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计划在美国扩大招聘规模

Shein在美国的招聘狂潮, 不只是缺人那么简单

最近打开LinkedIn的人可能会发现,Shein的招聘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洛杉矶、 加州、纽约……一连串“高级业务开发员”“反洗钱合规官员”“供应商管理专家”的职位挂在那里薪资待遇没细说但职责写得明明白白:要给美国市场挖新商业机会,要管北美拉美的合规,还要盯着供应商和库存。这哪是普通招人?分明是在搭班子、组队伍,准备干票大的——推进他们的第三方平台Shein Marketplace。

有人可能觉得,不就是个招聘嘛,公司扩张正常。但仔细琢磨这些岗位,就会发现Shein的野心藏在细节里。“高级业务开发员”的核心活儿, 就是在美国市场找本土卖家和品牌入驻,说白了就是要把Shein从一个“卖自己衣服的平台”,变成“谁都能来卖东西的平台”。这步棋, Shein其实早就想走了2021年就试过OBM模式,但这次不一样,这次是要放开手脚,让第三方卖家自己玩运营、搞售后平台只搭台、不唱戏。

扩大在美招聘,Shein强力推进第三方平台业务
扩大在美招聘,Shein强力推进第三方平台业务

从快时尚独奏到平台合唱,Shein想靠什么吸引美国卖家

Shein这些年在美国的底子打得挺牢。靠快时尚切入, 小单快返的供应链玩得溜,引流转化也有一套,2021年直接把亚马逊拉下马,成了美国下载量最高的购物APP之一。今年第一季度,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它还能排到第三,这成绩在跨境电商里算是顶流了。但问题也来了:光靠卖自己的衣服,天花板太低了。想再往上冲,得扩品类、增SKU,最快的方式就是开平台,让第三方卖家来填坑。

可美国卖家不好请。你以为他们缺流量?Shein的APP下载量确实高, 但美国本土卖家和中高端品牌一看Shein的调性,心里就犯嘀咕:“你们不就主打个‘9块9包邮’吗?我卖几百块一件的设计师品牌,放你们这儿不是掉价吗?”更关键的是品控。Shein过去对供应商管得严,备货发货及时率、次品率、上新成功率,样样都卡指标,搞得供应商压力山大。现在放开平台, 卖家自己运营,万一卖些便宜货、次品,砸了Shein“低价但质量还行”的招牌,这笔账怎么算? Wish就是前车之鉴,当年靠低价火遍全网,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品控崩了口碑直接跌到谷底。

Shein自己可能也清楚这个问题, 所以招聘信息里特意写了“反洗钱合规官员”——想用合规背书,让卖家觉得“这平台正规,能赚钱”。但美国卖家买不买账,还得打个问号。毕竟谁也不想辛辛苦苦把品牌做起来再说说主要原因是平台调性不对,反而被拖累。

Temu的围剿:流量、 物流、供应商,三面夹击

Shein忙着招人搭平台,旁边的Temu也没闲着。这家拼多多旗下的跨境平台,打法简直像在Shein的伤口上撒了把盐。同样是低价,同样主推时尚品类,Temu在流量上的爆发力更猛。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 今年第一季度,Temu成了美国下载量最高的APP,Shein只能排第四。去年圣诞购物季, Temu全美被下载了1300万次“超级碗”广告一播,直接爆仓,不得不暂停新产品发货——这流量,谁看了不眼红?

更麻烦的是Temu还在挖Shein的墙脚。有消息称,Temu正在笼络Shein的供应商,说“来我这儿,利润比你高,压力比你小”。Shein的供应商本来就累,淘汰机制严,利润薄,现在 Temu 递来橄榄枝,心里能不活泛?要知道,Shein的供应链优势一直是它的护城河,但供应商要是跑了这城墙不就塌了半截?

物流上,Temu也有后招。它是拼多多跨境平台,背后站着极兔物流——这俩现在一条心,单量越大,物流成本越低。等Temu的规模上来了 物流成本说不定比Shein的“一仓发全球”还低,到时候配送速度、价格优势,Shein怎么拼? Temu还放话:“截至2023年9月1日北美GMV至少有一天超过SHEIN”。这话听着狂,但也不是没可能,毕竟流量和物流两大杀器都在手里攥着。

估值缩水600亿, Shein的第三方平台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

Shein急着推进第三方平台,不光是为了增长,更是为了“活命”。最新一轮融资,它的估值从一年前的1000亿美元,缩水到了640亿美元,一年跌了三分之一。投资人可不会一直等,得拿出新故事、新增长才能稳住估值。第三方平台就是Shein的新故事——你看, 亚马逊靠第三方卖家成了电商巨头,我Shein也能复制这条路。

但这条路走起来可比说故事难多了。MarketplacePulse的创始人Kaziukėnas就戳破了窗户纸:“中国出海电商平台想吸引美国本土卖家,至今没成功过。”阿里、Wish都试过后来啊呢?美国卖家要么嫌平台调性low,要么怕品控砸了招牌,要么就是流量给得不够多。Shein现在面临的,也是同样的问题。你靠“低价”起家,突然想拉“中高端”卖家进来人家信吗?

巴西试水成功, 美国为何成硬仗

有人可能会说:“Shein在巴西、墨西哥不都试水平台模式了吗?还挺成功,怎么美国就不行?”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巴西确实是个不错的试验田, 2023年3月首次上线平台,今年 到墨西哥,当地卖家反馈还行,毕竟拉美市场对价格更敏感,本土品牌意识也没美国那么强。但美国不一样, 这里是亚马逊、Temu、沃尔玛的战场,本土品牌有自己的渠道和用户群,不是靠“流量便宜”就能拉进来的。

《现代零售》采访的专家和零售业高管都认为, Shein在美国推平台是“必须要打的一场硬仗”,但前景不明朗。原因很简单:美国市场的“水土”和巴西不一样。你可以在巴西让小卖家随便上架,但在美国,中高端品牌更看重“调性匹配”和“用户画像”。Shein的用户画像是什么?追求低价、喜欢快时尚的年轻人。让卖设计师品牌的卖家进这个池子,不是找不自在吗?

物流与品控:第三方平台的阿克琉斯之踵

就算Shein能把美国卖家请进来物流和品控这两座大山怎么翻?过去Shein的订单配送时间1到2周,用户都习惯了。现在第三方卖家入驻,有的在美国本土,有的在海外配送时间怎么统一?要是本土卖家下单3天到,海外卖家下单10天到,用户体验不就崩了? Shein说要在美国建三个大型配送中心,缩短运送时间,但建好了怎么分配资源?给自家卖家多,还是第三方卖家多?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品控更头疼。第三方卖家自己运营,售后也自己管,万一出现质量问题,用户是找平台还是找卖家?如果平台管得松, Wish的今天可能就是Shein的明天;如果管得严,卖家觉得束缚多,可能转头就投奔Temu了。这中间的度,Shein很难把握。毕竟 平台模式的本质是“赋能”而不是“管控”,但Shein过去习惯了“大包大揽”,突然放手,能不能适应,还是个未知数。

Shein的第三方棋局:一步险棋还是破局关键

说到底, Shein在美国推进第三方平台,更像是一场“豪赌”。估值缩水600亿, 竞争对手步步紧逼,供应商可能流失,不赌一把,等死;赌赢了或许能打开新局面;赌输了可能连老本都搭进去。但话说回来跨境电商这行,本来就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Shein的供应链优势、用户基础还在只要能把物流和品控这两个问题解决好,或许真能走出一条新路。

只是这条路,注定不会好走。美国卖家愿不愿意来Temu会不会继续挖墙脚,配送中心建起来能不能扛住压力,这些都是未知数。Shein这次赌上的,可不只是几个招聘名额,而是它在北美市场的未来。至于后来啊如何,还得等平台真正上线那天才能见分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