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此次大规模铁路罢工,货物抵达英国是否会因罢工而延迟
英国铁路大罢工:货运瘫痪的连锁反应才刚开始
德国港口的集装箱还没堆完,英国的铁路工人已经举起了罢工牌。6月21日、 23日、25日英国铁路、海事和运输工会组织的三天大罢工,直接把五分之四的铁路干线按下了暂停键。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是33年来英国最大规模的铁路停摆,13家火车运营公司、英格兰到苏格兰的主要线路,几乎全被卷进来。你以为这跟跨境卖家没关系?错,这波罢工冲击的不仅是英国人的通勤,更是全球供应链上的一根关键血管——铁路货运。
罢工不是一天两天货运瘫痪可能持续一周
别以为罢工只在罢工当天生效。根据英国铁路运营方的说法,罢工前的“准备日”和罢工后的“恢复日”,服务也会大打折扣。说白了6月20日、22日、24日这些“非罢工日”,火车跑得也不如平时顺溜。算下来整个英国铁路运输系统瘫痪的时间,可能长达一周。 Network Rail已经放话, 罢工期间只有五分之一的火车能正常运行,这意味着每天有大量货物卡在轨道上动弹不得。

铁路货运在英国物流体系里扮演什么角色?你可能不知道,英国超过30%的集装箱运输依赖铁路,特别是从港口到内陆仓库的“第一公里”运输。像 Felixstowe、 Southampton 这些大港口,每天进出的集装箱里很大一部分要靠铁路运往曼彻斯特、伯明翰这些工业城市。罢工一来港口的集装箱堆场瞬间爆满——德国港口罢工时15万个集装箱积压的教训,英国大概率要重演。
港口拥堵+铁路罢工, 双重暴击让供应链喘不过气
更麻烦的是英国物流早就处在“亚健康”状态。前有德国汉堡、鹿特丹港口罢工导致欧洲货运积压,后有英国自身港口工人薪酬谈判破裂的风险。现在铁路罢工一叠加,简直成了“压力测试极限版”。马士基已经在官网发布公告, 提醒客户英国铁路运输可能“意外中断”,哪怕他们承诺在非罢工日尽量维持货运,也挡不住现实骨感——铁路停摆,港口的集装箱只能堆在码头,进不来也出不去。
跨境电商卖家最怕什么?旺季断货。今年7月12日-13日亚马逊Prime Day就在眼前,卖家们早就开始备货,生怕错过销售高峰。可现在铁路罢工一来原本计划通过铁路从港口运到仓库的货物,可能要在港口多等三五天甚至一周。到时候Prime Day订单涌进来货却在半路上堵着,别说转化率,不差评就不错了。
“一入跨境深似海”?这次罢工让这句话更扎心了
做跨境的人都知道,物流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年美国港口拥堵, 运费从2000美元/集装箱飙到20000美元,多少卖家血亏;今年欧洲通胀、能源危机,运费好不容易降了点,又来罢工。有卖家在论坛吐槽:“上个月主要原因是法国港口罢工, 货在马赛港堵了10天Prime Day错过了;这英国罢工,货刚到南安普顿,铁路又停了感觉今年白干了。”
这不是个别现象。根据英国物流行业数据, 2022年第一季度,英国铁路货运延误率同比上升了27%,其中罢工-related延误占了18%。铁路停摆一天 英国零售业损失估计超过1亿英镑,跨境电商的损失更是难以量化——要知道,英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英镑,其中30%的卖家依赖铁路运输时效。
有人觉得“影响有限”?现实给了他们一巴掌
也有乐观派认为,罢工只有三天影响没那么大。部分物流商表示,会通过增加公路运输来弥补铁路运力缺口。但问题是英国公路货运本身就面临司机短缺问题,全英卡车司机缺口高达10万人。公路运力本就紧张,再分出一部分去顶铁路的坑,恐怕是杯水车薪。
更现实的问题是公路运输成本比铁路高30%-50%。原本用铁路运输一集装箱货物的成本是1500英镑,现在改公路,成本直接飙到2500英镑。这部分成本到头来会转嫁到卖家头上,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深圳的3C卖家透露, 他们原本计划通过铁路从 Felixstowe 港运货到伯明翰仓库,成本可控,现在不得不改公路,单票利润少了15%,Prime Day的促销计划都得重新算账。
罢工背后的“薪资战争”:通胀下的物流业阵痛
为什么英国工人这么爱罢工?根源还是通胀。英国通胀率已经连续10个月超过9%,食品价格涨幅更是高达12%,但铁路工人的薪资涨幅却远跟不上。RMT工会要求今年薪资涨幅7%,但资方只愿意给2%,双方谈不拢,只能用罢工施压。这不仅仅是英国的问题, 欧洲多国都在爆发类似罢工——德国港口工人要5%薪资涨幅,法国铁路工人要求“每周35小时工作制”,背后都是通胀压力下的民生困境。
对跨境电商这意味着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会长期存在。就算这次罢工解决了下次可能还有医疗系统、教育系统罢工。物流从来不是“点到点”的简单运输,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网络。英国铁路罢工, 影响的不仅是铁路,还可能波及到港口工人、卡车司机的情绪——他们看到铁路工人罢工成功,会不会也跟着提要求?
卖家别慌, 但也不能“佛系”:这些策略能救命
面对罢工,卖家不能坐以待毙。有经验的跨境卖家已经开始行动, 比如提前10天备货,把原本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改成海运直达+公路短驳的组合。虽然成本高一点,但时效有保障。有深圳的家居用品卖家分享案例, 他们在5月份德国港口罢工时就调整了运输路线,把原本经汉堡港转运的货物,改走荷兰鹿特丹港,虽然多花了200美元/集装箱,但货物准时到了Prime Day仓库,到头来转化率比预期提升了12%。
另一个策略是“区域仓前置”。英国本土有多个第三方仓储服务商,比如Amazon FBA仓、第三方海外仓。卖家可以提前把货物存到靠近销售市场的仓库, 比如曼彻斯特、利物浦这些铁路枢纽城市,一旦罢工发生,公路运输还能覆盖周边区域。有上海的服装卖家在伯明翰租了一个小型海外仓, 存储了3000件货物,罢工期间通过公路配送,虽然运费增加了8%,但避免了订单延误,客户投诉率为0。
实时跟踪和灵活调整也很重要。卖家需要密切关注罢工进展, 比如RMT工会的最新声明、铁路运营方的临时通知,一旦发现罢工时间延长或范围扩大,立刻启动B计划。有杭州的电子产品卖家在6月初就订了物流服务商的“罢工预警服务”, 一旦铁路停运,物流商会自动将货物转至公路运输,虽然多花了50英镑/票,但货物在罢工期间准时送达,避免了Prime Day的断货风险。
未来怎么办?供应链“去铁路化”可能成趋势
这次罢工给跨境电商提了个醒:过度依赖单一运输方式,风险太大。未来卖家可能会更倾向于“多式联运”——海运+公路+铁路组合,减少对单一运输方式的依赖。比如从中国到英国,可以先海运到荷兰鹿特丹港,再通过公路运到英国,避开英国港口的拥堵和铁路罢工风险。虽然总时长会增加2-3天但稳定性更高。
另一个趋势是“本地化供应链”。英国政府正在推动“本地制造+本地销售”模式,鼓励企业在英国本土生产、本土销售。对跨境电商这意味着可以寻找英国本土供应商,减少长距离运输的压力。有深圳的家居卖家今年开始在英国本土寻找供应商, 虽然成本比从中国进口高15%,但运输时间从30天缩短到3天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
英国铁路罢工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再说说一次。 跨境电商卖家需要做的,不是祈祷“别再罢工了”,而是建立一套灵活、多变的物流体系,用“Plan B”应对“Plan A”的意外。毕竟跨境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能活下去的,都是那些提前准备好救生圈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