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新流量入口A功能升级,能否节省广告费用
亚马逊A+页面升级:是广告费救星还是流量陷阱?
最近亚马逊后台悄悄更新了A+页面功能,这事在卖家圈里炸开了锅。有人拍大腿叫好“终于不用再给亚马逊交广告费了”,也有人皱着眉摇头“这功能看着美,用起来可能是个坑”。到底A+页面这次升级能不能帮卖家省广告钱?咱们掰开揉碎了说先看看这新功能到底长啥样。
从“产品说明书”到“流量中转站”,A+页面变了天
以前亚马逊A+页面啥样?说白了就是高级版产品说明书,图片、视频、文字堆在一起,消费者看完就走,流量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现在不一样了 亚马逊给A+页面装了个“流量小马达”——新增的“店内产品推荐模块”,让卖家能在A+页面里挂自家其他热卖链接。消费者看完主产品,直接点进去就能看关联款,相当于把A+页面变成了店铺内部的“流量中转站”。更狠的是 这个模块自带购物车按钮,能实时显示库存和价格,消费者不用返回商品列表页,直接就能下单,转化路径短得离谱。

还有个更劲爆的功能叫“Buy with Prime”。简单说就是 卖家可以把亚马逊的Prime消费者引导到独立站,让他们用亚马逊账户直接结算,商品还是亚马逊配送,退换货也走亚马逊的流程。这等于让亚马逊的流量“跳”出了平台,进了卖家的独立站。想想看,以前广告费投出去,流量只能在亚马逊平台里打转,现在能直接导到独立站,广告费是不是就能省点?但问题来了Shopify会坐视不管吗?
Shopify的“警告信”:亚马逊的流量梦碎了一半?
说到Shopify,就得提独立站卖家的“爱恨情仇”。很多卖家把Shopify当成“第二战场”,想在亚马逊之外多开一条赚钱路。现在亚马逊搞“Buy with Prime”, 相当于把手伸进了Shopify的口袋,Shopify能忍?今年4月份, 亚马逊刚推出这个功能,Shopify就给用它的卖家发了警告信:你在Shopify店里加了“Buy with Prime”代码,出了问题我们不负责。这话说得挺软,但意思很明确——别在我们地盘上搞亚马逊的生意。
更麻烦的是大部分独立站都是建在Shopify上的。卖家想在Shopify店里用“Buy with Prime”, 就得加HTML代码,加完Shopify就弹警告,消费者一看“Shopify不负责”,心里难免犯嘀咕:“这店靠谱吗?” 某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跟我吐槽, 他试了“Buy with Prime”,导过去流量是多了但转化率反而降了12%,主要原因是消费者怕被“割韭菜”。看来亚马逊想用“Prime配送”吸引独立站流量,但Shopify的抵制让这条路走得有点悬。
广告费真能省?数据说话, 别被“美好预期”骗了
亚马逊官方说用加强版A+页面能让销售额提高20%,这话听着诱人,但咱们得看实际数据。2022年Q4, 有个做3C配件的卖家叫Alex,他测试了加强版A+的“产品推荐模块”,把店铺里10个热卖链接挂在A+页面后来啊流量二次利用率提升了25%,广告花费降了18%。为啥?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在A+页面多看了几个产品,直接下单的多了不用再靠广告“硬推”了。
但另一个做服装的卖家就没这么幸运。她把A+页面改成“品牌故事+产品推荐”,后来啊流量是留住了但跳出率反而高了。后来才发现,她的品牌故事太长,消费者没耐心看完,直接关了页面。亚马逊官方说A+页面要“展示品牌故事”,但没说故事多长合适。看来功能是死的,人是活的,用不好反而浪费广告钱。
私域流量的“真空”被打破?亚马逊的野心藏不住了
以前亚马逊有个“铁律”:流量只能用一次。消费者从广告点进来买完就走,卖家想再触达他?难!现在亚马逊搞“Buy with Prime”,等于把独立站变成了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消费者用亚马逊账户在独立站下单,亚马逊就能收集他的数据,下次可以精准推送广告。这招够狠,亚马逊想从一个“电商平台”变成“流量大管家”,把独立站卖家都绑在自己的战车上。
但独立站卖家买不买账?某做户外装备的卖家说:“我用独立站就是为了摆脱亚马逊的‘控制’, 现在倒好,把流量导回去,还要用亚马逊账户结算,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2023年8月, 亚马逊开放了“高级A+权限”,要求卖家必须品牌备案、一年内提交15个以上A+内容才能用。这门槛看着不高,但其实把很多中小卖家挡在外头。亚马逊想“去中心化”,但又想“中心化控制”,这矛盾让它有点骑虎难下。
用A+省广告费?这几个坑得先避开
想用A+页面省广告费,别急着上手,先看看这几个坑你踩不踩。第一个坑:只堆产品推荐,不讲故事。亚马逊要求A+页面展示品牌故事,但很多卖家觉得“产品才是王道”,随便写几句品牌历史就完事。后来啊呢?消费者看完产品,对品牌没印象,下次还是靠广告找你。某卖母婴用品的卖家说 他把A+页面的品牌故事改成“妈妈的真实育儿经历”,流量停留时间长了40%,广告费降了22%。
第二个坑:忽视移动端体验。现在加强版A+功能只在PC端上线,移动端还得等。但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用手机逛亚马逊的,PC端的A+页面再好看,手机上看不了等于白搭。有卖家试过在PC端挂产品推荐,后来啊移动端消费者看不到,反而跳出率升高了15%。看来亚马逊这次升级有点“半拉子工程”,卖家得等移动端功能完善了再用,别急着上。
从“流量争夺战”到“生态围剿”, 亚马逊的棋局越下越大
亚马逊这次A+升级,表面看是给卖家“送福利”,实际是在下一盘大棋。它想用“Buy with Prime”把独立站流量吸回来 再用“加强版A+”留住流量,再说说用“高级A+”筛选卖家。这招“围剿”打得Shopify措手不及, 毕竟Shopify的8000个应用、4万服务商,就是靠独立站卖家撑起来的。现在亚马逊用“Prime配送”和“广告费优惠”挖墙脚,Shopify的“独立站生态”可能要裂开。
但对卖家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机会是能用更少的广告费拿到更多流量;风险是过度依赖亚马逊,以后可能没议价权。某卖电子产品的卖家说:“我现在60%的流量来自亚马逊,剩下的40%在独立站。要是亚马逊以后对‘Buy with Prime’收费,我怎么办?” 看来卖家得在“亚马逊生态”和“独立站”之间找平衡,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差异化玩法:A+页面不是“万能药”, 但能成“加速器”
想用A+页面省广告费,得找到自己的差异化打法。比如卖家居用品的卖家, 可以在A+页面做“场景化推荐”,把沙发、茶几、地毯放在一个客厅场景里消费者看完场景直接下单,不用再搜“客厅搭配”。某家居卖家2023年9月这么试了转化率提升了28%,广告费降了20%。
还有卖3C配件的卖家, 在A+页面加“高级问答”模块,把消费者常问的问题做成视频解答,后来啊Q&A区的点击率提升了35%。消费者看完解答,信任感上来了下单率自然高。看来A+页面的功能不是摆设,得结合自己的产品特性玩出花样,才能真正省广告钱。
省广告费的关键, 不在功能本身,而在“流量思维”
亚马逊A+页面升级,能不能省广告费?答案不是简单的“能”或“不能”。用好了能像那个3C卖家一样,广告费降18%;用不好,可能像那个服装卖家一样,跳出率升高。关键在于, 卖家有没有“流量思维”——不是把A+页面当产品说明书,而是当“流量中转站”;不是把“Buy with Prime”当引流工具,而是当“私域入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