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大卖致欧科技首发过会,这是真的吗
致欧科技创业板过会,跨境电商IPO潮再添一把火?
7月20日那天 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的会议室里几个人盯着屏幕刷新,直到“符合发行条件”六个字跳出来致欧科技内部才松了口气。这家做了十二年跨境家居生意的公司,终于在第四次冲击IPO后拿到了通往资本市场的门票。消息传出来时跨境电商圈子里有人欢呼,有人摇头——毕竟谁都知道,致欧科技的过会故事,没那么简单。
从郑州工厂到全球家居大卖,致欧踩过多少坑?
2010年的郑州,致欧科技刚成立时还只是个接外贸订单的小作坊。创始人宋川带着几个人在仓库里打包家具配件,每天琢磨着怎么把“中国制造”的标签换成“中国品牌”。没人想到,十几年后这家公司会通过亚马逊把收纳架、置物架卖到欧美中产家庭的客厅里。

致欧的三大品牌SONGMICS、 VASAGLE、FEANDREA,现在在亚马逊家居类目里算是熟面孔。2021年Q3, SONGMICS的收纳箱在亚马逊美国站收纳类目排第五,VASAGLE的置物架在德国站家居类目稳居前十。这些数据不是吹出来的——致欧招股书里写得很清楚, 2019年到2021年,公司营收从23亿干到59亿,三年翻了2.5倍。但翻过这座山后致欧发现,坡后面还有坑等着。
业绩大起大落,致欧的“过山车式”增长能持续吗?
致欧科技的财报像坐过山车。2020年净利润3.8亿, 同比增长252%,行业里都在传“家居出海第一股”;2021年净利润直接摔到2.4亿,同比下滑55%。深交所上市委盯着这个数据问:“2021年业绩滑坡的不利因素消了吗?还能不能持续经营?”
致欧的解释是“疫情红利消退+物流成本上涨”。2021年欧美居家需求退潮, 家具类目搜索量降了三成;海运价格从2020年的2000美元/柜飙到2021年的1.2万美元/柜,致欧的物流成本硬生生多花了2个亿。但行业里有人不买账:“安克创新2021年净利润也降了人家怎么没降这么多?”
2022年上半年更糟,致欧预计净利润1.06-1.2亿,同比再降14%-24%。有跨境电商老炮儿分析:“致欧太依赖亚马逊大促了 黑五、Prime Day一打折,毛利率直接砍半,平时攒的利润全填进去了。”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招股书显示,致欧亚马逊平台收入占比常年超95%,比安克创新的70%高出不少。
研发投入不足0.5%,致欧凭什么喊“创新”?
创业板定位“三创四新”,致欧科技却被质疑“创新不够格”。招股书里 2019-2021年研发费用率只有0.45%、0.32%、0.41%,连行业平均1%的一半都不到。同行泽宝股份研发费用率常年维持在2.5%,致欧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上市委直接抛出两个问题:“自主设计收入占比不到30%,研发投入这么低,创新优势在哪?符不符合创业板定位?”致欧的回答有点勉强:“我们在意大利、德国有设计团队,2021年研发投入虽然低,但专利有120项。”但专利数量不代表质量——120项里实用新型专利占80%,发明专利只有12项,含金量不够硬。
更扎心的是致欧的“自主设计”。招股书显示, 自主设计产生的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17.35%涨到2021年的28.37%,看似增长,其实大部分是“微创新”——换个颜色、改个尺寸,核心设计还是跟着欧美流行趋势走。有跨境设计师吐槽:“致欧的产品图看着好看, 拆开发现结构和宜家2018年的款差不了多少,这算哪门子创新?”
负债率60%+,致欧的钱从哪来?
翻致欧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现个怪现象:公司账上趴着15亿现金,负债率却高达60%。这钱是怎么花的?招股书说14.86亿募集资金要投研发、建仓储、补流动资金。但细看会发现, 致欧的“补流”有点暧昧——2021年公司有息负债8.2亿,其中6.5亿是短期借款,还款压力全压在2022年。
更让人担心的是存货。2021年末致欧存货账面价值12.8亿,占流动资产的45%。这些货堆在郑州保税仓和欧洲FBA仓库,万一滞销怎么办?2022年一季度,致欧存货周转天数从2020年的65天涨到92天卖一件货的时间多了40天。有供应链专家算过账:“按这个速度,致欧的存货跌价准备至少要提1.2亿,净利润再砍一刀。”
致欧的“救命稻草”是安克创新。招股书显示,安克持有致欧9.15%股份,是第二大股东。2021年安克给致欧输血2亿,但安克自己也在扩张,还能持续“输血”多久?行业里有人打赌:“安克要是今年净利润不达标,致欧的现金流可能撑不到明年Q3。”
跨境电商IPO潮:过会只是开始, 生死赛跑在后面
致欧科技过会那天赛维时代的股价跌了5%。市场用脚投票——跨境电商企业IPO,不等于高枕无忧。2022年过会的223家创业板企业里有7家是跨境卖家,平均上市后3个月股价破发,破发率超40%。
致欧的挑战比同行更复杂。亚马逊封号潮还没结束, 2022年5月欧洲站又收紧VAT审核,致欧有3个德国账号被暂停销售,损失近千万;国内原材料价格涨了30%,木材从2021年的6000元/立方米涨到2022年的8000元,致欧的产品成本硬生生加了12%。
但致欧也有底牌。2021年他们悄悄在波兰建了海外仓, 把FBA发货时效从15天缩到7天;郑州总部的研发中心建好后计划把研发费用率提到1.5%,招50个工业设计师。这些动作能不能让致欧的“创新”标签立住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
致欧科技过会那天宋川在内部信里写:“上市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但跨境电商圈子里没人觉得这是个轻松的起点。业绩波动、研发瓶颈、平台依赖、负债压力,每一座大山都比上一座更难翻。致欧能不能把“过会”变成“过关”,没人能给出答案——毕竟跨境出海这场游戏,从来都是剩者为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