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3年跨境品牌如何抓住先机,应对变局

市场迷雾中的选择:欧美还是新兴?

2023年的跨境市场像一场大雾, 卖家站在路口,左边是熟悉的欧美老路,右边是闪着金光的东南亚、拉美小道。有人说欧美卷到窒息,利润薄得像纸;有人说新兴市场是蓝海,遍地是机会。可真冲进去的人,有的笑开了花,有的哭晕在厕所。

卖家之家Anchor在2022年底的跨境新知课堂圆桌讨论里提到, 50%以上的卖家还在死磕欧美,但东南亚和拉美的增速已经冲到20%以上。这数字背后藏着两个极端:做服装的张三, 2022年Q3把重心转向东南亚,靠本地化供应链把客单价压到15美金,3个月卖了200万单,利润率12%;而做3C的李四,同样冲进东南亚,没搞懂当地支付习惯,货堆在仓库回不了款,直接亏掉半年的利润。

跨境专家圆桌讨论:抢占先机,2023前沿趋势,出海品牌的变局与机遇
跨境专家圆桌讨论:抢占先机,2023前沿趋势,出海品牌的变局与机遇

问题来了市场到底该怎么选?Anchor给的建议是别跟风,先看自己手里有什么。供应链强的,可以去新兴市场拼性价比;资金厚的,欧美市场虽然卷,但用户付费习惯成熟,复购率高。灼识咨询冯彦娇的数据显示, 2022年接触新兴市场的卖家里30%主要原因是物流和支付问题折戟,剩下的70%里60%靠“本地化小动作”活了下来——比如在印尼用COD货到付款,在巴西用本地信用卡分期。

有人反驳说新兴市场利润低,做起来没意思。可梨科技徐奎亮反问:“2021年做亚马逊精品的利润率多少?2022年多少?不照样从30%掉到15%?”他说卷不卷是相对的,新兴市场现在就像2018年的亚马逊,规则没定死,敢试的人能吃到红利。他举了个例子, 2022年Q2,深圳某做家居小电的品牌,在墨西哥用TikTok短视频+本土网红带货,3个月把店铺做到类目前十,ROI做到1:4.5,比在亚马逊做同品类高了20%。

成熟市场的“伪命题”:机会还是陷阱?

欧美市场真的没机会了?魏方丹不这么看。2022年12月的圆桌讨论上,他说:“中国开放后去海外参展、设公司比以前方便多了系统性风险在降。”他举了个例子, 2022年Q4,某深圳做户外装备的品牌,去德国参加展会,现场拿下300万美金订单,回头把亚马逊店铺做精,复购率提升25%。

但现实是2022年亚马逊卖家数量比2021年下降了15%。Anchor分析,这不是市场没机会,是“玩法变了”。以前靠铺货能赚钱,现在不行了;以前靠刷单能冲排名,现在一抓一个准。2022年Q3, 某亚马逊大卖主要原因是刷单被关店,库存积压2000万,直接破产——这就是“成熟市场”的代价:规则透明,容错率低。

所以成熟市场不是陷阱,是对“内功”的考验。魏方丹说:“修炼好产品优势,比什么都强。”他见过一个做儿童平安座椅的卖家, 2022年把产品通过德国TUV认证,广告素材用欧美本地家庭场景,转化率从3%干到8%,客单价没降,GMV反而涨了35%。

平台博弈:不止是二选一

2023年的平台选择, 像在打牌,有人押注亚马逊,有人all in独立站,还有人冲进TikTok开店。可Alan在圆桌讨论里泼了盆冷水:“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但也别把篮子全端走。”他说平台不是对立面是不同阶段的“工具箱”。

亚马逊卖家做独立站,2022年已经不是新鲜事。但Alan强调,别用亚马逊的思维做独立站。他见过某卖家,2022年Q1做独立站,想着“快速出单”,广告猛投,后来啊前3个月亏了60万。问题出在哪?独立站卖的不是产品,是“用户”。后来该卖家调整策略, 搞会员体系,做邮件营销,6个月后进入盈亏平衡,9个月ROI转正,复购率做到35%。

反过来独立站卖家转亚马逊,也不是简单“上架产品”。2022年Q4, 某做DTC品牌的卖家,转战亚马逊时没注意“亚马逊流量逻辑”,后来啊 listings 做得再好看,流量也上不去。后来他们花了2个月研究A+页面和评论管理,才慢慢把订单拉起来。Anchor说:“转平台就像换赛道,得先学新规则,不然跑着跑着就摔了。”

TikTok:风口还是赌局?

2022年,TikTok是跨境圈最火的话题。有人说“不做TikTok等死”,有人说“冲进去就是送死”。汇橙商学苑Mick的观点是:“TikTok有机会,但别急着投钱。”他说2022年很多小白卖家冲进去,以为投广告就能爆单,后来啊连变现链路都没搞清楚,亏得底裤都没了。

他见过一个成功案例:2022年Q2, 某做宠物用品的卖家,先花1个月研究TikTok的“短视频+小店”模式,从内容选题到物流配送一步步打通,前2个月只投了5万美金测试,3个月就实现了30万美金GMV,ROI 1:6。关键在哪?没盲目追爆款,而是靠“内容种草+私域沉淀”。

但梨科技徐奎亮提醒,TikTok的“红利期”可能比想象中短。2022年底,TikTok Shop已经在英国、印尼收紧政策,佣金和物流要求变高。他见过某卖家,2022年Q3还在TikTok英国站赚得盆满钵满,Q4政策一出,利润直接缩水40%。“做TikTok,得有‘赚快钱’的觉悟,也得有‘随时跑路’的准备。”他说。

产品破局:从铺货到D2C的生死线

2022年,跨境圈最常聊的一句话是:“铺货模式死了。”魏方丹在圆桌讨论里直言:“再想靠1688一件代发赚快钱,2023年会更难。”他说2022年亚马逊封店潮里60%是铺货卖家——平台不缺低价货,缺的是“有故事的产品”。

D2C成了新方向,但转型路上全是坑。2022年Q3, 某服装卖家从铺货转向D2C,以为“换个模式就能赚钱”,后来啊第一批货生产出来尺码按中国标准,欧美客户买回去穿不上,退货率高达40%,亏了80万。问题出在哪?没做“本地化产品开发”。

魏方丹的建议是:“D2C的核心是‘用户洞察’,不是‘工厂直供’。”他见过一个成功案例:2022年Q1, 某做瑜伽服的品牌,先花1个月调研欧美女性身材数据,调整版型和尺码,广告素材用欧美模特,产品页突出“环保材质”,转化率从2.5%干到7%,客单价提升40%。

差异化:卷到极致的“救命稻草”

2023年,“卷”成了跨境圈的常态。梨科技徐奎亮说:“赚钱比以前难了机会比以前少了门槛比以前高了。”但他认为,“卷”不是坏事,是“筛选”——把只想着赚快钱的筛掉,留下的都是能做精做强的。

怎么“卷”赢?徐奎亮给了四个字:“差异化”。2022年Q4, 某做厨房小电的品牌,在“卷”成一片红海的空气炸锅赛道,硬是做出差异化:针对欧美厨房空间小的痛点,推出“迷你款”,容量缩小30%,价格只涨10%,上市2个月就卖了5万台,ROI 1:8。

成本控制也是关键。徐奎亮说:“2023年,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他见过某卖家, 2022年Q4把广告投放从“广泛匹配”改成“精准匹配”,CTR提升20%,CPC下降15%,同样的预算,订单量反而多了30%。“不是不花钱,是花得更聪明。”他说。

流量迷思:不是“投得多”, 是“投得对”

2022年,跨境广告成本涨得吓人。亚马逊CPC平均涨了35%,Facebook广告CPI涨了20%。很多卖家抱怨“投广告不赚钱”,Alan却说:“不是广告不行,是你的‘广告素材’不行。”

2022年Q3,某做家居装饰的卖家,广告投了20万,订单量却和上个月持平。后来他们把广告素材从“产品展示”改成“用户使用场景”, 比如“圣诞节装饰如何布置”,CTR直接翻倍,CPC下降25%。Alan说:“2023年的流量逻辑,是‘内容种草’,不是‘硬广轰炸’。”

网红营销也是一样。徐奎亮提到,2022年很多卖家找网红只看“粉丝量”,不看“粉丝匹配度”。后来啊投了10万请个百万粉网红,转化率只有0.5%。后来他们改找“10万粉垂直博主”,粉丝精准,ROI反而做到1:12。“网红营销,‘质’比‘量’重要。”他说。

私域:被忽视的“隐形金矿”

2022年, 独立站卖家开始重视“私域流量”,但亚马逊卖家还在等“自然流量”。Anchor说:“2023年,谁先做私域,谁就能占先机。”他见过一个案例:2022年Q2, 某亚马逊卖家把老客户导到WhatsApp群,定期发新品预告、优惠券,复购率从15%提升到40%,GMV里有30%来自私域。

怎么做私域?Anchor建议:“别上来就推广告,先‘交朋友’。”比如给老客户送小样,收集反馈,建立信任。2022年Q4, 某美妆卖家通过“老客户推荐新客户”活动,老客户复购率提升25%,新客户获取成本下降30%。“私域不是‘流量池’,是‘关系池’,维护好了比什么广告都管用。”他说。

风险暗礁:2023年最容易翻车的三个坑

2022年, 跨境卖家栽跟头最多的,不是选品不对,不是广告投不好,是“风险没控住”。冯彦娇在圆桌讨论里提醒:“2023年,‘活下去’比‘赚大钱’重要。”

第一个坑:物流。2022年底,国内疫情放开,物流价格虽然降了但“时效不稳定”。Anchor说2022年Q4,某卖家发的空运,延误率高达20%,客户投诉不断,退款率涨了15%。建议:2023年别赌单一物流渠道,海运空运结合,本土仓提前备货。

第二个坑:合规。2022年,欧洲新规、美国关税,让不少卖家措手不及。冯彦娇说2022年Q3,某做电子产品的卖家,主要原因是没做CE认证,被亚马逊下架,库存积压500万。建议:2023年一定要“先懂规则,再入场”,不同市场不同认证,别省这点钱。

第三个坑:资金链。2022年,很多卖家死在“现金流断裂”。徐奎亮说他见过一个卖家,2022年Q3猛投广告扩张,后来啊回款慢,工资发不出,只能关店。建议:2023年留足6个月现金流,别“All in”,给自己留条后路。

敏感度:错过一个风口, 可能少赚一年

2023年,跨境市场变化会更快。Mick说:“信息传递的速度,比你想的快得多。”他举了个例子:2022年Q2, TikTok在东南亚刚开放小店,很多卖家没当回事,3个月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等别人都冲进去,机会就没了。”他说。

怎么提升敏感度?多看行业报告,多参加线下活动,多和同行交流。冯彦娇建议:“每周花2小时看‘跨境新知’, 每天刷半小时‘白鲸出海’,别等别人告诉你风口,自己要先看到。”

生存法则:在“卷”里长出刺

2023年的跨境市场,注定是“剩者为王”的一年。魏方丹说:“系统性风险在降,但竞争风险在升。”怎么办?修炼内功,控制成本,建立壁垒。

徐奎亮的四个词,值得每个卖家记住:成本、合规、差异化、敏感度。2022年,他看到很多卖家靠“差异化”活了下来——有的靠技术专利,有的靠供应链效率,有的靠用户粘性。“别怕‘卷’,卷到极致,自然就赢了。”他说。

再说说 Mick的一句话,可能道出了2023年的真谛:“不管2023年多难,跨境作为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未来性是可以预见的。关键是谁能把这件事做好。”2023年,跨境品牌要抓住的先机,不是风口,不是红利,是“把自己做好”的决心和行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