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卖已入驻Temu,跨境电商战局是否蓄势待发
深圳南山的招商会挤爆了 Temu成了跨境圈的新宠儿
深圳南山区最近有场招商选品会,现场气氛比过年还热闹,全是冲着Temu去的卖家。有人扛着样品挤在会场, 有人蹲在角落刷后台数据,连做了十年亚马逊的老炮儿都忍不住凑过来打听:“这平台真这么狠?”没错, 深圳大卖已经扎堆入驻Temu,朋友圈里铺天盖地都是“Temu爆单经验分享”,就连华凯易佰这样的上市公司都公开承认:“我们在海外拼多多开了少量店铺。”跨境圈突然被搅得天翻地覆,人人都想踩上Temu的流量快车,可这车到底能开多远,谁心里也没底。
Temu的“闪电战”:上线俩月登顶iOS,GMV却差口气
你敢信?Temu上线一个多月,日均GMV就冲破了150万美元。美国时间10月17日 它直接把亚马逊、Shein从iOS购物应用榜首拉下马,下载量逼近80万,日活成交用户堆到了6万。招商经理私下说:“联想音频8月底跟我们合作,9月1日内测,俩月卖了15万台,几百万销售额就进账了。”这速度,跟坐火箭似的。可拼多多跨境业务内部定的2022年目标是3-5亿美元,未来一年要干到30亿美元。对比一下现在的Temu,距离目标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大卖入场:华凯易佰们押注Temu,打的什么算盘?
华凯易佰11月15日回复投资者时说开了少量店铺,这可不是随便试试。翻看它2022年半年度财报, 白纸黑字写着“泛品类、多平台、多市场经营”,亚马逊、eBay是基本盘,沃尔玛、Jumia早就在布局了。现在杀出个Temu,说白了就是“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深圳千岸科技2024年10月刚在新三板挂牌, 去年营收14亿,这批老卖家最清楚:单一平台风险太大,亚马逊配送费一涨,Temu的低价优势立马就凸显出来了。说白了他们赌的是Temu的流量红利,还有拼多多在国内练了多年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联想音频的“爆单密码”:快!狠!准!
Temu招商经理总提联想音频的案例,说它“上新品快、发货快,抢到了早期流量红利”。具体怎么快?8月底谈合作,9月1日内测上线,中间没耽误一天。联想本身有品牌背书,但Temu上卖得便宜,关键是库存周转快——卖多少发多少,不压货。这招戳中了很多卖家的痛点:亚马逊库存积压能愁白头,Temu的JIT模式直接把风险转了一部分。但话说回来不是谁都能复制联想的路,你得有供应链优势,还得能接受“薄利多销”的游戏规则。
JIT预售模式:卖家救命稻草还是“背锅侠”?
最近Temu在美国开了JIT预售模式, 简单说就是“卖多少发多少”,不用提前备货到仓。听起来挺美,爆仓?不存在的。可细看规则:限广东附近省份卖家, 得交5000元保证金,24小时内不发货罚1倍货值,48小时不发货直接罚5倍,商品下架。深圳某家3C卖家私下吐槽:“这哪是JIT,分明是把平台的仓储压力转嫁给我们。万一物流爆了罚款算谁的?”但也有卖家觉得香:“不用压货,现金流压力小,新手也能玩。”说白了JIT就像把双刃剑,能救急,也能“割”没准备的卖家。
JIT和普通备货怎么选?卖家吵翻了
Temu明确说了 JIT模式和普通备货是两条路,选了JIT就不能走普通备货。但销量稳定后可以申请转普通备货。这就引出个问题:要不要赌爆款?深圳做家居的卖家李姐试过水:“选了JIT的产品, 先设虚拟库存,卖得好就赶紧转普通备货,不然物流跟不上,罚款比利润还高。”可问题是爆款哪那么容易赌?有数据说Temu上60%的新品撑不过三个月,转普通备货的时机怎么拿捏,全凭运气和经验。
亚马逊份额回升,卖家为何还“另起炉灶”?
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扎眼: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的份额回到2020年11月水平,总销售量和顶级卖家比例都在历史高位。按理说亚马逊这么稳,何必折腾Temu?可现实是亚马逊2023年配送费涨了欧洲站VAT越来越严,封店潮还没停。深圳做户外装备的老张说:“亚马逊就像个大家长,规则改来改去,Temu虽然野蛮,但至少给新人留了口饭。”所谓的“去亚马逊化”, 真不是放弃,是找条活路——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老祖宗的智慧,跨境卖家早悟透了。
亚马逊与Temu:两个极端, 两种玩法
亚马逊讲究“精细化运营”,Listing优化、广告投放、review管理,一步错步步错。Temu呢?简单粗暴:低价、流量、走量。招商经理直言:“我们不care你是不是品牌,只要价格够低,能发货快,就能上首页。”这玩法让习惯了亚马逊的卖家很不适应, 但换个想,Temu的用户群体本就和亚马逊重合不高——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年轻人,对价格敏感,对品牌无感。深圳做电子配件的小王试过:“在亚马逊卖29.9的充电线,Temu上9.9包邮,一样卖爆。”说白了两个平台抓的是不同的人,卖家两边下注,风险反而小了。
黑五前夕:Temu能啃下多少“蛋糕”?
黑五、网一快到了这是跨境卖家的年度大考。Temu对这波旺季寄予厚望,内部开会说“要冲击10亿美元GMV”。可现实是黑五期间物流压力爆表,美国西海岸港口拥堵,时效根本保不住。Temu又定了严苛的罚款规则:超时发货,轻则罚款,重则封店。深圳做服装的卖家林姐犯愁:“备货多了怕积压,备货少了怕断货,JIT模式在黑五这关口,简直是火上浇油。”更别提,亚马逊、Shein也在抢黑五流量,Temu想突围,得拿出真东西。
流量红利的另一面:低价陷阱与质量隐忧
Temu上热卖的产品,价格低得吓人。9.9的蓝牙耳机,19.9的电动牙刷,甚至1.9元的手机壳。可低价背后是质量参差不齐,差评率比亚马逊高出一大截。深圳做消费电子的陈经理说:“我们给Temu供货,利润只有亚马逊的三分之一,还得承担售后成本。万一产品质量出问题,平台直接下架,前功尽弃。”更关键的是Temu的定价权完全在平台手里卖家没得议价。说白了在Temu上卖货,就像给平台打工,赚的都是辛苦钱。
跨境战局新变量:Temu的“野蛮生长”能持续多久?
深圳大卖扎堆入驻Temu, 跨境圈分成两派:一派说这是新机遇,红利期不抓住就晚了;一派说Temu模式不可持续,低价补贴烧钱,迟早要凉。其实两边都有理。Temu的优势在于拼多多的供应链资源和国内卖家的低价产能, 但短板也很明显:国际物流跟不上,品控难保证,品牌信任度低。黑五这波战役打完,GMV能不能达标,直接关系到Temu的生死。跨境卖家现在观望的多, 真正all in的少,谁都在等一个答案:Temu,到底是昙花一现,还是能 战局?
给卖家的真心话:别跟风, 要看准自己的供应链
深圳做家居的周哥做了十年跨境电商,他说:“Temu适合有供应链优势的卖家,比如工厂型、能压低成本的,还有做低单价标品的。如果你是做品牌、高毛利的,别凑热闹。”这话实在。Temu的规则简单,但门槛不低——你得能接受低利润、快周转、严罚款。新手小白想冲一波,先掂量掂量自己的供应链能不能顶住。毕竟跨境这行,从来都不缺风口,缺的是能在风口站稳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