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之后,哪家大卖将成功进军女装独立站

SHEIN的神话之后 谁能在女装独立站站住脚

跨境电商圈里SHEIN的名字几乎快成了“快时尚独立站”的代名词。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的许仰天 一开始靠婚纱跨境赚到第一桶金,2012年转战快时尚女装,用SheInside.com的域名扎进这个赛道,没想到硬生生把一个独立站做成了估值超3000亿的巨头。但最近圈内讨论最多的不是SHEIN又做了什么而是“SHEIN之后谁能接棒?”毕竟独立站的赛道上,从来都不缺野心家,只是成功的实在太少。

字节跳动的第二次冲锋:IfYooou的底气与软肋

说到野心家,字节跳动绝对是排得上号的。2022年,跨境电商被张一鸣定为海外营收增长的新引擎,字节就开始在这个赛道上折腾。先是在2022年初推出快时尚独立站Dmonstudio, 从SHEIN挖了100多名骨干,总部直接扎在广州番禺——SHEIN的供应链大本营,后来啊上线不到100天就草草收场。后来又搞出“国际版拼多多”Fanno, 主打欧美市场,2022年5月被传内部淘汰,官方虽辟谣,但风声早就传开了。

下一个SHEIN?又有大卖进军女装独立站
下一个SHEIN?又有大卖进军女装独立站

没想到2023年,字节又杀了个回马枪。今年8月,快时尚独立站IfYooou正式上线,目标直指欧洲市场,覆盖英国、法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有意思的是 IfYooou的YouTube账号今年3月就注册了正好是Dmonstudio关停不久,看来字节早就憋着大招。

IfYooou的打法, 看着眼熟——女装、配饰、家居全品类,每周上新500多款,价格和SHEIN撞得死死的,大部分服装在3-40英镑之间,配件不超20英镑。首页折扣标识和SHEIN几乎一模一样, “10%OFF”“15%OFF”“20%OFF”,还学Temu搞“折上折”,部分商品折扣高达60%。说真的,这模板化的运营策略,很难让人看出新意。

但字节也不是全没优势。TikTok的流量就是现成的金山。TikTok Shop跨境电商业务品牌策略负责人李舒雅曾把出海业务比作金字塔:底层是商品出海, 靠性价比;中间是独立站品牌,搞渠道建设;顶层是品牌出海,讲品牌故事。字节有TikTok的算法和推荐机制,按道理讲在“流量护城河”上比其他玩家有天然优势。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 IfYooou的流量像坐过山车:6月351.7K,7月涨到436.7K,8月直接跌超50%,只剩177.1K,访客平均浏览时长也就2分50秒。更扎心的是贡献流量最多的居然是中国——这哪是欧洲独立站,分明成了“国内卖家围观现场”。Trustpilot上虽然有4.4的评分, 但1星差评里“退货系统不畅通”“质量问题”的吐槽占了大多数。说到底,流量是来了但留不住转化更是难题。

大码服装的蓝海:被低估的240亿美元市场

IfYooou没走通,那换个赛道呢?比如大码女装。Statista的数据显示, 美国大码女性占了女性人口的近70%,潜在消费金额240亿美元,而且美国女性平均穿衣尺寸已经到了14-16码,大码成了“新标准”。NPD的数据更狠,大码服装市场的增长速度是整个服装市场的两倍。

这个赛道早有人布局。2022年就有独立站主打欧美大码女装,靠“包容性设计”和“精准尺码推荐”杀出一条路。有案例显示, 这类独立站通过Instagram和Pinterest的“大码时尚KOL”合作,3个月内复购率提升了35%,客单价比普通女装高20%。毕竟大码女性长期被快时尚忽视,一旦找到懂自己的品牌,忠诚度极高。

但大码独立站也有坑。供应链是第一关, 普通工厂做不了大码版型,得专门找能做“加放量”的工厂,成本比普通女装高15%-20%。物流也是个麻烦, 大码包裹体积大,运费比普通服装贵30%,还得在退货政策上让步——美国消费者习惯“先试后买”,大码服装退货率高达25%,比普通女装高10个百分点。不过2023年有卖家尝试“前置仓模式”, 在欧洲租了3个仓库,把退货率压到了18%,转化率直接提升了12%。这说明,只要把供应链和体验做扎实大码市场真不是“伪需求”。

流量困局:独立站的“生死线”到底在哪

不管做哪个品类,独立站绕不开的坎儿都是流量。亚马逊资深卖家曾大大说:“今年广告费同比涨了三四倍, 精准流量越来越贵,Facebook、Google的获客成本比去年高了50%。”这几乎是所有独立卖家的通病——货架电商的流量贵, 独立站没品牌更没流量,再说说只能靠“烧钱买流量”,死循环。

有没有破局的办法?还真有。2022年有个做“复古女装”的独立站, 没投Facebook广告,专攻TikTok的“复古穿搭”话题,找了几千粉的小博主拍“开箱视频”,后来啊一条视频爆了带来2万流量,转化率8%。后来他们干脆把60%的预算砸在TikTok短视频上,2023年Q1的流量成本比2022年同期降了40%。这说明, 与其在成熟平台内卷,不如找新兴流量洼地——比如TikTok的“算法红利期”,或者Reddit的“细分社区”,精准流量比泛流量有用得多。

但流量来了之后呢?留存是更大的难题。数据显示,独立站新客30天留存率平均只有15%,SHEIN能到35%,靠的是“上新速度+会员体系”。SHEIN每周上新5000款,App里“猜你喜欢”的推荐准确率高达80%,会员积分还能兑换专属折扣。反观IfYooou,上新速度和SHEIN差不多,但会员体系基本是摆设,难怪来了流量也留不住。

价格战的泥潭:谁在赔本赚吆喝

流量贵,那就打价格战?Temu就是靠这招杀出来的。2022年9月上线的Temu, 首单优惠从20%加到30%,还搞“0.01美元专区”,把价格战打到了极致。后来啊呢?2023年Q1, Temu的日活用户冲到了500万,但背后是巨额补贴——有内部人士说Temu每单亏损平均5美元,2023年Q1亏损额可能超过10亿美元。

IfYooou也学Temu打折,但力度还是差了点。同样一件连衣裙, Temu卖9.9美元,IfYooou卖15.9美元,还收4.99英镑运费,算下来比Temu贵了一倍。消费者又不傻,谁便宜买谁的。亚马逊更惨, 卖家们自发搞“低价螺旋爆款”,新品先亏本冲排名,再慢慢提价,后来啊整个女装类目的均价降了20%,利润薄如纸。

价格战真不是长久之计。SHEIN能活下来靠的不是低价,而是“供应链柔性”。它和番禺的工厂深度绑定,小单快反,100件起订,7天出货,库存周转天数只有30天比Zara快3倍。这让它能把价格压到最低,又不至于亏太多。反观字节跳动, 虽然有资金,但供应链始终是短板——Dmonstudio当年就是主要原因是供应链跟不上,经常断货,才被消费者骂跑的。IfYooou现在虽然低价,但品控和交付速度能不能跟上,还得打个问号。

未来猜想:下一个SHEIN, 会是谁

说到底,独立站的竞争早就不是“谁低价”那么简单了。SHEIN的成功是供应链、流量、品牌的三重叠加,缺一不可。字节跳动有流量, 但供应链和运营经验差了点;做大码的独立站有市场,但流量和供应链还没打通;Temu有价格战,但品牌力太弱,消费者只认“便宜”不认“品牌”。

说不定,下一个破局者会是“小而美”的垂直玩家。比如做“瑜伽服”的独立站, 靠Lululemon同款面料但一半的价格,拿下欧美健身爱好者;或者做“中古女装”的,把日本古着店搬到线上,主打“独一无二”。这类玩家不需要全品类覆盖,只要在一个细分领域做深做透,照样能活得滋润。2023年就有个做“孕妇装”的独立站, 靠“孕期穿搭顾问”服务,复购率做到了45%,客单价120美元,比SHEIN高3倍。

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都不缺“想成功”的人,但缺“能坚持”的人。SHEIN走了15年才走到今天字节跳动摔了两次跤还在冲,大码玩家在供应链里摸爬滚打。谁也不知道下一个SHEIN是谁, 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只想着“复制成功”、不肯“深耕细作”的,注定成不了气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