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上精液首饰爆火,这暗黑系海外抖音流量密码是啥

精液首饰在TikTok爆火:暗黑系产品的流量密码,究竟是猎奇还是人性共鸣?

你敢信吗?在TikTok上,有人用精液、骨灰、母乳做首饰,还卖疯了。加拿大的手工艺人阿曼达·布斯原本只是个普通的粘土首饰爱好者, 想在TK上推广自己的小作品,后来啊主要原因是一个玩笑,意外踩中了海外暗黑系产品的流量密码。她的账号火了订单多到做不过来丈夫甚至辞了职全职帮忙。这操作属实有点离谱,但细想又透着点商业智慧——为什么这种“恶心”的东西反而有人买单?暗黑系产品的流量密码,到底是靠猎奇博眼球,还是真的戳中了人性深处的某个开关?

从普通粘土首饰到“暗黑系定制”:阿曼达的意外走红

阿曼达的故事得从2022年说起。那时候她就是个喜欢手工的普通人, 捏些粘土手链、戒指放在网上卖,销量平平,每周也就10单左右,纯属副业。直到有天她在TK上发了条制作粘土首饰的视频,评论区有人开玩笑:“用精液做首饰会不会更有意思?”阿曼达当时有点懵,觉得这玩笑开过了正常人谁会想要这种东西?没想到这条评论下面炸出一堆人问“真的能做吗”“多少钱一个”。她试探着发了条回复“可以定制”,后来啊私信直接爆了。

精液首饰在TikTok火了海外抖音暗黑系流量密码
精液首饰在TikTok火了海外抖音暗黑系流量密码

第一个吃螃蟹的客户叫珍娜,是个孕妇。她想给丈夫准备份特别的礼物,看了阿曼达的视频后提出用丈夫的精液做枚戒指。阿曼达犹豫过但架不住客户坚持,硬着头皮接了单。她把制作过程拍成视频:收集材料、 混合粘土、定型、烘干……全程没露敏感内容,但文案写得暧昧又带点艺术感:“把爱情的‘结晶’变成永恒的信物”。这条视频直接火了 播放量破500万,评论区吵翻了——有人骂“变态”,有人好奇“真的假的”,更多人私信问“还能定制什么材料”。

阿曼达这才发现,自己可能挖到宝了。她没再拒绝“奇怪”的需求:有个失去儿子的妈妈, 想用孩子的骨灰做个项链;坚持母乳喂养的妈妈,想用乳汁做个吊坠;甚至有人问能不能用脐带、胎盘做首饰。她来者不拒,每单都认真拍制作视频,配上“纪念”“永恒”“独一无二”之类的文案。慢慢地, 她的账号从“手工粘土首饰”变成了“暗黑系定制专家”,订单量从每周10单涨到50单,后来全职做都接不过来丈夫只能辞职当她的“首席客服”。

暗黑系产品的流量密码:猎奇是敲门砖,场景是定海针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靠猎奇博眼球吗?”没错,猎奇确实是这些产品爆火的起点。人类的大脑天生对“反常”的东西敏感——平时看惯了普通首饰, 突然冒出个“精液戒指”,谁能不好奇点进去看看?TK的算法也偏爱这种高互动内容:评论区的骂战、 质疑、好奇,都会让视频的完播率和停留时间变高,从而推上更大的流量池。

但你要说这些产品只靠猎奇,那就小看它们的生命力了。阿曼达的店铺能做起来关键在于她给这些“暗黑材料”绑定了具体的“场景意义”。她的独立站早就不是按“手链”“戒指”分类,而是按“爱情纪念”“亲情传承”“母爱印记”来划分。比如精液首饰归在“爱情永恒”栏, 文案写着“让最亲密的接触变成永恒的承诺”;骨灰首饰在“思念无界”栏,配图是母亲抚摸项链的侧脸;母乳首饰则在“母爱印记”栏,强调“宝宝的第一个营养,做成妈妈的专属饰品”。

这种场景化包装,把“恶心”转化成了“有故事”。买精液戒指的珍娜说 这枚戒指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每次看到都觉得丈夫就在身边;用骨灰做项链的妈妈说孩子离开后这个饰品让她觉得“从未失去”。消费者买的不是“精液”或“骨灰”本身,而是这些材料背后的情感寄托。就像钻石卖的也不是碳,而是“永恒的爱”;卖的也不是茶叶,而是“片刻的宁静”。场景赋予产品溢价,阿曼达的粘土首饰动辄上百加元,照样有人抢着买。

用户参与感:让消费者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阿曼达还有个聪明的地方:她让用户深度参与了产品创作。从提供材料到定制款式,每个环节都留着用户的“痕迹”。比如精液戒指, 她会让客户写一段和伴侣的故事,把文字刻在内圈;骨灰项链会问客户“想用孩子生前最喜欢的玩具造型吗”。用户不再只是“买家”,而是“故事的创作者”,这种参与感让他们觉得“这个饰品完全属于我,独一无二”。

这种策略在跨境电商里特别管用。海外消费者尤其看重“个性化”和“情感连接”, 普通产品同质化严重,但定制化、有故事的产品能让他们愿意付高价。阿曼达的案例里有个客户用丈夫的头发和精液做了对情侣手链,还特意让阿曼达把结婚日期刻上去。两人结婚十周年时丈夫在TK上发了条视频,说“这比任何钻戒都有意义”,视频又带火了一批订单。

用户参与还能形成“自然传播”。买家收到货后往往会自发拍开箱视频、分享到社媒,配上“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之类的文案。这些UGC内容比官方广告更有说服力,毕竟真实用户的体验最能打动人。阿曼达的TK账号里60%的爆款视频都来自客户的分享,她只需要有时候转发、评论一下就能坐等流量上门。

暗黑系营销的争议:流量密码还是德行红线?

虽然阿曼达的生意很成功,但“暗黑系产品”的争议从未停止。有人骂她“消费猎奇”“践踏伦理”,甚至有媒体质疑她“贩卖人性弱点”。2023年, 有家长投诉她的视频“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TK平台一度给她限流,要求所有视频打上“成人内容”标签。阿曼达不得不调整内容策略:制作过程拍得更隐晦,重点突出“情感”而非“材料”,这才慢慢把流量拉回来。

这说明,暗黑系产品的流量密码,踩中的其实是“德行钢丝绳”。猎奇可以带来短期流量,但过度依赖“猎奇元素”,很容易触犯平台规则和大众底线。阿曼达能做起来 关键在于她始终把“情感”放在第一位——虽然材料暗黑,但故事是温暖的:是爱情、亲情、母爱,这些普世情感能中和“暗黑”带来的不适,让产品从“猎奇”变成“有温度的纪念品”。

另一个问题是可持续性。暗黑系产品的流量高峰期通常不长,用户的好奇心会因为时间衰减。阿曼达也意识到这点, 2023年下半年,她开始推出“暗黑+日常”的混合产品:比如用精液材料做的戒指,外面是普通金属,只有打开内盖才能看到粘土部分;或者用骨灰做的吊坠,搭配普通珍珠链。这样既保留了“暗黑”的噱头,又降低了接受门槛,吸引更多普通消费者。

给跨境电商的启示:小众产品的“情感溢价”玩法

阿曼达的案例对做跨境电商的人很有启发。现在平台上的产品越来越卷,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但小众产品的机会其实藏在“情感溢价”里。普通消费者买一件T恤可能只愿意付20美元, 但印着“我和我家狗的爪印”的T恤,有人愿意付50美元;普通手链卖30美元,但用“情侣第一次约会门票根”做的手链,有人愿意掏100美元。关键在于,能不能给产品找到一个“情感支点”。

具体怎么做?可以参考阿曼达的三步走:步,让用户参与进来。让客户提供素材、写故事,让他们觉得“这是我的产品”。

当然不是所有产品都能做“暗黑系”。跨境卖家选品时要结合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比如欧美市场对“个性化”“情感表达”接受度高,暗黑系产品可能有机会;但某些保守市场,可能会觉得冒犯。再说一个,平台规则一定要摸清楚,别为了流量踩红线,得不偿失。

说到底,暗黑系产品的流量密码,本质上还是“人性密码”。猎奇只是敲门砖,情感共鸣才是定海神针。阿曼达的成功不是主要原因是她用了“恶心”的材料,而是主要原因是她把材料变成了“情感的载体”。对跨境电商 与其在价格里卷,不如多想想:你的产品,能不能让消费者看到时心里“咯噔”一下然后觉得“啊,这就是我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