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跨境电商步入中年,增长停滞

跨境电商好像突然就累了

最近跟几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突然有人说:"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老了?"大家沉默了半天有人点起一根烟,有人盯着手机上的订单数据发呆。不是没有道理——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平台,突然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连带着卖家的日子也跟着紧巴巴的。

翻看2022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亚马逊的净销售额1164.44亿美元,同比增长7%,听着还行?但知道的人心里都清楚,这已经是2001年以来最慢的增速了。Shopify更惨, Q1营收12.04亿美元,同比增长22%,对比2021年同期110%的增速,直接从火箭变成了自行车。eBay和Wish就更不用说了 前者是七个季度以来首次负增长,后者干脆创下了上市以来营收降幅的最高纪录。

跨境电商迈入“中年危机”?增长缓慢,流量萎缩,近5成受访卖家不参加大促
跨境电商迈入“中年危机”?增长缓慢,流量萎缩,近5成受访卖家不参加大促

流量就像退潮的海水

深圳做3C产品的老王最近总在办公室里转圈, 他盯着后台的流量数据,眉头越皱越紧。"以前随便上个新品,每天都能来几百个自然访客,现在好几天都凑不够100个。"他拿起手机给我看后台截图,确实流量曲线像被一刀砍断,从2021年底开始一路往下掉。

这不是老王一个人的问题。雨果网的数据显示, 2022年有55%的卖家Prime Day备货量比2021年少,近5成卖家直接表示不参加这个曾经的"年度盛事"。有个做家居的卖家在群里说:"去年Prime Day忙活半个月, 运费比利润还高,今年不如省心省力,少亏点算点。"

流量去哪儿了?有人说是主要原因是线上消费疲软,有人说是主要原因是平台流量见顶。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整个行业从增量竞争变成了存量厮杀。就像一个热闹的商场, 刚开业时商户少,顾客随便逛逛就可能消费;等商户越来越多,顾客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想脱颖而出越来越难。

成本像个无底洞

更让卖家头疼的是成本。亚马逊最近又发公告了 6月30日起美国站物流远程配送费用要涨,理由是北美地区的配送、运输、仓储成本不断上涨。老王给我算了一笔账:"一个普通小件,以前物流费2美元,现在涨到2.8美元,利润直接被削掉三分之一。"

平台在涨价,卖家却不敢提价。亚马逊上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太多了稍微涨一点价,流量就哗哗往下滑。有个做服装的卖家告诉我, 她去年尝试把一款连衣裙价格从19.9美元提到22.9美元,后来啊单量从每天50单掉到了10单,再说说只能默默降价。

除了物流成本, 还有广告费、仓储费、合规成本……Tophatter这个平台,2022年6月2日突然宣布要关闭中国卖家账户,理由也是"优化成本,回归本土市场"。其实早在2022年初,就有小众平台开始陆续"清退"中国卖家,成本压力太大了。

大促不再香了?

以前提起大促,卖家们眼睛都放光,现在却是一片谨慎。有个做电子配件的卖家说:"以前Prime Day前一个月就开始备货, 仓库堆得满满当当,现在只敢备平时的一半量,怕卖不掉压库存。"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大促的性价比越来越低。去年有个卖家参加Prime Day, 投入了10万美元的广告费和备货成本,后来啊只赚回8万美元,亏了2万。他跟我说:"以前大促是冲业绩,现在像是一场赌博,赢了赚点,输了可能连裤衩都亏进去。"

消费者的购物热情也可能真的过去了。

合规是道生死坎

最近跟深圳一家跨境电商服务商聊天 他说他们公司2022年接的最多的单子不是选品推广,而是合规咨询。"很多卖家主要原因是不合规被平台封号,有的甚至直接破产了。"他给我看了一个案例, 2022年3月,一个做玩具的卖家主要原因是没做CPSC认证,亚马逊账户被冻结,价值200万的库存全部滞留在仓库,再说说只能打折处理,亏了150多万。

欧罗巴联盟的EPR法规也让卖家头疼不已。亚马逊强制要求2022年6月30日前德国站卖家必须完成EPR注册,否则直接停售。有个做家居的卖家告诉我,为了注册EPR,他花了3万欧元请代理,折腾了两个月才搞定。"以前卖货只管质量,现在还要研究各国法规,太难了。"

有人撤退,有人逆势增长

行业遇冷,不是所有卖家都在哀嚎。深圳有个做户外用品的卖家,2022年Q1销售额反而增长了30%。他的秘诀很简单:放弃亚马逊,主攻独立站和TikTok小店。"亚马逊流量贵得要死,独立站虽然起步慢,但客户都是自己的,复购率高多了。"他说。

还有个做母婴产品的卖家,2022年把重心从美国转到了东南亚。她发现Shopee和Lazada的流量还在增长,而且东南亚市场对母婴产品的需求很大。"美国市场卷得不行,东南亚还是蓝海,虽然物流麻烦点,但利润空间大。"她的数据显示,在Shopee马来西亚站,一款婴儿背带的转化率达到了8%,比美国站高出3个百分点。

未来到底在哪儿?

跨境电商真的走到尽头了吗?未必。行业调整期往往也是洗牌期,那些能熬过去的卖家,可能会迎来新的增长机会。有业内人士分析, 未来跨境电商会呈现几个趋势:一是从平台依赖转向品牌建设,二是从铺货模式转向精品运营,三是从欧美市场转向新兴市场。

老王最近也在调整策略, 他不再盲目追求SKU数量,而是专注于打磨几款核心产品,一边开始在TikTok上做短视频引流。"以前是平台让卖什么就卖什么现在是用户需要什么才做什么。"他说虽然转型很痛苦,但必须跟上变化。

跨境电商就像一场马拉松,曾经靠爆发力就能领跑,现在比拼的是耐力和策略。那些喊着"行业不行了"的人, 可能只是跑累了;而那些调整呼吸、稳住节奏的人,说不定能在下一个弯道实现反超。毕竟市场永远在变,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