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EMU的欧洲五大站点都上线了吗

欧洲五大站点的上线时间与覆盖范围

关于TEMU在欧洲市场的布局,最近的消息让不少跨境卖家竖起了耳朵。2023年4月23日TEMU一口气开放了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五个欧洲国家的站点。加上之前已经上线的英国,TEMU在欧洲的版图直接 到了六国。这意味着欧洲消费者不用再通过转运或第三方平台,就能直接在TEMU上买到低价商品。

从时间线看,TEMU的扩张速度确实让人咋舌。2022年9月, 它刚登陆美国市场;2023年2月,加拿大站点开放;3月13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步上线;4月21日英国站刚落地,仅仅两天后欧洲五大核心国家就集体开放。这种“闪电战”式的推进,让人想起拼多多在国内起家的节奏——快、准、狠。

“杀”疯了!TEMU欧洲五大站点全上线
“杀”疯了!TEMU欧洲五大站点全上线

从英国到欧洲五国:TEMU的“跳板”逻辑

英国站作为TEMU进入欧洲的“桥头堡”,其实早有铺垫。英国作为欧洲电商成熟度较高的市场,既有完善的支付和物流体系,又对低价商品有较高接受度。2023年3月,原定于3月25日上线的英国站,却主要原因是物流仓储能力不足,推迟到了4月21日。这个细节暴露了TEMU在高速扩张中的软肋:物流跟不上订单的增长。

英国站的顺利落地,给后续欧洲五国的开放打下了基础。德国、 荷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五个国家不仅是欧洲人口和经济总量排名前列的市场,还形成了覆盖西欧、南欧的完整网络。特别是德国和法国,作为欧洲经济的“双引擎”,对整个欧洲市场的辐射力不容小觑。TEMU选择这两个国家作为核心据点,明摆着是想借助其区位优势,进一步渗透周边市场。

TEMU的扩张逻辑:低价与全托管的双刃剑

TEMU能在欧洲市场迅速铺开,核心策略还是老一套:极致低价+全托管模式。在入驻政策上, TEMU几乎把门槛降到了最低——英国站商家0元入驻、0佣金,个体工商户、企业甚至品牌方都能直接入驻,不需要复杂的运营审核。这种“傻瓜式”开店方式,吸引了大量国内中小卖家。

低价更是TEMU的“撒手锏”。比如在澳大利亚市场, TEMU上10双男士普通短袜只要1.88澳元,而亚马逊同款要60澳元,正常均价在20-40澳元之间。25岁的墨尔本留学生高冉在接受采访时说:“在TEMU上线之前,我在澳洲是买不起袜子的。”这句话道出了TEMU低价策略的杀伤力——它直接击中了海外消费者在通胀背景下的“价格敏感点”。

全托管模式:卖家的“甩手掌柜”梦

TEMU的全托管模式,本质上是把运营压力全揽到了自己身上。卖家只需要供货,店铺运营、流量推广、售后客服、物流配送,全都由平台包办。这种模式对中小卖家极具吸引力,特别是那些不懂海外运营、没有资金投入的商家。

但全托管模式也暗藏风险。由于平台掌握了定价权和流量分配权,卖家的话语权被削弱。为了迎合TEMU的低价策略,商家只能不断压缩利润空间,甚至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有卖家透露,TEMU上的商品利润率普遍低于5%,远低于亚马逊等传统平台的15%-20%。这种“薄利多销”的模式,看似能靠走量维持生存,实则考验着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高增长背后的隐忧:物流、品质与盈利难题

TEMU的欧洲扩张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3月,TEMU曾发布通知,暂停所有新品上新,原因是订单量激增导致爆仓,物流系统不堪重负。英国站推迟上线、欧洲五国开放后的物流压力,都暴露了TEMU在基础设施上的短板。

物流问题只是冰山一角。低价策略带来的另一个挑战是商品品质。为了维持低价,部分商家可能会选择降低原材料成本、简化生产流程,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澳大利亚市场,有消费者投诉TEMU上的家居用品“用了一个月就坏”,服装面料“洗两次就变形”。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损害TEMU的品牌形象,影响用户复购。

烧钱营销:能持续多久?

TEMU的快速起量,离不开“烧钱”营销。在美国市场,TEMU豪掷1亿元拿下超级碗两个广告位,单条广告成本700万美元。广告上线后TEMU的下载量激增45%,日活用户比前一天增长20%。在欧洲, TEMU也复制了这套打法,在Facebook、TikTok等平台投放大量广告,口号“像亿万富翁一样购物”深入人心。

但高额营销投入能否持续,是个未知数。拼多多集团联合创始人赵佳臻在2023年4月被任命为联席CEO, 重点负责供应链和国内业务,而董事长陈磊则专注于全球化工作。这或许意味着TEMU的扩张策略会从“烧钱换增长”转向“精细化运营”。毕竟靠补贴拉来的用户,一旦停止补贴,是否会流失,是个大问题。

卖家入局:是红利还是陷阱?

面对TEMU的欧洲扩张,不少卖家既心动又犹豫。心动的是TEMU带来的流量红利和低门槛入驻;犹豫的是低价竞争下的利润空间和长期风险。

从短期来看,TEMU确实为卖家提供了快速起量的机会。有女装卖家透露, 在TEMU上,她的单品日销能达到1万件,单店日销超过3万单,这是在其他平台难以想象的。但长期来看,TEMU的筛选机制会越来越严格。因为平台规模扩大, TEMU可能会提高对商品品质、供应链响应速度的要求,那些只靠低价“冲量”的商家,可能会被淘汰。

选品与差异化:卖家的生存之道

在TEMU的低价内卷中,选品和差异化成为关键。比如 家居用品、3C数码、母婴用品等刚需品类,在TEMU上的销量表现较好,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这些品类的价格敏感度较高。而服装、美妆等非刚需品类,则需要通过设计、材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化,避免陷入纯价格战。

有经验的卖家建议,入局TEMU不能只盯着“低价”,还要关注“性价比”。比如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控制成本,让商品既有价格优势,又不失品质。一边,要密切关注TEMU的政策变化,比如物流时效、退款规则等,及时调整运营策略。

TEMU的欧洲之路能走多远?

TEMU在欧洲市场的扩张,本质上是一场“速度与质量”的博弈。快速铺开站点、 抢占市场份额,固然能建立先发优势,但如果忽视物流、品质、盈利等核心问题,可能会陷入“增长陷阱”。

从拼多多的全球化战略来看,TEMU明摆着是重中之重。陈磊将工作重心转向全球化,赵佳臻负责国内业务,这种分工表明,TEMU的扩张还会继续。除了欧洲,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可能是TEMU下一步的目标。

但对于欧洲市场TEMU面临的挑战远大于北美和澳洲。欧洲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环保、品牌的要求更高,监管环境也更严格。比如 欧罗巴联盟对电商平台的增值税、数据隐私保护等有严格规定,TEMU需要适应这些规则,否则可能会面临合规风险。

未来展望:从“低价猎手”到“综合平台”?

长期来看, TEMU要想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可能需要从“低价猎手”转型为“综合平台”。这意味着,除了低价,还要提升商品品质、优化用户体验、完善物流体系,甚至引入品牌商家,丰富商品结构。

有行业分析师认为, TEMU的欧洲扩张会经历三个阶段:阶段建立品牌影响力,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目前,TEMU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TEMU的欧洲布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短期红利的一边,也要为长期竞争做好准备。毕竟电商市场的竞争,从来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谁能平衡好速度与质量、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谁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794.html