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电商COD在东南亚扩张上线
东南亚电商的“现金基因”:为什么COD是必争之地
东南亚的街头巷尾, 总能看到骑着摩托车送快递的师傅,车后座绑着大大小小的包裹,手里还攥着厚厚一叠收据。这些不是普通的快递单,而是货到付款的凭证。在这个地区,现金依然 king,电商购物更是如此。泰国人买完东西,习惯摸出零钱递给快递员;越南消费者下单前,总会先问一句“能不能货到付款”。这种对现金的执念,让COD成了东南亚电商的“入场券”。
数据不会说谎。泰国电商市场里 COD占比高达70%到80%,印尼也有40%到50%,越南更是夸张,9成以上的网购订单都选货到付款。反观国内,扫码支付早就成了日常,谁还带现金出门?这种差异,让跨境卖家头疼不已。之前做东南亚市场的商家,要么被迫接入COD,要么直接被淘汰。TikTok电商这时候上线COD,说白了就是想抓住这块“现金蛋糕”。

从现金到扫码:东南亚支付习惯的顽固与变迁
你以为东南亚永远只认现金?其实没那么简单。菲律宾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用GCash,泰国的TrueMoney也慢慢流行起来。但问题在于,这些支付工具的覆盖率太低了。偏远地区的用户,连银行卡都没有,更别说绑定电子钱包。这时候COD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不用银行卡,不用智能手机,收货时给现金就行。
但COD真的一劳永逸吗?未必。去年印尼某家电品牌,主要原因是COD订单拒收率太高,直接亏了30%的利润。消费者收到货后随便找个借口“不喜欢”,快递员只能把包裹拉回。这种“零成本退货”,让商家苦不堪言。TikTok上线COD, 肯定也考虑到了这点,所以设置了各种限制——比如买家拒收3单后就不能再用COD,就是想给这种乱象踩刹车。
TikTok的COD棋局:扩张背后的战略野心
4月25日 TikTok Shop东南亚各大站点开放入驻,喊出“一店卖全球”的口号。两个月过去, 动作一个接一个:国内备货仓上线,跨境直发只要3到5天;现在又把COD铺开到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这节奏,根本不像新玩家,倒像是蓄谋已久的老手。
东南亚电商市场早就不是蓝海了。Shopee和Lazada盘踞多年,物流、支付、商家资源都拿捏得死死的。TikTok凭什么杀进来?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是优势,但没有支付闭环,一切都是空谈。用户刷到好物,想下单,后来啊发现不支持COD,直接划走——这种场景太常见了。现在COD一上线,相当于把购物链路的再说说一环补齐了。
“一店卖全球”的野心:从物流到支付的闭环
国内备货仓和COD,其实是TikTok的两步棋。备货仓解决的是物流速度问题,COD解决的是支付信任问题。东南亚消费者最怕什么?怕等太久,怕货不对板。备货仓让跨境包裹从3周变成3天COD让消费者“先验货后付款”,双管齐下体验直接拉满。
但Shopee和Lazada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在东南亚深耕多年,COD体系早就成熟了。Lazada甚至有自己的快递员队伍,收现金比第三方快递更靠谱。TikTok想抢市场,光靠政策支持不够,还得在细节上发力。比如本地退货地址——消费者拒收的包裹,不用再寄回中国,直接在当地就能退,这省了多少运费和时间?商家肯定买账。
商家实操:COD设置全攻略
COD上线了商家怎么接入?其实很简单,但坑也不少。先说说得搞清楚,哪些类目能做COD。服装、 家居这些没问题,但电子产品、珠宝首饰,平台就不支持——怕你卖个手机,消费者收到说“屏幕有划痕”,直接拒收,商家亏到哭。所以第一步,进卖家中心,选好类目,看看能不能设置货到付款。
多个站点都要单独设置。别以为在马来西亚开了COD,越南自动就有了。每个市场的规则不一样,退货地址、拒收限制都得重新配。去年有个深圳卖家,漏了菲律宾站的COD设置,后来啊订单量比别人少一半,白送了好多流量。
类目限制与“一刀切”:哪些商品玩不转COD
为什么有些类目不支持COD?平台也不是瞎规定的。儿童睡衣就是个例子。美国消费品平安委员会2022年召回过一批儿童睡衣,主要原因是不符合阻燃标准,容易烫伤。这种商品如果走COD,消费者收到发现问题,拒收概率极高。平台怕麻烦,直接一刀切,不让卖。
但反过来想,限制也是机会。电子产品虽然利润高,但COD风险太大,很多商家不敢碰。这时候做家居用品、小饰品的商家,就能趁机占领市场。越南有个卖收纳盒的商家,专门做COD,月订单量破5万,就是主要原因是选对了类目。
COD的“甜蜜与苦涩”:转化率提升与拒收率的博弈
COD对转化率的影响有多大?数据说话。2023年5月,泰国某美妆卖家开通COD后订单量直接翻了一倍。以前用户看到“需先付款”就划走,现在看到“货到付款”,愿意试试。特别是高客单价商品, COD能打消消费者的顾虑——比如卖199的精华液,用户可能怕买错,但COD让ta觉得“反正能验货,没关系”。
但拒收率是悬在头上的剑。同样那个美妆卖家,首月拒收率高达25%,每4单就有1单白忙活。后来发现,问题出在包装上。盒子破了用户以为是二手货,直接拒收。后来换了加固包装,拒收率降到10%,利润才稳住。所以做COD,包装和描述必须跟得上,不然就是给平台“送钱”。
本地退货地址:降低损失的“救命稻草”
包裹被拒收,怎么办?以前只能寄回中国,运费比货还贵,商家只能认亏。现在TikTok支持设置本地退货地址, 在马来西亚的订单,直接退到吉隆坡的仓库,省了国际运费,还能二次销售。2023年6月,浙江某服装商家的拒收包裹,通过本地退货地址重新上架,挽回了15%的损失。
设置本地退货地址也不难。进卖家后台,找“仓库地址”,新增一个仓库,选对应国家就行。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地方都有收货能力。越南的胡志明市可以但偏远省份就不行。得提前确认清楚,不然设置白费。
东南亚市场竞争新变量:COD如何改变游戏规则
TikTok上线COD,对Shopee和Lazada意味着什么?压力肯定不小。Shopee虽然COD早就有了 但物流体验不如TikTok——TikTok有备货仓,3天到货,Shopee还是7天起步。消费者当然选快的。Lazada有自己的物流, 但短视频流量不如TikTok,用户刷着刷着就下单了这种即时性,Lazada比不了。
但对商家选择更多了。以前做东南亚,要么选Shopee,要么选Lazada,现在多了个TikTok。不同平台的COD规则还不一样——TikTok限制买家5单在途,Shopee是8单。得根据自己产品特性选,比如快消品选Shopee,高单价选TikTok。
从“铺货”到“深耕”:COD时代的运营逻辑
COD时代,不能再靠铺货赚钱了。以前卖家用ERP批量上传商品,打开COD就等着收单,现在不行了。拒收率高,账号会被限流。得精细化运营:优化产品描述, 让买家收货时找不到拒收理由;打包加固,避免运输损坏;甚至可以搞点“小样”,让用户体验后再买正装。
2023年7月,深圳某家居卖家在越南站做了个实验:给COD订单送一小包香薰。后来啊拒收率从15%降到8%,复购率还提升了20%。这说明,COD不仅是支付方式,更是建立信任的工具。用户觉得你“靠谱”,下次还会买。
争议与挑战:COD真的是东南亚电商的“万能钥匙”吗?
有人说COD是东南亚电商的“万能钥匙”,打开市场大门就畅通无阻。但现实没那么美好。现金管理就是个大问题。快递员每天收几百笔现金,怎么平安存到银行?菲律宾的快递员被抢过泰国的钱币面额太大,点数点到手软。这些问题,TikTok还没给出完美解决方案。
还有资金周转。COD订单从下单到收钱,至少要7到10天。中小商家现金流本来就紧张,等这么久,可能下一批货都进不了。这时候就需要金融支持,比如COD账期贷款,但东南亚的金融科技还没跟上,很多商家只能硬扛。
支付方式的未来:COD会被扫码支付取代吗?
扫码支付在东南亚确实在增长。2023年,越南电子钱包用户增长了35%,菲律宾的GCash月活破了5000万。但距离取代COD,还有很远。偏远地区没网络,老人小孩不会用手机,这些群体依然是COD的核心用户。
未来更可能是“COD+扫码”并存。TikTok已经在布局了比如在曼谷试点“扫码+现金”混合支付。消费者可以选择扫码,也可以选COD,平台根据订单类型匹配不同的物流和结算方式。这种灵活性,才是东南亚电商的终极形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