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3年TikTok行业将有哪些颠覆性变革

行业洗牌:从狂热涌入到冷静退场

2023年的TikTok赛道像极了相亲市场, 前两年是上午注册账号、下午发视频、晚上就想变现,后来啊隔两天就发现“不合适”玩家们蜂拥退场。不是平台不行了是大家终于明白:短视频不是印钞机,至少不是人人都能捡钱的印钞机。深圳做3C配件的老王, 2023年3月辞掉工作all in TikTok,投了8万块请团队拍绿幕视频,后来啊粉丝没涨多少,负面评论倒是一堆“质量差”“发货慢”,年底灰溜溜回了工厂。他不是个例, 据某跨境数据平台监测,2023年Q3主动停更的TikTok账号比去年同期多了27%,这些玩家大多抱着“快速起号、快速变现”的心态,后来啊撞上了内容监管和流量下滑的墙。

平台早就不追求数量了黑五类、盗版、搬运这些老路子,现在行不通了打击只会更狠。2023年5月, TikTok官方下架了超过120万条涉及虚假宣传的视频,其中60%是所谓“绿幕大法”——用绿幕拍虚假使用场景,配上夸大其词的文案。这种玩法在2022年还能蒙混过关, 2023年算法升级后识别率提高了80%,发十条限流八条,谁还敢玩?

2023年TikTok行业5大猜想
2023年TikTok行业5大猜想

更关键的是流量。2023年Q2, TikTok短视频的平均播放量同比下滑了18%,尤其欧美地区,用户对同质化内容已经审美疲劳。做家居用品的Lisa发现, 同样的视频,2022年能带来500个询盘,2023年只有200个,“用户不是不刷了是刷得更挑了你不好好做内容,人家手指一划就过去了。”

内容生态:绿幕大法失灵, 合规成为生死线

2023年的TikTok内容,像极了从“野路子”到“正规军”的转变。之前靠搬运、剪辑、夸张文案混日子的账号,现在要么转型要么消失。杭州做服装的Sara, 2023年1月主要原因是搬运国内某穿搭博主视频,被平台限流3个月,粉丝从5万掉到3万,“后来痛定思痛,自己找模特拍实穿视频,虽然累,但粉丝粘性上来了转化率反而提高了25%。”她的经历印证了一个事实:合规不是选择题,是必答题。

原创内容开始吃香,特别是“解决问题型”视频。2023年6月, 佛山某五金工具工厂的账号,发了一条“如何用5块钱修好断裂的扳手”的教程,播放量破500万,带来800多个询盘,转化率高达12%。“用户刷TikTok不只是为了娱乐,很多是带着问题来的,你能帮他解决问题,他就愿意相信你。”工厂老板老李说他们现在账号70%的内容都是这类实用教程,剩下的30%才是产品展示。

违规内容被大规模清理,反过来优质内容获得了更多流量倾斜。2023年9月, TikTok推出“优质内容计划”,对原创度高、互动好的账号给予流量扶持,数据显示,参与计划的账号平均播放量比未参与的高40%。这意味着,认认真真做内容的人,终于有了回报。

工厂入局:供应链玩家的短视频突围战

2023年最热闹的,莫过于工厂们扎堆进TikTok。这些在传统B2B赛道摸爬滚打多年的玩家,带着“成本低、供应链稳”的优势,杀进短视频赛道。浙江义乌某小商品工厂, 2023年2月注册TikTok账号,没请网红,没投大额广告,就是老老实实拍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半年时间粉丝破20万,询盘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了60%。“工厂做短视频有天然优势,用户能看到你实实在在在做产品,信任感比那些纯贸易商强多了。”工厂负责人说他们现在账号的转化率能达到8%,比传统B2B平台的5%高了不少。

工厂们的玩法很实在:小成本测试,快速迭代。东莞某电子厂, 2023年3月先花2万块拍10条产品视频,测试哪种风格数据好,发现“开箱测评+使用场景”的视频最受欢迎,就集中做这类内容。到年底, 他们的账号粉丝15万,通过TikTok接到的订单平均金额比传统订单高30%,主要原因是客户都是看过视频的,对品质有信心。

工厂入局也推高了行业门槛。2023年下半年, 很多做培训的人发现,工厂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听忽悠了“工厂老板现在问得很细:你帮我做的账号,转化率多少?询盘成本多少?能不能证明ROI?”这倒逼培训方更注重实效,而不是只教“涨粉技巧”。

搜索崛起:TikTok正在抢谷歌的饭碗

2023年最让人意外的,是TikTok的搜索功能。越来越多的人放下谷歌,打开TikTok搜东西。“以前有问题问谷歌,现在有问题搜TikTok”,这已经不是玩笑。据TikTok官方数据, 2023年全球搜索量同比增长了200%,其中40%的Z世代用户表示,他们会优先用TikTok搜索产品、教程和生活技巧。

这对跨境电商是巨大的机会。深圳某母婴用品卖家, 2023年4月发现“婴儿围兜怎么选”在TikTok上的搜索量很大,就专门做了一系列测评视频,视频中自然植入自家产品,后来啊这条视频带来了3000多个订单,转化率高达15%。“TikTok搜索的用户, 购买意向很强,他不是随便看看,是真心想解决问题,这时候你的内容刚好出现,成交概率就大了。”

搜索逻辑也和传统平台不一样。TikTok更看重视频内容的“场景化”和“实用性”,而不是关键词堆砌。比如用户搜“如何修理漏水的水龙头”, 算法会优先推荐那些有实际操作步骤、讲解清晰的教程视频,而不是只放了产品链接的“硬广”。这要求创作者必须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他搜这个问题时最想看到什么。

长尾关键词:TikTok搜索优化的核心

做TikTok搜索优化, 不能只盯着大词,比如“手机壳”,这种词竞争太大,新手很难做。要找长尾关键词,比如“适合iPhone 15 Pro的防摔手机壳”“ins风透明手机壳测评”。2023年8月, 广州某数码配件卖家,通过分析TikTok搜索数据,发现“适用于户外运动的防水手机壳”搜索量在上升,就围绕这个词做了5条视频,其中一条播放量破800万,带来了500多个订单,“长尾关键词虽然流量小,但用户需求精准,转化率反而更高。”

发布时间也很关键。数据显示,欧美用户在TikTok上搜索的高峰期是晚上7点到10点,周末的下午。某家居用品账号,2023年7月开始调整发布时间,把视频放在这个时段发布,搜索流量提升了40%。“用户在刷视频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顺手搜一下这时候你的视频刚好在首页,机会就来了。”

垂类突围:小而精的账号正在吃掉大而全的市场

2023年的TikTok,验证了一个道理:专精一行赛过了解百行。那些做大而全账号的, 比如“家居好物分享”,粉丝可能不少,但转化率很低;而做垂类的,比如“小户型收纳技巧”,粉丝不多,但每一单都是精准客户。上海某收纳用品卖家, 2023年3月转型做垂类账号,专门分享小户型收纳技巧,粉丝从0做到8万,转化率比综合账号高了35%。“垂类账号的粉丝,都是真心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人,你推荐的产品,他自然会考虑购买。”

垂类赛道的竞争还没那么激烈。2023年,TikTok上泛娱乐账号、综合带货账号已经卷成红海,但细分垂类还有很多机会。比如“老年人健身器材”“宠物智能用品”“手工制作工具”这些小众领域,做的人少,需求却真实存在。成都某宠物用品卖家, 2023年5月做“猫咪玩具测评”账号,粉丝5万,通过TikTok每月能卖出2000多个猫抓板,“虽然比不上大卖家的量,但利润足够高,而且竞争小,活得挺舒服。”

垂类账号的运营技巧也更讲究。不能只发产品,要输出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做“户外露营装备”的账号, 可以分享“如何选择帐篷”“露营食物搭配技巧”,用户觉得你有干货,自然就会信任你的产品推荐。2023年10月, 某户外装备账号发了一条“冬季露营保暖指南”的视频,视频中推荐了自家的保暖睡袋,这条视频带来了800多个订单,转化率10%,“用户不是不喜欢看广告,而是讨厌硬广,你把广告藏在干货里他反而愿意接受。”

案例拆解:一个垂类账号的冷启动路径

2023年3月,南京某文具卖家小林决定做“手账制作教程”垂类账号。她没花钱投流,就是自己拍教程视频,用手机记录制作手账的过程,配上轻快的音乐。前三个月, 粉丝增长很慢,只有3000多,但她没放弃,坚持每天更新一条教程,还会在评论区回复用户的问题。6月份, 她做了一条“如何用便宜的材料做出高级感手账”的视频,播放量突然爆了破了100万,粉丝一周涨了5万。之后她开始尝试在视频中植入自家手账本, 转化率能达到8%,现在她的账号粉丝15万,每月通过TikTok的销售额超过20万。“垂类账号需要耐心,一开始可能没人看,但只要你内容好,坚持下去,总有人会发现你。”

广告投流:从全民狂欢到精准狙击

2023年的TikTok广告,不再是“投了就能赚钱”的时代。早期粗放投放,随便剪个视频就能起量,现在不行了算法越来越聪明,用户也越来越挑剔。某美妆品牌, 2023年Q1还用2022年的素材投广告,后来啊ROI掉到了1:2,后来换了“真人实测+效果对比”的素材,ROI才回升到1:5。“现在投广告,必须得让用户觉得‘有用’‘真实’,而不是单纯‘好看’。”

精准定向成为关键。TikTok的广告系统现在可以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互动行为、兴趣标签,把广告推给最可能转化的人。2023年7月, 某服装品牌通过定向25-35岁、喜欢“瑜伽”“健身”的用户,推广瑜伽服系列,转化率比之前定向泛人群高了40%。“不是用户不喜欢广告,是你把广告推给了不需要的人,他当然会反感。”

广告成本也在下降。2023年, TikTok广告的点击成本同比降低了20%,主要原因是算法优化了广告投放效率,同样的预算能带来更多曝光。这对中小卖家来说是好事,不用花大价钱就能测试产品。深圳某3C配件卖家, 2023年9月用1万块预算测试5款产品的广告,其中一款无线充数据线数据最好,就加大投放,到头来带来5万块销售额,“以前不敢投广告,怕打水漂,现在成本低了可以大胆试错。”

避坑指南:2023年TikTok广告的5个雷区

2023年做TikTok广告,最容易踩的坑就是素材同质化。很多人看到别人用“美女+产品”的素材效果好,就跟着做,后来啊用户看腻了点击率低。2023年4月, 某家居用品卖家用了和同行一样的“模特展示产品”素材,点击率只有0.8%,后来换成“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素材,点击率提升到2.5%。“素材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总是模仿别人。”

另一个坑是忽略用户反馈。2023年6月, 某美妆卖家投放的广告点击率高,但转化率低,后来分析发现,视频里没有明确说明产品成分,很多用户担心过敏,不敢下单。后来在视频中增加了“敏感肌可用”“无酒精添加”的字幕,转化率提升了30%。“用户关心的问题,你必须在他的购买路径中解答清楚,不然他随时会放弃。”

还有定向过窄的问题。有些卖家为了追求精准, 把定向范围定得太小,比如只定向某个城市、某个年龄段的用户,后来啊曝光量不够,浪费预算。2023年10月, 某运动鞋卖家一开始只定向18-25岁的欧美用户,曝光量很少,后来扩大到16-30岁,曝光量增加了3倍,转化率反而主要原因是基数变大了而稳定在5%左右。“定向要精准,但不能太窄,要在精准和曝光量之间找到平衡。”

未来展望:2024年TikTok的3个潜在变数

2023年的TikTok行业, 经历了从狂热到冷静,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但变革还没结束,2024年可能会有更多颠覆性变化。有人觉得TikTok会越来越像抖音,加强电商功能;有人觉得它会回归短视频本质,内容为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合规的、没内容的、不专业的玩家,会被继续淘汰。

政策风险始终存在。2023年美国大选年,TikTok的命运牵动人心,虽然暂时没有“不卖就禁用”,但政策的不确定性还在。2024年如果新政府上台,政策可能会有变化,这对依赖TikTok的卖家是个潜在风险。“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做TikTok的一边,也要布局其他平台,比如Instagram、YouTube,分散风险。

技术升级也会带来机会。AI生成内容在2023年已经很火,2024年可能会更成熟。比如用AI快速生成视频脚本、剪辑视频,降低创作门槛。深圳某MCN机构已经在测试用AI做短视频,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0倍,成本降低了60%。“技术会让内容创作更容易,但竞争也会更激烈,到头来比拼的还是创意和施行力。”

不管怎么变,TikTok的核心没变:连接用户和内容。2023年的行业变革,本质是回归了这个核心——谁更懂用户,谁更能做出好内容,谁就能活下去。2024年,那些能在合规的前提下深耕内容、精耕垂类、用好工具的玩家,或许能迎来新的春天。至于那些还想靠投机取巧赚钱的人, 还是早点退场比较好,毕竟“离婚冷静期”过了再想复合,就没那么容易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