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7月最新数据,访问量全体上升了吗
7月东南亚电商数据:访问量真的全体上升了吗?别急着高兴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一个消息:7月东南亚电商访问量集体爆发, Shopee总访问量环比增长8.57%,Lazada也涨了5.97%。乍一看好像市场突然活了 但仔细扒扒各国数据,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有些站点确实嗨翻了有些却在原地踏步,甚至增长连1%都不到。这波数据背后藏着东南亚电商更真实的冷暖。
Shopee:印尼开挂, 菲律宾跟着冲,但越南有点蔫
先看Shopee的整体表现,5.179亿的总访问量确实够亮眼,环比增长8.57%创了三个月新高。但拆开看各站点,差距直接拉满。印尼站简直开了挂,1.52亿访问量环比暴涨12.83%,是所有站点里唯一突破两位数的。这可不是偶然 印尼二季度GDP增长5.44%,超过市场预期,加上互联网消费已成日常,买东西跟喝水似的自然。某深圳做3C电子的卖家跟我说 他们7月在印尼站的流量比6月多了30%,订单转化率从2.1%跳到2.8%,直接把库存清了两次。

菲律宾站也不赖,8220万访问量环比涨11.15%,这跟77大促提前预热脱不了干系。但别光看数据光鲜,背后全是卖家血泪。为了赶大促, 不少卖家提前两三个月备货,后来啊7月初港口塞成狗,船只进港速度比清关快一倍,货压在港里出不来资金全套牢了。本地卖家更惨,物流成本涨了15%,利润被压缩得薄如纸。你说访问量涨了是好事,但货卖不出去、运费吃掉利润,这波“上涨”到底是福是祸?
反观越南站,就有点蔫了。8470万访问量只涨了3.15%,在Shopee所有站点里垫底。越南一季度GDP增长5.03%,低于预期,老百姓花钱还是挺谨慎的。做家居用品的杭州卖家跟我说 他们越南站7月的访客数虽然微涨,但客单价降了8%,买的人多了但买得便宜了总销售额反而没涨多少。这种“量增价跌”的行情,对卖家来说可不是好事。
Lazada:马来、 泰国小涨,越南、印尼几乎没动
再说说Lazada,1.42亿总访问量环比增5.97%,看着还行,但具体到站点,更明显地看出“冰火两重天”。马来站1310万访问量涨7.26%, 泰国站3640万涨8.10%,这两个站点还算争气,跟Shopee的增长幅度差不多。特别是泰国, 消费者信心指数从5月的40.2升到41.6,六个月来首次回升,加上外国游客入境多了消费确实回暖了。做美妆的广州卖家说他们泰国站7月的复购率提升了12%,老客带新客的效果明显。
但越南和印尼站就尴尬了。越南1830万访问量只涨0.22%,印尼2930万更是微涨0.06%,基本等于没动。这俩站点Lazada跟Shopee的差距也太大了 Shopee越南站涨3.15%,印尼站涨12.83%,Lazada这边连零头都够不着。有行业人士分析, Lazada在越南和印尼的本地化做得不够,物流配送慢、商品更新不及时被Shopee压得喘不过气。比如越南消费者买手机,更愿意选Shopee上48小时达的,Lazada有时候要等3天谁还等得起?
大促是“兴奋剂”, 不是“解药”,下半年更卷
7月这波增长,大促肯定是“兴奋剂”。菲律宾77大促、马来小长假,直接拉高了访问量。但兴奋剂药效过了呢?8月、9月没了大促刺激,流量会不会掉下来?这才是卖家该琢磨的。上半年东南亚电商增长本来就慢,甚至有点下滑,7月这波反弹,更多是短期刺激,不是长期趋势。
更麻烦的是下半年大促一个接一个:9.9、10.10、11.11,卖家备货压力山大。菲律宾7月已经塞港了8月、9月会不会更严重?物流成本只会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有经验的老卖家说 今年东南亚大促“卷”出新高度,价格战打得比去年还狠,想靠大促赚钱,得有更精细的运营,光靠备货可不行。
不同国家, 不同玩法:别用一套策略打东南亚
看数据就能明白,东南亚根本不是“铁板一块”,每个国家的经济环境、消费习惯、平台竞争格局都不一样,卖家得因地制宜,不能一套策略用到黑。
印尼市场,互联网消费渗透率高,年轻人多,喜欢性价比高的产品。做服饰的卖家可以试试“快反模式”,根据本地流行趋势快速上新,别压太多货。深圳有个卖女装的团队,7月在印尼站上了30款新品,每周更新2次流量蹭蹭涨,退货率还控制在5%以下。
菲律宾市场,大促节奏快,物流是老大难问题。卖家得提前2个月备货,但别全堆在一个港口,分散到不同港口能降低塞港风险。还有本地化服务很重要,菲律宾消费者喜欢即时回复,客服响应速度慢了订单可能就飞了。
越南市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但品质要求也在提高。做家居的卖家可以主打“高性价比+耐用”, 比如卖收纳盒,用环保材料,价格比本地超市便宜20%,但强调“能用三年”,这样回头客就多了。
泰国和新加坡市场,消费能力强,对品质和品牌要求高。做美妆、 电子的卖家,可以主打“品牌+定制”,比如新加坡消费者喜欢小包装、高端线,泰国游客喜欢旅行装,针对性选品,转化率能提升不少。
下半年怎么走?别信“全体上升”的童话
7月的数据, 与其说是“全体上升”,不如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Shopee在印尼、 菲律宾强势增长,Lazada在马来、泰国稳中有升,但越南、印尼的Lazada,还有越南的Shopee,增长都乏力。这说明东南亚电商市场分化越来越明显,不再是“随便卖都能赚钱”的时代了。
下半年,卖家得把“增长预期”调低一点,把“运营精度”提上来。别盲目追大促,先看看自己选品对不对路,物流能不能跟上,本地化服务有没有到位。比如做3C的,可以关注印尼的年轻人喜欢什么功能;做家居的,可以看看越南消费者对尺寸有什么特殊要求。
再说说想说数据是死的,市场是活的。7月的数据好看,不代表下半年就能躺赢;有些站点增长慢,不代表没机会。关键还是得懂用户、懂运营、懂本地化。东南亚市场这么大, 机会肯定有,但不是给所有人的,只有那些真正沉下心做本地化的卖家,才能在这片“热带雨林”里活下来并且活得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