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10月31日前有哪项收费即将减少50%

亚马逊突然甩出王炸:10月31日前这项费用直接砍半,卖家群里已经吵翻了

做亚马逊的谁没被评论卡过脖子?新Listing上架没评论,广告烧钱像流水,转化率低到怀疑人生。就在前几天亚马逊突然甩出个“福利”:10月31日前,有个收费要直接打五折。消息一出, 卖家群里瞬间炸开锅,有人欢呼“终于能薅羊毛了”,有人却泼冷水“别高兴太早,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到底啥费用?能省多少?值不值得冲?咱们今天掰开揉碎了说。

评论困局:亚马逊卖家的“生死劫”, Vine计划曾是救命稻草

说实话,亚马逊的评论机制,能把新卖家逼疯。2016年之前还好,送几个产品换条评论,光明正大。但政策一改,直接砍掉“换评”这条路,新Listing想获得早期评论,难如登天。没有评论,买家不信任,广告点击再高也白搭,转化率常年卡在1%以下不少新店直接死在“评论荒”里。

10月31前截止!亚马逊通知:这项收费减少50%
10月31前截止!亚马逊通知:这项收费减少50%

这时候,亚马逊Vine计划就像一根救命稻草。简单说 就是亚马逊帮你把产品寄给一批高质量的评论者,这些人是亚马逊精挑细选的“意见领袖”,留下的评论不仅权重高,还带“Vine Voices”标识,对买家的决策影响特别大。不过这玩意儿以前可不便宜,甚至一度免费,后来突然开始收费,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

费用“过山车”:从免费到2500美元,再到50%折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Vine计划的费用变化,堪称一部“亚马逊卖家血泪史”。最早那会儿,品牌备案卖家报Vine是免费的,随便报,有多少新品报多少。后来2016年评论政策改了 Vine开始收费,每个ASIN收2500美元,直接把一大批中小卖家挡在门外——2500美元,够投多少广告?够备多少货?

再后来 2021年10月12日亚马逊突然宣布降价,从2500美元砍到200美元,当时卖家群里一片叫好,觉得“亚马逊终于懂我们了”。可这才高兴两年, 2023年9月,亚马逊又发邮件通知:10月31日前,Vine计划费用直接打五折,也就是每个ASIN收100美元。这波操作,让不少卖家直呼“看不懂”:是良心发现?还是另有隐情?

想薅这波羊毛?先搞懂Vine计划的“硬门槛”, 不是谁都能报

别光盯着“50%折扣”这几个字就往上冲,Vine计划的注册条件可不少,没达到要求的,钱再多也报不了。第一条,也是硬性要求:必须完成亚马逊品牌备案。没注册商标?没备案?直接pass,连报名入口都看不到。第二条,产品必须用FBA物流,自配送的想都别想,亚马逊可不会帮你管理自配送的样品寄送。

还有几个“隐形门槛”:产品不能是成人用品, 评论数量得少于30条,产品图片和说明必须齐全,还得有现货——缺货状态的产品,亚马逊可不会帮你安排评论者寄样品。说白了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报Vine,也不是所有卖家都有资格报。

手把手教你注册Vine:3步搞定, 附避坑指南

要是你的产品和账号都符合条件,那这波50%折扣确实值得冲。注册流程其实不复杂,记好这3步,新手也能一次搞定。第一步, 登录亚马逊卖家中心,找到“广告”标签,点进去就能看到“Vine”入口,要是没看到,要么是没备案,要么是产品不符合要求,先自查清楚。

第二步, 点进去后会显示你符合条件的产品列表,选你想报的ASIN,每个ASIN对应一个产品样品。第三步,确认信息,提交注册。这里有个避坑点:注册的时候得确保产品有足够库存, 亚马逊会根据你注册的数量安排样品寄送,库存不够的话,不仅会影响评论获取速度,还可能被亚马逊警告。

注册完成后亚马逊会通知你寄样品,地址是亚马逊指定的物流中心,不是直接给评论者。寄过去后评论者会收到亚马逊的通知,然后体验产品写评论。这个过程通常要4到8周,得有耐心。有人问能不能提前催评论?别折腾了亚马逊管得严,催评论可能直接被关Vine权限。

真实案例:有人靠Vine起死回生,有人吐槽“钱花得冤”,效果到底行不行?

Vine计划到底有没有用?咱们看两个真实案例。第一个是深圳做家居收纳的卖家李明,2023年10月报了Vine。他当时上架了一款新设计的折叠收纳盒,没评论时日均订单只有3单,广告花费占销售额的60%。报了Vine后 30个样品寄出去,两周内收到25条评论,其中5条是带图的详细评价,产品排名直接从15万冲到2万内,日均订单飙到35单,转化率从3%提升到12%,销售额翻了10倍多。李明说:“这100美元花得太值了相当于用一顿火锅钱换了一个爆款。”

但另一个案例就扎心了。杭州做3C配件的卖家王芳,2023年8月报了Vine,选的是一款手机壳。后来啊呢?30个样品寄出去,只收到8条评论,而且全是“产品不错,物流快”这种套话,对转化帮助不大。王芳吐槽:“钱花了时间也花了后来啊评论质量太差,还不如自己慢慢积累自然评论。”后来才知道,她选的手机壳太普通,同质化严重,评论者体验感一般,自然写不出深度评价。

争议不断:Vine计划是“评论神器”还是“智商税”?卖家吵翻了

关于Vine计划,卖家群里一直有两派观点。一派觉得是“神器”,尤其对新品和滞销品,能快速起量。亚马逊官方数据也显示, 参与Vine的产品,销售额平均能提升19%,滞销品通过Vine重新激活的比例高达35%。另一派却觉得是“智商税”, 认为评论太模板化,不如自然评论真实而且100美元也不是小钱,对普通卖家来说可能“亏本”。

争议点到底在哪?关键在于“产品匹配度”。如果你的产品有差异化, 能解决用户痛点,评论者体验好,写出的评论就真实转化效果自然好;要是产品本身没亮点,同质化严重,评论者随便体验一下写几句敷衍的话,那这钱就白花了。说白了Vine不是“万能药”,不能指望报了就爆单,产品本身才是根本。

除了等折扣, 这些“零成本”获取评论的方法,新卖家也能用

不是所有卖家都能报Vine,也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报。那有没有其他方法获取评论?当然有。比如“包装卡引流”, 在产品包装里放一张小卡片,写上“感谢购买,留下真实评价可享小礼物”,引导买家留评。深圳做母婴用品的卖家陈露, 用这招让新品评论数在一个月内从0涨到50,转化率提升到8%,成本不过几百块钱印卡片和买小礼物。

还有“邮件邀评”, 订单完成后7天给买家发封感谢邮件,附上产品使用小贴士,顺便请求留评。注意别太硬广,重点是“帮助买家”,比如教他们怎么正确使用产品,这样买家更容易接受。再说一个, “亚马逊早期评论人计划”也可以关注,虽然不如Vine效果直接,但比刷单平安,适合预算有限的卖家。

10月31日倒计时:这波Vine优惠,到底要不要冲?决策逻辑给你捋清楚

眼看10月31日越来越近,这波Vine50%折扣,到底要不要冲?得看你符不符合条件,以及产品适不适合。如果你是品牌备案卖家, 产品用FBA,评论数少于30条,而且产品有差异化、体验感好,那冲就完了100美元能换来评论和转化,性价比极高;要是产品同质化严重,或者评论已经不少了就没必要凑热闹,钱花在刀刃上更重要。

再说说提醒一句:别为了凑单乱报Vine, 一个产品报30个样品,后来啊卖不掉,样品费加仓储费,可能比省的那100美元还多。报Vine前,先做好产品优化,确保Listing没问题,这样评论来了才能直接转化。记住评论只是辅助,产品才是王道。这波优惠,该薅的羊毛要薅,但别被“优惠”冲昏了头,理性决策才是长久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