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大和第二大港口若同时罢工,货物延误影响是否会影响我的订单交付
双港口罢工时间撞车, 供应链进入“高危模式”
英国物流圈这周炸开了锅,费利克斯托港和利物浦港的罢工通知像两颗定时炸弹,偏偏还选了同一个引爆周期。要知道, 这两个港口可不是普通角色——费利克斯托是英国货量吞吐的“扛把子”,占了全英集装箱处理的近四成;利物浦港则是西北地区的物流命脉,每年处理的货物价值超过千亿英镑。现在它们一个从9月19日罢到10月3日另一个从9月27日罢到10月5日中间有8天是完全重叠的。这哪是双港罢工,分明是给英国供应链来了个“组合拳”,拳拳打在跨境卖家的命门上。
罢工通知背后的“时间算盘”
联合工会这次的操作挺有意思, 费利克斯托的罢工选在上个月8天大罢工刚结束半个月就宣布,利物浦更是提前半个月预警。表面看是工人在争取加薪——毕竟2021年费利克斯托赚了7800万英镑, 工人却要面对13%的通胀,换谁都得急眼。但细想一下这个时间点卡得也太巧了:9月底到10月初,刚好是欧美圣诞备货的“黄金冲刺期”。去年黑五到圣诞季, 英国跨境电商销售额占了全年35%,现在两个大港一边“罢工”,工人们怕是算准了港口方最不敢硬刚的时机。

上个月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8月那场费利克斯托港8天罢工。当时港口直接瘫痪了50%的集装箱处理能力, 伦敦某卖家的3C仓库主要原因是货到不了黑五预售页面硬是挂着“缺货”标签,眼睁睁看着转化率从18%掉到5%。更惨的是做家居用品的卖家, 一批9月初就该到货的圣诞装饰品,愣是在码头堆到罢工结束,后来啊错过了最佳上架期,只能打折清仓。这次双港罢工时间更长,重叠期还更长,要是还按上个月的应对方式,怕是要有一批卖家倒在圣诞季前夜。
船公司紧急“拆东墙补西墙”,但墙真的够吗?
双港罢工的消息一出,船公司比卖家还慌。马士基、 中远海运这些巨头连夜给客户发邮件,说已经在考虑把原定靠泊费利克斯托和利物浦的船,改道到伦敦港、南安普顿港,甚至荷兰的鹿特丹港。乍一听好像挺靠谱, 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招“拆东墙补西墙”根本不顶用——伦敦港和南安普顿加起来的吞吐量,也就比费利克斯托多20%左右,现在突然要一边承接两个大港溢出来的货,相当于让两个小饭馆一天接待三个婚宴的客人,不乱套才怪。
欧洲其他港口的“消化能力”有多虚
鹿特丹港听着远,其实是很多船公司的“救命稻草”。但据欧洲物流平台Freightos的数据显示, 9月以来鹿特丹的平均等待时间已经从3天延长到7天码头堆费涨了40%。更麻烦的是就算货能卸下来英国内陆的卡车运输也跟不上。英国公路运输协会上周刚警告, 司机缺口达10万人,现在港口货堆如山,卡车调度不过来货就算到了欧洲,也可能在仓库里“躺平”。
船公司的“两难选择”:改道成本vs延误赔偿
船公司现在真是进退两难。不改道吧, 货在港口堵着,延误赔偿金可能比改道成本还高;改道吧,绕行欧洲多花的时间、燃油费,再说说还是会转嫁到卖家身上。有做美妆生意的卖家反馈,船公司已经通知10月的舱位要加价30%,而且还不保证准时到。更气人的是有些船干脆取消了原定航线,直接“跳港”,卖家货都不知道该往哪发,供应链直接成了“盲盒”。
卖家订单交付的“生死线”:这些品类最凶险
不同品类的卖家,面对罢工的处境天差地别。要知道,圣诞备货期就剩一个多月了现在供应链稍有差池,错过销售旺季的损失可能比货物本身还贵。哪些卖家需要“亮红灯”了?咱们得具体分析。
3C和家电:高客单价+长供应链,延误就是“亏到肉疼”
做3C产品的卖家最怕这种事。深圳某做无线耳机的卖家告诉笔者, 他们有一批10万台的耳机原定9月20日从利物浦港上岸,后来啊现在罢工时间撞上,货至少要延迟15天。更麻烦的是 这批耳机是为黑五备的货,现在延迟到货,可能赶不上10月中旬的亚马逊FBA入仓截止日期,直接损失预估超过200万。家电品类更惨, 冰箱、洗衣机这类大家具,海运本来就要40天现在港口一堵,到货时间可能卡在圣诞前一周,消费者等不及,退货率怕是要爆。
快时尚和家居:季节性强+库存周转快,断货比积货更可怕
快时尚卖家的供应链讲究一个“快”字。Zara、 H&M这些大品牌通常采用“小批量、多批次”发货,现在港口罢工,一批衣服晚到一周,可能当季潮流就过去了。某独立服装品牌的创始人说 他们上个月主要原因是费利克斯托罢工,错过了英国开学季的销售窗口,积压的库存只能打折,毛利率从40%直接砍到15%。家居用品也是同理, 圣诞树、装饰品这类季节性商品,现在发不了货,等于直接把市场让给了提前备货的竞争对手。
工业和汽配:B端订单更“输不起”,违约成本太高
做B端生意的卖家压力更大。英国某汽配商的订单显示, 他们有一批刹车零件原定9月底交付给汽车组装厂,现在主要原因是港口罢工延误,可能导致汽车生产线停工,每停一天损失就是10万英镑。这种B端订单最看重准时性,一旦延误,不仅要赔钱,可能还丢掉长期合作。有做工业机械的卖家透露, 他们已经开始联系空运公司,准备把关键零件用空运送过去,虽然运费是海运的5倍,但总比违约强。
行业暗流涌动:有人慌乱有人“捡漏”,差异策略来了
供应链危机从来都是危中有机。大卖家有资金实力提前布局,小卖家也能靠灵活策略找到生存空间。最近跨境电商圈里已经有人开始“骚操作”了。
大卖家的“备货双轨制”:海外仓+提前囤货
有实力的卖家早就开始未雨绸缪。深圳某大卖家在8月费利克斯托罢工时 就把原本9月的货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提前走空运到英国海外仓,另一部分走海运,但选择了绕行苏伊士运河、经地中海到鹿特丹港的路线。虽然成本高了20%,但成功避开了9月的罢工。现在双港罢工预警, 他们又把10月的货量分成了三批:空运走紧急订单,海运走西非航线,还有一批直接从国内直发欧洲小港,再通过铁路转运到英国。
小卖家的“轻量突围”:小包+本地化采购
小卖家没那么多预算玩“多轨并行”,但也能找到出路。有做家居小商品的卖家发现,现在英国本地有一些小型批发商,主要原因是担心港口罢工,愿意低价出货。他们干脆放弃国内发货,直接从本地批发商拿货,虽然利润薄一点,但胜在时效快。还有卖家转向了邮政小包,虽然时效慢,但胜在稳定,不会主要原因是港口罢工卡关。广州某做饰品的小团队用这个方法,9月的订单量反而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断货,涨了30%。
第三方物流的“救命稻草”:特殊通道加价服务
第三方物流最近成了“香饽饽”。英国本土有些物流公司,主要原因是和港口有特殊协议,能拿到“优先卸货权”。他们推出了“加急通关”服务, 正常等7天的货,他们3天就能搞定,当然服务费也高——普通集装箱要加价5000英镑,FBA头程还要再加2000。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卖家抢着订。有物流公司透露,他们9月的加急订单量比上月翻了3倍,员工现在24小时轮班都忙不过来。
跨境卖家自救指南:从“被动等待”到“主动破局”
面对双港罢工, 光焦虑没用,得拿出实际行动。结合行业里成功卖家的经验,几个“保命”策略,赶紧看看你能用上哪些。
第一步:立刻梳理现有库存和订单,划分“优先级”
现在最忌讳的就是“一刀切”。赶紧把在手订单按紧急程度分类:黑五、 圣诞预售的算“S级”,必须保证到货;日常补货的算“A级”,可以适当延迟;非刚需的测试款算“B级”,能不发就不发。然后对照库存, S级订单优先用空运或海外仓库存,A级订单看能不能分拆成小批量走不同路线,B级订单直接和客户沟通改期,别硬扛。
第二步:和供应商、 船公司“死磕”,争取主动权
别以为船公司会主动帮你,你得主动去“磨”。多联系几家货代, 问清楚现在有哪些航线是避开了英国罢工港口的,比如欧洲内陆港口、北欧港口,虽然转运麻烦,但总比卡在强港强。和供应商沟通, 看能不能把生产周期压缩,或者分批发货——比如先发50%走空运,剩下的走海运,虽然成本高,但能保证部分订单交付。
第三步:布局“多区域仓”,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这次罢工暴露了很多卖家的问题:所有货都指望着英国一个仓库。现在开始布局“多区域仓”不算晚。有条件的卖家, 可以在欧洲大陆设中转仓,英国订单从大陆仓用卡车转运;预算有限的,可以和第三方海外仓合作,搞“共享仓”,降低成本。深圳某家具卖家去年在波兰租了个小仓库, 这次英国罢工,他们把货先发到波兰,再通过铁路运到英国,时效只比海运慢3天成本却低了15%。
第四步:客户沟通要“真诚”,别等投诉才解释
最忌讳的就是等客户来问“我的货怎么还没到”。现在就主动给客户发邮件,说明罢工情况,预估到货时间,甚至可以给个小折扣作为补偿。有卖家做得更绝, 在商品页面直接标注“因港口罢工,发货时间可能延迟,提前下单可享优先处理”,反而主要原因是坦诚,转化率没降反升。记住客户不怕延误,怕的是“失联”,主动沟通能留住80%的客源。
英国双港罢工这场“风暴”, 短期内肯定会让跨境卖家难受,但危机背后也是供应链优化的契机。那些能快速调整策略、布局多渠道的卖家,说不定能在这次混乱中抢到更大的市场份额。毕竟跨境电商玩的就是“快”和“稳”,现在正是考验谁更“稳得住”,谁更“跑得快”的时候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