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美国站点的会员制每季度6.99美元
刷到SHEIN上新时的手速,和6.99美元会员费哪个更让你心动?
凌晨两点, 手机屏幕亮起,SHEIN的推送又来了——“爆款回归,限时折扣9.9美元”。手指几乎不受控制地点开,加入购物车的速度比眨眼还快,结账时看到满减提示才惊觉:上次买的东西还没到。这样的场景,大概每个快时尚消费者都熟悉。直到最近, SHEIN在美国站点的弹窗里多了一个选项:“成为SHEIN CLUB会员,每季度6.99美元,10万件商品95折”。手指悬在半空,突然开始算账:这会员费,到底值不值?
6.99美元一个季度,SHEIN的会员账算得清吗?
先拆开会员权益看看。SHEIN CLUB的核心是“10万余件商品专属95折”, 听起来很诱人——毕竟SHEIN每天上新几千款,10万件几乎覆盖了大部分日常款。但细想会发现猫腻:这10万件里有多少是真正的“刚需”?那些9.9美元的基础款T恤、 19.9美元的牛仔裤,本来就不赚钱,95折后省下的0.5美元、1美元,真的能让你回本吗?

更关键的是“专属”二字。非会员也能买这些商品,只是不打折。这意味着会员本质上是“花钱买折扣资格”,而非“买特权”。对比亚马逊Prime的139美元年费, SHEIN的6.99美元季度费确实便宜,但Prime的权益是“全场景覆盖”,SHEIN的95折却像“撒胡椒面”——你永远不知道今天加购的爆款,明天会不会突然被排除在会员折扣外。
有个有意思的数据:2022年双11期间, 淘宝88VIP会员人均年消费57000元,远超普通用户的12000元。这说明会员制真能刺激消费,但前提是“折扣够实在”。SHEIN的95折看似力度大,可谁还没经历过“先涨价再打折”的操作?某跨境平台2023年Q2的用户调研显示, 68%的SHEIN消费者认为“最近商品原价涨了折扣反而没以前划算”。这时候花6.99美元买会员,更像是在为“被抬高的价格”买单。
从“白菜价”到“会员专享价”, SHEIN的涨价算盘打得响
社交平台上,SHEIN用户的吐槽越来越密集:“这件卫衣上周还19.9,今天29.9,会员价28.4?”“包邮门槛从5美元提到9.9美元,退货期限从45天缩到35天还要花3美元运费退?”这些变化不是孤例。2022年12月《新熵》的报道提到, SHEIN在美国试水会员制的一边,悄悄调整了全站价格策略——爆款商品的涨价幅度平均在15%-20%,而新用户专享的“首单立减”却越来越难抢。
为什么会这样?SHEIN的供应链优势正在减弱。以前靠“极致低价+快速上新”打天下 但现在东南亚工厂的人工成本涨了物流费用也涨了纯低价模式难以为继。财报显示,SHEIN 2022年的毛利率较2021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必须涨价保利润。但涨价会流失用户怎么办?会员制就成了“缓冲垫”——用会员折扣安抚老用户,用涨价提升整体客单价。
更微妙的是“新老用户区别对待”。以前SHEIN的周周折扣、满减活动是“普惠制”,现在很多福利只给新用户。老用户要么花6.99美元当会员,要么眼睁睁看着别人享受低价。这种“双轨制”像极了电商平台的“杀熟”,虽然SHEIN没明说但用户的感受最真实。2023年3月,某跨境电商论坛的投票显示,52%的SHEIN老用户觉得“平台越来越不重视回头客”。
阿里、拼多多、抖音围剿下SHEIN的会员制能守得住下沉市场吗?
SHEIN急着推会员制,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防守”。2022年以来 阿里重注Lazada,拼多多Temu狂攻欧美,抖音TikTok Shop借内容电商杀入,这些对手都在抢SHEIN的“下沉市场”——那些对价格敏感、追求性价比的年轻消费者。数据显示, 2023年Q1,Temu在美国的下载量已超过SHEIN,TikTok Shop的直播带货GMV环比增长120%。
这些对手的打法很“狠”:Temu用“极致低价+全托管”吸引卖家,TikTok Shop用“短视频种草+即时转化”截流流量。SHEIN的优势一直是“供应链+上新速度”, 但现在Temo的供应链也在快速跟进,TikTok的内容种草甚至比SHEIN的推送更精准。会员制成了SHEIN的“再说说一道防线”——用付费订阅绑定核心用户,防止他们流向竞争对手。
但防守真的够吗?2023年4月, 交个朋友海外事业部负责人郝浠杰透露,其海外业务单月收入环比增长50%-70%,个别月份增速达100%。这家以直播起家的跨境电商,正吸引力恐怕有限。
子品牌矩阵+会员制,SHEIN想从快时尚“卖货郎”变“平台王者”?
会员制只是SHEIN转型的第一步。更深层的变化是它正在从“卖衣服的平台”变成“卖所有东西的平台”。这两年, SHEIN推出了十几个子品牌:年轻线ROMWE、高端线MOTF、彩妆SHEGLAM、宠物PETSIN……几乎覆盖了快时尚的延伸场景。2023年5月, 它还挖来了Lazada前联席总裁Jessica Liu,负责全球品牌合作,明显是想引入第三方卖家,做成“平台型电商”。
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快时尚的赛道太窄了。Z世代越来越关注可持续性,环保组织指责SHEIN“过度生产”的声量越来越大。财报显示,2022年SHEIN的退货率高达30%,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5%。多品类扩张、做平台,能分散风险,也能通过会员制把“服装消费者”变成“全品类消费者”。
但平台化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亚马逊花了20年才建成完善的第三方卖家生态,SHEIN想靠会员制“弯道超车”,难。2023年Q2的数据显示,SHEIN子品牌的销量占比仅8%,远低于主品牌的92%。用户习惯了在SHEIN买“便宜衣服”,突然要卖家电、美妆,接受度有多高?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会员制来“过渡”——用服装折扣吸引用户,慢慢培养在其他品类消费的习惯。
会员制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快时尚行业的利润困局
跨境电商的会员制,本质上是一场“用户终身价值”的赌局。平台用短期折扣吸引用户付费,长期看的是用户复购率和客单价提升。但快时尚行业有个致命问题:用户忠诚度极低。今天买SHEIN,明天可能被Temu的更低价格吸引,后天又跟着Tik主播买了别的品牌。
SHEIN的会员制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效果存疑。2023年3月, 某调研机构对1000名美国SHEIN用户进行调查,发现只有32%的会员表示“会续费”,主要原因是“折扣力度不够”或“买得少,省不回会员费”。更麻烦的是非会员用户的留存率比会员还高——他们觉得“不买会员也能买到便宜货”,反而更愿意持续消费。
行业数据也印证了这点:艾瑞咨询2023年的报告显示, 跨境电商付费会员的转化率比普通用户高30%,但留存率低15%。这说明会员能刺激消费,却留不住人。SHEIN想靠会员制提升利润,但若用户今天付了费、明天就流失,这笔账还是亏。
普通用户vs会员用户:SHEIN的“双轨制”能走多远?
SHEIN的会员制正在创造一个“分裂的消费场景”。会员用户享受95折、 专属客服,甚至可能优先发货;非会员用户眼睁睁看着同款商品贵5%-10%,还要面对更高的包邮门槛和更短的退货期。这种区别对待,短期内能刺激会员增长,长期却可能损害平台口碑。
2023年1月, 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Public Citizen”发布报告,批评SHEIN的会员制“涉嫌价格歧视”。虽然SHEIN辩称“会员是自愿付费的服务”,但用户的感受是“不买会员就吃亏”。这种心理会加速核心用户的流失——那些真正为“折扣”付费的会员, 发现“不买会员反而更划算”后也会选择离开。
更关键的是“双轨制”让SHEIN的“低价标签”变得模糊。以前SHEIN是“人人都买得起的快时尚”,现在却成了“要么付会员费,要么多花钱”的选择。这和它早期“打破时尚门槛”的定位背道而驰,对品牌形象是种伤害。
跨境电商会员战升级:SHEIN的6.99美元vs亚马逊Prime的139美元
提到会员制,绕不开亚马逊Prime。139美元的年费, 换来的是免费配送、Prime Video、Prime Music等“全家桶”服务,用户觉得“不买就亏”。SHEIN的6.99美元季度费, 价格只有Prime的1/5,但权益却“缩水”很多——只有95折,没有附加服务,甚至折扣范围还有限。
为什么SHEIN不敢学亚马逊?主要原因是它的基因不同。亚马逊是“平台型电商”, 会员权益可以覆盖全品类;SHEIN是“垂直快时尚”,服装的附加服务有限——它没法像亚马逊那样提供“视频会员”或“音乐会员”,只能在“折扣”上做文章。但这种“单一权益”的会员制,在用户眼里就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缺乏情感连接。
对比Temu的会员制更明显:Temu不设会员费, 而是用“砍价免费拿”“签到领现金”等游戏化玩法吸引用户,本质上是用“免费服务”对抗付费会员。SHEIN的6.99美元会员费, 在Temu的“免费攻势”面前,显得有点“硬核”——用户凭什么为你的95折付费?
从“低价跑量”到“会员深耕”,SHEIN的转型阵痛期有多长?
SHEIN的会员制转型,像极了一个人从“拼命吃胖”到“努力健身”的过程。以前靠“上新快、价格低”野蛮生长,现在要靠“用户粘性、客单价”精细运营。但这个过程不会轻松,阵痛期可能持续1-2年。
2023年Q2的数据显示, SHEIN美国站点的会员用户复购率比非会员高22%,但客单价只高15%。这说明会员确实更愿意回头买,但没多花太多钱——95折的优惠,让他们“省了钱”,却没有“买更多”。SHEIN想要的效果是“会员既复购又多买”,现在明摆着没达到。
供应链配合也是难题。会员制需要“稳定的折扣商品”, 但SHEIN的上新模式是“小单快反”,爆款可能突然断货,导致会员想买的折扣商品买不到。2023年5月, SHEIN美国站曾因爆款断货,收到大量会员投诉——“说好95折,后来啊商品下架了会员白当了”。这种体验,会严重打击会员的信任感。
会员制之外SHEIN还需要什么来守住海外市场?
会员制不是万能药。SHEIN想守住海外市场,还需要补齐三块短板:供应链效率、本地化运营、品牌信任。
供应链上,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虽然灵活,但成本高。2023年4月, 《晚点LatePost》报道,SHEIN正在广东试点“超级仓”,通过集中库存降低物流成本。如果能实现“本地仓发货”,会员的“次日达”体验提升,会员费才更值。
本地化运营更重要。美国消费者喜欢“个性化推荐”,但SHEIN的推送还是“千人一面”。2023年Q3, SHEIN美国站测试了“AI推荐算法”,根据用户浏览记录推荐折扣商品,会员用户的点击率提升了18%。这说明本地化做对了会员的吸引力才会更强。
品牌信任则是根基。快时尚的“环保争议”一直没停, 2023年地球日SHEIN推出“旧衣回收计划”,会员凭旧衣可获额外折扣。这种“会员+公益”的组合,能提升品牌好感度,让用户觉得“付费不仅是省钱,更是为环保负责”。
会员制是SHEIN转型的第一步,但不是再说说一步。6.99美元的季度费,能暂时留住一部分用户,却留不住人心。只有真正解决供应链、本地化、信任的问题,SHEIN的会员制才能从“价格工具”变成“品牌护城河”。这条路还很长, SHEIN敢不敢走,能不能走好,决定了它能不能在阿里、拼多多、抖音的围剿中,守住“快时尚一哥”的位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