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个骗了中国人12年的“法国品牌”
东莞这家企业,打着法国旗号忽悠了国人十多年,如今在海外市场却闹出笑话。想想就让人火大,那些年我们被忽悠的信任,究竟值多少钱?慕思,一个听起来洋气的品牌,背后却是东莞的土生土长公司。2004年创立时它靠代工床垫起家,却硬是把自己包装成欧洲贵族后代。广告里的洋老头Timothy James Kingman, 不过是个英语老师,花1500美元就买下终身肖像权。
这操作,简直是品牌界的“碰瓷大师”。2019年,慕思在法国开了第一家旗舰店,可招股书里却只字未提法国市场收入。海外市场占比从2019年的2.5%一路下滑到2021年的1.6%, 澳洲、美国、德国倒是列了进去,唯独“故乡”法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自相矛盾,让人不得不怀疑:慕思到底是在卖床垫,还是在玩“身份诈骗”?

品牌包装的真相:东莞工厂的欧洲梦
慕思的营销套路,说白了就是“蹭蹭大法”的精髓。英文名DeRUCCI, 听起来像法语,暗示法国血统;广告牌上写着“源自1868”、“法国皇家设计师”,配上那个乔布斯风格的忧郁老头,高端、奢华、优雅的标签就这么硬贴上了。2004年,它还是东莞小作坊,代工生产床垫,转眼间就变身国际品牌。2012年,慕思开始大张旗鼓宣传,但细究下去,全是烟雾弹。
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慕思却靠着“洋名”在国内市场收割8%份额,稳坐行业龙头。对比国内其他床垫品牌三十几个点的毛利率, 慕思的61.19%、59.32%、57.23%,简直高得离谱,全是品牌溢价闹的。
招股书显示, 2019-2021年海外收入占比低得可怜,2.5%、1.92%、1.6%,连法国市场都不提。这操作,就像一个穿假名牌的暴发户,在机场吹嘘自己是贵族,后来啊被本地人拆穿。2019年,它在法国开店,可数据不说谎,海外市场萎缩明显。想想看,一个自称法国品牌的企业,在老家却不见踪影,这不是欺骗是什么?
机场广告的闹剧:被反蹭的尴尬
慕思的广告投放,堪称“蹭蹭大法”的经典案例。机场、高铁站,到处都是那个叼着烟斗的洋老头,眼神犀利得让人毛骨悚然。悉尼机场的Ian Whitworth在Twitter上抱怨:“坐飞机最可怕的事,就是看到DeRUCCI先生邪恶恐怖的脸。”这广告,本想勾起乘客对舒适床的渴望,后来啊成了噩梦。慕思的营销团队知道,机场是黄金场景,经济舱乘客累得半死,一看到广告就幻想大床。
2019年,慕思在法国开店,本想延续欧洲梦,却被考拉打脸。想想看,一个东莞公司,靠假洋名在国内忽悠,出海却闹笑话,这品牌出海的路,走得有多坎坷?
可澳洲本土品牌考拉床垫不干了 2021年12月,它在机场制作了户外广告,直接怼回去:“De考拉,澳洲最不装的床垫。”配上一个友善的员工照片,字字不提慕思,却针锋相对。考拉还蹭了宜家, 广告牌写着“NO FN IDEA ?no tools, no worries”,调侃宜家组装难,却没提名字。这种反蹭,让慕思颜面尽失。
营销策略的成败:高溢价与海外滑铁卢
慕思的“蹭蹭大法”,在国内市场确实成功。它靠着“法国血统”标签,把床垫卖出了奢侈品价格。2019年毛利率61.19%,2021年57.23%,比行业平均高出一大截。这溢价,全是靠洋老头和欧洲故事堆起来的。床垫行业低频、低复购,慕思却塑造了高端心智,收割社会精英。对比美国DTC品牌Casper,走性价比路线,半死不活,慕思的套路明摆着更有效。
考拉的反击,就是活生生的教训。慕思想复制国内成功,却忽略了海外消费者对真实性的敏感。2021年,澳洲机场广告事件,让慕思成了笑话。这策略,高溢价能撑多久?海外市场萎缩,证明“蹭蹭大法”不是万能药。
但问题来了这种营销在海外行得通吗?2019年慕思在法国开店,可海外收入占比一路下滑。2019年2.5%,2020年1.92%,2021年1.6%,法国市场连个影子都没有。2012年, 好时集团开始谈判,2014年购入80%股权,2016年全盘接收,这操作暴露了慕思的海外短板。依赖“洋品牌联想”,在国内顺风顺水,出海却水土不服。
行业对比:南极人与宜家的教训
慕思的套路,在行业里并不新鲜。南极人转型品牌授权,靠贴牌生存,看似成功,实则隐患重重。慕思也玩类似把戏,但南极人至少坦诚,慕思却披着法国外衣。2012年,好时集团收购案例,显示国际品牌对本土企业的警惕。慕思想蹭宜家, 2019年在店铺边立广告牌:“NO FN IDEA ?no tools, no worries”,讽刺宜家组装难。
慕思若想突围,得学考拉,用真实故事打动消费者,而不是依赖洋老头。
这操作,小聪明有余,大格局不足。宜家作为真国际品牌,慕思却靠假标签竞争,差距明显。想想看,宜家的全球门店超400家,慕思号称4000多家,但海外收入占比低得可怜。2019-2021年数据,慕思海外市场萎缩,而宜家却稳扎稳打。慕思的差异化策略,建议是放弃“蹭蹭大法”,专注真实创新。比如2021年考拉在澳洲的转化率提升15%,靠的是本土化营销,而非假标签。
出海挑战与未来出路
慕思的海外之路,充满荆棘。2019年法国旗舰店开业,本意是强化欧洲梦,可招股书却避而不谈法国收入。2020年疫情冲击, 海外市场占比再降,1.92%,2021年1.6%,连德国、美国都列了法国却消失。这种自相矛盾,暴露了品牌出海的脆弱性。跨境电商卖家常梦想全球化,但慕思案例警示:真实比虚假更重要。2021年,考拉在机场广告事件,让慕思成了反面教材。
慕思的教训,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警钟:诚信,才是品牌长青的基石。
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次欺骗,信任就崩塌。慕思的未来建议是剥离“法国”标签,拥抱东莞制造。比如2022年,某东莞家具品牌转型本土化,海外转化率提升20%,靠的是真实供应链故事。慕思若想翻身,得学这招,用数据说话,而非依赖洋老头。品牌溢价虽高,但海外市场萎缩,证明“蹭蹭大法”已失效。差异化策略,应是透明营销,比如2023年计划在澳洲开设体验店,用真实产品打动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