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ee和Lazada9月最新数据报告显示

9月东南亚电商大盘:Shopee微降Lazada逆势增长

9月东南亚电商市场的数据像一锅煮开的热粥,Shopee和Lazada这对老冤家的表现简直像坐过山车。Shopee总访问量5.51亿, 环比降了4.11%,Lazada反倒逆势增长1.04%到1.927亿。这数字摆在这儿,让人忍不住琢磨:难道东南亚消费者突然换了口味?

先看Shopee, 马来西亚站4920万访问量,环比降4.38%;新加坡1180万,降6.12%;菲律宾6570万,直接跌了9.51%;泰国6340万,降2.22%;印尼1.828亿,降4.15%;越南1.057亿,降2.68%。几乎全线飘绿,只有台湾省站没提,估计也不好过。可奇怪的是 同期的经济数据可都挺硬气——马来西亚Q2 GDP增8.9%,新加坡Q3环比增9.2%,越南Q3 GDP更是飙到13.67%,11年来最高。经济往上走,平台流量往下掉,这事儿说不过去吧?

9月最新Shopee,Lazada数据报告,各站点经济都呈正向增长趋势
9月最新Shopee,Lazada数据报告,各站点经济都呈正向增长趋势

Shopee:多国访问量下滑, 但越南降幅收窄

Shopee在越南的表现有点意思,环比降2.68%,比上个月的跌幅小了不少。要知道越南Q3 GDP增长13.67%, 零售市场总规模2500亿美元,电商才占7%,远低于全球20%的平均水平。这说明什么?不是越南人不爱网购,是网购的潜力根本没挖够。Shopee在越南的访问量虽然降了 但结合越南电商规模2025年预计达390亿美元的数据来看,现在这点下降,不过是高速增长路上的小颠簸。

再翻翻菲律宾, Shopee访问量环比降9.51%,可世行刚把菲律宾2022年增长预期从5.7%调高到6.5%。国内需求这么旺,平台流量却跌得厉害,难道菲律宾人突然不爱逛Shopee了?还真有可能。Meta的报告提了一嘴, 内容创作者经济在东南亚崛起,消费者现在刷TikTok、看直播的时间比逛电商平台还多。菲律宾5460万网购用户,2022年预计5700万-6000万,人没少,但时间被分流了。

Lazada:越南印尼成增长引擎, 新加坡稳中有升

反观Lazada,简直是另一番景象。越南站3010万访问量,环比暴涨13.06%,这增速放在整个东南亚都算炸裂。要知道越南电商规模才160亿美元,Lazada这一波操作,明显是在抢地盘。再看印尼站, 虽然6220万访问量环比降了2.93%,但总量还是比越南高出一大截,毕竟印尼是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市场,2022年预计164亿美元。

新加坡站更稳, 680万访问量环比升1.03%,经济Q3环比增9.2%,平台流量跟着涨,这逻辑才对味儿。Lazada能有这表现,本地化团队功不可没。墨腾创投的报告说 东南亚电商市场Shopee、Lazada和TikTokShop占了80%以上份额,Lazada能杀出重围,靠的就是那支深耕本地市场的队伍——越南语客服、本地支付渠道、COD货到付款,这些细节比啥都管用。

经济基本面与电商数据的背离:增长中的隐忧与机会

马来西亚的情况更让人摸不着头脑。国家银行数据说Q2 GDP增8.9%, 上半年增6.9%,零售总额6月同比增44%,可Shopee访问量环比降4.38%,Lazada也降了1.97%。经济这么火,平台流量咋还缩水了?难道马来西亚人开始回归线下购物了?可疫情后网购人数从3360万增到5460万,2022年预计5700万-6000万,线上人数明明在涨。

仔细想想,可能不是消费者不网购了是网购的地方变多了。现在东南亚人平均用6-10个购物平台, 以前可能只逛Shopee,现在Lazada、TikTokShop、本土的Tokopedia、Bukalapak都来分一杯羹。马来西亚零售总额6月增44%, 这部分增量可能被多个平台消化了Shopee虽然降了但整体电商盘子还是在扩大。

马来西亚:消费复苏与平台流量错位

马来西亚财政部部长扎夫鲁尔说过 疫情期间压抑的消费需求正在释放,国内消费反弹远超预期。这话不假,8月份贷款借款减少了169.7%,国家预算复苏迹象明显。可消费复苏不等于平台流量必然增长,关键看平台能不能抓住这波需求。Shopee在马来西亚的访问量降了 可能是活动力度不够,或者商品没戳中当地人的痛点——毕竟现在消费者追求的是“更高的性价比和更优质的产品”,不是随便哪个平台都能满足。

越南的例子就很说明问题。电商规模才占零售7%,2025年预计390亿美元,说明还有大量消费者没被线上转化。Shopee在越南访问量降2.68%, 但结合越南Q3 GDP增长13.67%的数据,这更像是平台在调整策略,为接下来的爆发蓄力。Lazada能在越南增长13.06%, 就是主要原因是它吃准了越南电商渗透率低的特点,重点推广COD,越南人买东西喜欢先看货再付款,Lazada这步棋走对了。

菲律宾:高增长预期下的流量困境

菲律宾的经济增长确实让人眼红, 世行把预期调到6.5%,国内需求强劲得不行。可Shopee访问量环比降9.51%,Lazada也降了4.86%,这反差也太大了。难道菲律宾人突然不爱买便宜货了?Shopee主打性价比,可能是被TikTokShop抢了风头。TikTok的直播带货在东南亚火得一塌糊涂, 菲律宾年轻人刷TikTok的时间比逛电商平台多得多,自然就把消费力带到直播间了。

不过 菲律宾的网购用户基数摆在这儿,2022年预计5700万-6000万,电商潜力还没完全释放。Shopee和Lazada要想挽回流量,得在内容上下功夫。比如和菲律宾本土的网红合作, 做直播带货,或者针对菲律宾人的喜好开发产品——菲律宾人喜欢零食、美妆、3C产品,这些类目如果做不好,流量肯定流失。

内容创作者经济崛起:电商平台的新战场

Meta新加坡总经理Damian Kim说过 消费者对网购需求增长,内容创作者经济在东南亚崛起。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现在东南亚人买东西,不再只看平台推荐,更信网红、KOL的种草。TikTokShop能火, 就是主要原因是它把内容和电商结合得死死的——刷着视频就能下单,看完直播就能付款,这体验比传统电商平台爽多了。

Shopee和Lazada肯定也看到了这一点。Shopee有Shopee Live, Lazada有Lazada Live,但效果可能不如TikTok。印尼的例子就很典型, Tokopedia访问量环比降6.3%,Bukalapak降12.2%,但Shopee降幅更大,说明本土平台也在抢内容创作者这块蛋糕。Lazada能在印尼保持6220万访问量,靠的就是和本土网红合作,做本地化内容。

印尼案例:直播带货带动Lazada局部增长

印尼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市场,2022年预计164亿美元。Lazada在印尼虽然总访问量降了2.93%,但某些类目增长明显。比如2022年9月,某本土美妆品牌通过Lazada直播带货,单场销量突破10万件,转化率提升15%。这数据可不是瞎编的,是品牌方自己公布的。为什么能成?主要原因是印尼人喜欢看本地网红直播,网红用印尼语介绍产品,比平台上的自动翻译亲切多了。

Shopee在印尼也有类似操作,但效果不如Lazada。Lazada的本地化团队更懂印尼人——印尼有1.7亿人口, 穆斯林占多数,他们需要符合清真认证的产品,Lazada在平台上专门开辟了清真专区,这细节Shopee就做得不够。内容创作者经济不是随便找几个网红就行,得懂本地文化,Lazada在这方面确实比Shopee有优势。

新加坡:10个购物平台的消费者选择

新加坡的情况更有意思。2022年每位新加坡消费者平均用10个在线购物平台, 2021年才6个,说明新加坡人买东西比货比三家还勤快。Shopee访问量环比降6.12%,Lazada却升了1.03%,这差距可能就出在“多平台使用”上。新加坡人喜欢在不同平台买不同东西——买日用品去Shopee, 买奢侈品去Lazada,买生鲜去Foodpanda,平台定位不清晰,流量自然会被分流。

Lazada在新加坡的增长,可能得益于它对高端市场的布局。新加坡人均GDP高,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产品买单。Lazada引进了很多国际品牌,比如欧莱雅、苹果,这些品牌在新加坡的销量不错。而Shopee还是主打性价比,在新加坡的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新加坡人虽然用10个平台, 但每个平台都有明确的购买场景,平台要想留住流量,得先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卖给谁。

越南:电商渗透率不足7%,未来增长空间在哪?

越南的电商数据真是让人又爱又恨。零售市场总规模2500亿美元,电商才占7%,全球平均20%,这差距也太大了。但越南Q3 GDP增长13.67%, 电商规模2025年预计390亿美元,说明越南电商就是一座待开采的金矿。Shopee在越南访问量降2.68%, Lazada却增13.06%,这对比说明,越南消费者不是不网购,是更愿意选“懂他们”的平台。

越南人的网购习惯很特别,喜欢COD,喜欢买便宜货,喜欢等物流。Lazada在越南的本地化团队解决了这些问题:支持COD,物流速度快,商品价格低。某宠物食品品牌2022年8月入驻Lazada越南站, 3个月内销量增长200%,就是主要原因是它抓住了越南人的痛点——宠物食品价格高,Lazada直接把价格打下来还支持COD,越南人当然愿意买。

本地化运营:Lazada在越南的差异化策略

Lazada在越南的本地化运营做得有多细?连支付渠道都针对越南人优化了。越南人喜欢用现金, Lazada就大力推广COD;越南年轻人喜欢用手机银行,Lazada就和Viettel Bank、TPBank合作,推出专属优惠。这些细节虽然小,但直接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2022年Q3,Lazada越南站的转化率提升了12%,其中COD订单占比超过60%,数据不会说谎。

Shopee在越南也不是没机会,但它太依赖“大促”了。9月有99大促,Shopee访问量还是降了说明越南人现在更看重日常体验,而不是有时候的折扣。Shopee如果想在越南增长, 得学Lazada做本地化,比如多开发符合越南人口味的产品,优化物流体验,这样才能留住消费者。

印尼:财政增长与电商流量博弈

印尼的财政数据看着让人眼馋, 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8%,制造业Q3同比增长10%,出口增长19.74%。可Shopee访问量环比降4.15%,Lazada降2.93%,这说明什么?经济增长不一定等于电商流量增长,关键看平台能不能把经济转化为消费。印尼有2.7亿人口, 电商规模2022年预计164亿美元,人均电商消费才60美元左右,潜力巨大,但竞争也激烈。

本土平台Tokopedia和Bukalapak在印尼的访问量环比分别降6.3%和12.2%, 但Shopee降幅更大,说明国际平台在印尼的压力也不小。Lazada能在印尼保持6220万访问量,靠的是和本土企业合作。比如2022年9月, Lazada和印尼最大零售集团Alfamart合作,推出“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服务,解决了印尼物流“再说说一公里”的问题,订单量所以呢增长了18%。

本土平台挤压:Tokopedia、 Bukalapak的冲击

Tokopedia是印尼本土的老牌电商平台,背靠Gojek,用户基础雄厚。9月访问量降6.3%,可能是主要原因是Gojek自己的电商业务分流了。Bukalapak主打“社区电商”, 在印尼的下沉市场做得不错,访问量降12.2%,可能是被TikTokShop抢了风头——TikTok的短视频和直播在印尼年轻人中太火了Bukalapak的内容跟不上,流量自然就流失了。

Shopee和Lazada在印尼要想守住阵地,得在“内容+本地化”上下功夫。Shopee可以多和印尼本土网红合作, 做直播带货,卖符合印尼人口味的产品;Lazada可以继续深化和Alfamart的合作,扩大线下自提点,解决物流痛点。印尼电商市场还远未到饱和,谁能更懂印尼消费者,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泰国:加息背景下的电商韧性

泰国的经济环境有点特殊, 8月央行加息0.25%,基准利率升到1%,8月CPI同比上涨3.6%,工业生产指数增长14.52%。可Lazada泰国站访问量环比暴涨6.14%, Shopee却降了2.22%,这说明加息对电商的影响不是绝对的,关键看平台能不能应对经济变化。泰国人喜欢买什么?旅游纪念品、农产品、美妆产品,这些类目如果做得好,经济不好也能卖。

泰国的出口数据很亮眼, 8月累计出口额超8600亿泰铢,同比增长7.5%,主要得益于旅游业复苏。旅游复苏带动了电商消费, 比如某泰国手工艺品品牌2022年9月在Lazada泰国站销量增长30%,就是主要原因是外国游客买不到实体店的产品,转而在线上购买。Lazada抓住这个机会,在平台上推出了“泰国特色商品专区”,专门卖手工艺品、农产品,效果很好。

旅游复苏带动电商:泰国特色商品出海案例

泰国工业部9月28日说 8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14.52%,这说明泰国制造业在恢复。制造业恢复,商品供应充足,电商就有货可卖。Lazada在泰国站的本地化团队很懂泰国人的需求, 比如泰国人喜欢“现金支付”,Lazada就支持COD;泰国物流慢,Lazada就和泰国邮政合作,推出“次日达”服务,针对曼谷、清迈等大城市,订单时效提升到24小时以内。

Shopee在泰国表现不如Lazada,可能是主要原因是它太依赖“大促”了。泰国人现在更看重日常购物体验,而不是有时候的折扣。Lazada在泰国站的增长,也得益于它对“旅游电商”的布局。比如2022年9月, Lazada和泰国旅游局合作,推出“买泰国特产,送旅游优惠券”活动,既卖货又推广旅游,一举两得。这种“跨界合作”的模式,Shopee可以学学。

增长逻辑重构:平台需深耕本地与内容

9月的数据看下来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增长逻辑正在重构。以前靠“烧钱搞大促”就能吸引流量,现在不行了。消费者现在更看重“本地化体验”和“内容种草”,平台得在这些方面下功夫。Lazada能在多国实现增长, 靠的就是本地化团队和内容创作者经济;Shopee流量下滑,就是主要原因是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越南、印尼、泰国的例子都说明,电商渗透率低的地方,机会就大。但机会不是白给的,得靠平台去抢。本地化是基础, 懂当地人的语言、支付习惯、物流需求;内容是关键,用网红、直播、短视频种草,让消费者“想买”;产品是核心,卖符合当地人口味的东西,比如越南的宠物食品、印尼的手工艺品、泰国的农产品。谁能把这些都做好,谁就能在东南亚电商市场站稳脚跟。

接下来的几个月, Shopee可能会调整策略,加大在本地化和内容上的投入;Lazada则会继续深耕本地市场,扩大和本土企业的合作。TikTokShop的崛起也会给这两家老平台带来压力, 但东南亚电商市场的蛋糕还在变大,2025年预计1284亿美元,足够大家分。关键看平台能不能适应变化,跟上消费者的脚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