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3年TikTok关键数据如何

用户规模与年龄结构:Z世代仍是核心, 但中年用户增速惊人

2023年TikTok的用户数据像一剂强心针,让所有跨境卖家都屏住了呼吸。4.197亿用户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占比43.3%,这个数字背后是Z世代对短视频的绝对掌控力。有意思的是 25至34岁的用户占比32.2%,总量达3.12亿,这群“轻熟龄”用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涌入,过去三个月里TikTok平均每天新增超过65万名新用户,相当于每秒就有8个人打开这个应用。35至44岁的用户占比13.8%, 虽然看起来占比不高,但增速却是最快的群体之一,他们不再满足于刷短视频消磨时间,而是开始主动搜索实用内容,比如家居装修、理财技巧甚至中年穿搭。

18-24岁用户:内容消费的主力军, 也是品牌争夺的焦点

18至24岁的TikTok用户像是被宠坏的孩子,他们习惯了即时满足,对内容的要求极高。56%的年轻用户是女性, 她们更关注美妆、时尚和生活方式,一条“3分钟搞定出门妆”的视频可能比品牌广告更受欢迎。2023年2月, 某快时尚品牌发起#OOTD挑战,邀请1000名Z世代创作者参与,要求用品牌单品搭配日常穿搭,两周内播放量破5亿,店铺销量直接提升37%。这个案例说明,年轻用户不是不消费,而是讨厌被“推销”,他们更愿意在“玩”中完成消费决策。

Tik Tok社媒关键数据出炉,卖家如何把握23年趋势?
Tik Tok社媒关键数据出炉,卖家如何把握23年趋势?

但这个年龄段也有明显的“内容疲劳症”。同质化的搞笑视频、 重复的舞蹈挑战已经很难让他们停留,他们开始转向更垂直的内容,比如数码测评、游戏攻略甚至是知识科普。2023年3月, 一个专注于“手机摄影技巧”的博主发布了一系列短视频,将娱乐与实用结合,单月涨粉50万,合作品牌的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出45%。这说明,年轻用户正在从“纯娱乐”向“娱乐+实用”过渡,品牌需要抓住这个趋势。

35岁以上用户:被低估的增长潜力股

35岁以上的TikTok用户像是突然发现的宝藏。35至44岁的用户占比13.8%,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触短视频,对平台充满好奇。这群用户更关注家庭、健康和理财内容,比如“收纳技巧”“家常菜教程”“基金定投”等。2023年1月, 某家居用品品牌针对35至44岁用户发布“收纳技巧”系列短视频,用真实家庭场景展示产品,比如“衣柜收纳神器让衣服多放20件”,单条视频播放量破800万,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出22%。这个数据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中年用户不是不刷短视频,而是需要“有用”的内容。

45岁以上的用户占比虽然只有6.9%,但忠诚度极高。他们更倾向于信任“真人测评”,比如“60岁阿姨用这款护肤品三个月的变化”。2023年4月, 某保健品品牌邀请一位58岁的阿姨做产品体验,视频中没有夸张的宣传,只有真实的使用感受和身体数据变化,播放量破300万,店铺复购率达到3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年用户消费更理性,但他们愿意为“真实”买单。

内容趋势:从娱乐到垂直,细分领域正在爆发

TikTok的内容生态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Statista的数据显示, 娱乐内容以5350亿标签浏览量稳居第一,舞蹈和恶作紧随其后但这并不意味着娱乐内容是唯一的出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转向垂直领域, 比如美妆、家居、教育甚至宠物护理,这些细分内容的互动率正在以每月15%的速度增长。

娱乐内容仍是流量密码, 但“有用”的内容更易转化

不可否认,娱乐内容是TikTok的流量基石。一条搞笑视频可能在几小时内播放量破千万,但问题在于,这些流量很难转化为购买。2023年3月, 某零食品牌发布了一条搞笑视频,内容是“吃薯片被声音吓到邻居”,播放量破2亿,但店铺销量只提升了5%。比一比的话,另一家零食品牌发布“薯片10种吃法”教程,播放量虽然只有500万,但销量提升了25%。这说明,娱乐内容能带来“曝光”,但实用内容才能带来“转化”。

有意思的是“娱乐+实用”的混合内容正在成为新趋势。比如数码博主用搞笑片段展示手机bug,然后讲解解决方法;美食博主用夸张的吃相吸引眼球,再说说分享食谱。2023年4月, 一个专注于“厨房神器”的博主发布“用空气炸锅做烤鸡,后来啊把猫吓跑”的视频,将搞笑与实用结合,单条视频播放量破1200万,合作品牌的转化率提升40%。这种内容既满足了用户的娱乐需求,又提供了实用价值,正在成为品牌的新宠。

“声音经济”:原创音乐与热门BGM的博弈

声音是TikTok的灵魂。67%的用户表示更喜欢在视频中看到品牌使用的流行歌曲和著名歌曲,但65%的用户也喜欢品牌使用原创声音。这种矛盾背后是用户对“新鲜感”和“记忆点”的双重需求。2023年3月,某饮料品牌用热门歌曲BGM发布广告,播放量破2亿,但用户记住的只是歌曲,而不是品牌。接着,品牌推出原创品牌歌曲,邀请用户二次创作,用户参与率提升30%,品牌搜索量增长25%。这说明,热门BGM能带来“流量”,但原创声音才能带来“品牌记忆”。

原创声音并不一定是“歌曲”,也可能是独特的音效或对话。比如某清洁品牌用“咕噜咕噜”的清洗声作为品牌标识,用户一听到这个声音就能联想到产品。2023年5月, 该品牌发布“用XX清洁剂洗油烟机,声音比音乐还好听”的视频,播放量破800万,品牌声音辨识度提升50%。这说明,原创声音不需要复杂,只需要“独特”,就能在用户心中留下印记。

广告表现:110亿美元背后 用户对广告的接受度超预期

2023年TikTok的广告收入预计将达到110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Twitter和Snapchat的总和,但更让人惊讶的是用户对广告的态度。传统观念认为,短视频广告会打扰用户,但TikTok的广告主要原因是原生度高,用户接受度反而高于其他平台。30%的用户通过信息流中的广告找到新产品, 44%的用户通过视频了解产品,67%的用户表示TikTok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

信息流广告:用户主动“找”广告, 而不是被动“看”

TikTok的信息流广告不像传统广告那样“强制弹窗”,而是和用户刷视频的自然行为融为一体。用户在刷视频时 可能会看到一条“看起来像普通视频”的广告,比如“博主推荐的好物分享”,点击进去才发现是广告。这种原生性让广告的CTR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3年2月, 某美妆品牌投放信息流广告,以“用户测评”形式展示产品,广告CTR达5.2%,行业平均为2.8%,转化率提升40%。

信息流广告的效果还和“时间”密切相关。TikTok用户在晚上8点到11点最活跃,这个时段的广告曝光量是平时的3倍。2023年3月, 某服装品牌调整广告投放时间,将70%的预算集中在晚上8点到11点,单周广告转化率提升35%。这说明,广告投放不是“广撒网”,而是要抓住用户的“黄金时间”。

创作者广告:35%用户通过创作者发现新品牌, 信任度是关键

35%的TikTok用户会从创作者那里找到新品牌,这个数字背后是创作者经济的崛起。但创作者广告的效果和“创作者类型”密切相关。头部泛娱乐创作者虽然曝光量大,但转化率往往不如垂直领域创作者。2023年3月, 某母婴品牌与10位母婴领域创作者合作,粉丝量均在50-100万,合作视频平均播放量120万,带动店铺销量提升28%。比一比的话,该品牌之前邀请一位头部搞笑博主合作,播放量破500万,但销量只提升了8%。

创作者广告的“信任度”比“粉丝量”更重要。用户更愿意相信“像自己的人”推荐的产品,而不是“明星”推荐的产品。2023年4月, 某家居用品品牌邀请一位普通上班族做产品体验,视频内容是“用XX收纳盒改过出租屋”,播放量破600万,店铺销量提升35%。这说明,创作者广告不需要“大V”,只需要“真实”,就能打动用户。

区域市场:美国是最大单一市场,东南亚增速最快

TikTok的全球版图正在快速扩张。美国以1.365亿用户成为最大单一市场, 印度尼西亚以9900万用户位居第二,巴西以7400万用户紧随其后。但增速最快的却是东南亚市场, 越南、日本、泰国等国家的TikTok用户量在过去一年增长了4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5%。

美国市场:成熟但竞争激烈, 差异化是生存之道

美国TikTok用户像是“挑剔的美食家”,他们对内容的要求极高,而且已经习惯了短视频的节奏。18至24岁的用户占比最高,他们喜欢娱乐、生活方式内容,但同质化严重的搞笑视频很难让他们停留。2023年1月, 某零食品牌发布“美式派对零食”短视频,用美国年轻人熟悉的场景,展示产品的多样性,单条视频播放量破1亿,市场份额提升15%。这个案例说明,美国市场需要“本土化”内容,而不是“复制粘贴”的全球内容。

美国市场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品牌需要“差异化”才能突围。2023年3月, 某运动品牌没有像其他品牌一样强调“专业性能”,而是发布“普通人也能穿的舒适运动鞋”系列视频,用真实用户的运动场景展示产品,播放量破800万,店铺销量提升25%。这说明,美国用户更关注“真实需求”,而不是“虚假宣传”。

东南亚市场:增速快, 但文化差异不容忽视

东南亚市场像是“待开发的金矿”,增速快,竞争小。但东南亚国家的文化差异极大, 比如印尼是穆斯林国家,用户更关注家庭、宗教内容;泰国用户喜欢搞笑、美妆内容;越南用户更关注游戏、数码产品。2023年3月, 某服装品牌针对印尼市场发布“传统服饰+现代元素”短视频,邀请当地创作者参与,展示如何将印尼传统服饰与现代单品搭配,播放量破5000万,店铺销量提升50%。这个案例说明,东南亚市场需要“本土化”策略,而不是“一刀切”的全球策略。

东南亚用户的“价格敏感度”较高,他们更关注“性价比”。2023年4月, 某家居用品品牌在越南市场推出“低价高质”系列短视频,展示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亲民价格”,单条视频播放量破300万,店铺销量提升40%。这说明,东南亚市场不需要“高端定位”,而是需要“接地气”的内容和价格。

品牌营销策略:从“流量”到“留量”,构建长期用户关系

2023年TikTok营销的最大变化是从“追求流量”转向“追求留量”。73%的用户感觉与在TikTok互动的品牌之间的联系更紧密,58%的用户愿意分享或告诉他人有关品牌的信息。这说明,品牌需要构建长期用户关系,而不是短期爆量。

内容系列化:让用户“追更”, 提高粘性

单条短视频就像“快餐”,能带来即时流量,但很难培养用户忠诚度。内容系列化就像“正餐”,能让用户“追更”,提高粘性。2023年2月, 某厨房用品品牌推出“一周不重样早餐”系列,每天更新一条,展示如何用品牌产品做不同的早餐,用户追更率达60%,复购率提升35%。这个案例说明,系列化内容能让用户形成“观看习惯”,从而提高品牌粘性。

系列化内容的关键是“连续性”和“变化性”。连续性是指内容主题一致,比如“早餐系列”;变化性是指内容形式多样,比如教程、测评、用户故事。2023年3月, 某美妆品牌推出“30天美妆挑战”系列,每天一条,内容包括“新手教程”“产品测评”“用户分享”,播放量破1亿,品牌粉丝增长100万。这说明,系列化内容需要“有规律,有变化”,才能保持用户兴趣。

用户参与:让用户成为“品牌创作者”

38%的TikTok用户在平台上发现产品后会说服家人或朋友购买。这种“口碑传播”比品牌广告更有效。品牌需要让用户参与进来成为“品牌创作者”。2023年4月, 某运动品牌发起#我的运动时刻挑战,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运动视频,用品牌产品作为道具,收到10万条UGC,品牌曝光量破5亿,新用户增长40%。这个案例说明,用户参与不仅能带来流量,还能带来“真实口碑”。

用户参与的关键是“简单易操作”和“有吸引力”。简单易操作是指参与门槛低,比如拍一条15秒的视频;有吸引力是指奖励诱人,比如现金红包、产品试用。2023年5月, 某零食品牌发起#零食搭配大赛,用户只需用品牌零食搭配其他食物,上传视频就有机会赢取一年份零食,收到8万条UGC,品牌销量提升30%。这说明,用户参与需要“低门槛,高回报”,才能激发参与热情。

数据驱动:用TikTok Analytics优化内容

TikTok Analytics是品牌的“数据武器”, 能帮助品牌分析用户行为,优化内容方向。2023年3月, 某美妆品牌通过发现“用户喜欢15秒内的教程视频”,将视频长度从30秒缩短到15秒,互动率提升50%,转化率提升25%。这个案例说明,数据驱动的内容优化比“凭感觉”更有效。

TikTok Analytics的关键指标包括“完播率”“互动率”“转化率”。完播率高说明内容吸引人,互动率高说明内容有共鸣,转化率高说明内容能带来销售。2023年4月, 某家居用品品牌通过分析发现,“真实场景”视频的完播率比“产品展示”视频高30%,于是调整内容方向,增加真实场景展示,转化率提升20%。这说明,数据驱动的核心是“用户喜欢什么”,而不是“品牌想展示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