验牌”。疫情后Levi’s没急着开新店,而是把老店重新装修。达拉斯Northpark Mall的分店换了设计风格, 加了试穿区、个性化定制区,甚至弄了个“牛仔裤历史博物馆”。后来啊这家店开业第二个月,就冲进了美国销量最高的实体店前三。消费者在线下买的不仅是裤子,是“沉浸式品牌体验”。Chip Bergh在财报里得意地说:“我们的店不是卖货的地方,是品牌故事的展厅。”

线上也没落下。Levi’s的电商App在2022年第一季度MAU直接翻倍,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转化率提升了15%。秘诀是啥?简单粗暴:更懂消费者。比如通过用户数据发现, 欧洲女性用户喜欢买高腰牛仔裤,就专门给她推送高腰款;发现男性用户经常在晚上8点后浏览,就推送“夜场专属折扣”。这种“千人千面”的运营,让电商渠道收入占了品牌总收入的1/4,成了DTC增长的另一条腿。

批发策略:不是收缩, 而是“挑食”扩张

提到DTC,很多人会以为品牌要抛弃批发渠道。但Levi’s偏不它把批发玩出了“选择性扩张”的新花样。2022年第一季度, Levi’s没和杂牌小店合作,反而盯上了Urban Outfitters、Target这类优质零售商。和Target合作时 Levi’s直接包下了60个独家款,价格比自家门店便宜20%,但款式是Target特供的。后来啊这些“平替款”上线3天就卖断货,带动Target整体牛仔品类销售额涨了22%。

更狠的是 Levi’s在2022年计划新增300个合作卖场,但每个卖场都要过“筛选关”——门店面积不能小于200平方米,客群必须以18-35岁年轻人为主,还得有品牌展示区。这种“挑食”策略,让批发渠道的坪效提升了35%,比直营店还高。有人问,这不是自相竞争吗?但Levi’s算过账:批发渠道负责“走量”,DTC负责“赚利润”,两者互补,反而把市场做大了。

供应链与通胀:6000万缺口下的韧性

2022年初, 全球服饰品牌都在喊“难”:供应链中断导致缺货,通胀推高成本,Levi’s也没能幸免,光是供应链干扰就造成了6000万美元的营收缺口。但奇怪的是这些困难居然没影响它的增长——第一季度营收照样涨22%,毛利率还创了历史新高。秘诀就一个:把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但转得巧妙。

比如原材料涨价, Levi’s没直接涨所有款,而是把涨价集中在“高端线”;物流成本涨了它就优化仓储,把直营店的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压到30天;就连疫情导致的缺货,它都利用大数据预测哪些款会缺货,提前把产能倾斜到爆款上。这些操作让Levi’s在6000万缺口下硬是靠“降本增效”和“精准提价”把利润填了回来。对比同期阿迪达斯大中华区销售额暴跌35%,Levi’s的这份韧性,堪称行业教科书。

争议声音:DTC模式能走多远?

尽管财报亮眼,但质疑声也没停过。有人指出, Levi’s的DTC增长很大程度上靠“牺牲”批发渠道——2022年第一季度批发收入占比下降到了45%,比2021年低了8个百分点。这种“去批发化”会不会让品牌失去中小零售商的支持?毕竟在二三线城市,很多消费者还是通过批发店接触到Levi’s的。

更麻烦的是DTC模式的投入太大了。线上要烧钱做App、搞数据运营,线下要花钱装修门店、培训导购。2022年第一季度,Levi’s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同比涨了18%,增速比营收还快。有分析师算过如果DTC渠道的增长放缓,Levi’s的利润可能会被“烧”掉。Chip Bergh对此倒是很淡定:“短期投入是为了长期壁垒, 等DTC占比超过60%,品牌就真正掌握了定价权。”但这条路到底要走多久,谁也说不准。

中国市场:增长与隐忧并存

提到Levi’s的增长,绕不开中国市场。2022年第一季度, 大中华区成了Levi’s全球第二大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2%,其中上海南京路店的营收位列全球门店前三。但2023年第二季度,画风突变: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5%,成了Levi’s唯一下滑的主要市场。这背后是疫情反复、消费降级的双重压力。

更让Levi’s头疼的是本土品牌的崛起。李宁、安踏的“国潮”风潮抢走了年轻消费者,抖音上几十块钱的“平替牛仔裤”销量百万级。Levi’s在中国市场的应对策略是“线上线下双下沉”——2022年开了30家下沉市场门店, 一边和抖音合作直播带货,把501系列的价格打到500元以下。后来啊2023年第二季度,下沉市场的销售额终于止跌回升,但高端线还是没起色。中国市场,Levi’s的“经典牌”还能打多久,成了未知数。

未来展望:2022年目标与长期战略

顶着22%的增长光环, Levi’s在2022年把全年营收目标定在了64-65亿美元,净增11%-13%。这个数字不算激进,但考虑到全球经济的动荡,能实现就算超额完成。Chip Bergh在投资者日上放话:“未来三年, 要把DTC渠道占比提升到50%以上,电商收入占比突破30%。”为了这个目标,Levi’s在2022年又上线了印度市场的官方App,还计划在东南亚开100家新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