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FBA大面积爆仓,大批卖家库容骤降

一个卖家的凌晨三点:库容邮件比圣诞订单还让人心慌

深圳龙华的3C卖家李明盯着手机屏幕,亚马逊的邮件提示音像催命符。凌晨两点半,他刚睡下又弹出一封“库存容量调整通知”——原本20万的库容,直接砍到5万。距离黑五还有45天他备的30万货,现在连一半都塞不进去。他抓了抓头发,想起上周送进ONT8仓的货,50多天了还没上架,客服回复永远是“耐心等待”。

这不是李明一个人的遭遇。2023年9月以来亚马逊美国站的卖家群里哀嚎一片。有人晒出截图, 库容从60万暴跌到26万,像被割了韭菜;有人抱怨FTW1仓的货,只上架一半,另一半要等20天开十个case都石沉大海。旺季还没到,FBA仓库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震惊!亚马逊FBA大面积爆仓,大批卖家库容骤降
震惊!亚马逊FBA大面积爆仓,大批卖家库容骤降

“网红仓库”的生死时速:ONT8、 FTW1、CLT2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亚马逊在美国有上百个仓库,但ONT8、FTW1、CLT2这三个,被卖家戏称为“死亡仓库”。ONT8仓在加州,离洛杉矶港口近,头程物流成本低,成了中国卖家的心头好。FTW1仓在德州,辐射美国中部,CLT2仓在北卡,交通便利。这三个仓库地理位置优越,货件量也最大,每天数以万计的货涌进去,旺季时连转身都难。

广州服装类卖家王芳今年踩了坑。8月29号,她把5000件秋装送进ONT8仓,想着赶在9月中旬上架,后来啊等到10月中旬,还没登记。开case后客服回复模板化:“正在加急处理”。隔壁同行张三的两票货, 等了60多天才上架,仓库里堆得像山,货龄一长,仓储费蹭蹭涨,她算了笔账,滞留一个月的仓储费够买两台新机器。

旺季爆仓似乎成了魔咒。2022年黑五期间,亚马逊仓库货量暴增30%,上架周期拉长到40天。今年更夸张,Prime早享日刚过就有卖家反馈,同一时间进仓的黑五货件,直接把仓库挤爆。亚马逊账号经理私下说:“现在BFCM备货入仓阶段,库房capacity比春运火车站还挤。”

丢件迷踪案:仓库里的货到底去哪了

爆仓的另一个后遗症是丢件。深圳家居卖家陈浩最近头大, 他送进FTW1仓的2000件收纳盒,亚马逊系统显示“已签收”,但仓库里找不到货。开case后平台回复“正在调查”,等了一周,石沉大海。他怀疑是仓库爆仓时货被混在其他货件里或者干脆被当成了滞留品处理。

据深圳某物流服务商透露,2023年9月以来丢件率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旺季仓库人手不足,货件接收时扫码出错,或者堆得太高,货被压坏,甚至被其他货件掩埋,都成了常态。有卖家晒出仓库视频,货箱堆得比人还高,工人像在玩“俄罗斯方块”,找货全靠缘分。

库容盲盒:每周一次的“开盲盒”游戏

亚马逊的库容更新,像每周一次的盲盒。2023年8月, 亚马逊第一次大规模砍库容,有卖家晒出邮件,说为了“迎接假日购物季,确保及时接收、储存和配送商品”,要调整补货限制。到了9月,第二轮砍容开始,美国站卖家首当其冲,欧洲站反而变化不大,有人笑称“亚马逊对欧洲人手软”。

库容砍得毫无规律。李明上周库容还有15万,这周直接变成2万,他彻底懵了。有卖家吐槽:“拼多多砍价至少知道为什么亚马逊砍库容,像中了彩票——全凭运气。”更离谱的是有人倒欠亚马逊上千库容,货送不进去,还要交罚款,他气得直接把电脑砸了。

5%的卖家补货受限,这是亚马逊官方数据,但实际远不止。有深圳大卖反馈, 他们团队专门研究库容规律,发现跟账号健康度、销售额、品类挂钩,但今年连“老司机”都摸不着头脑。有人说可能是亚马逊在清理“小卖家”,让市场更集中,但大卖也没逃过被砍得比小卖还狠。

旺季生死劫:断货还是烧钱, 卖家在两个极端横跳

库容骤降,让卖家陷入两难。备货吧,库容不够;不备吧,旺季断货,流量全飞。上海某母婴卖家刘丽,原本计划备20万货,后来啊库容被砍到8万,她只能先发8万,剩下的寄第三方海外仓。但第三方海外仓费用高,头程时间长,万一黑五卖爆,补货跟不上,照样断货。

滞留库存成了烧钱黑洞。亚马逊仓储费分标准尺寸和超大尺寸,旺季还会涨30%。李明那批50多天没上架的货, 仓储费已经花了3万多,他咬咬牙,搞了场“清仓大甩卖”,价格降到成本价,才勉强清掉一部分。但问题是旺季清仓,等于把利润拱手让人,不清吧,仓储费能把人拖垮。

价格战进一步加剧。库容不够,卖家只能靠现有库存搏销量,后来啊同品类价格越打越低。有卖家晒出数据, 某蓝牙耳机品类,旺季价格从$29降到$19,转化率提升了20%,但利润率从30%暴跌到5%。他苦笑:“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但不敢不卖,一断货,权重就没了。”

破局之路:除了FBA, 卖家还有几条活路

面对FBA爆仓和库容砍杀,卖家开始另寻出路。第三方海外仓成了不少人的选择。深圳某3C卖家张伟,今年把30%的货发到了第三方海外仓,虽然头程时间长,但上架快,旺季补货灵活。他算了一笔账,虽然第三方仓费用比FBA高10%,但避免了滞留费,整体利润反而多了8%。

还有卖家转向自发货。广州服装类卖家王芳,小件商品开始用自发货,虽然时效慢,但没库容压力。她优化了产品包装,把头程体积压缩了20%,物流成本降了不少。她说:“自发货就像‘农村包围城市’,虽然慢,但能活下来。”

库存管理成了必修课。有卖家引入了ERP系统,实时监控库存周转率,把滞销品提前30天清仓。李明现在每周都做库存分析,把高周转品优先发FBA,低周转品发第三方仓,这样库容利用率提升了40%。他感叹:“以前是‘货越多越好’,现在是‘货越准越好’。”

申诉技巧:如何和亚马逊客服“掰头”

面对库容砍杀和上架慢,卖家们摸索出了一些申诉技巧。有人发现,多次开case,强调“货件紧急,影响销量”,提供签收证明,客服会多关注一点。李明试过开了5个case,附上物流签收截图,一周后他的货终于上架了。

还有卖家换发货地址,避开“死亡仓库”。比如把货发到LAX9、SMF3这些相对冷门的仓,虽然头程贵一点,但接收快。深圳某家居卖家陈浩, 改发GYR3仓后上架周期从40天缩短到15天他笑称:“亚马逊的仓库也分‘三六九等’,选对仓,少走十年弯路。”

但也有人觉得,申诉是“杯水车薪”。FTW1仓的货,只上架一半,开十个case都没用,客服回复千篇一律。有卖家说:“亚马逊的系统像堵墙,你喊破喉咙,它纹丝不动。”与其浪费时间申诉,不如调整策略,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

未来已来:FBA还能不能“躺赢”

亚马逊的库容调整,可能只是开始。2023年以来亚马逊一直在削减仓库规模,加上裁员、罢工,仓库运营效率大打折扣。有行业分析师预测,未来FBA的库容只会越来越紧,旺季爆仓会成为常态。

卖家们的心态也在变化。有人开始“去亚马逊化”,布局独立站和社交媒体。李明最近在TikTok上开了账号,通过短视频引流,虽然流量不如亚马逊,但利润更高。他说:“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亚马逊再大,也不是铁饭碗。”

但也有人坚持“all in亚马逊”。上海某大卖老板说:“FBA的流量优势还是无可替代,哪怕库容紧,也得扛。”他们加大了对第三方海外仓的投入,优化供应链,试图在夹缝中找到生存空间。

旺季还没到,跨境电商的冬天似乎已经来了。FBA爆仓、库容骤降,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把卖家们打得措手不及。但风暴过后总有人能活下来。有人倒在库容盲盒里有人却在逆境中找到了新的赛道。这场“旺季生死劫”,或许正在重塑整个跨境电商的格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