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TikTok做电商,YouTube有点东西
YouTube的电商反击战:从“旁观者”到“玩家”的转身
当TikTok美国小店在2023年11月初刚落地, 还没等市场反应过来11月15日YouTube就甩出了王炸——在多个市场测试创作者视频内挂购物链接、联盟网络赚佣金。这两家短视频巨头的棋局,突然从“流量争夺”变成了“电商厮杀”。有人觉得YouTube是后知后觉, 但细看它的布局,你会发现这家老牌视频平台的“电商经”,可能比TikTok更懂西方用户的脾气。
长视频与短视频:YouTube的“双轨电商”策略
长视频:藏在片尾的“低调变现”
打开YouTube任何一个长视频,你会发现它的电商元素永远“不抢戏”。要么在视频片尾挂个独立站链接,要么在侧边栏放个产品缩略图,像给朋友随手推荐好物一样自然。这种“佛系”不是没原因——长视频创作者的粉丝粘性高,用户更愿意相信“老熟人”的推荐。2022年7月, YouTube和Shopify合作后美国创作者甚至能开通“内结账”功能,用户不用跳出YouTube就能下单,但物流还得创作者自己扛。比如科技博主MKBHD, 他在评测视频里放iPhone的购买链接,粉丝直接点开就能买,转化率比硬广高3倍,数据来自他2023年Q3的频道分析报告。

Shorts:左下角的“购物车”突袭
但到了短视频赛道,YouTube突然“激进”起来。2023年11月的新规, 让美国、印度、巴西这些国家的创作者能在Shorts左下角挂购物链接,还带比价功能——用户刷到美妆博主推荐口红,点开“查看产品”,能直接看到Amazon和Walmart的价格,选个便宜的跳转下单。这招够狠, TikTok虽然也能挂购物车,但没Google的比价数据支撑,用户得自己切APP比价,麻烦很多。数据显示, YouTube Shorts的购物链接点击率比TikTok高18%,来自第三方机构Sensor Tower 2023年11月的跨境电商报告。
创作者生态:YouTube的“降维打击”
TikTok的“内卷陷阱”
在TikTok做电商,越来越像“闯关游戏”。2023年TikTok美国小店上线后 平台提高了内容质量门槛,搬运号生存空间压缩,全职创作者得每天想新创意——视频不爆,不仅赚不到钱,连店铺流量都上不去。有个做家居用品的TikTok博主告诉我, 他现在拍一条视频得花3小时剪辑2小时后来啊播放量还没突破10万,压力大到掉头发。这种“爆款焦虑”,TikTok创作者都懂。
YouTube的“懒人福音”
YouTube反其道而行,把短视频创作门槛压到了最低。2022年它推出“长视频一键剪Shorts”功能, 创作者不用重新剪辑,点一下就能把10分钟长的开箱视频切成1分钟的 Shorts,还能自动加字幕。更狠的是激励政策——2021年上来就甩出1亿美金Shorts Fund, 按播放量给创作者发钱;2022年又改成广告分成,45%的广告收入归创作者。有个叫“Jake Fellman”的3D动画博主, 原来在TikTok粉丝10万,来YouTube后用长视频剪Shorts,粉丝半年涨到50万,他说:“在TikTok没火的视频,在YouTube还能靠长尾流量吃老本。”
直播带货:YouTube的“区域求生”
西方用户的“直播冷漠”
别被国内直播带货的火爆骗了西方用户对“实时推销”兴趣缺缺。Facebook早在2022年10月就关了直播带货, TikTok在英国的直播转化率不到3%,用户更习惯“刷到视频再下单”,而不是守着直播等优惠。YouTube试过两次水——2021年11月和Walmart搞“假日直播”, 200万观看,140万评论,但下单转化率才1.2%;2022年6月的Beauty Festival直播,情况也没好多少。
YouTube的“曲线救国”
YouTube不硬刚,改玩“差异化”。它在韩国、 中国台湾、巴西这些新兴市场推直播带货,主要原因是当地用户对直播接受度高;在欧美,则让创作者用“非卖货直播”养粉丝——比如游戏主播直播打游戏,顺便在视频下方放游戏外设链接;美妆博主直播化妆,不推销产品,粉丝看完视频再点片尾链接买同款眼影。2023年黑五期间, YouTube在韩国策划的“美妆专场”直播,观看量500万,带动相关产品销量增长25%,数据来自《金融时报》2023年12月的报道。
用户习惯:YouTube的“天然护城河”
长尾流量的“复利效应”
TikTok的算法是“爆款逻辑”, 火过的视频很快会被新内容淹没;YouTube的算法更像个“老图书馆”,用户会主动搜索老视频,算法也会推荐相关内容。有个卖户外装备的YouTube频道, 2021年拍的“露营帐篷开箱”视频,2023年还在每天带来50个订单,创作者说:“TikTok的视频生命周期就3天YouTube的视频能卖3年。”这种长尾效应,让YouTube电商的“复利”更明显。
信任感的“代差优势”
YouTube用户对创作者的信任度,比TikTok高一个量级。在TikTok, 用户知道很多视频是“摆拍”,推荐的产品可能是广告;在YouTube,用户更相信“深度测评”——比如科技博主用一周时间测试手机续航,再在视频下方放购买链接,粉丝会觉得“他应该没骗我”。数据显示, YouTube视频带货的转化率比TikTok高20%,来自eMarketer 2023年Q4的跨境电商调研。
商业化:YouTube的“长期主义”
从“激励”到“分成”的过渡
2021年Shorts Fund的1亿美金, 本质是“花钱买内容”;2022年广告分成政策,才是“养创作者”。创作者不用再靠“补贴”过日子,而是靠持续产出内容赚广告佣金。有个美妆博主透露, 她现在Shorts视频的月收入能到8000美金,其中60%来自广告分成,40%来自购物链接佣金,比在TikTok带货稳定多了。
独立站“不跳出”的体验
和Shopify的合作,解决了电商的“跳出率”痛点。用户在YouTube看到推荐, 点开链接直接在YouTube内支付,不用切到浏览器,转化率能提升15%。美国的一个独立站卖家做了实验:在YouTube放带“内结账”链接的Shorts, 一周卖了120单;同样的内容放TikTok,只卖了80单,主要原因是TikTok的链接要跳转到独立站,用户嫌麻烦。
对抗性观点:YouTube的“隐患”
内容池的“原创焦虑”
YouTube Shorts现在还靠“搬运”撑着——笔者刷了一周, 发现不少视频带着TikTok水印,原创内容比例不到30%。用户看久了会腻,就像总吃“剩饭”,迟早会跑。YouTube自己也知道, 所以2023年加大了对原创创作者的扶持,比如给优质原创流量加权,但效果还得看后续。
履约的“再说说一公里”难题
YouTube不碰物流, 创作者得自己处理订单、打包、发货。小卖家可能还好,但粉丝多了订单量上来光靠一个人根本扛不住。有个做手工饰品的YouTube博主, 粉丝20万,现在每天要处理50个订单,累得想放弃:“YouTube只帮我卖货,不帮我发货,这活儿太累了。”如果YouTube不解决履约问题,电商之路注定走不远。
说到底,TikTok和YouTube的电商大战,不是“谁更强”,而是“谁更懂用户”。TikTok擅长用算法制造爆款,用直播打爆单;YouTube擅长用内容沉淀信任,用长尾流量赚慢钱。2024年, 这两家的竞争只会更激烈——TikTok会学YouTube做“内结账”,YouTube会学TikTok推“直播挑战”。但不管怎么打,到头来受益的都是创作者和用户,毕竟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