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上‘没有撤退可言’这句话
“没有撤退可言”:TikTok在美国的生死局里谁在死磕?
2023年春天的华盛顿,TikTok的会议室里气压低得能拧出水来。周受资坐在国会山的听证席上, 面对着几十名议员的连环炮质问,手里的汗几乎要浸湿那份准备了三个月的PPT。听证会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 他说的那句“我们不会撤退”,后来被无数TikTok卖家截成短视频,配上激昂的音乐,在各个跨境电商社群里疯传——“没有撤退可言”,成了这一年里做TikTok的人最熟悉的口号。
但口号喊得响亮,现实却像一团乱麻。TikTok在美国到底经历了什么?那些喊着“死磕到底”的卖家,是真的看到了希望,还是被逼到了悬崖边?竞争对手们又在背后盘算着什么?这些问题,没人能给一个标准答案,但每个细节里都藏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影子。

听证会只是开始:TikTok的“围城”
3月24日那天 国会山的直播镜头里周受资的西装笔挺,但额头上的汗珠怎么擦都擦不干净。议员们的问题像刀子一样扎过来:“TikTok到底会不会把美国用户的数据交给中国政府?”“你们的内容审核机制有没有政治倾向?”“如果被封禁,你们有什么退路?”这些问题,TikTok内部其实已经演练过无数次但现场的氛围比预想得更紧张。
听证会结束后TikTok的股价没跌,反而涨了。有人说这是市场觉得“TikTok大概率不会被禁”, 但也有人说这是空头在撤退——毕竟1.5亿美国月活用户的数据摆在那里真要一刀切,受伤的不只是TikTok,还有无数依赖它做生意的品牌和网红。
但TikTok自己没敢松懈。听证会后的第三天 3月27日TikTok的营销团队给所有美国区的商家发了一封邮件,主题是“新功能上线:更精准的定向投放工具”。邮件里详细列出了如何根据用户的观看时长、 互动类型、购买习惯来打标签,甚至能精确到“喜欢看宠物视频且最近搜过猫粮的用户”。这不是什么革命性的功能, 但胜在“稳定”——告诉所有商家:TikTok还在我们的工具越来越好用,你们别慌。
业务上“不撤退”:广告涨了 小店全开了
如果说听证会是TikTok的“压力测试”,那测试后来啊可能是“及格,但勉强”。业务层面TikTok确实没退,反而往前冲了一步。
最直观的数据是广告收入。Sensor Tower那边传来的消息, 2023年3月,TikTok在美国的广告收入环比增长了11%。别小看这11%, 要知道,同期整个社交媒体行业的广告收入都在下滑,Meta的广告收入跌了3%,YouTube也只涨了5%。TikTok能逆势增长, 靠的是“咬紧牙关”——商家们知道TikTok的用户粘性强,就算政策有风险,也得把预算砸在这里。
广告涨了小店也没落下。2023年4月,TikTok宣布美国区的全闭环小店正式全量开放。所谓“全闭环”,就是用户从看到视频、点击商品、完成支付到收货,全程都不用跳出TikTok。这对跨境电商卖家 简直是“天降福音”——以前做TikTok小店,用户跳到独立站转化率低得可怜,现在好了直接在App里完成交易,链路短,转化率自然高。
有位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老林, 在TikTok小店全量开放后的第一场直播里卖了3万多美元的货。他后来在群里分享经验:“场观也就2万多人,但转化率有15%,比独立站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老林说的这个数据, 不是空口白话,他给笔者看了后台的截图——2023年4月15日晚上8点的直播,成交订单523单,客单价62美元,GMV32486美元。这个成绩,放在跨境电商行业里已经算是“爆单”级别了。
为了鼓励更多卖家入驻, TikTok还推出了不少“甜头”:前三个月免运费,抽佣比例比亚马逊低了3个百分点,甚至还开放了联盟销售入口——网红帮卖家带货,拿佣金,TikTok不抽成。这些政策组合拳打下来卖家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2023年5月的数据显示,TikTok美国区的卖家数量环比增长了40%,其中中国卖家占了60%。
用户态度摇摆:嘴上说不要, 身体却很诚实
但TikTok的“不撤退”,也面临着一个最大的变数:用户。1.5亿月活用户, 是美国市场最大的底气,也是最大的软肋——如果用户真觉得TikTok“不平安”,跑了TikTok的一切努力都白搭。
听证会前后两家机构做了调研,后来啊让人哭笑不得。华盛顿邮报在3月17日到18日 随机问了1027个美国成年人,后来啊41%的人支持禁用TikTok,25%反对,剩下34%不确定。更扎心的是就算在18到34岁的年轻人里也只有40%反对禁用,连一半都不到。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研更直接, 3月20日到26日问了3576个美国人,50%的人支持禁令——也就是说每两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个想让TikTok“滚蛋”。这些数据传回TikTok总部,估计会议室里的气氛又凝重了几分。
但奇怪的是用户的行为和他们的“态度”完全对不上。点点数据显示,听证会后的一周,TikTok的日活用户不降反升,从1.2亿涨到了1.25亿。更夸张的是用户日均使用时长也增加了5分钟,从58分钟涨到了63分钟。这操作,简直比“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还夸张。
笔者后来问了几个在美国的朋友,他们的话或许能解释这种现象。Jessi,在纽约生活了12年的市场经理,她说:“TikTok被封?不可能的。美国立法那么慢,每个环节都要扯皮,真到法案落地,猴年马月去了。再说了两党在这事上各有算盘,民主党想拉年轻人,共和党想反华,再说说估计就是不了了之。”
Lucas, 硅谷的创投人,更直接:“用户才不管数据安不平安,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刷到好玩的视频。真要禁了这些用户能去哪儿?YouTube Shorts?Reels?都没TikTok好玩。”
至于那些说“支持禁用”的人, 后来被问到“如果TikTok明天就没了你会用什么替代”,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大概会用YouTube Shorts吧”。但实际行动呢?TikTok的DAU数据说明了一切——嘴上喊着要“反抗”,手指却诚实地刷着视频。
竞争对手的“趁火打劫”:YouTube的野心
用户摇摆, TikTok自己还在死磕,但背后的竞争对手,早就开始“磨刀霍霍”了。2020年TikTok在印度被封禁后 Instagram Reels吃掉了大部分市场,这次所有人都觉得,美国市场的“胜利果实”,可能会被YouTube摘走。
为什么是YouTube?主要原因是它的短视频业务Shorts,和TikTok的“基因”最像。2022年4月, YouTube Shorts的日均浏览量还是300亿,到了12月,直接飙到了500亿,8个月时间增长了66%。这个速度,比当年TikTok在美国的增长还猛。
更关键的是YouTube的动作比Meta更“狠”。2023年4月5日 YouTube推出了直播广告自动化功能,创作者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插广告,不用再等平台审核。同一天 他们还上线了“直播表情包互动”功能——用户可以在直播间发表情包,实时反馈,这和TikTok的“直播礼物”简直是异曲同工。
音乐行业也成了YouTube的“筹码”。3月31日 YouTube在艺术家分析工具里加入了Shorts的数据,歌手们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Shorts视频带来了多少新听众。这对音乐人简直是“救命稻草”——毕竟现在的新歌,80%的流量都来自短视频。TikTok靠音乐起家,YouTube现在也在抢这块蛋糕,两边打得不可开交。
比一比的话,Meta的Instagram Reels就显得“佛系”多了。2020年8月在美国上线后 一开始把入口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后来啊惹恼了老用户,纷纷抱怨“刷不到图片了”。后来Meta学乖了把Reels的入口挪到角落里还删了购物功能,想着“先稳住用户再说”。但这么一折腾, YouTube Shorts的热度早就超过了它——Google Trends的数据显示,2022年3月之后Shorts的搜索量就碾压了Reels,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有意思的是Meta自己也在“拱火”。扎克伯格这几年没少在国会“吹风”,说TikTok威胁美国数据平安,暗示应该禁掉。后来啊呢?Reels没抢到多少用户, 倒帮TikTok“教育了市场”——大家都开始关注短视频了只是再说说大家还是觉得TikTok更好玩。
“没有撤退可言”:口号背后的真实与无奈
回到最开始的那句话——“没有撤退可言”。对TikTok这到底是“豪言壮语”,还是“无奈之举”?
从业务层面看,TikTok确实“不能退”。美国市场占了它全球收入的30%,1.5亿月活用户,是任何平台都不敢放弃的“基本盘”。更何况, 小店全量开放后跨境电商的生态已经初步成型,广告收入、电商佣金、创作者分成,每一块都是实打实的利润。现在退,就是前功尽弃。
从政策层面看,TikTok“不敢退”。听证会上的压力,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无穷无尽的审查、调查、听证。一旦表现出“退缩”的姿态,国会那帮人只会更得寸进尺。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用业务增长、用户粘性、社会价值来证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对卖家和创作者“没有撤退可言”更像是一种“自我催眠”。老林在群里说过:“做TikTok就像赌博,政策风险就像悬在头顶的剑,但你不能主要原因是怕剑掉下来就不赌了。赢了盆满钵满;输了就当交学费。”这种心态,大概就是大多数TikTok从业者的真实写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但话说回来TikTok的“不撤退”,也不是“死磕到底”的蛮干。它在悄悄调整策略:比如加强本地化运营, 让美国团队掌握更多决策权;比如和第三方机构合作,证明数据平安;比如加大对教育、公益内容的扶持,改善社会形象。这些动作,不像“对抗”,更像“周旋”——在政策的夹缝里找一条活路。
2023年的夏天快到了TikTok在美国的命运依然扑朔迷离。周受资的“没有撤退可言”,依然在跨境电商的圈子里流传。但这句话的背后是TikTok的坚持,是卖家的赌注,是用户的摇摆,是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只能说在生死局里谁也不敢轻易说“撤退”,哪怕前路是刀山火海,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