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递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其中
中国快递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其中暗流涌动的不只是业务量的激增,更是整个行业格局的重塑。有人盯着顺丰京东的“快”, 有人讨论极兔的“猛”,但真正在沉默中爆发的,可能是那个被很多人贴上“慢”标签的——中国邮政。
快递江湖的“快”与“慢”:谁在定义行业标准这个?
提到快递, 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次日达”“隔日达”,民营快递们用速度堆砌起了用户对“效率”的认知。顺丰的空运、京东的自建物流、三通一达的价格战,把国内快递市场卷成了“速度竞技场”。但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在吐槽邮政“慢”的时候,那些偏远山区的村民,是怎么收到网购的快递的?

2021年,中国邮政快递业务营收突破1.04万亿元,这个数字比顺丰同期营收还高。不是邮政突然变“快”了 而是它一直在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在深山里建网点,在牧区设代办点,把快递送到“再说说一公里”之外的“再说说一百米”。有人算过账,邮政在偏远地区的配送成本可能是顺丰的5倍,但它扛下了。这种“慢”,不是能力不足,而是选择不同——民营快递追求商业效率,邮政背负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使命。
从“慢邮”到“中速快运”:邮政的逆袭逻辑
2022年4月,中国邮政突然在跨境电商圈火了。它悄悄推出“中速快运”跨境物流服务,整合海运、空运、铁路资源,在湖北、山东、黑龙江等8个省份落地。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中速快运”时 以为又是邮政的“慢”升级版,后来啊发现这根本不是速度问题,而是针对跨境货物的“定制化方案”。
以湖北为例, 邮政把武汉港、天河机场、铁路枢纽串起来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门到门”服务:国内段用汽运或铁路,国际段拼海运或空运,全程报关清关一条龙。这种模式不是追求“最快”,而是追求“稳”和“省”。要知道2022年一季度, 40尺集装箱的运价还在11000美元高位,比疫情前涨了8倍,而邮政的“中速快运”通过批量运输,能把单个卖家的物流成本压低20%-30%。
区域突围:各省如何借邮政“出海”?
跨境电商的竞争,本质是物流的竞争。当卖家还在纠结“该用空运还是海运”时邮政已经在各省玩出了“区域定制”的新花样。
湖北:“海陆空”全链路打通
湖北作为中部物流枢纽,外贸企业最头疼的是“出不去”。2022年3月, 邮政联合武汉港集团推出“中速快运”服务,企业把货送到武汉仓库,邮政负责国内拖运、报关、海运到欧洲,再通过欧洲邮政网络派送。一家武汉做机械配件的卖家用这个方案后发往德国的时效从原来的25天缩短到18天成本还降低了15%。
黑龙江:中俄包机“直通车”
黑龙江的跨境电商卖家,对“时效”的敏感度更高。2022年初,邮政开通哈尔滨-莫斯科货运包机,每周1-2班,专门发日用百货、玩具等高货值商品。齐齐哈尔一家卖玩具的老板说:“以前走陆运要20天 还经常丢货,现在包机12天到莫斯科,俄罗斯客户都夸我们‘发货快’。”
山东:海运整柜“拼团”降本
山东是外贸大省,但中小企业发海运愁的是“凑不够柜”。邮政的“中速快运”联合青岛港、 烟台港推出“拼箱服务”,10个卖家凑一个40尺柜,运费分摊下来比单独发货省40%。2022年一季度,山东通过邮政发往东南亚的跨境电商包裹量同比增长了60%。
数据里的真相:万亿营收背后的“负重前行”
2021年, 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业务总量1.36万亿元,增长24%。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不划算”的生意。
国家邮政局2022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 一季度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268.8亿元,其中邮政快递业务贡献了超过60%。很多人不知道, 邮政每年要处理约20亿件的“平邮”包裹,这些包裹单价低、利润薄,甚至有些是“亏本单”——比如大学录取通知书、衙门传票、救灾物资。但邮政送了主要原因是它不能“嫌贫爱富”。
对比一下:顺丰2021年毛利率约9%,邮政寄递业务毛利率只有5%左右。但邮政的网点数量比顺丰多3倍,覆盖了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这种“不计成本”的覆盖, 让它在跨境物流中有了别人没有的底气——当其他快递还在为“再说说一公里”头疼时邮政的跨境网络已经能触达全球220个国家和地区。
对抗性观点:邮政的“慢”,其实是战略优势?
现在行业里有个怪现象:一边骂邮政“慢”,一边抢着用邮政的跨境服务。2022年“618”期间, 某跨境电商大卖发现,用邮政“中速快运”发往巴西的包裹,虽然时效比顺丰慢3天但丢件率只有顺丰的一半。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邮政的“慢”不是“慢”,是“稳”。跨境物流最怕的不是时效,是“不确定性”。空运可能遇到航班延误, 海运可能遇到港口拥堵,而邮政的“中速快运”通过“海陆空”多式联运,把风险分散了。比如发往欧洲的包裹, 走海运怕赶不上旺季,走空运成本太高,邮政就“海运为主、空运补充”,既保证时效,又控制成本。
更重要的是邮政有“国家队”身份。在海关清关、检疫检查环节,邮政往往能获得优先处理。2022年2月, 俄罗斯收紧跨境电商进口政策,很多快递公司的包裹被扣,但邮政的“中俄专线”主要原因是与俄邮的合作关系,通关速度反而比平时快了20%。
跨境物流新战场:邮政VS菜鸟VS顺丰,谁能笑到再说说?
跨境电商物流,早已不是“谁快谁赢”的游戏。菜鸟背靠阿里 主打“数字化+生态”;顺丰靠空运优势,主打“高时效”;邮政则靠“全链路覆盖”,主打“稳”。
2022年, 菜鸟推出“5日达”跨境服务,联合速卖通搞“六大物流保障”,但主要覆盖欧美主流市场;顺丰的“国际标快”虽然快,但价格是邮政的2倍;而邮政的“中速快运”,在中东、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反而更有优势——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差,民营快递不愿意投入,邮政却靠“国家队”资源铺开了网络。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22年一季度, 使用邮政跨境服务的中小卖家数量同比增长了45%,而大卖家占比只有15%。为什么?中小卖家缺钱、缺资源,邮政的“低成本、稳时效”正好戳中痛点;大卖家追求极致效率,还是更倾向于顺丰。但长期来看,因为新兴市场跨境电商爆发,邮政的“下沉优势”可能会成为它的“杀手锏”。
卖家视角:用邮政跨境,是无奈还是主动选择?
“以前用邮政,是主要原因是便宜没好货,现在用邮政,是主要原因是没得选。”这是很多跨境电商卖家的真实写照。但2022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卖家开始主动选择邮政。
深圳做3C产品的卖家李伟, 2021年发往欧洲的包裹丢件率高达8%,换了邮政“中速快运”后丢件率降到2%以下。“以前觉得邮政慢,其实它的跟踪系统比想象中全,从国内到欧洲每个环节都能查到。”更关键的是 邮政对低价值包裹的理赔政策更宽松,“以前顺丰丢个手机要提供各种证明,邮政只要提供订单截图,一周内就赔了。”
当然邮政也有槽点:客服响应慢、部分地区时效不稳定。但2022年邮政在重点跨境电商市场推出了“专属客服”,时效波动率控制在10%以内。对卖家这已经足够了——毕竟跨境物流,能“稳”地送到,比“快”地丢掉更重要。
未来猜想:快递行业的“国家队”会怎么变?
邮政的崛起,不是偶然。当民营快递们在“内卷”中拼价格、拼速度时邮政用“使命”换来了“网络”,用“慢”换来了“稳”。未来它可能会成为跨境电商物流的“隐形冠军”。
一方面 邮政正在加速“轻资产化”——不再自己建飞机,而是联合航司包舱;不再自己租仓库,而是与第三方物流合作。2022年4月,邮政与东航达成合作,新增10条国际货运航线,运力提升了30%,但成本只增加了15%。
另一方面邮政正在“数字化”。2022年5月, 邮政上线“跨境物流服务平台”,卖家可以直接在线订舱、查物流、申请理赔,效率比以前提升了50%。这种“传统企业+数字化”的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物流行业的新标杆。
说到底,快递行业的竞争,从来不是“快”与“慢”的二元对立,而是“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邮政用几十年的“慢”, 铺了一张别人抄不来的网络;现在它用这张网络,在跨境物流的赛道上,悄悄实现了逆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