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在美国面临被关停的风险

跨境圈又炸锅了 SHEIN这次真的要栽在美国手里?

最近刷跨境圈的消息,看得人心里直发毛。那头TikTok听证会的余温还没散,这头SHEIN就被爆出“在美面临被关停风险”。钛媒体的消息说 有个叫“Shut Down SHEIN”的联盟正在呼吁关停这家快时尚巨头,理由是SHEIN通过把用户定为“个人进口商”,让每笔低于800美元的订单都免了关税,这些年往美国运送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商品,却没交该交的税。这操作是不是有点眼熟?让我想起2022年亚马逊卖家集体投诉某平台“钻关税空子”的事件,再说说那平台被罚得底裤都不剩。

“个人进口商”标签到底是个啥坑?

说白了SHEIN这套操作玩的就是“账户拆分”。用户注册时系统自动把你归为“个人进口商”,而不是普通消费者。根据美国海关规定,个人进口商单笔订单低于800美元可以免关税申报。问题来了 SHEIN一个账号下可能下了几十单,每单都低于800美元,加起来就是几千甚至上万美元,但愣是没触发海关申报。这算不算钻空子?有跨境税务讼师朋友跟我聊过 这种操作在律法上其实很模糊——美国税法里“个人进口商”的定义本就是针对个人自用物品,不是给商业平台用的。SHEIN这波操作,本质上是在打“个人自用”和“商业进口”的擦边球。

SHEIN面临在美被关停风险?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SHEIN面临在美被关停风险?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更扎心的是数据。SHEIN自己披露过 2022年在美国的营收就超过1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订单都是低于800美元的小包裹。如果按普通进口企业的关税税率算,SHEIN这些年可能少交了几十亿美元的税。难怪“Shut Down SHEIN”联盟跳得这么高, 里面全是美国本土的服装品牌和零售商,他们觉得SHEIN这是在“不公平竞争”。

官方回应来了 但卖家们不信

面对这波质疑, SHEIN官方的回应倒是挺干脆:“对于美国民间机构的虚假说法,SHEIN断然予以否认并坚决捍卫公司权益。公司在美遵照当地律法法规正常运营。”这话听着耳熟吧?之前TikTok也是这么回应的,后来啊呢?听证会照样开。有做了十年跨境的老卖家跟我说:“官方辟谣听听就好,关键看美国海关和贸易代表的态度。去年Temu刚进美国的时候,也被质疑过‘低价倾销’,再说说不还是靠交关税、建本土仓库才把平过去?”

有意思的是 3月初还有消息说SHEIN要融资20亿美元,下半年准备去美国上市,后来啊SHEIN火速辟谣“暂无上市计划”。当时就有卖家在群里分析:“这时间点太巧了要么是上市受阻,要么是有大雷没爆出来。”现在看来这“雷”可能就是税务问题。要知道, 美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合规要求严到变态,要是被查出过去几年存在大规模税务规避,别说上市了可能还要面临集体诉讼。

跨境圈炸锅了 有人喊冤有人拍手

消息出来那天跨境卖家群直接炸了。做服装铺货的小A急得直跺脚:“我SHEIN的货还在海上漂着呢, 这要是真被关停,我几十万货款不打水漂了?”他给我看了他的SHEIN卖家后台,最近三个月订单量涨了40%,全靠美国市场撑着。另一边做本土品牌的老王却乐了:“早就该关!SHEIN那价格,我们本土品牌根本没法比,他们靠的就是逃税。现在好了终于有人出来收拾他们了。”

更有人开始联想:“这么说ali express岂不是也有这个问题?”毕竟阿里早年也是靠“小额免申报”打开美国市场的。不过有行业分析师指出, SHEIN的问题比阿里更严重——阿里是B2B模式,用户本身就是商家,而SHEIN直接面向C端消费者,把个人用户当“进口商”用,这性质更恶劣。2023年美国海关就查处过一起类似案件, 某快时尚品牌把订单拆分成200美元一份,再说说被罚了2亿美元,负责人还面临刑事指控。

税务合规这根弦 谁松谁完蛋

“跨境电商中的税务合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不然玩不长久。”这是深圳某跨境财税公司创始人张总常挂在嘴边的话。他给我看了个案例:2023年他们有个客户, 做独立站卖家居用品,主要原因是没申报关税,被美国海关扣了3000多票货,罚款加滞纳金一共800多万,直接破产。他说:“现在美国海关的AI系统越来越智能,你拆订单、换IP都没用,数据一交叉就能发现异常。SHEIN这种体量,想躲根本不可能。”

有意思的是SHEIN最近动作频频。先是把总部从南京迁到新加坡,又推出了平台模式,邀请第三方卖家入驻。有分析说这是在“分散风险”——把自营业务和平台业务分开,万一自营出事,平台还能撑着。但张总觉得这招未必管用:“美国税法看的是实际控制人, 就算总部在新加坡,只要业务主体还在中国,照样能查你。而且平台模式更麻烦,第三方卖家的税务责任再说说还是要SHEIN背书。”

美国这盘棋 打压还是规则?

现在争议最大的就是:美国是真的在“打压中国跨境电商”,还是SHEIN确实触碰了红线?支持“打压论”的人说:“美国佬就是看不惯中国企业在美国赚得盆满钵满!TikTok、SHEIN、TemU,一个接一个地整。TemU最近也被要求加强税务申报,这明显是针对中国企业的‘精准打击’。”支持“规则论”的人则认为:“规则就是规则, 你SHEIN这么大个公司,连关税都不交,换哪个国家都忍不了。美国本土品牌每年交几十亿美元关税,凭什么你可以特殊?”

我觉得吧,这事可能两者都有。美国确实想遏制中国跨境电商的势头,但SHEIN自己的操作也确实给了对方把柄。记得2022年SHEIN在欧罗巴联盟就主要原因是“环保问题”被罚了1000万欧元,后来赶紧推出了可持续时尚系列。这次税务问题, 说不定也会倒逼他们做出改变——比如建立美国本土仓库,把订单集中到800美元以上主动申报关税,或者干脆在美国注册公司,承担企业纳税责任。

TEMU要笑了?别高兴太早

“那接下来就是TEMU了”“开启强盗模式 接下来TEMU要小心了甚至字节跳动的视频剪辑CapCut都要抢”——跨境圈里这种声音不少。毕竟TEMU和SHEIN模式太像了都是“低价+全托管”,都靠美国市场起家。但有人指出, TEMU可能比SHEIN更平安,主要原因是拼多多背后有美国投资机构,而且TEMU最近在推“本土化”策略,比如和美国本土品牌合作,增加高客单价商品,减少对小额订单的依赖。

不过TEMU也不是高枕无忧。2024年3月,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把TEMU列入“优先观察名单”,理由是“涉嫌知识产权侵权和不公平贸易”。如果SHEIN真的主要原因是税务问题栽了TEMU肯定是下一个目标。有跨境大卖说:“现在最好的策略就是‘闷声发大财’,别太张扬,别把美国市场当提款机。该交的税交,该合规的合规,不然下一个‘被关停’的就是你。”

SHEIN的破局之路 在新加坡还是在本土?

面对这波危机,SHEIN到底该怎么破?我觉得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新加坡路线”:彻底把总部和业务重心移到新加坡, 用东南亚的供应链辐射美国市场,这样能规避部分中美贸易摩擦。但问题是美国海关认的是“实际经营地”,不是注册地,这条路可能治标不治本。另一条是“本土化路线”:在美国建立分公司,雇佣当地员工,缴纳企业税,把供应链搬到美国本土。就像亚马逊当年做FBA一样,虽然成本高,但能彻底解决合规问题。

其实SHEIN已经在尝试了。2023年底,SHEIN在德克萨斯州买了1000亩地,准备建美国本土仓库。有内部人士说 这个项目投资超过10亿美元,建成后能把美国订单的配送时间从7天缩短到2天还能减少关税成本。但问题是这么大的投资,能不能赶上“被关停”的速度?毕竟美国监管部门的动作比谁都快。

跨境卖家该怎么办?

对普通跨境卖家SHEIN这波风波其实是个警示。不管你是做亚马逊、独立站还是TEMU,税务合规这根弦都不能松。建议赶紧检查自己的订单申报情况, 别再把小额订单拆来拆去;如果美国业务占比大,可以考虑注册美国公司,找专业的财税顾问;再说一个,别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布局几个市场,比如欧洲、东南亚,分散风险。

再说说说句实在的:跨境电商的红利期早就过去了 以前靠“信息差”和“钻空子”就能赚钱,现在不行了。美国市场看似大,但规则越来越严,只有真正合规经营、注重品质的企业,才能活到再说说。SHEIN能不能挺过这关,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还在走“野路子”的卖家,迟早要栽更大的跟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