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如何通过海外网红营销实现TikTok推广的ROI最大化

ROI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但却是绕不开的关卡

做跨境电商的,谁没在TikTok上烧过钱?投完广告,看着播放量噌噌涨,后来啊一算ROI,亏得心肝疼。这时候总有人说“别盯着ROI,品牌建设更重要”,但现实是预算有限的中小商家,等不起“长期主义”。ROI确实不是全部,但它是检验网红营销是否有效的最直接标尺,就像做生意不看利润看情怀,迟早要关门。先搞清楚你的ROI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冲着品牌曝光去的,还是想直接卖货?目标不同,衡量标准天差地别。

先搞清楚你的ROI目标到底是什么

ROI这东西,不同阶段目标完全不一样。新品牌刚入局TikTok, 首要目标是让用户知道你是谁,这时候ROI可以放低,重点看“品牌意识”指标——比如视频的完播率、搜索品牌词的增长量。有个做香薰的小众品牌, 2023年初刚开TikTok账号,找了10个粉丝量5万左右的素人网红,主打“办公室解压香薰”,视频内容就是拍网红其实是必要的。

TikTok推广:海外网红营销如何ROI最大化
TikTok推广:海外网红营销如何ROI最大化

等到品牌成熟期,ROI就得看“转化”了——直接卖货。2023年双11前, 某服装品牌找了3位百万粉的穿搭博主,视频里直接挂了TikTok Shop链接,限时8折,三天内卖了2万多件,ROI干到了1:12,这才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等品牌有点知名度了 ROI目标就得转向“参与度”,点赞、评论、分享这些互动数据,直接关系到内容能不能被算法推上热门。有个美妆品牌, 去年中期推一款粉底液,网红视频里没提品牌名,就是教大家“如何用粉底液打造伪素颜妆”,后来啊评论区炸了都在问“这是什么粉底液”,品牌号顺势下场回复,带动了5000+的精准粉丝关注,这种互动带来的ROI,比硬广高得多。

5:1的ROI神话, 别被数字绑架

行业里总说“ROI要达到5:1才算合格”,这数字听着挺唬人,但其实是照搬传统电商的标准,放TikTok上未必适用。TikTok的用户群体偏年轻, Z世代和千禧一代更吃“种草”那一套,有时候一个爆款视频带来的长期价值,远不止短期5:1的ROI能衡量。比如有个做户外露营装备的品牌, 2023年中期找了个粉丝量20万的“户外探险”博主,拍了个“周末30元搞定露营装备”的视频,内容就是教大家用平价替代品搭建帐篷,没推自家产品,但视频火了播放量破800万,评论区很多人问“博主推荐的帐篷链接呢”,品牌顺势在置顶评论挂了自家同款帐篷链接,虽然当时ROI只有1:3,但后续一个月,这个视频带来的自然流量让店铺整体销量增长了35%,这种“长尾效应”,是5:1的ROI标准看不到的。

所以说 别被数字绑架,新品牌前三个月ROI能做到1:2就算不错,重点看用户增长和品牌声量;老品牌追求短期爆单,ROI定到1:8以上才合理。

选错网红, 再多预算也打水漂:网红匹配度比粉丝数重要

很多商家找网红,第一句话就是“给我找个百万粉的”,好像粉丝数越高效果越好。后来啊呢?百万粉网红报价高,内容还可能“水土不服”。去年有个做宠物零食的品牌, 非得要找百万粉的“搞笑猫狗”博主,后来啊视频拍成了“猫狗整活”,粉丝光顾着乐,没人关心零食,评论区全是“这猫好可爱”,一句没提零食,ROI直接亏成负数。所以说选网红别只看粉丝数,匹配度才是王道。网红的风格、粉丝画像、内容调性,得跟你的产品、品牌调性完全契合,不然钱就白烧了。

别迷信百万粉大V, 垂直领域的“小网红”转化率可能更高

垂直领域的中小网红,虽然粉丝量不多,但粘性强,转化率反而比大V高。2023年第二季度, 某家居品牌在TikTok上做过一次测试,一边找了2个百万粉的“生活分享”博主和5个10万粉的“收纳整理”博主,内容都是推荐他们的真空压缩袋。百万粉的视频播放量高, 但点赞率只有0.8%,转化率0.2%;而10万粉的视频播放量虽然只有百万粉的三分之一,但点赞率高达3.5%,转化率达到了1.8%,ROI比百万粉高了8倍。

为什么?主要原因是“收纳整理”博主的粉丝都是精准的目标用户, 看到推荐会直接买;而百万粉的粉丝啥人都有,很多可能根本没收纳需求。所以说 找网红别追“大而全”,要追“小而精”,美妆找美妆博主,母婴找母婴博主,哪怕只有5万粉,只要粉丝精准,转化效果绝对好。

价值观冲突比内容差更致命:一次翻车合作的教训

网红的价值观跟品牌不一致,比内容拍得差还可怕。2023年年初, 某快消品牌找了位粉丝量80万的“职场博主”合作推广他们的提神饮料,后来啊这位博主在别的视频里说“年轻人加班就是没能力”,跟品牌提倡的“职场加油”的价值观完全相反,粉丝炸了评论区都在骂“博主三观不正”“品牌瞎了眼”,品牌赶紧撤下视频,还赔了合作费,不仅没赚到钱,还败了一波路人缘。所以说选网红前一定要查清楚他的历史内容、言论风格,有没有“黑历史”,粉丝对他的评价怎么样。有个做有机食品的品牌, 选网红前会让他们填一份“价值观问卷”,包括“对环保的看法”“对添加剂的态度”等等,确保跟品牌理念一致,这样合作才不会翻车。

给网红创作自由?小心别让品牌信息“失真”

都说“网红营销要给创作自由”, 这话没错,但自由过了界就是灾难。有些品牌方完全不管网红怎么拍,后来啊视频火了但品牌信息模糊,用户看完只记住了网红,不记得产品。去年有个做手机壳的品牌, 让网红随便发挥,后来啊网红拍了个“手机壳当飞镖盘”的视频,搞笑是搞笑,但评论区都在问“这手机壳结实吗”,没人关心品牌,ROI几乎为零。所以说给自由不是放任,是在品牌核心信息不偏离的前提下让网红发挥自己的风格。既要让网红的内容自然、真实又要确保品牌信息传递到位,这中间的平衡,得靠品牌方自己把握。

“脚本式”合作 vs “共创式”合作:哪种更适合你的品牌?

网红合作有两种模式:“脚本式”和“共创式”。脚本式就是品牌方写好脚本, 网红照着拍,优点是品牌信息准确,缺点是内容生硬,难爆;共创式是品牌方定主题,网红自己发挥,优点是内容自然、有网感,缺点是品牌信息可能模糊。2023年第三季度, 某服装品牌做了AB测试,找了两个同量级的穿搭博主,一个用脚本式,内容是“秋季穿搭推荐,必须买这3件”;另一个用共创式,主题是“我的秋季OOTD”,博主自己搭配服装,品牌方只要求露出1件他们的卫衣。

后来啊脚本式视频播放量50万, 转化率0.5%;共创式视频播放量200万,转化率1.2%,ROI是脚本式的4倍。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共创式的内容更真实粉丝觉得“这就是博主日常穿的衣服”,信任度高,买的人自然多。所以说如果产品需要详细讲解,可以用脚本式;如果是服装、美妆这类“颜值产品”,共创式效果更好。

数据监测不能少:这些“隐形指标”帮你判断内容效果

很多品牌方看网红营销效果, 只看播放量和点赞数,其实这些“显性指标”会骗人。有些网红刷播放量,看起来数据好看,但转化率惨淡。真正能判断效果的, 是“隐形指标”——比如评论区关键词分析,用户有没有问“怎么买”“多少钱”“有没有链接”;比如用户二次创作,有没有粉丝模仿网红的视频,@品牌号;比如搜索品牌词的增长量,视频火了之后用户主动搜索品牌的数量有没有增加。

2023年第四季度, 某零食品牌跟一个美食博主合作,视频播放量100万,点赞5万,看起来不错,但评论区没人问链接,搜索品牌词也没增长,ROI只有1:1;而另一个跟10万粉素人博主合作的视频,播放量才30万,但评论区有200多条问链接的,搜索品牌词增长了80%,ROI达到了1:7。所以说别被表面的数据迷惑,这些“隐形指标”才是真实效果的体现。

吃透TikTok算法, 让网红内容“自然”火起来

TikTok的算法跟其他平台不一样,它不看粉丝数,只看“用户行为”——完播率、互动率、关注率、转发率。就算你是0粉丝的新号,只要视频内容好,算法也会推给更多人。很多品牌方不懂算法, 让网红拍长视频,后来啊用户没耐心看完,完播率低,算法就不给推;或者视频开头不抓眼球,用户划走了互动率低,自然就火不起来。所以说想让网红内容火,就得先吃透TikTok算法的“喜好”,按照算法的规则来设计内容。

算法不care粉丝数, 只care“完播率”和“互动深度”

TikTok算法的核心逻辑是“完播率”,用户把视频看完的次数越多,算法就越觉得内容优质,推的人越多。所以网红视频的开头3秒特别重要,必须抓住用户眼球。2023年第二季度, 某美妆品牌跟一个美妆博主合作,拍了个“5分钟快速出门妆”的视频,开头不是介绍产品,而是博主一边打哈欠一边说“昨晚追剧睡晚了今天5分钟搞定出门妆”,直接戳中年轻人的痛点,完播率高达65%,算法给推了500万播放量,再说说转化了8000单产品。

除了完播率, 互动深度也很重要,用户评论的字数越多、停留时间越长,算法就越觉得内容有讨论价值。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品牌, 让网红拍了个“宝宝第一次用学饮杯”的视频,网红故意没拍成功,宝宝把水洒了一身,评论区全是“宝宝好可爱”“我家娃也这样”,互动深度很高,算法持续推流,视频到头来播放量破千万。所以说别再纠结网红粉丝数了先搞定完播率和互动深度,算法自然会帮你推火。

标签不是随便加的:精准标签 vs 泛流量标签,怎么选?

TikTok的标签就像“分类标签”, 用户刷标签就能看到对应的内容,选对标签,能让视频精准推给目标用户。标签分两种:“精准标签”和“泛流量标签”。精准标签比如#CleanBeauty、 #PetLife,用户搜索这些标签的目的性很强,转化率高;泛流量标签比如#Funny、#Viral,用户量大但杂,曝光高但转化率低。

2023年第三季度, 某美妆品牌推一款“无添加面霜”,找了10个美妆博主,有的用精准标签#SensitiveSkin,有的用泛流量标签#BeautyHacks。后来啊用精准标签的视频,播放量虽然只有泛流量标签的一半,但转化率是泛流量标签的3倍,ROI更高。所以说 如果你的产品是功能性、针对性的,比如针对敏感肌、母婴群体,就用精准标签;如果你的产品是大众消费品,想快速曝光,可以用泛流量标签,但记得在文案里加精准关键词,比如“搞笑视频里的平价好物”,这样既能蹭泛流量,又能精准触达。

借势病毒式趋势, 但别让“蹭热度”变成“炒冷饭”

TikTok上每天都有新趋势,挑战赛、BGM、特效,来得快去得也快。很多品牌方看到热门趋势就往上冲,后来啊趋势过了视频也没火。去年有个做饮料的品牌, 跟风拍了个“科目三”挑战赛,但那时候“科目三”已经过气了视频播放量才2万,ROI亏成负数。所以说 借势趋势不是盲目跟风,得抓住“黄金72小时”,在趋势刚冒头的时候就介入,还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做创新,不然就成了“炒冷饭”。趋势就像风口,抓住了能飞上天抓晚了只能摔下来。

热点追踪的3个工具, 帮你快速抓住流量风口

想抓住TikTok的热点趋势,得会用工具。三个必备工具:TikTok Creative Center、Google Trends、Later。TikTok Creative Center是官方后台, 能看到当前热门挑战赛、BGM、热门视频,数据真实;Google Trends可以看关键词的搜索热度,提前预判趋势走向;Later是个社媒管理工具,能监控竞牌和网红的内容,看看他们在蹭什么热点。

2023年第四季度, 某零食品牌用Later监控到一个叫“MidnightSnack”的挑战赛刚开始火,赶紧找了5个美食博主,拍“深夜宿舍零食分享”的视频,用上了挑战赛的BGM和特效,三天内播放量破300万,带动零食销量增长了40%。所以说别再凭感觉判断趋势了用工具数据说话,才能抓住真正的流量风口。

“旧瓶装新酒”:把过气趋势改过成品牌专属内容

有些趋势已经过气了 但换个角度,就能变成“新内容”。2023年第二季度, 有个运动品牌看到“OldTownRoad”这个BGM已经火了半年,觉得直接跟风没意思,就让网红拍“用我们的运动鞋跳乡村舞”的创意视频,把BGM和产品结合,既蹭了趋势,又突出了运动鞋的舒适度。视频发布后 主要原因是创意新颖,算法又给推了一波,到头来播放量800万,转化了1.2万双运动鞋,ROI达到了1:10。所以说趋势不是只能蹭一次把过气趋势和产品结合,做“专属改过”,反而能出奇制胜。比如“变装挑战”已经不新鲜了但如果让网红穿你的衣服变装,突出衣服的风格变化,用户还是会买账。

从曝光到转化:网红营销的“临门一脚”怎么踢?

很多品牌方觉得,网红视频挂了链接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从用户看到视频到下单购买,中间还有“临门一脚”——转化路径优化。网红视频是“种草”,但“拔草”的路径不顺畅,照样没转化。去年有个做护肤品的品牌, 网红视频拍得很好,播放量100万,但链接跳转的落地页加载慢,而且没有优惠信息,用户等不及就划走了转化率只有0.3%。所以说种草重要,拔草的路径更重要,得让用户从“想买”到“马上买”一步到位。

主页链接不是摆设:优化网红主页的“转化路径”

网红主页的“Link in Bio”是转化的重要入口, 但很多品牌方让网红随便放个链接,后来啊用户点进去不知道该点哪里。2023年第三季度, 某服装品牌教网红优化主页:链接用“短链接”,显得正规;主页置顶视频放“产品合集”,用户点进来就能看到所有合作产品;文案里写“点击链接领专属折扣”,用优惠刺激用户下单。这样优化后同样的网红,转化率从0.5%提升到了1.8%,ROI翻了3倍。所以说 别再让网红随便放链接了主页的“转化路径”得专门设计——短链接+置顶视频+专属优惠,三管齐下用户才愿意买单。

“种草”之后要“拔草”:如何用后续内容引导复购

网红营销的转化不是一次性的, 用户第一次买可能是冲动,复购才是关键。2023年第四季度, 某零食品牌在网红视频发布后又让网红发了“第二次回购清单”的视频,说“上次推荐的零食吃完了这3款必囤”,还附上了“复购8折”的优惠码。后来啊第一次购买的复购率达到了3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20%。所以说 种草之后还得“拔草”,用后续内容引导用户复购,比如网红的“使用心得”“回购推荐”,或者品牌方的“粉丝专属折扣”,这样才能把一次性客户变成长期客户,ROI才能最大化。

数据复盘不是摆样子, 这些坑千万别踩

网红营销做完,很多人把数据一扔就完事了其实复盘才是提升ROI的关键。但复盘不是简单算算花了多少钱、赚了多少钱,得深入分析哪些环节做得好,哪些环节可以改进。去年有个家居品牌, 第一次网红营销ROI只有1:2,复盘后发现,问题出在“视频发布时间”上——他们选在周五晚上发布,那时候用户都在聚会,没人刷TikTok。后来改到周三晚上发布,同样是同样的网红和内容,ROI提升到了1:7。所以说数据复盘不是摆样子,得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下次才能做得更好。

只看总播放量?小心被“虚假繁荣”迷惑

很多品牌方复盘时只看总播放量, 觉得播放量高就是成功,其实不然。播放量高可能是主要原因是网红粉丝多,但互动率低、转化率低,照样是亏本买卖。2023年第二季度, 某数码品牌找了个百万粉科技博主,视频播放量500万,但点赞只有2万,评论不到1000,转化率0.1%,ROI亏了20%。反观另一个10万粉的博主,播放量50万,点赞2万,评论800,转化率0.8%,ROI赚了30%。所以说 复盘时别只看总播放量,得看“互动率”“转化率”“客单价”这些深层指标,播放量高不代表效果好,转化率高才是真本事。

AB测试:同一网红不同内容风格,哪种ROI更高?

不知道哪种内容风格效果好?那就做AB测试。同一网红, 拍两种不同风格的内容,一个挂链接,一个不挂,看看哪种转化率高;或者两个不同风格的网红,推同一款产品,看哪种ROI高。2023年第三季度, 某服装品牌找了两个同量级的穿搭博主,一个拍“测评式”内容,详细讲衣服的面料、版型;另一个拍“穿搭式”内容,直接上身搭配。后来啊“测评式”视频播放量高, 但转化率低;“穿搭式”视频播放量低,但转化率高,ROI是“测评式”的2倍。所以说 AB测试是提升ROI的“秘密武器”,找到最适合自己产品的内容风格,下次复制成功经验,ROI才能越做越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