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款头痛帽在TikTok上播放量超千万

一个帽子在TikTok炸了:1600万播放背后的头痛经济

凌晨两点, 你又一次被头痛敲醒,像有人拿着小锤子在太阳穴上敲,吃过的药堆在床头柜上,说明书都快翻烂了可痛感还是赖着不走。这时候,有人给你推荐了一顶帽子——不用吃药,不用打针,冰一冰、压一压就能好。你信吗?在TikTok上,1600万人信了。那个叫@chelseaaForrer的博主, 只是简单试戴了一顶毛绒帽,配上字幕“头痛的你抓起帽子戴上打个盹吧”,十秒钟的视频,愣是让全球无数头痛患者眼睛一亮。

10秒视频,凭什么让1600万人停下来看?

翻看@chelseaaForrer的主页, 你会发现这姑娘平时发的视频,要么是挑战,要么是日常,播放量基本在几千到几万之间,有时候有几条几十万的,已经算是爆款了。唯独这条“头痛帽”视频,像被按了加速键,播放量嗖嗖往上涨,再说说定格在1600万。评论区里有人问链接,有人求同款,有人直接说“我明天就下单”。这让人忍不住琢磨:一顶平平无奇的帽子,到底有什么魔力?

播放量超千万!这款“头痛帽”在TikTok上圈粉无数
播放量超千万!这款“头痛帽”在TikTok上圈粉无数

视频内容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博主戴着帽子靠在沙发上,眉头微微皱着,然后字幕弹出。没有口播,没有特效,甚至连产品特写都没有。可就是这种“糙”,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头痛的人哪有精力搞花里胡哨的?他们只想知道:这玩意儿到底行不行?1600万的播放量,与其说是在看产品,不如说是在看一种可能性:不用依赖药物,能不能让脑袋轻松点?

从宿醉到偏头痛:这顶帽子在解决什么?

这顶头痛帽,毛绒材质,售价39.99美元,主打“加压冷疗”。听起来有点玄乎,说白了就是通过给头部施加压力,一边提供冷感,来缓解偏头痛和宿醉头痛。有意思的是 另一款叫hungovraf的头痛帽,几乎是双胞胎兄弟,同样售价近40美元,同样有三色可选,只不过它的定位更精准——专门针对宿醉。团队在TikTok上发视频, 说“20分钟缓解宿醉头痛和眼部浮肿”,评论区立马涌进一堆“派对动物”:“上周末喝断片,这帽子救了我的命!”

头痛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球13亿偏头痛患者,美国就有3300万常年受折磨。药物?要么有副作用,要么吃了没用,要么一停就复发。于是人们开始琢磨“物理疗法”。拔罐器能缓解腰酸,按摩仪能放松肩颈,那头部呢?头痛帽的出现,正好卡在了这个需求缝隙里。它不是药, 却给了患者一种“我主动在解决问题”的心理安慰——毕竟当头痛发作时人最怕的就是“无能为力”。

用户真实反馈:当药物失效时帽子成了“救命稻草”?

点进AHEADACHES的官网, 首页图片拍得有点“重”——一个人戴着帽子,眉头紧锁,仿佛下一秒就要痛晕过去。但评论区里的用户故事,却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我25年前出车祸得了偏头痛,试过所有药,没用,真想要一个这样的帽子。”一位用户写道。另一条高赞评论:“我一周偏头痛4次吃了上百万种药,戴上它居然能睡个安稳觉。”这些话,不是广告文案,是一个个被头痛折磨太久的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时的真实反应。

亚马逊上, 一款best seller头痛帽,2019年12月18日上架,到现在已经有25567条评价,4.6分。有人说“比止痛片管用”,也有人吐槽“戴久了耳朵疼”。4.9分的评价里 溢出屏幕的喜欢,和少数谨慎的声音,反而让产品显得更真实——毕竟没有哪个产品能做到100%完美。但不可否认,对于大部分用户这顶帽子确实比药物更能带来“即时安慰”。

TikTok上的健康狂欢:20亿播放的头痛话题藏着什么?

在TikTok, #health标签644亿播放,#healthcare117亿,#headache更是高达20亿。打开#headache话题,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户不是在抱怨头痛,而是在“互助”。有人分享“头痛时按这个穴位管用”, 有人推荐“偏头痛专用枕”,还有人像@chelseaaForrer一样,晒出那顶头痛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种草,而是一场全球性的“头痛疗愈大会”。

为什么是TikTok?主要原因是这里的用户更“真实”。他们不care你是不是大品牌,只关心“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痛”。@aheadaches账号, 只有7.19万粉丝,却收获230万点赞,靠的就是一条条“用户视角”的视频——没有专业术语,没有KPI,就是一个偏头痛患者戴着帽子说“你们试试”。这种“同病相怜”的共鸣,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价格差了一倍:亚马逊卖30美元,速卖通15美元,谁在赚差价?

有意思的是同样一顶头痛帽,价格能差出一倍。在速卖通,10-15美元包邮发全球;到了亚马逊,直接涨到15-30美元。中间的差价,是谁赚走了?是品牌溢价?还是物流成本?其实都不是。跨境电商里这种“价格差”太常见了。TikTok上的爆火, 让头痛帽成了“网红产品”,第一批跟风的卖家,趁着流量红利,把价格拉上去,赚一波快钱。等热度过去,价格又会慢慢回落。

更关键的是用户真的愿意为“网红效应”买单吗?@hungovraf的视频里 粉丝留言“39.99美元有点贵”,但博主回复“宿醉一次花的钱比这多多了”。这句话,戳中了不少人的痛点——为了舒服点,花点钱算什么?毕竟头痛起来别说40美元,400美元都可能愿意花。

官网打不开, 博主半消失:爆火背后的致命隐患

可问题来了:当用户被种草,兴致勃勃去下单,却发现官网打不开,是什么体验?@aheadaches的账号就遇到了这种尴尬。视频火得一塌糊涂,官网却显示“页面错误”,用户想买买不了只能干瞪眼。更糟糕的是从今年开始,博主的更新频率明显下降,从周更变成月更,粉丝互动也少了。这就像一场热闹的派对,主人突然不见了客人玩得再开心,心里也发虚。

跨境电商里这种“流量来了却接不住”的案例太多了。有卖家花大价钱投TikTok广告,视频爆了后来啊服务器崩了订单一个没成交,钱白花了。头痛帽的爆火,与其说是产品的胜利,不如说是“时机+运气”的偶然。如果官网体验做不好,如果博主持续不发声,这波流量,很快就会变成别人的嫁衣。

不止头痛帽:TikTok上还有哪些“懒人健康神器”?

头痛帽火了但TikTok上的健康消费,远不止这一种。@shopfitfirst账号卖“缓解身体疼痛的辅助工具”,视频播放量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那些拔罐器、按摩仪、矫正带,本质上都是在解决“懒得折腾却想健康”的需求。现代人太忙了没时间去健身房,没精力研究食疗,他们需要的是“即插即用”的健康解决方案。

比如bilibili上,有个技术大神发明了“智能头痛头环”,视频播放量超百万。功能硬核到让人震惊:能监测头痛频率,冷热疗自动切换,还能连接手机APP记录数据。评论区里有人问“什么时候量产”,有人说“这比头痛帽高级多了”。这说明,健康消费的赛道上,永远有机会。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用户的“懒”——他们不想改变生活习惯,只想在痛苦来临时有个简单的“救生圈”。

做这类产品的商家, 最容易踩的3个坑

头痛帽的爆火,给想做健康消费的商家提了个醒。但这里面坑也不少。个坑,“依赖单一流量”。只盯着TikTok,万一算法变了视频不推荐了销量断崖式下跌。

有卖家做过测试:同一款头痛帽, 在TikTok上发“用户故事”视频,转化率比发“产品功能”视频高3倍。这说明,健康消费的产品,用户要的不是“参数”,是“共情”。你让他们觉得“你懂我的痛”,他们才会为你买单。

从爆火到长销:头痛帽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1600万播放,是起点,不是终点。头痛帽要想从“网红产品”变成“长销产品”,得想清楚三件事。,私域运营。把TikTok上的粉丝引到微信群, 定期分享“头痛小贴士”,让他们觉得“买了这个帽子,就加入了一个互助社群”。

头痛这事儿,短期内可能治不好,但缓解它的方法,永远有市场。头痛帽的故事, 其实是所有“解决小痛苦”产品的缩影——用户要的不是多高科技,而是“被看见”“被理解”“被解决”。当你在TikTok上看到1600万人为一顶帽子停留, 别只想着“这产品能赚钱”,想想这背后是多少个被头痛折磨的夜晚,多少个“能不能让我舒服点”的朴素愿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